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通用5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通用5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數以萬計的教師都在努力的另闢蹊徑,我亦如此。”作者雷夫在自序開頭的一句話吸引了我。我自己從事“真正的”教育才3年的時間,我也正如作者所說的那樣在“努力的另闢蹊徑”。每一個班,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面對40多個性格迥異的孩子,他們在長大,思想在成熟,變化,我就需要不斷的“另闢蹊徑”。就在洛杉磯的中心,一間又小又破的被稱作56號的教室裏,雷夫是把各種各樣的知識以快樂的身邊事的形式出現在孩子們的周圍,讓孩子們在快樂中體驗和接收這些信息。在這種正向的指導下,雷夫老師把一批批的孩子變成了“愛學習的天使”。

《第56號教室的奇蹟》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爲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所付出了努力與艱辛讓我真正體會到了成功無捷徑的真諦。老師可以帶班級,但決定這個班級優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學生。信任是地基,“六階段”則是引導學生學業和人格成長的基礎建材。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第三階段:我想取悅某人。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爲準則並奉行不悖。雷夫先生每天爲了自己的學生早上三點多從家裏出發,倒好幾次車在早上六點多趕到教室,晚上六點離校。節假日還帶着學生到學校去上課,這些都是免費的。他那所謂的“魔鬼式訓練”、學習“8法則”——解釋、示範、模仿、重複、重複、重複、重複、再重複,都是建立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出於對學生的那份愛的基礎之上的。愛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愛那些調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們老師的愛心了。對於班上的任何一個學生,對他們的態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棄,不拋棄。

一個人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他的心中一定要有座山,這就是目標。這座山使你總往高處爬,使你總有個奮鬥的方向,使你任何一刻擡起頭都能看見自己的希望。而我們要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那就是:科學家的思維,外交家的智慧,軍事家的勇敢,政治家的膽魄。第56號教室裏的每個孩子都展示了他們的勇氣、毅力和熱情,而這些正是他們的許多同輩所缺少的。這些孩子勇敢地探索着那些很少有人走過的路,世道險惡時他們與人友善,別人放棄時他們令人難以置信地繼續努力。這些孩子們不找藉口,他們抓住機會,讓遇到他們的所有人都看到了未來的希望。這不正是我們所有教師的期望嗎?

好的老師,是孩子們一生的奇蹟。的確如此,教師的教育方法和教學理念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生活和發展。因此成爲一名像雷夫這樣的優秀老師,是我心中的目標和無時無刻都爲之努力的方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做老師,應該向雷夫老師一樣,時刻不能忘記愛學生是我們的根本出發點和工作歸宿。今後在我的工作中會適時的引用雷夫老師在教育教學中一些好的方法,用智慧和愛來進行我的教育。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學,是什麼?學習是感悟知識海洋中無止境的快樂。通過連續性的學習培訓,使我受益匪淺。領略到了專家名師的風采,學到了寶貴的教學經驗。

今天的努力決定你明天坐在哪裏。這是讓我十分敬佩的張恩勇老師所說的話,使我銘記於心。他雖然年過半百,但心態和年輕人一樣,渾身時刻充滿着蓬勃的激情和力量,無論是學識修養的境界,還是隨和的性格,都是一位在語文高考上深得考試精髓的老兵。無論是散文和小說的解題技巧,還是仿寫以及人生的加減法,張老師的解題原則簡單而有用,正所謂“大道源於自然”。張教授在臺上汗如雨滴,但他不以爲然,依然激情的授課,這是一種愛,更是一種情懷!

“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這是最早的說法,而在多次的學習中,我發現教師應有“一泓流淌不息的泉水”,張教授的講座充分印證了這一點。他用淵博的文化知識,給學生講得通俗易懂,使我深受啓發。那麼在工作中我面對的也是一羣對知識充滿渴望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也是我的責任和義務,這使我更加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才能勝任教育這份工作。

當然加強學習不僅僅只在專業方面,我想課外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個人修爲,才能在授課中信手捏來,並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做到學以致用。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我相信學習力纔是競爭力,只有秉承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才能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

教學重在引導,重在指導,重在平時的積累。這幾天通過視頻學習,首先我明白了對學生引導和指導的作用性,反思了自己在平時教學中的不足,同時對自己的教學也提出了許多問題去思考:怎樣讓自己的課程更完美?怎樣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怎樣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我想引發的反思能成爲我不斷前進的動力。

這幾天總結的如何海量閱讀、有趣的韻讀方法都非常值得我去借鑑。秋季的教學中必須要做到精準教學,寫作表達上引導學生從經典閱讀中領略表達方法,針對這一點,採取多種方法進行思維訓練,積極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描寫能力!

通過學習,我收穫頗豐,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還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把學習的知識技能轉化成自我前進的內驅力,在自己越來越優秀的同時一直引導學生浸潤書香!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家長對教師要求高,對學生的期望高。而學生又自己卻無所謂,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做教師?這是我們經常談論的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在暑期潛心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使我受益非淺。總觀全書,我將一些讀書體會歸納爲以下幾點:

一、做一個真實的人,敢於露拙也敢於表現自己。

無論我們多麼優秀,和幾十個學生比起來,我們不如學生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學生在某個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我們豐富的多,這是個事實。由於傳統的師道尊嚴,我們有時候不好意思在學生面前露拙。殊不知,這是一個誤區。其實,學生也很清楚,老師不會的東西多了,對高中生而言,他們已經不再象小學生那樣認爲老師無所不知。

所以老師如果在學生面前假裝什麼都懂,反而給學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哼上一曲,可以調走得找不着了,在適當的時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顯的破綻,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孩子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着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孩子們和你的心理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許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適當的時候慷慨激昂的來幾句演講,聲情並茂地來一段朗誦,不經意間很專業地評一下當天的球賽,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麼一手!學生對你的好感馬上激增。總之,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二、做一個有情趣的人不少人說自己不會玩了,如果放兩天假,一般也就是睡個大覺。有些退了休的老同志,一天天地老的特別快,大多因爲他們沒有什麼業餘愛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沒事可幹,反倒悶出病來了。因此,一個人在工作之餘要有一兩種業餘愛好,這是積極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將是多麼單調和乏味啊。“用藝術來‘宣泄’其實是最佳的方法。比如看悲劇。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毀給人看,看到劇中人物遇到巨大不幸,觀衆的感情得到了宣泄。”

“其實更幸福的是創作藝術。在藝術創作過程中,自己的主觀世界完全投入了進去,廢寢忘食樂此不疲,會使人十分滿足。他創作時簡直就是神,他無比自由,他感覺到世俗世界對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國就在他的創作中。”“只有關心老師的心靈世界,纔是真正地關心老師和生命質量。”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4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輕輕地讀着這句話,我內心對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欽佩油然而生。儘管如今的教育形勢與他所在的時代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教育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師而言,絲毫不過時。

蘇霍姆林斯基將自己30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凝聚在《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教育鉅著中。書中作者以“建議”的新穎形式,懇切地與讀者談心,使人聽來毫無刻板、說教之感。讀着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憂解難,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講了一個故事,讓我記憶猶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來聽課的人很多,他們本來都打算在課堂教學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像往常一樣聽完課後提些意見的,可是他們聽得入了迷,竟連記錄都忘記了。他們坐在那裏,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這位歷史老師的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學生一樣。課後有聽課的老師請教他:“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他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十五分鐘。”

初聽這句話,我十分詫異,因爲很多教師,包括自己在內,每次在上公開課前都已經將一堂課的教案背得滾瓜爛熟,準備的'時間,可能是幾個星期,幾個月,但往往不需要所謂的一輩子的時間。課堂完全按照預設的過程有條不紊地進行,卻忽視了課堂是一個生成的過程。一節課用一輩子來準備,他說的就是積累:文化的積累、知識的積累、思想的積累、技巧的積累。只有這樣,纔有可能上出一堂好課。

讀大師平凡樸實的語言,如品香茗,默默引領着我們的教育思想。那串串寶典般的教育心得,如降甘霖,時時啓迪着我們的教育智慧。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

書是知識的海洋,讀書對每個人來說都十分重要,它甚至能夠影響人的一生。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品德,提升一個人的思想,鑄造一個人的靈魂。經過讀書,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堅持讀書是教師最起碼的職業底線,尤其是處在這樣一個學習社會化的時代,僅有讀書,才能不斷完善自我,提升人生品位,促進專業發展,超出“匠”的侷限。

讀書,能夠促進教師的精神生長。

人,最可怕的是靈魂空虛和精神萎縮。由於生存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我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這種“更可悲”狀況的最可行的辦法唯有讀書。

書籍會使教師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

書籍中,那些大師充滿生命活力和智慧的言語,超脫的情懷,會使我們變得異常開闊、靈動、開放、樂觀、曠達。一個對書籍敬而遠之的人,不管他怎樣刻意包裝,總是難以瀟灑起來的,惟有經過書卷的浸潤,纔有可能超越自我、發展自我。

當我們獨處的時候,享受讀書的樂趣;當我們交往的時候享受讀書帶來的文雅和氣度;當我們創造教學生活和生命的時候享受讀書而獲得的魅力。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奇異的感覺:書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靈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教育家的成長曆史,就是他的讀書的歷史。教師作爲傳承文化的使者,必須伴隨着讀書而發展而超越自我。

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讀書是課改的需要。

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尖銳而有力的挑戰。新課程不再像傳統課程那樣統一機械、墨守成規,很少變通,而是具有許多不確定性。不讀書,就不明白當今教育觀念變化之大,教育形勢發展之快,也不明白自我的教學觀念落後到什麼地步,自我過去的教學是多麼可悲、可笑。只要一讀,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心裏就會敞亮多了。要讀教育改革的理論,讀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總結,讀哲學,讀文學,讀歷史,讀科學。在與大師、優秀教師的對話中反思自我的理念,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學實踐,將讀與思,讀與教,讀與研等結合起來。

書讀多了,認識提高了,實踐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我的教學閃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滿着創造的神奇。教育需要知識淵博的教師,教育要培養出智慧的人材,而僅有知識淵博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智慧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