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角的初步認識》的說課稿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一等獎

《角的初步認識》的說課稿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一等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角的初步認識》的說課稿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一等獎,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角的初步認識》的說課稿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一等獎

《角的初步認識》的說課稿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一等獎1

一、說教材:

我是這樣理解教材的,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並進行解釋與應用。〈角的初步認識〉一節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認識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體、正方體等圖形的基礎上學習認識角。二年級兒童年齡雖小,但結合圖形來認識角是比較容易的。因此我根據教材先了解學生對角的理解程度,緊接着通過親自動手操作來認識角,感覺角。瞭解角成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並學會自己畫角。能從各種物品圖形中找到角。從而激發學生對角的好奇心。並學會從身邊的生活中找到角。區分角,會做活動的角,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角的兩條邊的長短無關。本節課是單元的起始課,因此上好這節課非常重要。

二、學情分析

角與實際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周圍許多物體上都有角,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對角並不陌生,能夠很容易的在周圍的物體上找到角,怎樣引導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所學的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問題,通過具體的實際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獲得直接的經驗,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數學的概念和法則,爲學生學習幾何知識做好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操作,使學生經歷直觀認識角的過程。

2、知道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會用紙折或畫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長方形、三角形等圖形中找到角,激發學生對角的好奇心。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應用意識及觀察、比較、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學重點: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直尺畫角.

(3)教學難點:使學生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角的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6)教學準備:爲完成以上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我使用的教具有:幻燈片,摺扇三角尺。學生的學具有:每組一份正方形、五角星、剪刀、三角形、鬧鐘、長方形。還有毛線、紙、紙條。

(7)學習方式:小組合作、交流研討、動手操作。

二、說學生:

根據學生認識發展規律,分析學生:學生年齡小,接受能力有一定的侷限性,學生學習基礎深淺不一,思維程度不一,反應靈活程度不一,面對這樣的學生,因此我設計出不同層次教學題目,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學習,全面發展。

三、說學法:

爲了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我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上述教學方法指導下,以謎語形式開頭,全員參與,使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並不斷的運用鼓勵性的語言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一個個問題地解決使學生在不斷的活動中充分利用學具,認識角,並會畫角,做角,並且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四、說教法

本節課屬於認知教學,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體現以下兩點:

1、創設良好的活動氛圍,使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

2、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自己畫角、做角認角。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索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五、說教學過程

1、以猜謎語和導入課題,使學生愛聽,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1)猜謎語的'方式引入角。通過實物認識角,知道的角的特徵。有兩條邊和一個頂點。通過實物小組合作找到角。這樣可以培養二年級小學生的合作意識。

(2)通過讓學生找出教室中的角。目的是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讓學生覺得熟悉、親切。

(2)通過做活動角,使學生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角的兩條邊的長短無關.通過學生自己做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和自主探索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動手操作,人人有事可做,手、腦並用,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精神。

(3)學生通過認識圖形是不是角,加深了對角的認識。(用多媒體出示各種圖形,指名學生回答,並說明理由,答對的小朋友給予鼓勵)。

(4)從認識角到判斷是不是角,再到找出圖形中的角,和找出幾邊形中有幾個角,最後自己折角,這樣由淺到深逐層深入,體現了對學生的分層佈置作業。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

《角的初步認識》的說課稿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一等獎2

一、說教材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也爲以後進一步學習和研究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教材一開始就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景入手,引導學生觀察實物中的角,讓學生初步感知角並通過例1,從三種實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礎上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說明角的特徵。然後再讓學生通過用紙來折角和用硬紙條做活動角等實踐操作活動,進一步感知角,最後讓學生動手畫一畫角。教材這樣的安排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讓他們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符合數學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理念。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互助協作的團隊精神;使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建立角的概念,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稱。

難點: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

四、說教學策略

角對於小學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因此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學生觀察、操作、演示、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讓學生由感知形成表象到理解概念這一認知規律。使學生在觀察中分析,在動手中思維、在練習中鞏固,在合作中學習。

通過“找一找、認一認、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等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體現了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這一理念。

五、說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已做好的角、吸鐵石、圓形紙

學具:三角板、已做好的角

六、說教學過程

1、複習引入

出示長方形圖、正方形圖、三角形圖後,請學生說一說下面各是什麼圖形,完後教師闡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不一樣的新圖形:它就是角,這節課只對它進行初步認識(板書課題:角的的初步認識)

2、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出示學校的一角的圖片,讓學生觀察並說一說哪些地方有角,之後課件把校園圖中的角用明顯的紅色標識出來。

課件出示剪刀,易拉罐,水龍頭的圖片,再一次讓學生觀察並說一說哪些地方有角並把物體表面上的角請下來,然後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三個角,說說你發現了他們有什麼共同點?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討論。這裏讓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現實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小組討論後彙報並引導學生得出:他們都有尖尖的部分,都有直直的兩條線,這時教師教師在課件上以一個角爲例,告訴學生這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頂點,直直的兩條線叫角的邊。也許在課的開始,學生對於自己所認識的角是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是模糊的,是非數學性的,然而在這時,學生通過觀察、比較,這時候學生所建立的是角的正確的表象。

接下來請2個學生上來指指屏幕上的另外兩個角的頂點和邊(這個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總結: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答案板書出來。

(2)判斷“練習中的第一題”

找一找,下面哪些圖形是角,哪些不是角?讓學生判斷,不是角的說說爲什麼不是角。(這個環節的目的也是爲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角一定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組成的)

(3)找生活中的角

告訴孩子們,其實,不光在這些圖片中有角,我們的身邊,有好多角陪伴着我們。教師先以黑板面上的角爲例示範指出,再請學生在教室裏找一找並和同桌說一說,看看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並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學生小組活動後請若干學生向全班彙報找到的角,並指出頂點和兩條邊。

教師闡述:一間教室就有這麼多的角,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角更多了,你們課後可以再去生活當中找找。

這一環節讓學生鞏固了數學中的角後,讓學生回到生活,用所學過的數學知識更理性地找角,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了孩子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的意識和能力,也讓孩子有了成功的體驗,培養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3、折角

當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定的表象後,讓學生折角,把準備好的.紙,在教師的引導下折出自己喜歡的角。然後讓學生觸摸角並感知角的頂點是尖尖、角的兩條邊是直直的。(這過程能讓學生從視覺感受的方式過度到觸覺感受,進一步

深化了學生對角的認識)

4、活動角

讓學生把手上的活動角變得大點怎麼變?再變大點怎麼變?變小點怎麼變?再變小點怎麼變?如果把做好的角的邊剪掉一點,角的大小變了嗎?如果把角的邊延長一點,角的大小變了嗎?組織學生討論: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與什麼無關?並把結論板書。(這一環節,使學生對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觀的認識,初步感知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並通過實踐操作、體驗、思考、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5、動手畫角

教師闡述:你們剛纔認識了角,也會折角,想不想自己也畫一個漂亮的角呢?接着教師先示範畫一個角,強調要用尺子畫,再讓學生嘗試畫角。教師進行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待學生完成之後,請幾名同學在幻燈片下向全班展示畫好的作品,其他學生對其作品進行評價。

6、小結

(1)小朋友,這一節課的內容講完了,通過這一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小朋友通過這一節課對角進行了一番初步認識,其實,在角的世界裏還有很多祕密我們沒有發現,下節課我們再來繼續探究它的祕密。

7、作業佈置

《角的初步認識》的說課稿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一等獎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第一課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接觸到的一個抽象的圖形概念。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學生通過折角、畫角、做角等實際操作活動認識角的基本特徵。如果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爲以後進一步學習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會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做出一個角,能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的方法。

教學難點: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它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五)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吸管、幾個大小不同的角等

學具:三角板、吸管、幾個大小不同的角等

二、說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的編排特點,爲了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我主要採用以下兩種方法:

1、情景教學法。在教學中,我注重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認識和生活情景緊密的聯繫起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2、引導探究法。低年級的學生的知識和思維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大部分學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不能很好的有機結合。針對這種情況我採用引導探究法來組織學生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活動。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爲重要,觀察發現法、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節課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讓他們在找一找、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說一說等系列活動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徵。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圖形,(出示一個三角形)你們知道它爲什麼叫“三角形”嗎?誰願意上來指一指(學生指角時多數是點一下)。

師:原來同學們心目中的角是這樣。(在黑板點一下)這是角嗎?看來指角還有很大的學問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意圖: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首先從學生認識的圖形和已有的經驗知識入手,讓他們從開始就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的參與學習。同時,營造寬鬆、民主、活潑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奮,這種積極的情緒很容易打開思維的閘門,萌發創造力。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課標》指出“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因此,本環節的教學我分四個活動來進行探究:

1、聯繫實際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1)以課本封面上的角爲例,質疑:怎樣才能正確的指出角呢?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指角方法,並且同桌間互相指指看。

通過指角活動,明確角在學生腦子中的印象。

(2)觀察課本主題圖,把你找到的角,指給小組的同學看一看。這個練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又讓學生感受到角就在我們身邊。

2、動手操作認識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徵

這是教學的重點。心理學家表明:孩子的智慧來自於指尖。所以,此活動我的設計是以學生的動手操作爲主,分四步完成:

(1)折一折:先讓學生用一張不規則的紙折一個自己喜歡的角。

(2)比一比:並引導學生對摺出的角進行觀察、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受到角有大有小。

(3)摸一摸:接着讓學生摸摸自己折的角,使他們通過親身體會充分感知角有一個尖尖的點和兩條直直的邊。

(4)說一說:緊接着我有組織學生交流摸角的感覺,逐步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根據學生的彙報,我進行板書,然後讓學生看着板書說說角的各部分名稱。

這樣,把操作、觀察、語言表達緊密結合,學生對角的表象和基本特徵就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從而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3、實踐操作畫角

《課標》指出“本學段學生應進行簡單的測量活動,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依據這一理念,我將畫角的活動分成三步進行:

(1)看一看:首先讓學生觀看課件演示畫角的過程,使學生對畫角的各步驟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並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

(2)畫一畫:在老師的示範下,師生共同畫角。通過老師的板書,有助於規範學生畫角的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畫出不同方向的角,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3)說一說:引導學生歸納角的特徵和畫角的方法,

4、做角——體會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與什麼無關。

這是教學的難點,教學時,我先借助學具建立出一個直觀的角;然後通過遊戲活動感受角的變化。具體分兩步:

(1)遊戲:誰的手兒巧?

用吸管折成可以活動的角,通過角的變大變小,讓學生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這一活動,讓學生從認識靜態的角過渡到認識動態的角。使學生在玩中形象的領會到“角的大小與它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的本質特徵。

(2)遊戲:誰的眼力好?

出示準備好的兩個大小相同,邊長不同的角,讓學生猜一猜,這兩個角誰大誰小?通過比較得出結論: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這樣,將難點分散到兩個遊戲中,使他們能形象、深刻的理解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三、巧設練習,鞏固提高

完成課本練習八第3和第4題。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的靈魂說在,因此我的板書體現了知識性和簡潔性,使學生一目瞭然,更好的掌握重點、突破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