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蘇教版四年上《說勤奮》說課稿

蘇教版四年上《說勤奮》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一、說教材

蘇教版四年上《說勤奮》說課稿

《說勤奮》是一篇說理性的課文,通過古今兩個具體事例,告訴學生,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根據本單元的教學訓練要求,我對這節課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檢查朗讀,學生有感情地全文。

2、圍繞“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這一論點,重點學習課文2、3小節,教育學生從小要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3、交流課外蒐集到的名人成功的故事,從中受到教育或啓發。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符合本課特點,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進行思想教育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本課的教學開展緊緊圍繞“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這一論點,構建學習板塊,系統組織教學。通過組織學生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結合司馬光的具體事例,通過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細細咀嚼,理解司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麼,他是怎樣“用汗水澆灌出來的”?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主要採用學習的遷移,自主開展學習,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同樣討論童第周手中的“鮮花”是什麼?和“他是怎樣用汗水澆灌出來的?”這樣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領悟“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2、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重視學法指導,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更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需要。爲此我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讓學生充分去感知語言材料,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感悟、小組學習,研究語言文字。我教學生用“讀”“思”“議”“悟”的方法學習本課,仔細品味重點段、句、詞,體會文中的情感。這種方法,不僅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鍛鍊了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一課

一、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你們有自己的理想嗎?請談談你們的理想。(學生自由發言)

2板書課題

同學們,這一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

(板書:13 說勤奮)

3、解題。

題目中的“說”,就是談、講的意思。這是一篇說理類的文章,文章主要說了一個怎樣的道理呢?又是怎樣把這個道理說明白、說清楚的呢?下面我們帶着這樣的問題來讀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自己試讀課文

(1)出示要求:

a、畫出生字,圈出生字,標出自然段序號。

b、讀準字音。藉助生字表上的拼音,讀準字音。

c、讀順句子。對於比較難讀的長句子要反覆讀幾遍,直到讀通爲止。

d、讀通全文。把課文多讀幾遍,想想每一個自然段說了什麼。

(2)學生交流討論。

(指名逐段試讀課文)

學生讀,教師作如下引導:

①提醒學生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宋、砸”是平舌音。

“枕、稍、礎、拙”是翹舌音。

“餒”的聲母是n

“卵”的聲母是l

②指導讀好長句子。

出示:

理想 境界 橋樑 心血澆灌 砸缸 滾瓜爛熟 枕頭 稍微 編成 鉅著

生物學 毫不氣餒急起直追 習慣 回顧 名列前茅 遠渡重洋 剝離

基礎 補拙 良訓 改善 有所作爲 貢獻

同學們/一定還記得那個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

晚上睡覺前,/他總是/習慣地/回顧一下/當天的學習內容。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如今,/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條件/雖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記/“勤奮”二字。提醒學生注意句中的停頓。

2、指名逐段朗讀課文。

師生評議。

3、範讀課文。

讀後引導學生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說明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不要求說全面)

4、疏通全文。

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討論:

課文是分幾部分來談勤奮的?

三、細讀課文第一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什麼?

(是勤奮)

(2)這兒的“橋樑”是個比喻句,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通往理想的橋樑”的意思嗎?

(實現理想的途徑)

(3)你能把這個自問自答的句子換一個說法嗎?

(“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勤奮。”“或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

(板書: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學生齊讀板書)

(4)過渡:是的,勤奮是實現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相機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討論:“鮮花”在這裏指什麼?(他們所取得的成就)

“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麼?(艱辛的勞動)

(5)想一想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這裏把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比作“鮮花”,把他們爲此付出的艱辛勞動比作“汗水”和“心血”。說明了成功者的成功是他們勤奮刻苦、孜孜以求的結果,勤奮是他們的成功之路,是他們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6)出示:

a、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b、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7)比一比,這兩句話你更喜歡哪一句?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第二句話更加具體,通過“古今中外”“每一個”“都是”說明了無數的事例證明了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樑)

(8)指導朗讀第一段。

四、教學生字,指導書寫

1、指讀要求學會寫的生字。

2、自己設計記憶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難的在下面打“?”。

3、交流自學情況。

4、指導書寫“枕、末、慣、基”。

五、作業

1、完成課後習題2,用鋼筆描紅。

2、抄寫句子。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要培養學生紮實的語文基本功,對於四年級學生而言,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依然是重點。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全文爲重點。)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在上一課時中,學生學習了課文的第一小節,因此我設計了檢查學生朗讀情況,引出本文的中心句,通過練習變換句式,加深學生對中心句的印象。爲進一步學習課文2、3小節夯實基礎。)

(二)細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課文圍繞“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樑。”這一中心,作者主要寫了哪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相機板書:司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還記得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司馬光小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天資聰明)

3、天資聰明的司馬光長大後取得了什麼成就呢?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討論:

(1)司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麼?(查閱資料瞭解司馬光的鉅著《資治通鑑》

(2)司馬光怎樣用汗水和心血去澆灌的?(“終於”這個詞說明了什麼?“警枕”的警在這裏是什麼意思? 聯繫生活體會“19年”的艱辛艱難。)

(引導學生邊讀邊找出書上有關詞語和句子。理解“滾瓜爛熟”“一遍又一遍”)

(3)司馬光的事例告訴我們(板書):“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練讀第二自然段

(5)指名讀,師與生一起評點,是否讀出了司馬光的刻苦、勤奮?

4、小結: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從小就天資聰明,但是他依然始終如一地勤奮學習,最後寫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學鉅著《資治通鑑》,這就充分說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在這部分教學時,先了解名人成就,再探討期中原因,對於學生深刻領悟勤奮的巨大作用,無疑更加巧妙、合理。)

(三)細讀第三自然段

1、學生自學,完成下列思考題,並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有關的詞句畫出來:

(1)童第周手中的鮮花是什麼?

(2)童第周的情況和司馬光相比有什麼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爲什麼他同樣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2、小組交流討論

3、師生圍繞思考題交流探討

1、學生討論“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這句話的含義,老師相機板書。

(理解“高難度青蛙剝離手術”,體會童第周所取得的成績。)

2、指導朗讀

3、讓學生根據板書小節,引導學生明確:不論天資聰明還是基礎比較差的人,只要勤奮,都可以成才。

4、齊讀兩句名言,大家認爲這兩句名言好嗎?好,就讓我們一起把它抄在自己語文課本的首頁,時刻勉勵自己。

(自學問題的設計很有講究,要有一定的內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層次遞進,要有廣闊的拓展空間,要有足夠的思考強度,值得反覆推敲,精心設計。語文課堂應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可以記錄教師板書,可以記錄課堂上隨機產生的佳詞妙句。注重這種積累,會讓學生受益無窮。)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主要寫了什麼?

2、這一段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3、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談談學習了這一課的感想,並寫在小作本上。

注重教學的深化、拓展、延伸。一堂課上完了,學生系統地整理學習的收穫,將思考、感悟、情感形諸文字,是學習過程的延伸,是學習效果的深化,是語文能力的提升,可謂一舉多得。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3、收集資料,開展成功名人故事會。

(課程總目標提出“學會使用常用的課文工具書,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的能力。”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設計出與教學目標有關的作業。教學之前,我佈置學生回去收集有關“名人成功故事”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學生收集到的資料是多方面的,有圖片、有錄音、有文字介紹,從不同的角度論證了有關“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的道理,爲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