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心理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6篇)

心理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心理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心理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6篇)

  心理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1

  情緒轉移

先簡單來介紹一下情緒平衡的作用,然後我會列出本書的目錄,它簡明概括了每章節的內容。

借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的格式:“看或不看,它都在那裏,不離不棄;學或不學,選擇權在你,不着不急。”如果,對你有所幫助,你不用謝我,謝謝你自己吧,因爲是你自己想改變;如果你有經驗想跟大家分享,那就說出來吧,用你的方式去向更多的人推薦(是PUSH,不是PULL,就是僅僅宣傳,但不要強迫別人來學);如果,你感覺沒什麼用,那就當個“打醬油的”吧!

  不同心情

“病由心生,境隨心轉”,每種情緒會對心情造成不同的影響,還會對對應的心、肝、脾、肺等器官造成直接的影響。而情緒平衡,就是通過一種情緒平衡技巧(腹式深呼吸療法+中醫經絡穴道敲擊或按壓+自我肯定陳述等)來釋放各種不好的情緒,諸如仇恨、憎惡、痛苦、罪惡感與羞恥感等具有毀滅性的情緒;還有恐懼、憤怒、創傷、擔憂、哀傷、壓力、過度興奮等程度較輕的情緒,從而預防由這些情緒造成的不適,或治療由這些情緒造成的生理上的疾病。

保持身、心、靈的健康,追求內心的愛、喜悅、和平。這種情緒平衡技巧可以靠自己來進行,不需要別人的協助。你在任何地點都可以運用它。使用它,你將發現自己在哪裏受了傷以及該如何治療自己。你不需要心理分析,你的潛意識心知道如何治癒你的創傷(不用擔心祕密會泄露)。本書無意取代專業治療,只是教你一種方法,學習化解痛苦。

  寶貴

書的主要意圖在於教人們學會情緒平衡的方法。這樣一本書,對於一個剛剛走出校門,步入社會的自己來說是相當有用的。情緒的誘因是內心世界的反映:不愉快的反映是來自潛意識的線索和信號,提醒我們尚有未解決的情緒問題。如果,我們忽略它,或許會失去解決生活中重大問題的寶貴機會,對我們的生活,甚至是我們身邊人的生活都有重大影響。因此,我們要學會自我排拒和自我接納來管理內心的亂流…平衡情緒的重點就是要認清所有重要的事情都來自於內在,這是通往內心和諧的第一個線索。

同樣我們也需要接納自己,接納生命是艱苦的,接納人生中將會有重大的阻礙,接納我們將會犯下許多錯誤,以及接納許多人會認爲我們就是他們苦難的源泉。只有接受,才能談到去解決它。

  心理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2

捧着心理諮詢師考試用書看,越來越有興趣,讀心理學書籍有感。以前一直對心理學感興趣,側重於測試自己是屬於何種類型以及判斷的對錯和補救措施等,片鱗只甲的瞭解。今想考心理諮詢師,先暫且不花大錢交培訓費,認真去看看書參透一番,再做打算。呵呵,表揚自己,這時間的學習狀態真棒,坐在瑜伽墊上,挺胸收腹,蠻深沉的。

摘錄了書本中的2個觀點,

1、 阿希的從衆研究:情境很模糊時,人們進行客觀判斷的把握性下降,容易選擇從衆。另方面,如果在羣體中再加入一名真被試者,從衆的比例會明顯降低。說明,如果個體的判斷受到支持,哪怕是少數人的支持,他也會更好地抗拒羣體的壓力。

2、 關於青春期的理論觀點:“有的社會允許小孩看到成人的性活動,目睹嬰兒出生,接近臨終者,從事重要的工作表現出自信的甚至具有支配性的行爲,做性別遊戲,以及確切地知道成人做些什麼事情,在這種社會裏,青春期就相對沒有什麼區別。在有些類似我們自己的社會裏,人們認爲兒童和成人有很大的區別,對他們有完全不同的要求,使他們避開成人的生活免除他們許多責任,從童年期到成人期的轉變並不是連續的,結果就顯得緊張得多。” 班杜拉寫到“如果一個社會把十幾歲的少年稱爲青少年,並且期望他們在行動表現中具有反抗精神、變化莫測、草率從事及行動粗野,如果這種形象由宣傳工具反覆強化,那麼,這種文化對青少年的期望會迫使他們變成反抗的角色。這樣,一種錯誤的期望就可能起着唆使和保持某些角色行爲的作用,反過來,又加強了原來那種錯誤的信念。”

我絕對是一個從衆的人,我的判斷力弱,容易跟隨着自己輕信的人。老公經常說,你傻乎乎一個,被人賣了還幫人家數錢。幸好我遇人淑,沒有吃大虧。

暢每天晚上要爸媽吻他,擁抱,心貼心的。由原來的強制我們去做,變成我自覺自願去kiss他。這種美好確實難以形容,以至於老媽正在憂慮,這個黃金時代什麼時候結束,接下來又會是什麼情景呢?青春期就要到來,聽到初中生吸菸、打架鬥毆,貪婪的文化無孔不入……

可能女孩子的母親更煩惱,“性”,古話說,女的得一陀,男的涮涮腳。

如果你看過人性的弱點你就知道,這書是教你怎麼和人相處的。該書的唯一目的就是幫助你解決你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商務活動與社會交往中與人打交道,並有效地影響他人;如何擊敗人類的生存之敵—— 憂慮,以創造一種幸福美好的人生。如何更好的在生活中變得快樂當你通過本書解決好這一問題之後,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而人際心理學就使你怎麼和人更加好的交流,交流不僅僅是語言的交流,而更重要的是心理的交流。使你在交流上處於不敗之地。人際關係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具體包括人際知覺、人際情感、人際行爲三個支系統。本書根據人際關係的內在結構,從心理學的視角,以具體、細膩、靈動、雋永的筆觸,詳盡地闡析了人際認知、人際印象、人際魅力、人際衝突、人際溝通、人際交往等原理與技能,融學理性、應用性、文化性和文學性於一體,不乏哲理與文采,耐人尋味。本書作爲高校輔修課教材,供各高校選用,亦適合社會各界同仁,尤其是青年學子、管理人員、社會活動人士及教育工作者閱讀、借鑑,爲人生快樂、事業成功、組織發展、社會和諧揚起一面風帆!

  心理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3

《人性的弱點》一書作者是被譽爲“成人教育之父”的來自美國的卡耐基,正如書中作者簡介介紹在20世紀上半葉的美國,當經濟不景氣、不平等,戰爭等惡魔正在磨滅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靈時,卡耐基先生以他對人性的洞見,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斷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過他的演講,他的演講和著作喚起無數陷入迷惘者的鬥志,激勵他們取得輝煌的成功。正是這篇簡介,使我產生濃厚興趣想要了解,這裏面究竟寫了什麼,竟會有如此大的力量。這段時間讀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讓我受益匪淺。在這樣深夜,讀這樣的書,像是在品嚐一場美味的人生盛宴,自得其樂。要將這種感覺說出來,還真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了。它就像一面鏡子,幫助我認識自我,瞭解自我,從而完善自我,駕馭自我,成爲一個善於經營自己生活的成功者。漫漫人生路,它讓我在看清來路的同時,更清楚自己在面對怎樣的未來。

《人性的弱點》是卡耐基思想與事業的精髓,全書通過栩栩如生的故事和通俗易懂的原則,從人性本質的角度,挖掘出潛藏在人體內的60大弱點,一個人只有認識自己,不斷改造自己纔能有所長進,直至成功!卡耐基寫得並不是很深奧的,寫的都是平常的小事,但書中又嵌入了卡耐基的藝術靈魂。他對這些小事作出的反應,是我從未想到過的,使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也使我感到自己是那麼渺小。世界並不會因爲失去卡耐基而停止轉動,卻因爲有了他而轉得更好。卡

耐基先生以他對人性的洞見,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斷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過他的演講和書,喚起無數陷入迷惘者的鬥志,激勵着我們後人不斷取得輝煌的成功。

  心理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4

《讀懂心靈》是一本以各種小故事構成的心理書籍。書中分有八個小主題,其中最讓我感觸最多的就是第三小主題一一在失意與缺憾中修復自己,其中的一句話很是令人深思:

不要預支明天的煩惱,過旱地爲未來擔憂,那僅僅是徒勞,不於事無補,還會讓自己活得更加疲意。

生活不在昨天,也不在明天,它只是踏踏實實的今天。生活中往往就是這樣,我們常常會好高騖遠,內心幻想這美好的未來,卻從未努力去靠近它。與其迷

茫未來自己該做什麼,不如踏踏實實過好現在,沒有人會一生下來就明白自己的人生該是做什麼的,未來都是掌握在現在一點一點努力的自己的手上。

好多同學可能都和我一樣,進入大學,對自己的未來都是無知迷茫的,很多人在這種迷茫中慢慢鬆懈自己,沒有目標的過着每一天,看着宿舍其他的同學積極的參加着各種組織或者協會,每天都很充實,心裏是羨慕的,比起每天懶在宿舍的自己,雖然會聽到舍友說:“好累,好羨慕你什麼都沒參加啊!”但其實自己心裏是難受的,雖然也有爲自己的未來考慮過許多,但每次定下的小目標,第二天就會被扼殺在了被子中,就如書中說得:生活不是在昨天,也不是在明天,它只是踏踏實實的今天。與其每天后悔昨天不努力的自己,然後再對明天設下目標,不如好好充實過好今天,不後悔昨天,不多慮明天,相信在一天天充實的生活和學習中,會慢慢的找到符合自己未來的目標,並一步步靠近它。

大學生活說久也不久,說短也不短,足夠你思考自己的未來,但希望在畢業之時,別還是停留在思考中,而一點也未付出行動。

  心理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5

在教育孩子中,我們經常遇見這樣的困惑,時常聽家長抱怨,李老師,某某學生現在孩子的情緒很不穩定,經常和我們家長髮脾氣,怎麼辦呢?在學校有的學生很不聽話,經常和老師頂着幹。作爲老師也非常的苦惱。

最近我讀了桑標的《兒童心理學》,在讀到第七章情緒發展這一章,我很有收穫。這一章節,主要講了情緒是個體對外部和內部事物的主觀體驗,是兒童早期適應生存、適應社會生活的重要心理工具,對兒童的心理和行爲具有重要的組織作用。本章先介紹了兒童情緒評定的三種方法,即生理測量、表情測量和主觀體驗測量;再分別從情緒能力的三個主要方面,即情緒表達、情緒調節,對兒童情緒發展作了介紹。

在兒童情緒評定中,生理測量,也就是人處在某種情緒狀態下,可以表現出許多生理反應,這些生理變化可以作爲情緒的客觀指標,如心率的變化,呼吸的變化,皮膚電阻的變化等等。行爲測量主要集中在對兒童面部表情以及言語表情的分析上。兒童處於高興、悲傷、憤怒和其它情緒狀態時,眉毛、眼睛和嘴部肌肉都會產生細微的運動變化,兒童的聲音也是情緒指標,有的老師習慣爲學生貼標籤,對學生產生刻板印象,好學生一好百好,壞學生本性難移;有的老師不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和需求,對孩子提出了不恰當的過高或過低的要求;有的老師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不會尊重孩子,甚至打罵孩子;如此等等,都會使孩子產生牴觸情緒。從而對孩子帶來危害。在今後的學生的管理中,我們可以通過學生的面部表情來判斷學生的情緒,從而採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當孩子臉上不滿與牴觸情緒時,我們要尊重孩子,讓孩子發表對學校和老師的看法。如果問題的主要原因在孩子,就要合理利用孩子爭勝好強的心理,因勢利導,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提高孩子認識自己缺點的能力。

情緒的評定方法還有主觀體驗測量法,即評定兒童對自己或他人情緒的解釋。主觀體驗測量運用標準化的量表。來測量被似的情緒體驗,要求被試報告其直接感受的經驗(如:“告訴我,上個星期你是怎樣感到高興的?”)或是要求兒童完成命名,匹配或表現情緒(如:“告訴我圖片上這個人感覺怎麼樣?”“請你指出誰感到傷心。”)

通過對些內容的學習,讓我知道了如何看待孩子們的情緒問題,並懂得了如何處理這類的問題。如當孩子情緒暴躁時,我們可以讓孩子學會共情,從老師的角度思考一下問題。教孩子學會了尊重老師的同時還要鼓勵孩子有想法,不能從此之後噤氣噤聲,因此,教給孩子一些提意見的策略和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心理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6

《教育心理學》看似理論很強的書籍,其實不然。裏面很多的教育心理學原理,都是通過實驗的形式讓我們瞭解實驗所蘊涵的科學道理及其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結合的教學實際談談教育中的期望、表揚與批評。

美術教師往往任教的班級較多,個別教師也許就忽略了評價反饋這塊內容。從書中學習反饋效應實驗中可以看出,反饋的重要性。反饋對學習效果的影響是很明顯的。教師應儘可能讓學生及時、準確、具體地瞭解自己學業的進展情況及取得的成就。因此,在我們的平時教學中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及時做出評價,美術作業如果一直不評價,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與動力。美術課的評價比起其他課程來說,顯得更加重要。美術是一門審美藝術的課程,沒有什麼對和錯,只有美與不美,不能一味的給學生打上等級。

佩奇的評價實驗說明了具體的評語更有效。美術作業如果只是一味的打上等級,也許就失去了評價的作用。美術的作業要有具體的評語,這個評語不一定是教師最終的書面語言,可以是來自的學生的,也可以是在學生學習過程的口頭語言的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要展示出來,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進行一些激勵性的語言評價。有了具體的評價語言,學生的學習會更加進步。

書中的一些實驗向我們驗證了一些教學行爲,讓我們的教學行爲,變得有理可依。總之,細細品讀本書,會讓我們的教育變得不再迷茫。

  心理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7

有人曾經問我:你從事的這項研究到底能有什麼用呢?但我從沒有因諸如此類的懷疑或非議而動搖過。我始終堅守着這樣一個信念:只要能夠滿足人們的好奇心、能夠給人以些許的啓迪、能夠讓我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去解讀我們置身其中的這個社會,那麼你所做的一切就是有價值的!

斯坦利·米爾格蘭姆《社會生活中的人》

什麼是怪誕心理學?這門學問的意義何在

以科學的方法探究泡茶的奧祕、祈禱的力量、水果的個性和人浪的形成。

長久以來,人類行爲的古怪面一直都在撩撥着我那充滿好奇的神經。

在大學裏讀心理系時,我曾把倫敦的國王十字車站當成心理實驗室,在那裏一呆就是好幾個小時。我的研究對象是那些剛剛見到自己的另一半走下火車的人。在他們深情相擁的那一刻,我會立即走上前去,同時啓動藏在口袋裏的秒錶,然後對他們說:"打擾了,你們不介意做個心理實驗吧?從我剛說’打擾了’這幾個字到現在,你們覺得已經過了幾秒鐘?"研究結果顯示,沉醉在愛河之中的人會大大低估時間的流逝速度,正如愛因斯坦所言:"如果在一個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上一小時,你會覺得只坐了一分鐘;如果你在一個熱火爐上坐了一分鐘,你卻會覺得彷彿坐了一小時。這就是相對論。"

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我一直對心理學中不同尋常的方面心存好奇。當然,我並不是第一個對這種行爲測量法感興趣的人。在時間的歷史長河中,每一個時代都會出現幾位致力於探索稀奇古怪事物的研究人員。

弗朗西斯·高爾頓爵士是維多利亞時代一位特立獨行的科學家,很可能也是這種行爲測量法的創始人,他把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研究不尋常的主題上。他曾偷偷衡量同事演講時怪誕心理學讀書筆記 聽衆煩躁不安的程度,由此來客觀評判同事的演講是不是很枯燥乏味。他曾在口袋裏放着計數器,在英國各主要城市的大街上游走,暗中記錄和他擦身而過的人是貌美如花、相對醜陋或是相貌平平,並由此繪製出了英國的"美女地圖"(倫敦的美女最多,阿伯丁的情況最爲糟糕)。

高爾頓對祈禱效果的研究引起了較大的爭議。他做了一個假設,如果祈禱真的有效,那麼神職人員應該比大部分人更爲長壽纔對,理由很簡單,他們祈禱的時間顯然更長,態度也更爲虔誠。他對各種人物辭典中收錄的成百上千名人進行了非常廣泛的分析,結果發現神職人員的壽命其實遠沒有律師和醫生那麼長,這讓極爲虔誠的高爾頓開始質疑祈禱的力量。

甚至連泡茶這件事也引起了高爾頓的注意,爲了用科學的方法找出泡杯好茶的完美之道,他花費了數月的時間,還做了一個特殊的溫度計,讓他可以隨時測量茶壺裏的水溫。經過嚴謹的測試後,高爾頓得出瞭如下結論:

當茶壺內的水溫維持在180~190華氏度之間,而且茶葉浸泡時間達到8分鐘時,泡出的茶味道最醇,喝起來最香,而且絕對不會太苦,也不會太淡。

能夠對泡茶進行如此徹底的研究,高爾頓很是得意,於是驕傲地宣稱:"茶壺裏再也沒有什麼祕密了。"

從表面上看,高爾頓對無聊、美貌、祈禱和泡茶的研究可能顯得比較分散。不過,這些都是同一種人類行爲研究方法的早期絕佳案例,我把這種方法稱爲"怪誕心理學"。

簡單地說,怪誕心理學是以科學的方法研究日常生活中稀奇古怪的各個方面。在過去的幾百年裏,雖然已經有少數先行者在心理學研究中採用了這種方法,但這種方法卻一直未被認定爲一門嚴肅的社會科學。這些研究人員追隨着高爾頓的腳步,在主流科學家怯於涉足的領域內勇敢前行。他們業已完成了以下創舉。

  心理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8

作者從科學的角度論到:人的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能動的反映,只有客觀事物作用於腦,纔有心理現象。有腦,無客觀刺激,無心理現象;有客觀刺激,無腦,也無心理現象。心理現象來源於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客觀現實(自然和社會)。所以人的心理髮展主要受到社會生活條件的影響,具有明顯的社會性。心理是人內在的神經系統對外在客觀的刺激從而產生的心理的現象,是條件的反射。

從作者的論述中,我們可知作者是從純科學的角度來論述人心理的現象。即是從科學的角度來了解人的心理現象,就不難有所偏差。因爲我們知道人是一個有自主權,有思考能力,有創造性、有感情、有意志的有位格的活人。是有機性的在不斷地變動中的人,有控制、改變、改造環境、外在條件的能力與智慧。人的內在是絕對有自主能力的,在不受外在條件刺激的情況下也會有心理的活動。從實際的例證上我們也看到,人的心情、行爲,常常不是受到外在客觀條件的刺激而產生的。而是人本身心理的反應,是人裏面的那個能動性的心理來控制自己的.行爲與感情。有的時候外面的條件、環境是非常美好的、快樂的,但是有的人雖身在這樣的條件刺激下卻沒有開心、快樂的心理現象。反之亦然,有的人生活在極其困苦的環境中或是在面臨死亡的境況中但是他沒有因此而有害怕、恐懼的心理現象,反而非常平安、平靜、不覺得痛苦而是歡樂。從這兩個方面我們可知,人的心理反應與心理產生的現象不是外在條件的刺激與客觀事物的刺激,而是人心理本身的動力產生的。從神學上來說,乃是因爲人有靈魂,人的心理是根據人的靈魂來的。所以作者研究心理學的出發點就是錯的,根基是錯的結果必然是錯的。

那麼說心理學一點用處都沒有了嗎?不然,雖是人在自我封閉的系統裏面產生出來封閉的思想學科。但還是對於人類有重大的貢獻的,對於人心理的疾病的醫治與人本身各個方面的發展是有些許幫助的。從作者對注意、氣質、性格、能力等等的瞭解與研究,我們發現人在這些形成的過程中受到了多方面的影響與制約。從而我們就可以利用外在的條件與環境來塑造一個人,影響一個人及引導人的心理髮展。從對心理學的瞭解與認識,我們也可以看到心理學對於關懷人的事工上有很大的助益。瞭解了心理學,知道人心理的反應,就可以根據其心理的反應適時地引導與歸正。誠如作者所說:人的心理傾向性是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動力系統,是個性結構中最活躍的因素,它決定着人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態度。如果我們正確的引導人的心理,就可以把人帶到一個對世界有正確認識有正確態度的人。心理學雖是在封閉的系統裏面的學科,但也可以讓人在封閉的系統裏生活得更好。

如果,心理學由一個有開啓系統思想的人來從新架構的話,我想對人類會是一個更偉大的貢獻,對於人的心理問題也可以根治了。心理學固然是有益的,對於我們這些活在開啓系統裏面的人有開啓系統思想的人來說。學了心理學,在以一個開啓的思想系統去應用啓不是對心理學的應用更有用嗎?心理學家在封閉的系統裏面研究心理學而只能知道問題沒有能力解決本質的問題,只有有開啓系統的有信仰的人才能知道問題而又能解決問題。這麼說來,心理學在信仰的當中也是有一定用處的,但要在信仰的管理之下來運用。從心理學來發現、研究人心理的問題,以神學信仰來解決人的問題。

所以說,我們應當把心理學放在應當放的位置上。心理學可以是神學、信仰的僕人,可以讓信仰從心理學這條路來了解人的問題從而解決人本質的問題。心理學是神學與信仰的僕人,心理學沒有神學與信仰來指引方向會迷失在封閉的系統裏面;心理學服在神學與信仰的下面纔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心理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9

憑我對銷售的認識,我覺得銷售的確是一種非常複雜卻又似簡單的人性需求認識錄。你不瞭解自己,你很難做銷售,你不瞭解人性,你就會到處碰壁。銷售中的心理學第一章是講銷售的內在博弈。

決定一個人銷售成敗的是一個人的內在心理因素。我情願認爲這是指一個人的情商。一個情商高的人,一個善於人際交往的人,他就容易會取得成功。銷售在我看來就是做人、做事。人做不好,銷售也難好。決定一個銷售人賺錢多少的,還是他內在的因素。自我意識就是一個人賺錢多少的關鍵因素。你得永遠記住你所賺的錢,不可能超出你的期望。

銷售與一個人的自尊有很大關係,自尊越強,對自己的認可度越高,銷售能力和感覺就會變得越好。銷售有很多技巧,可是很多時候人並不需要技巧。銷售人員的障礙,通常就是精神和心理上的障礙,銷售人員的大病就是無法戰勝害怕失敗和害怕拒絕的恐懼。爲什麼會有恐懼,恐懼就是自我意識變的渺小的時候的一種感覺。當一個銷售人員止步不前,舉止欠佳的時候,那不是因爲失敗本身,而是對於失敗的恐懼、對失敗的想當然以及對失敗的預期所造成的。

所以我覺得提升業績,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自我意識和自我期望值。心理承受能力的訓練和自信心的訓練應該排在首位。如何提升自我的意識?最好的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是對自己進行重複的堅持性的自我積極暗示,例如,我喜歡我自己,我愛我自己,我是最棒的!我真的很出色,我一直都很出色!我是最好的!另一個辦法就是直面恐懼。不用太多言辭,就是直接面對它。你躲的越久,你就會越痛苦。說到底,銷售就是在和客戶玩心理戰術。看誰心理素質過,看誰更加有耐性和意志力。

銷售中的心理學第一章講的內容很多,可是最核心的還是一個銷售人員的自我意識。一種積極的自我意識可以幫助一個人走向成功,一種消極的自我意識可以毀滅一個人的自信。這是最重要的,所以自我暗示要排在最重要的位置。其次,害怕失敗和拒絕的恐懼是另一個需要克服的。銷售就是要面對拒絕,沒有拒絕就沒有銷售。怎麼克服呢?直接克服。周恩來總理說的特別好,他說,“做着談,何如起來行?”

  心理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10

暑假讀了《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感想深刻。我認識到了教育不僅僅是教學,教學過程中的心理輸導也是至關重要的。體育課不光是鍛鍊身體,也需要在語言上給孩子心理疏導,使他們可以克服困難,享受到成功帶來的快樂。

教 師學習教育心理學,是爲了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選擇適當的教法,採取相應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或許你認爲不經意的一句話,但在學生的眼裏分量是多麼重,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老師的讚揚和鼓勵,就是對他們的賞識,就是對他們的認可,就能給他們信心和勇氣,讓他們邁出成功的第一步。一兩個月,僅僅一兩個月,奇蹟就會這樣出現了,經過老師的鼓勵和表揚,那位受鼓勵和表揚的同學將帶着這個信念,去不斷的努力,總有一天他會真正成功的。我也會永遠帶着這個信念:“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去關愛我的學生,最後我要說的是:賞識你的學生,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欣賞孩子的長處,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細微進步,讓他們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找到學習的快樂和自信,並真誠地幫助他們,那麼,奇蹟就會發生,壞學生、後進生都會變成好學生!

教師爲什麼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呢?

一、是因爲教師要形成優秀的心理品質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本書所要強調的是,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才能知道作爲一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哪些優秀的心理品質,從而自覺地培養這些心理品質。

二、是因爲教師要提高教育業務水平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這本書對此作了比較精簡的歸納和概括:1、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心理學問題比比皆是。但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才能選擇適當的教材,採取相應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2、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共產主義品德。學習過教育心理學的教師,就能夠掌握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按照共產主義的面貌來塑造一代新人。3、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教。。也就是說,教師瞭解了不同時期、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才能助長學生的優點,矯正學生的缺點。教育的作用就在於發掘學生的優點,克服學生的缺點。4、可以科學地總結教育經驗,我覺得這也是第一點的基礎,是爲提高教學質量作準備的。

作爲老師,要做到:

  一、熱愛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是師德的思想基礎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事業。"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爲"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意在表達教育這一職業的無私和偉大。所以,教師從自己執教之日起,就該對教師這一職業有充分的認識,才能徹底清除"拜金主義"."仕爵主義"觀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獻給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業,象陶行知所說的那樣:"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無論何時,都能夠理直氣壯地說,投身教育事業,我終生無悔。

  二、熱愛、尊重學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說,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教師愛學生體現在"嚴"和"慈"上。常言道:"嚴師出高徒。"又說:"嚴是愛,寬是害。"對學生不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是難以培育出跨世紀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設者。"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所以,對學生不嚴不行。當然,嚴要得法,嚴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訓練來要求。慈,就是對學生要關心、愛護、寬容、尊重。充分鼓勵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進步,使學生全面發展。

  三、爲人師表是師德的核心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爲人師表"是教師最崇高的榮譽,也是教師的神聖天職。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不僅在經濟發展上將上一個新臺階,而且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上更將躍上一個新高度。作爲一個人民教師,負擔着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提高全體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責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師爲人師表的水平,才能勝任人民教師的歷史使命,無愧於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這就要求教師要時時處處以身作則,爲人師表,凡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學生不遲到早退,教師自己就不能遲到早退;要求學生文明禮貌,教師自己言談舉止切切不可粗魯;要求學生遵守行爲規則,教師應自覺遵守教師守則。否則,光要求學生,而自己又不身體力行,反而胡作非爲,學生就認爲這樣的老師言行不一,出爾反爾而不可信賴。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正說明這個道理。

  四、教好書是師德的關鍵

教師要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爲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須把書教好。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淵博知識。在知識的海洋裏,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師如同一葉扁舟,常年累月航行於其中,將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達理想的彼岸,風雨無阻,無怨無悔。浪頭上行舟,難免驚心動魄,但也有欣慰與歡暢,誰說不是呢?選擇了教師職業就選擇了艱辛和挑戰。胸無點墨,混跡社會,腰纏萬貫者大有人在,但我們無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個濫竽充數的教師堂而皇之立於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聖講壇。

我從感性上認識到教育心理學是一門很博大精深的學問,而不是我以前所想象中的那樣簡單。比如說處理學生個性和共性之間的關係,怎樣從個性中提煉出共性,又怎樣在對共性的總結中充分尊重學生個性。還有怎樣實現學生學習的最優化,怎樣教學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不讓其對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厭煩;還有怎樣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點對其施以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法,如此等等。在書中介紹到了很多不同時代的著名學者的觀點,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讀了這些,我才逐漸認識到教育心理學是一個備受重視,被廣泛研究的學科。

不光是理論,書中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樣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這對於教學的實踐活動有很直接和現實的意義。書中舉到了很多這樣的例子,讓我發現原來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見慣的事其實就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成果。比如應該怎樣讓小學生克服坐不住的問題,還有怎樣不動聲色的糾正學生的語法錯誤又不至於引起學生反感。其實對於這些問題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讀了教育心理學後,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漸漸明白起來,真的感慨頗多。

教育心理學給我提供的不只是一個研究結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種研究方法,指導你怎樣利用這些看起來書面化的大理論,把他們真正變爲指導你教學的利劍。其實每個學生都是特別的,都有值得你特別去關注的地方,而每個學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讓你總結規律,更好的認識教學。教育心理學爲我所提供的這些科學的研究法我認爲不管今後是否從事教育事業都是讓人從中受益良多的。原來一直不明白所謂量表是什麼東西,現在纔開始懂得原來心理學是這樣一門精密的科學,要求很強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從數據中瞭解人內心的世界。

要對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學以教與學互動作用爲主線,以學習心理爲核心,對學習動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學習遷移、智力與創造力、品德心理、羣體心理、個性差異與因材施教、心理衛生與教師心理等方面作了較爲系統、深入淺出的分析。作爲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判斷學生是否熱愛學習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教師是榜樣,"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爲學生的引路人。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爲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

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心理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在通讀這本書後,我對教育心理學的內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另外關於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於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幫助。這本書談到教育心理學的對象,是由於受教育體質發展和心理髮展是緊密相關的,所以教育心理學也要聯繫到體質發展方面的有關問題。此外,教育過程也可以說是師生協同活動的過程,而且教師在這種活動中起着主導作用,因此,關於教師的心理學問題,也是教育心理學應該研究的一個特殊領域。而教育心理學的性質應該是由它的研究對象決定的,即教育心理學是兼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種性質,而且是以前者爲主的一門邊緣科學。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教育,對心理學的要求也共同點和不同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響了教育心理學的內容和範圍。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目的,我們的教育心理學的內容和範圍是完全適應於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學的任務就是揭示教育實踐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的規律和促進整個心理科學的發展。由此可見,教育心理學是以教育對心理學的要求爲出發點,以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心理學問題爲目的的。

通過讀《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我將會心理學裏面的知識,正確運用有效的評價和適當的表揚等正面引導的外因作動機的誘導,促使學生的認知興趣得到發展,形成穩定的、積極進取的人格特徵。讓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從而健全他們的人格和品德。

  心理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11

在聽胡媛豔和葛纓兩位老師講課的時候,總會多次聽到兩位老師談到《積極心理學》這本書,於是我對它產生了一些興趣,這個月把它從圖書館借出來,閱讀一番,並寫下這篇讀後感

積極心理學,以“愉悅與幸福”爲主題、關於美好生活的一門科學,着重研究那些能使生命更有價值意義的東西。這本書主要描述了積極心理學的概況以及內化動機,第一是介紹人們獲得積極體驗的方法,第二是指導人們如何增強這種積極體驗以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徵,第三是如何運用到建設積極的人性化的社會制度上,從而達到社會的和諧發展。

我在看了這本書之後,還是思考了一些東西:第一是認識自己方面。人們總是要面對恐懼、悲傷、焦慮等各種情緒,因此,在遇到這些負面的情緒時要積極地面對。就像這學期,事情多且雜亂,基本上每門課都要做課堂報告,還有實驗課的實驗,水電校的工作,對於各種考覈的準備。難免產生一些負面情緒,但還得去面對,面對了才能做好。第二,活動方面。無論學習還是生活,在參與活動時要積極做好本分工作,這才能使活動既愉快又有意義。還是以這學期爲例,各種任務都是分組完成,只有先做好自己本分才能去幫助別人,促進團隊任務的完成。

第三,態度方面。快樂與否在大多數情況下取決於自己的主觀意識。態度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要努力糾正自己身上所出現的各類情緒和行爲問題,來建構完善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正確的方向努力,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第四,身體方面。身心需要和諧發展,因而堅持鍛鍊、充足睡眠、健康飲食習慣都會對身體和精神健康大有益處。沒有鍵康的身體就不能積極地去面對生活,尤其是到了大三,沒有了早、晚自習的限制,就更加頹廢,也沒有鍛鍊。因此要改正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除了對自己的思考,這本書還引導我對社會層面的思考,我覺得當前的大衆文化,及主流媒體取向,有兩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是過於關注、讚揚,以金錢爲意義核心的成功標準,並以此爲基礎的成就建設、工作取向、物質享樂;忽視了對於道德修養、靈魂信仰、生命歸屬感等精神世界的思考與討論。整個社會,多了一些浮華,少了一些深刻。

第二是太過侷限於對社會、人性問題,缺點及陰暗面的發掘與批判,就像一個演員的出軌,一個知名運動員的出軌,弄到全國人民都知道,沸沸揚揚。

整個社會,多了一些陰鬱,而少了一些對於美好生命的關注。在科技極速進步、物質極大繁榮、人類愈加富裕的同時,生命厚重感的缺失,以及幸福快樂的減少。這說明了人們在不斷滿足自身慾望的過程中,心靈卻更加空虛起來,只能再次投身到談論批判別人的過錯,成爲一些製造網絡暴力的鍵盤俠。而炫耀、攀比性的物質消費,便似乎成了主要的精神安慰。

家庭、愛情、友誼、人際關係,在金錢文化的衝擊下,逐漸走向功利、淡漠。在人際關係圈不斷擴大的同時,是更多的寂寞與孤獨。在社交媒體網絡氾濫的今天,是我們明辨是非能力的下降。我們的思考能力在不斷地喪失,變得輕信、盲目。

在對待社會問題及自身的幸福感缺失的過程中,我們已對周圍的一切事物形成習慣性抱怨、隨性地批判的行爲模式。卻沒有思考問題的產生本質,以及如何解決自身存在的缺陷。社會財富大量累積,卻使得生活安全感在不斷喪失、生存壓力在迅速增大。在爲工作、生存而愈加勤奮、辛苦的同時,身體、思考、道德、靈魂的惰性,卻在工作之餘的生活中不斷增加。

金錢,已成爲信仰。而這種信仰,存在於整個社會,甚至充滿着我們國家整個教育體系,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可以體現。從小爸媽讓我們努力讀書,讀書的目的呢?是爲了掙錢。從小老師讓我們努力讀書,讀書的目的呢?是爲了提高升學率,好掙錢,當然也爲了我們以後能考上好大學,考上好大學的目的呢?是爲了更好的掙錢。現在到了大學,滿眼是各種技能訓練,訓練當然是爲了讓我們變得更厲害,可目的呢?是爲了學校的名氣,爲了掙錢。技能訓練當然是重要的,可是思想的教育更不能缺少啊。

金錢,已成爲信仰。而這種信仰,卻不能成爲我們靈魂的歸宿。待到生命的臨終之時,也許才終會發現,什麼樣的東西,是美好的。人活着,究竟爲了什麼?有什麼意義?我想要什麼?我究竟應該怎麼活?也許只有明白了這些,在生命終了時,纔不會爲了虛度光陰、錯過了什麼而悔恨。

人活着,究竟爲了什麼?有什麼意義?我想要什麼?我究竟應該怎麼活?也許只有明白了這些,在生命終了時,纔不會爲了虛度光陰、錯過了什麼而悔恨。

求不得,放不下,慾海無涯,一切皆爲虛幻。我們則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好似沉迷在一個巨大的人生遊戲中,而這遊戲規則由極少數人所制定。絕大多數都從未懷疑過這套遊戲規則,至始至終,在痛苦中掙扎。

我,偶爾思考。

  心理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12

隔了21個月,終於重新把《拖延心理學》這本書看完了。唏噓啊~~~誰能拯救我末期的拖延症?看是還是得靠自己啊!自救吧!

拖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情緒根源,包括內心感受、恐懼、希望、記憶、夢想、懷疑以及壓力;二是時間根源,拖延者與時間的糾葛;三是生物根源,包括身體、大腦以及遺傳基因;四是人際關係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會關係。

情緒根源

拖延的原因有恐懼失敗、逃避成功、完美主義、控制自我,安全感。拖延者對失敗有恐怖感,從而一直拖延,最後失敗了可以說不是他是關係,是時間不夠補。而有些就逃避成功,怕付出太多,怕受到別人傷害,怕遭受妒忌自己受到傷害。還有就是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者,要麼全部要麼沒有。看到這個,我承認我也是完美主義者,要麼全部要麼沒有,不管在哪個方面,我都很明顯,要麼不做,要做就徹底。好多時間下決心的時間比做的時間還長,喜歡拖延,一直拖拖拖,拖到最後必須做了纔會全力以赴去做。自我控制,體現在有個拖延者覺得拖延可以讓他們或者自我的控制感,不必事事聽命於他人。可以通過拖延和自己討厭的人唱反調,有弱者的自我滿足感,還可以報復他人。安全感就在於拖延者通過拖延讓自己心理上或者安全感和舒適感,維護心理平衡。實際上他們只是希望有個夥伴,有人陪伴有人分擔,不至於孤獨,害怕被疏遠。而有一些則是害怕被親近,通過拖延來拒絕他人的親近,而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時間根源

拖延者的時間觀念和一般人不一樣。他們的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嚴重衝突,總主觀認爲時間很充足,往往把事情拖延到最後纔去做,實際上已經時候不充足了。拖延者時間感知失去平衡,輕視未來,在管理時間方面無序和誤解。不做對未來很重要的事情,只做即時的事情,哪怕是不重要可做可不做得事情。拖延者容易陷在另一個時間區域裏:時間迷失、時間斷裂、過去的好時光,對時間的流逝不在意,不爲將來做打算,拖沓此時。

生物根源

拖延的生物根源主要涉及大腦。大腦中的運行的某些生化因素很可能會影響拖延。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大腦,神經科學最新的幾個“大觀念”:一、大腦處在不斷變化中;二、感受很重要,即便它處於無意識中;三、潛伏記憶的影響;四、;聯結的通路;五、左逆轉。腦是不斷變化的,不斷修正,具有重組能力,可以打破舊的神經聯繫,建立新的神經聯繫,即是“神經的可塑性”。就是說我們每天所做的事情都會影響我們大腦明天的結構和功能。生活經驗可以激發神經元,將電子脈衝從一個神經元傳導到另外一個神經元,並釋放生化信息,促使神經元在數量上不斷增長和連接度上不斷緊密化。你做某件事越多,大腦對那個活動反應越多;大腦就會要求事情做得越快越快,越來越好。這也就是所謂的“熟能生巧”。雖然拖延在大腦中已經建立了頑固的連結,但是我們是可以打破的,可以重新建立新連結。打破拖沓模式,建立做事新模式。拖延是舒服的,不拖延是要克服不舒服感,如恐懼和焦慮。當恐懼感出現的時候,大腦就會無意識做出躲避反應,從而導致你的拖延。通過恐懼建立的神經連接是無法被消除的,當再次遭遇刺激的時候,大腦就會無意識反應。這是大腦對抗恐懼和痛苦的防禦機制,會抑制反應,讓你逃避、拖延。不過,由於神經元是可塑性的,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地調整我們的情緒對抗恐懼和焦慮、痛苦,管理自己的感受,理性思考,坦然面對那些我們所推遲的事情。潛伏記憶依然,以前的記憶還潛伏在大腦了,當收到刺激時就會激發神經迴路,然後做出拖延的逃避反應。大腦左半球的某一分部和關照、感應和同情這樣的感情有關的區域。當這區域被激活,我們就會感到放鬆,對世界懷着開放的心態。大腦的右半球有個負面情緒有關的區域,在不舒服和負面的情緒中,就會傾向退回到自己的世界裏。所謂的“左逆轉”就是善待自己會刺激大腦的相應的部位,創造出一種與抗壓感和健全感良性循環的狀態。簡單講就是多刺激左半球區域。

拖延症和執行功能障礙、注意力缺失紊亂、抑鬱、焦慮、緊張和睡眠問題這些身體狀況有關。執行功能障礙的人往往因爲執行力不足而導致拖延。注意力缺失紊亂的人因爲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情需要的時間比其他人要多,而導致拖延。抑鬱症的人則因爲動力不足,連動都不想動了,怎麼可能不拖延。拖延的焦慮症的人一般是強迫症、邋遢分子和囤積狂這兩種,這兩種情況是“腦鎖住”。強迫症的人不斷重複某件事情,不能做其他事情而拖延。邋遢分子和囤積狂,是遲遲不把無用的東西扔掉,不斷囤積,大腦回路鎖住狀態。壓力會使我們變得拖延。面對壓力是,往往是“非戰即逃”的反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物節奏,有些人早上工作效率比較好,有些人下午工作效率比較好,有時強迫自己工作只會走上拖延之路。睡眠問題也會影響到我們的注意力和能量不足,導致拖延。但是不管是怎樣的情況,都是可以通過重建神經迴路來慢慢改變我們的拖延症。

順便提提季節性情緒紊亂症。隨着白天日子的縮短,環境光線的減少對人產生影響,神經傳遞素、血清素和多巴胺失去化學平衡,容易出現疲勞不堪的情況。冬春兩季較多出現。

人際關係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會關係。

家庭對拖延者的施壓、懷疑、控制、依附、疏遠等傾向,讓拖延者爲了維護其家庭關係而做出拖延行爲。有些則希望通過拖延而得到父母的愛等。還有就是爲了維護和同事、同學、朋友之間的社會關係而選擇拖延。

PS。雖然拖延者的因素有那麼多,我覺得我主要是因爲:一是懶;二是時間觀念;三是執行力不足;四是完美主義;五是強迫症;六是抑鬱。這六大原因。當然,我現在也在想辦法重建大腦神經迴路,面對拖延者,克服拖延者,一步一步來。

  心理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13

本書重要先容了二零世紀二零年代以來兒童心理學研究的職位地方不斷的強化埋頭理機能形成的過程來闡明心理機能的涵義,使心理學的生長從描述性階段向闡明性階段過渡,兒童生長心理學可以或許爲此提供闡明性的控制論模型。教育是一門關於獸X的藝術,同時也是一門關於獸X的科學。當我們的教育與“人”走得更近時,學生之於學校、學生之於教師、學校之於學生、學校之於教師、教師之於學生、教師之於學校等種種干係與牽動都將豐裕着調和與愉悅。

書中非常細化地從各個部門對生長心理學進行了研究和闡發,使讀者更加清楚地瞭解心理學的內容。讀這本書,使我充實體會到作爲一個教師的不易以及這份責任感,要更加仔細和耐煩地去觀察每一個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來跟他們語言,把本身和學生們看作是平等的對待,用他們的心去思索,去體會。這樣的話,纔會成爲一個好教師。

在這本書中,我對皮亞傑的認知生長實際印象頗深。皮亞傑把兒童當作是一個初露頭角的科學家 ,在與情況的互動中不斷構建新的認知佈局,而信息加工實際把兒童(和成人)比喻爲計算機系統。計算機擔當問題信息,儲存信息,加工信息,然後作出答覆。而兒童的認知也可比喻爲從情況中擔當信息,儲存信息、按需要提取和加工信息,然後作出反響 。

信息加工是心理學研究認知過程的一個重要途徑。它把認知過程中理性部門(如覺得、知覺、細緻和影象)與理性部門(頭腦)聯合起來成爲一個從輸入到加工到輸入的完整的控制系統。信息加工論者運用了信息論、控制論和計算機模仿,在理性認識部門獲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績,尤其在影象研究方面最有結果。

教育是一門關於獸X的藝術,同時也是一門關於獸X的科學。當我們的教育與“人”走得更近時,學生之於學校、學生之於教師、學校之於學生、學校之於教師、教師之於學生、教師之於學校等種種干係與牽動都將豐裕着調和與愉悅。

兒童多方面的認知生長正如以上提到的這一整個系統的運轉是精密的,完整的,通過了解兒童學習的紀律,在以後的教學中就可以採用比力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讓學生真正的學會學懂。

  心理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14

通過對幼兒心理學的初步瞭解,我覺得了解幼兒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覺得幼兒的心理也是很複雜的的確,當你真的想去接觸幼兒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很多現象其實並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樣簡單,有時覺得很想知道“爲什麼”如果不瞭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就難以更好的與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孩子,首先就應該瞭解他們。

這篇文章讓我明白,我們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將他們看成小大人他們的心理正處於發展過程中,而幼兒的心理髮展與周圍環境有直接的關係因此,理解與認識幼兒生活和遊戲的環境的意義十分重要,我們要重視並能夠爲幼兒創造一個能使其很好發展的機會。

文章中闡述了影響幼兒心理髮展的各種因素,從而使我對幼兒心理形成與發展有了初步的認識,爲樹立正確的兒童關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文章中闡述了學習幼兒心理學的意義,從而認識到了瞭解幼兒幼兒心理特點,與實際教育工作的相互關係。

幼兒心理的發展特點是在幼兒的生活與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必須建立在對幼兒實際活動進行大量觀察的基礎上,結合實際觀察,將會更加切實的體和認識幼兒的心理特點所謂環境就是指兒童周圍的客觀世界,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因素陽光,空氣,水和花草樹木等是保證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自然環境因素小朋友們所處的社會,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家庭狀況等都是影響他們心理形成與發展的社會環境因素我們的教育作爲社會環境中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對兒童的心理髮展水平起着主導作用環境對兒童心理學發展的影響,主要指社會生活條件和教育的作用在不同的社會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下,兒童心理髮展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心理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15

近期,我在圖書館借來了本關於心理學的書——《積極心理學》。在讀這本《積極心理學》之前,我覺得心理學的書,往往會聯想到心理疾病、障礙等問題!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心理學包括還包括許多另外的方面的,其中的一些面對人生、社會的態度以及對人對己是很有道理!

本書主要描述了積極心理學的概況以及內化動機。第一是介紹人們獲得積極體驗的方法。第二是指導人們如何增強這種積極體驗以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徵。第三是如何運用到建設積極的人性化的社會制度上,從而達到社會的和諧發展。

“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是教人如何積極面對人生,如何獲得幸福感與滿足感。這纔是現代社會的芸芸衆生日益荒漠化的心靈最需要的甘露。積極心理學倡導心理學研究的積極取向,研究人類積極的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發展,試圖以新的理念,開放的姿態,詮釋與實踐心理學。正如積極心理學運動的發起者、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馬丁·賽裏格曼說:“當代心理學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轉折時期,心理學家扮演着極爲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展,幫助人們走向幸福,使兒童健康成長,使家庭幸福美滿,使員工心情舒暢,使公衆稱心如意”。

在學習了積極心理學之後,我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第一、認識自己方面。人們總是要面對恐懼、悲傷、焦慮等各種積極或負面的情緒。因此,在遇到這些負面的情緒要積極地面對!第二、活動方面。無論學習還是生活,在參與的活動時要積極做好本分,這才能體現活動時既愉快又有意義。第三、態度方面。快樂與否在大多數情況下取決於主觀意識。態度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要努力糾正自己身上所出現的各類情緒和行爲問題,來改變錯誤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往正確的方向努力,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第四、做事方面。人們往往希望在越來越短的時間裏完成越來越多的事務,卻忽視了“數量會影響質量”,人們可能會因參與過多活動而犧牲掉快樂。因此我們必須實行小步走的方法,不能急於求成,做完一件再一件!第五、身體方面。身心需要和諧發展,因而堅持鍛鍊、充足睡眠、健康飲食習慣都會對身體和精神健康大有益處。沒有鍵康身體就不能積極地去面對生活,因此要改正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因而,學習、研究“積極心理學”,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大有很大的益處的。有健康的心靈,纔會有真正健康的人生,所以學習和研究積極心理學,是我們每個人必需做的事。

  心理學類的讀書心得體會16

認真讀了《積極心理學》的總序和第一、第二章內容,現將我的階段性的讀書心得小結以下

總序主要講了當代心理學的困境以及心理學的多元化趨勢。主要從現代心理學的困境,困境的歸因,科學觀的轉變,以及多元化的現代心理學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在講到多元化的現代心理學時就談到了積極心理學的產生以及它的影響

第一章主要講了積極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以及積極心理學的主要觀點。第二章講了積極心理學的性質,主要從它產生的社會背景,哲學基礎和與傳統心理學的區別與聯繫等來進行闡述。讀了這兩章後我主要收穫了三點

第一、積極心理學產生於20世紀末的美國,它是當代心理學的一股力量。與傳統的心理學不同的是,積極心理學強調對心理生活中積極因素的研究,如主觀幸福感、美德、力量等,而不是把注意的重心放在消極、障礙、病態心理方面的探討。它的主要研究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積極的情感體驗,如幸福感、滿足感、幽默、愉悅、歡樂、希望、好奇心、謙虛、審慎等,利用各種現有的方法探討這些積極情感體驗機制和影響;二是積極的人格和人格品質,如自尊、努力、下創造、寬恕、勇敢、堅持、熱情、善良、愛、正直、領導能力、合作能力、自制、感恩、虔誠等,探討這些特徵和品質的形成過程;三是積極的社會制度系統,如積極的工作制度怎樣促進和諧的工作環境,積極的家庭關係怎樣促進個人的成長等。

第二、積極心理學中講到的積極它既包括人外顯的積極,也包括人潛在的積極。它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種整天拍手稱好的喝彩,更不是一種充滿希望的良好祝願,或是一種光說好話的自我欺騙,它更主要的是尋找並研究社會或社會成員存在的各種積極力量(包括外顯的和潛在的),並在社會實踐中對這些積極力量進行擴大和培育。

第三、積極心理學提倡用一種開放和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人,強調心理學要着力於研究每一個普通人具有的積極力量。

書中在講到積極一詞時,給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著名的電子專家陳之藩教授有一套友人贈送的非常精美的茶具,當他舉家搬遷到香港之前,在收拾整理行裝時不慎把這套茶具中的一隻茶杯打破了。當時在場的許多人都爲陳教授感到惋惜:如此精美而又心愛的一套茶具,現在破碎了一隻杯子,又沒有地方可以配到同樣型號的,這是多麼令人傷心的事。誰知陳教授卻坦然地笑道:“真不錯,我又多了一隻碟子。”面對同樣的事實————破碎了一隻杯子,當你分別用“少了一隻杯子”和“多了一隻碟子”來進行描述時,你的心態顯然就不同,前一種是消極的,而後一種是積極的。聯想到生活中我們若能處處看到“多了一隻碟子”那我們的生活就會處處充滿樂觀、開心。幸福感就會增強。作爲老師我們平時在與學生的接觸中,常常會碰到一些不守紀律的調皮的成績不好的學生。我們如果只是一味用“少了一隻杯子”的理論來看待問題,我們就會沮喪,就會煩惱。而如果我們換一種思路以“多了一隻碟子”來看待學生,我們不僅自己會快樂,會高興,而且你的積極情緒也會傳染給學生,學生身上的積極力量也會被挖掘。那麼師生關係就會更和諧。

讀了兩章只能說只得到了一些淺顯的心得體會,積極心理學的內容很豐富,也很奧妙。還有待我繼續認真學習,深刻體會,反覆研讀。我要把《積極心理學》這本書讀懂,讀透。到那時再談體會我相信會比現在要深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