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四年級語文《說勤奮》教學反思大綱

四年級語文《說勤奮》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說勤奮》選擇的兩個事例非常典型,一個是古代的,一個是現代的,一個是天資聰穎的人靠勤奮成材的,一個是基礎較差的人靠勤奮成材的,這樣才能把道理說得更深刻,更能令人信服。下面小編整理收集了四年級語文《說勤奮》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四年級語文《說勤奮》教學反思

  《說勤奮》教學反思1

《說勤奮》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章,課文通過古今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讀者: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還沒有上這課時,我真擔心學生沒有興趣學這篇課文,因爲這樣說理性很強的文章他們從沒有接觸過,該怎樣調動他們學習這篇文章的積極性呢?於是上網尋找了相關資料,覺得可以在比較中學習這篇文章,於是就有了以下的教學思路。

上課一開始我讓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的知識:找出表達作者對勤奮觀點的句子,目的是讓學生明確作者的主旨。疏通完這些後,我讓學生尋找他們兩個主人公相同的地方與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馬光和童第周相同點時學生都說他們都獲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時學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從句子中我讓他們找司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標誌是什麼?當然學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觀點,那就是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在找相同點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找不同點,於是學生告訴我他們一個是古代的,一個是現代,找有關句子弄明白一個是天資聰明,一個是起步晚,基礎差。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突破課文的難點“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通過這樣比較以後的學習,學生理解難點到這裏便水道渠成了。最後初步體會文章前後呼應的寫作方法後,在課文結束時讓學生說說關於“勤奮”的名言和根據生活實際說說同學中勤奮學習的故事,拓展學生的知識。

不過在課堂教學中,還是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夠的:首先是感覺課堂上某些過渡不夠自然,語言不夠精煉。其次是在交流相關“勤奮”的名人名言時,學生的積累太少。故在今後的課前預習方面要引導學生做得更全面一些,培養他們蒐集資料、積累知識的能力。

  《說勤奮》教學反思2

《說勤奮》作爲一篇說理性的文章,作者圍繞着“勤奮”開頭鮮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觀點,中間通過敘寫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加以證明。我教學時設定的本課教學目標是: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說理性課文的表達方法,嘗試從生活中選擇事例,並結合事例表達自己的看法。

2、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中光注重“講”而忽視了學生的讀,感覺課堂上讀的部分不夠理想。可能是說理性很強的文章,描寫得不是很優美,所以學生的朗讀就沒有那麼投入。本節課中孩子們朗讀的形式只有齊讀、自由讀的方式。而這樣的朗讀形式很明顯不利於孩子們對文本的理解和吸收,更談不上到達以讀促悟的效果。

我的課堂教學總體來說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爲了讓學生了解議論文的特點,我直接告訴學生這是一篇議論文,議論文主要有論點、論據。讓學生想一想,課文在一開頭告訴我們的中心觀點是什麼?經過一番討論、交流,學生知道“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文章的中心。”通過列舉愛迪生和愛因斯坦的例子,引導學生認識到:一個人,無論你的基礎怎樣,也無論你定下怎樣的目標,只要你想取得成功,都離不開勤奮;離開了勤奮誰也不能取得成功。

針對學困生,在學習中學生的積累太少。故在今後的課前預習方面要引導學困生做得更全面一些,培養他們蒐集資料、積累知識的能力。

  《說勤奮》教學反思3

《說勤奮》是一篇說理性的課文,課文圍繞“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樑”這一中心,通過司馬光和童第週一古一今兩個事例,說明了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以及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這個道理。

在教學時,我抓住“勤奮”這兩個字,以讀爲主線,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到“勤奮”是通過哪些事例表達出來的,並通過第一個例子悟出: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從第二個例子悟出: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課文開頭鮮明地亮出了作者的觀點——勤奮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橋樑,中間通過敘寫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加以證明。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尋找司馬光和童第周兩人相同的地方與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馬光和童第周相同點時學生都說他們都獲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時學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從句子中我讓他們找司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標誌是什麼?在找相同點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找不同點,於是學生告訴我他們一個是古代的.,一個是現代,找有關句子弄明白一個是天資聰明的人靠勤奮成才,一個是起步晚、基礎差也靠勤奮成才。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突破課文的難點“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還引導學生認識到:一個人,無論你的基礎怎樣,也無論你定下怎樣的目標,只要你想取得成功,都離不開勤奮;離開了勤奮誰也不能取得成功。勤奮也要有個度,必要的休息和活動也是需要的。

爲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童第周的勤奮,一是抓關鍵詞,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二是讓學生帶自已的實際做法和想法去與他進行比較,從而反襯出他的勤奮,這種建立在學生生活實際和自身體驗上的思考與理解是真實的,印象深刻的。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想象童第周的勤奮的表現,在擴充的基礎上,更爲深刻地理解了他的勤奮,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這樣學生的理解加深了,學生想象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學完第二、三自然段後,對這一部分做了一個小結,我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看板書,說說兩個例子不一樣的地方。引導學生寫文章時要有意識選擇典型的例子,更有代表性,也更有說服力。爲他們寫作作鋪墊,課文舉的是不同的例子,都說明了同一個問題:勤奮是實現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

新課結束後我爲學生設計了兩道實踐題:如果有一個同學認爲自己很聰明,不需要勤奮學習,你會怎樣勸他?如果一個同學認爲自己很笨,怎麼學也趕不上同學,你想對他說什麼?孩子們答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