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管理類書籍讀書心得體會(通用5篇)

管理類書籍讀書心得體會(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管理類書籍讀書心得體會(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管理類書籍讀書心得體會(通用5篇)

  管理類書籍讀書心得體會1

昨天讀完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感覺受益匪淺,我認爲這是我所讀過的管理類書籍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我將會把它給我的親人和朋友分享,同時也會建議他們有機會去讀讀。

這本書首先向讀者闡述人都有思維定勢,可不同的是在正確思維定勢的引導下,與在錯誤思維定勢的引導下,所產生的行動會不同,最重的結果更是大相徑庭,儘管付出同樣的努力。於是,這本書開始教讀者如何用正確的思維去定勢。那就是把“通過實踐驗證了的真理或者原則”形成自己的思維去定勢。於是談到了生活習慣對人的影響,提出習慣左右行動,行動影響思維,思維決定未來。而好的習慣對行動的效率或人的效能又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於是就開始按照人的三個階段的成長經歷,逐個分析七個“規則性”生活習慣。

前三個習慣指出,人要想在個人領域內取得成功必須要具備,分別是:積極主動、以終爲始、要事第一。這三個習慣也是從人最初對他人的完全依賴,成長到自己逐步獨立所需要的;中間的三個習慣指出,人要想在公衆領域內取得成功必須要具備,分別是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這三個習慣可以助人從自己完全獨立模式,到與他人互賴模式;最後一個習慣是不斷更新,做到這一點,人才能持續的進步。

書中還講到,現在的管理書籍大多是教人如何運用技巧,去縮短獲得成功的時間或距離,這些方法短期內或許是有效的,但如果時過境遷,可能就不湊效了,而長期有效的方法還是要塑造自己好的品德。這本書對我目前影響最大的,我認爲是它對讀者要建立自己使命宣言的宣導,爲此我把我自己所承擔的不同角色進行細分,每個角色所要肩負的使命進行明確,然後再對每個角色確定目標,並制定達成目標的進度。

發現如此操作真的在自己身上發生了許多神奇的變化,以前我也有過制定計劃並按期完成,但那些似乎是被動的,可現在不同,現在是發自內心的。比如說關心疼愛老婆,下班及時回家陪老媽、岳母吃晚飯,陪老媽岳母聊天。

相信看了這本書後帶來的影響纔剛剛開始,很多好的變化正在潛移默化中發生,我也正一步一步履行着“我要成爲一個快樂的人”的使命。

  管理類書籍讀書心得體會2

《忠誠勝於能力》是本難得的好書。細品之,書中對“忠誠”的詮釋和闡述在我的心裏也產生了陣陣共鳴。回顧自己的工作歷程,有坎坷,也有坦途。所取得的成績不敢說輝煌,也還是有目共睹的吧。《忠誠勝於能力》把忠誠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通過許多的事例闡述了忠誠與能力等的關係。無論是誰,當忠誠和能力在他身上高度統一時,他就可以創造出神話般的奇蹟。美國陸戰隊就是一支靠“忠誠”凝聚的“精銳之師”。他們以“責任、榮譽、忠誠”爲行動綱領,接受挑選、挺過“殘酷”的訓練、完成了難以想象的戰鬥任務。他們的一些理念和準則,的確可以爲我們的企業、我們每一個企業成員所借鑑。

然而忠誠是一種品德,是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忠誠從小的方面講是對一個家庭、一個組織、一個集體的責任,從大的方面講它是我們每一個社會的人對國家民族所應承擔的義務。我們中華民族古往今來就有許多的忠誠之士,當然也免不了有卑劣之徒。有秦儈也有岳飛,有龐絹也有孫臏。也因此有了遺臭萬年和流芳百世。中國近代革命史,就是先烈們對黨和人民的忠誠,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輝煌。在抗美援朝時,我國年輕的空軍將士取得可歌可泣的戰績,憑的就是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只有數十小時甚至十幾小時的駕機時間的我空軍飛行員,駕駛着米格-15戰機,面對有數千小時駕機時間,參加過二戰的美國“王牌”飛行員和他們性能優越的“鬼怪”戰機,年輕的空軍將士敢於應戰,不怕犧牲,一個個的“王牌”被他們打得粉碎。這也是“忠誠勝於能力”很好的例證。

忠誠無論作爲一種優秀的傳統精神,還是作爲現代企業的一種企業精神,它不僅護衛責任,它本身也是一種責任。在一個企業裏,我們需要的是一批忠誠於企業的員工。因爲忠誠,他們才能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因爲忠誠,他們才能急企業所急,憂企業所憂;因爲忠誠,他們纔敢於承擔一切。作爲財務是公司管理者,忠誠公司是我的職責,在實際工作中的出色表現和超常發揮,究其內在動力,歸根到底還是對公司的忠誠。中國有句古話:“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相信艱苦的付出終會有最好的回報。在工作上的“勤”和“鑽”就是對“忠誠”最好的詮釋。也是平凡工作中“忠誠勝於能力”的證明。我們都能以大局爲重,以“忠誠”爲本,凝聚起來的團隊力量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

自己在社會實際中,也遇到過是堅持原則還是保持“忠誠”的困惑,最後就以識別忠誠的五項標準來作爲文章的結尾吧。

第一項標準:具有無私的奉獻精神,在個人利益上不會斤斤計較。

第二項標準:勇於承擔責任,有任務不推諉,工作出現失誤不找藉口。

第三項標準:總是站在公司立場上開展行動,即使無人知道的情況下,也會主動維護公司利益。

第四項標準:絕對不利用職權或職務之便爲自己謀取私利。

第五項標準:忠心不表現在口頭上,而是拿業績來證明自己的忠誠。

  管理類書籍讀書心得體會3

自踏入社會之後,個人覺得應該更多地向社會學習向實踐學習,且隨着自媒體的興起,我對紙質書籍不是很感冒,即使偶爾拿起一本書,也有種“過目即忘”的無奈。當拿到《逆向管理》這本書後,對這類“枯燥”的工具書無從讀起,但聽了晶晶老師分享的拆書法之後,我慢慢進入角色被這本書所吸引,原來工具書讀起來也可以這麼有滋有味。

當合上這本書時,我百感交集,感覺收穫頗多。但面對白紙提筆寫讀後感時,我又難以入筆,不知道寫點什麼。於是我一遍遍地翻看及抄寫便籤條的內容,當再看到書籍的副標題時,恍然大悟,“先行動後思考”。回顧自己的工作經歷,我提筆細細寫來,也就有了思路。

自從入行以來,自己一直兢兢業業,專注於“可見”的業務拓展和業績提升,因此在業績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卻忽略了自身崗位以外“無形”的內在素養提升。看了些書,懂得了些道理,但遇到問題依舊有些措手不及。細細沉思,分析自己努力的目標和途徑:目標,當然就是自我定義的成功,這沒有異義;途徑,可能有很多條,但根本只有一條:justdoit。在以後的工作中,todoit,積極參加新項目,多參加各種培訓,接觸新事物,拓展人際關係,努力學會“模仿”自己的前輩和領導,用領導的思維方式去做事和思考,嘗試各種不同新的方法去做事,朝多方向發展自己。

沒有行動的思考是蒼白的。走出慣性思維→行動起來→再思考,不斷反思、總結→改變認知→提升自我。當去做了之後,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先行動後思考!

  管理類書籍讀書心得體會4

參加讀書會,第一週讀了《逆向管理》這本書,本書提出了一個有悖於傳統思維的新思想,先行動在思考,轉變是由外而內的。

我們傳統的觀點認爲改變是由內而外的三思而後行,想清楚了在行動。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思考並不是改變之初需要做的事先思反而是在設置障礙,我們的思考是基於過去的行爲結果而做出判斷的,他不會把我們領向一個新的領域。而改變想法的唯一辦法就是做一些之前沒做過的事,通過這些新鮮事改變我們對過去自己的認知,並把這些認知內化爲真實的自己,那麼改變便發生了所以你看改變是由外而內的。

那麼如何實現改變呢?作者提出三步走重新定義你的工作,擴大你的人際關係網絡多角度審視自己。這三方面形成穩定的三角關係幫助你實現改變。

那改變的過程是怎樣的呢?瞬間頓悟,從此便走上了康莊大道?NO!像歷史螺旋進步式改變?NO!它是如心電圖般波浪式起伏最終引向成功的改變的。也就是說,這一階段是痛苦的是混亂的、會有反覆、也會有迷茫。並且,最終的改變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再是我們最初的目標,我們在行動中不斷髮現自己,不斷改變目標,因此一個新的自己會給我們帶來比預期更多的驚喜。

讀到這裏我放下了一個執念,對目標的經常性懷疑和否定,也許目標並不是最主要的,努力的.過程,得到的收穫,才更有意義

過程具體分爲五個階段,對號入座,遇到的時候就不會太迷茫。

階段一:發現差異即發現你和你要成爲的那個人之間的差距。在這裏作者提出了“胡蘿蔔加大棒”理論。什麼是大棒?你遇到的促使前進挫折,胡蘿蔔?吊着你的那顆渴望進步、不安分的野心。加在一起,變會促發改變。

階段二:只加不減,增加新任務但不會放棄舊的工作。

階段三混亂迷茫,遇到挫折。即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新舊角色轉換或行爲方式上,感到精疲力盡。受到周圍人的不解和否定。

階段四:開始反思新經歷帶來的全新自己,消化吸收,也就是開始接納新的自己,即內在化。同時針對新的自己目標也有所改變。

階段五:你的新身份會是改變繼續下去。

總結一點: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行動全力以赴的行動起來!

  管理類書籍讀書心得體會5

這個是來自公司的推薦,跟同事一起看完並且進行了一些討論,本書主旨就是副標題“先行動後思考”,跟絕大部分人推崇的先思考再行動不同,本書作者是從另一個角度來告訴我們如何向優秀管理者轉變,這本書內容不是很多,適合剛開始帶團隊的管理人員做一個拓展閱讀。

這本書主要是介紹了向一個優秀的領導者轉變的幾個方法。這個方法的中心就是“由外而內”原則,所謂由外而內就是先要知道自己想成爲什麼樣的人/領導者,然後開始以領導者的身份去行事,從過程和結果中去思考,進步。從而最終達到自己想成爲的人/領導者。

對我來說印象深刻的是第二章,重新定義工作,任何人從一名執行者去向管理者做身份轉變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做主管或者經理的初期,都會投入很多精力到具體的執行中去,而忽略了對團隊的整體提升,這一點我剛開始就有遇到過,因爲我想獲得團隊的認同,那麼首先我自己在專業領域上就必須展現出能夠帶領團隊的能力和作用。在這種心理下,很容易讓自己忽略掉髮展團隊成員的能力而把精力放到自己執行上去。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對於管理者來說,團隊效率最大化的資源配置方式是:讓員工的能力不斷增強,能夠做更多的事情,然後管理者去做更高端(更有比較優勢)的事情。”

看完本書以及跟朋友和同事的交流之後我覺得這一點是需要去改善的,去做一些管理和決策上的事情,關注更高端(着眼未來),而不是僅僅盯着社交這一個部分去做。

這本書我看了兩遍,第一遍是速讀,快速的瀏覽了下大概的內容,速讀的時候看到態度改變的部分讓我想到了《祕密》這本書,《祕密》主要強調的是自己想要成爲什麼樣的人或者完成某個事情,就想象自己可以完成它,能夠完成它,久而久之可能自己都會開始默默的進行轉變,朝着自己想象的那個方向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