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範文3篇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範文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W 次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是“世界童話之王”安徒生的傑作之一,它講的是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下面由小編爲您整理出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範文,一起來看看吧。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範文3篇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範文1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傳世之作,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四組的一篇精讀課文,地位尤其重要。

這篇童話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我認爲這篇作品最精彩或者說最觸動人心的地方是小女孩用細細的火柴點燃美麗的幻覺世界的那一刻,因爲小女孩用她那細細的火柴爲黑暗而又寒冷的世界點燃了溫暖與光明。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生活在悲苦中的千千萬萬個孩子們的縮影,他們是社會生活中被壓榨、被欺侮、被賤視的弱者。安徒生筆下的形象是一個弱者頑強不屈的抗爭與追求,這是安徒生自身的寫照。

這個氣息可聞、身形可見的小女孩,她的可憐、她的孤苦激起了讀者切入心底的同情,與安徒生對小女孩的同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在童話世界裏,安徒生對小女孩憐憫的愛最終變成了一種撫慰的愛——小女孩在痛苦的極點留下了微笑。安徒生最後給予小女孩的是永恆的愛。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範文2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19世紀丹麥偉大的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一篇傑作。這篇童話記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餓死在街頭的悲慘故事,深刻地控訴了當時丹麥社會貧富懸殊的不合理性,揭露了專制社會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小女孩悲慘命運的深切同情。這篇課文學生已經很熟悉,所以這節課的任務我給學生定爲:

1、體會思想感情。

2、瞭解作者寫法。

在學習過程中,我先讓學生朗讀1——4自然段,依據《課標》中“尊重學生,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學中交給學生讀書方法,要求學生從文中找出句子,然後仔細讀讀這些句子,並說說自己的體會。從學生的交流彙報中,可以看出,學生能抓住文中句子談自己的體會,老師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相機點撥使學生從寒冷、人情冷漠、無人疼愛等方面,體會到了女孩的可憐這一環節,體現了老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再學習課文的結尾,提出疑問:小女孩爲什麼會幸福地死去,從而引出五次擦亮火柴產生幻象的部分,在幻象這部分的學習中,我重點引導學生感受了小女孩的內心既作者虛實結合的寫法。

對於這一部分,讓學生明白課文寫什麼並不難,所以沒有必要一句一句地進行繁瑣的情節分析。基於這樣的理解,要使學生深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必須注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慘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只讀不議是不行的,學生生在讀了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這一自然段,瞭解作者在這一段中的寫法以及小女孩的心理變化後,針對“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這一重點句子來討論,先是提出了:“爲什麼說‘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然後又提出了:“作者爲什麼不寫小女孩就在暖烘烘的火爐邊度過那美好的夜晚,而要那麼殘酷地寫出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孩子們通過交流,不僅理解了:是因爲小女孩在火柴光裏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所以才說這火光是奇異的;還了解了作者這樣對比寫是爲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慘遭遇;同時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接着我再讓學生以此方法學習小女孩其他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這樣做可以讓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自學。

課文結束時,我讓學生從全文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範文3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十二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19世紀丹麥偉大的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一篇傑作。這篇童話記敘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餓死在街頭的悲慘故事,深刻地控訴了當時丹麥社會貧富懸殊的不合理性,揭露了專制社會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小女孩悲慘命運的深切同情。

我執教的是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通過學習課文的第二大段,學習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從火柴的光亮中看到種種幻象,從而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憐與悲慘。領悟作者基於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靜下來的時候細細反思這堂課,總結了以下幾點成功之處,需改進之處以及困惑之處。

一、成功之處

1、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情感

創設情境,能激起學生的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學習慾望,推動教學活動向縱深發展。因此,我們在課堂中,努力創設情景。

上課前,欣賞火柴《天堂片斷》,精心設計開課導語:上一節課,我們從安徒生的筆下認識了這個可憐的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晚上,在一年的最後一夜,小女孩還在大街上賣火柴,讓我們把思路拉回到19世紀那個寒冷的夜晚……另外,藉助音樂,通過朗讀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情景中來。

2、文本對話,領悟課文內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也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靈活運用多種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在教學時,能夠反覆讀,一次一次地與文本對話,領悟課文的內涵,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慘。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裏。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我能夠引導學生去體會,幻景越是美好,現實越讓人感到悲涼,學生也能領悟到小女孩只能通過幻想來滿足一下她對幸福的渴望,太可憐了。學生在一次次地與文本對話中,和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一次次從美妙的幻想回到痛苦的現實生活中。從中,深刻體會到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3、反覆朗讀,昇華學生情感

在突破難點,領悟課文內涵之後,通過配樂朗讀,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學生深刻的感受到小女孩生活的悲慘,從而對她產生了深切的同情。

二、須改進之處

1、教學目標的第三點:領悟作者基於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這一點達成度不高,我想,在教學中,如果適時的點撥一下這種寫法,應該會更好。

2、課的結尾可以適當有一些拓展,培養學生的愛心,激發學生用筆去表達自己的感受的願望。

三、值得思考之處

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語文的兩大屬性,工具性是基礎,人文性是核心。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工具的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語文的人文性則要求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領悟和把握課文中的人文內涵是開展人文教育的前提。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

雖然明白這一點,但是上課時如何很好的去操作卻很難,總有一種眼高手低的感覺。所以如何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語文課上達到完美統一,教師該如何操作是我在將來的教學中需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