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長竿入城》文言文原文註釋翻譯

《長竿入城》文言文原文註釋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在我們上學期間,大家對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是與駢文相對的,奇句單行,不講對偶聲律的散體文。那麼問題來了,你還記得曾經背過的文言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竿入城》文言文原文註釋翻譯,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長竿入城》文言文原文註釋翻譯

作品原文

長竿入城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作品註釋

1.魯:魯國。

2.執:手拿着。

3.老父:老人。

4.聖人:才智超人的人.。

5.亦:也。

6.俄:一會兒,不久。

7.但:只是;不過。

8.計無所出:辦法沒有(可以想)得出來(的)。計:方法,計策。

9.遂:於是;就。

10.初:最初,剛開始。

11.以鋸:用鋸子。

12.依:按照。

13.中截:從中間斷開。

14.何不以鋸中截之:爲什麼不用鋸子從中間鋸斷再進入城門。何:爲什麼。

15.…者:……(樣)的人。

16.世之愚,莫之及也:世上沒有比這更愚蠢的事情。

17.依而截之:省略句,應爲“依之而截之”。

作品譯文

魯國有個拿着長竿子要進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着它,進不去(城門)。橫過來拿着它,也不能進入(城門)。一點辦法也想不出。(過了)一會兒有個老人來到這裏,說:“我(並)不是才智高超的人,僅僅我見到的事情多罷了,爲什麼不用鋸子將長竿在當中截斷後進入城門呢?”(那個魯國人)於是聽從了(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世上沒有比這更愚蠢的事了。

作品道理

“執竿者”做事不懂思考,墨守成規,不知變通 。

“老父”還不如執竿者,自作聰明,亂指揮,卻把事情弄得更糟,給那人出了一個餿主意。其實只要斜着拿就好了。(長杆入城斜着拿?爲何不提於手中捅進城)

這個故事說明了兩點

① 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就會發現解決的辦法.

① 有些時候,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其實分而治之是可以解決的,也就是把大問題化爲小問題。

或者是還可以換一種角度來看:給出這個點子的人不先問明情況就出了一個點子,萬一這個長竿是要用的,這個點子就害了這個拿杆子的人了。他完全可以把竿子的一頭朝着城門再過去。

自作聰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所以不能當自作聰明、好爲人師的人。

練習題

題目:

1.解釋句中的詞。

(1).執:

(2).俄:

(3).老父:

(4).截:

(5)但:

2.翻譯句子。

1.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

2.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

3.老父在勸執長竿者時,爲什麼要說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

4.有人認爲,魯人傻就傻在“依”字上,你認爲呢?

答案:

(1)拿着

(2)不久

(3)老爺爺

(4)截斷

(5)只

(1)起初豎立起來拿着它想要進城門,但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着它,也不能進入城門,他實在是想不出什麼辦法來了。

(2)我並不是聖賢之輩,只不過見多識廣,爲什麼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後再進入城門呢?

讓持竿人信服他

(3)這是在說持竿人做事不會思考,死板的循規蹈矩,不知變通 。這個故事意在告訴我們自作聰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決不能做自作聰明、好爲人師的人。另外,虛心求教的人同樣也應積極動腦筋,絕不能盲目地順從別人的意見。

作品含義

這篇文章刻畫出"計無所出"不知如何是好的執竿者的形象和"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的自以爲是的老者形象.文章雖然短小,但語言精練簡潔,雋永傳神.《截竿入城》旨在告訴人們:自作聰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決不能做自作聰明.好爲人師的人.另外,虛心求教的人同樣也應積極動腦筋,決不能盲目的聽從別人的意見。

作品賞析

1.本篇出自我國第一本笑話集《笑林》(三國時魏人邯鄲淳作)。既嘲笑了執長竿的魯國人,笑他不知變通;更嘲笑了鋸竿入城的老父,笑他自作聰明,好爲人師。後者不僅可笑,而且有害。這個故事一直流傳到現在,清代《嘻談續錄》中的“捉糊塗蟲”便是從它演變出來的。

2.這篇文章刻畫出"計無所出"不知如何是好的執竿者的形象和"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的自以爲是的老者形象.文章雖然短小,但語言精練簡潔,雋永傳神.《長竿入城》皆在告訴人們:自作聰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決不能做自作聰明.好爲人師的人.另外,虛心求教的人同樣也應積極動腦筋,決不能盲從別人的意見。

作者簡介

邯鄲淳,三國魏書法家。字子淑,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官至給事中。工書,諸體皆能。袁昂《書評》稱其書:“應規入矩,方圓乃成。”西晉衛恆《四體書勢》載其篆書師法曹喜,楷書取法王次仲,善作小字。並認爲蔡邕善書篆,“採斯、喜之法,爲古今雜形,然精密閒理不如淳。”邯鄲淳,善篆書,有名。衛恆《四體書勢》古文序雲:“自秦用篆書,焚燒先典,而古文絕矣。漢武帝時,魯恭王壞孔子宅,得《尚書》 、 《春秋》 、 《論語》 、《孝經》,時人已不復知有古文,謂之科斗書,漢世祕藏,希得見之。魏初傳古文者,出於邯鄲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