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5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說課稿(通用5篇)

5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說課稿(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7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5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說課稿(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5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說課稿(通用5篇)

  5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說課稿1

一、分析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十冊第五組19課《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文章講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十天內選出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爲顧全大局,與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說明諸葛亮有膽有識、謀劃周密、才智過人。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爲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第三組教材以“中國古典名著”爲主題,中國古典名著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閱讀名著對於增益智慧,提升素養,特別是語文素養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編寫本組教材的意圖就是讓學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目標:

我依據《新課標》對高段語文閱讀教學及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我根據三個維度將本課的教學目標預設爲: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使學生領略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總結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4、從故事中具體的人和事中得到啓示,體會我們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從而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是“諸葛亮是怎樣利用草船借箭的”讓學生通過對故事情節的瞭解,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從而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教學難點:是“瞭解諸葛亮借箭爲什麼能成功,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爲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全面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努力啓發誘導,變“教”’爲“導”,變爲學生探索、發現的過程。針對訓練的重點項目和課文的特點,設計富有思考價值的重點項目,和符合課文特點、富有思考價值的、多層次、多梯度的問題來導讀課文,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爲什麼。充分發揮朗讀、默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感受力的培養。

教學準備:課前收集的有關《三國演義》的人物、歇後語、故事。

二、說教學思想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定位可以概括爲:“兩個基礎,一個重要”。由此我確定的教學指導思想是:①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做主人的學生觀;②堅持文道統一,重視方法指導的教學觀;③革新、開放的大語文教育觀。

三、說教法、學法

隨着課改的深入,現在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要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一直在默默的思考:怎樣教纔能有效,怎樣教纔會有效呢?通過實踐、反思,我慢慢的明白: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以訓練爲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的教學方法爲:

1、採用啓發式教學。即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會、劃詞劃句,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弄懂弄通課文的內容。

2、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3、情感教學,用感情朗讀貫穿全課程。

4、用朗讀貫穿始終。

學情分析:課文寫了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爲之嘆服,稱諸葛亮“神機妙算”。教學時,教師就引導學生圍繞“神機妙算”這個詞展開教學。教學中以讀爲主,採用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的形式使學生形成能力。旨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創新意識的語文綜合素質。

四、說課堂教學程序

(一)、交流資料,走近名著

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三國演義》的人物、歇後語、故事。然後教師小結並簡單說明故事發生的背景,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我設計任務型的初讀方法,要求學生帶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的任務進行初讀。目的是落實字音教學,在此基礎上概括課文內容,這樣,既降低了難度,也提高了環節操作的實效性。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這一部分教學,我打算抓一個關鍵詞“神機妙算”來展開。因爲崔巒老師說:“提高課堂教學,問題不在多而在精。問題要提在課文內容、形式的特點上,提在語文訓練的重點上,最好能做到牽一髮而動全身。”通過鑽研教材,我發現“神機妙算”就是這一課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詞語。

因此,我讓學生默讀課文,看看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劃出有關句子並寫體會。我並以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幾個方面作爲教學主線,組織教學。此時我讓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讀完後再小組合作,這樣爲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舞臺,開闊了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瞭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他們在讀中思考,讀中領會,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生在思考、探究、交流中才會對問題有更深入的認識,這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原則。《教學建議》又強調:“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

通過自主閱讀,合作交流,同學們很快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有關材料,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充當質疑者、並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這個問題,猶如向學生的心海投下了一顆巨石,激起了學生思維的浪花,學生的探究慾望被激發起來了,他們就會更主動,更細緻地研讀語言文字,深入理解諸葛亮巧妙安排之處。同學們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方面已經有了充分的理解。

五、說板書設計

草船借箭

諸葛亮 周瑜

知天文

神機妙算 曉地理 自嘆不如

知人心

  5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說課稿2

【說教材】

《草船借箭》是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故事發生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敘述了周瑜由於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也讚揚了他顧全大局的廣闊胸懷。

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所以我把理解課文內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作爲教學的重點。這一重點是下單元的“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一個基點。又根據教材特點(即明暗線平行,表面上軍中需箭,造箭合情合理,實際上是妒忌才幹,用軍務爲難陷害)。我把理清明暗線索,體會課文諸葛亮的借箭成功原因是有知識,有計謀,有膽略作爲教學的難點。

依據試用修訂版大綱對高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單元訓練重點及本課教材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聯繫上下文着重理解“神機妙算”,練習用“委託”、“輕易”造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這一教學既鞏固了詞句段的訓練,又體現了在語言文字訓練中進行思想教育;既重視語文知識的傳授,又不忽視技能、能力的培養。

【說教法】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要做到大綱的這一要求,關鍵在於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我根據本課故事性較強,學生較感興趣讀的特點,主要採用“自學研討法”理解課文,通過“扮演法”來複述,深化理解課文,突出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突破難點。

自學研討法也叫“引導法”,即自讀課文,按照教師教給的讀書方法、步驟或提出的思考題,在閱讀實踐中,從整體入手,再探究理解文章的內容,領會文章的感情。而教師要根據教材自身的重難點,引導學生按“讀通──讀懂──讀會”。

【說學法】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教給學生樸素的學習方法──“讀”和“議”。“讀”要正確、通順,直至有感情,同時通過有感情地讀,來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字裏行間的感情。“議”中要有自己的見解,善於從互相討論、合作中獲得啓發,啓發自己的思維,又巧妙地組織語言表達出來,從而內化了課文語言,之後學到“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的方法。

【說教學程序】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新的課程改革的突破口”。這節課我儘量減少提問,把騰出來的時間用在指導讀書、感悟和積累上,我是這樣安排課時的。

第一課時,引導學生一次又一次地讀課文,讀正確、通順之後,通過小組討論,感知課文內容,領悟人物的情感。

第二課時,通過表演角色,分角色朗讀,讀出感情,再現人物形象,領會事情的前因後果,並注意積累運用。

現以第一課時爲例。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分五步來引導學生讀書。

一、板書課題

讀了這一課題,你想知道什麼?(這一環節讓學生隨意說,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引導讀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拼讀生字,一句句地讀,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得快的同學可讀第二遍,直至讀得慢的讀完一遍。

2、同桌互相聽讀(要求不讀錯字、不漏字、添字,不讀破句的。)

3、沒得優的同學可以起立再讀課文。

三、出示思考題,議讀課文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提示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簡潔表達提綱外,列小標題,畫示意圖等方式)這是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思維的獨特性。

2、周瑜爲什麼要諸葛亮三天造十萬枝箭?

3、從哪裏可以看出周瑜想陷害諸葛亮?

4、最後,周瑜的陰謀得逞了嗎?你覺得用課文中哪一個詞概括諸葛亮的特點最合適。

5、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6、在小組長帶領下學習討論,小組推選代表發言,彙報討論結果。採用“羣體合作閱讀”着眼於全體學生參與研究、學習,用導讀提綱在於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相關言語信息進行提取、加工、分析,便於閱讀的理解、分析、評賞、綜合等訓練過程,這也是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認識水平的過程。

7、交流了“周瑜爲什麼要諸葛亮三天造十萬枝箭?”和“從哪裏可以看出周瑜想陷害諸葛亮?”之後,引導“分角色”朗讀第二節。

8、交流到“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諸葛亮的語言及指揮軍事的語言,再現諸葛亮料事如神,胸有成竹的形象。

比如文中的“不用問,去了就知道。”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等句子比較容易把握,該用何種語氣讀。

因爲有了多次的自由讀、議讀、學生讀的興趣越來越濃厚。

四、啓發想象,引導創造性複述

通過上面的讀、議,雖說教學方法簡單,教學環節單一,卻紮紮實實。對學生的鞏固反饋必不可少,如何引導學生來複述這個故事,激發學生的說話呢?我設計了這樣的複述練習。

出示“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魯肅見了周瑜,怎樣告訴他們?請你發揮想象力,把自己當作魯肅,選一位同學當週瑜。(同桌對說)指名說,(強調他們說話的語氣、神態、動作)

五、想開去,訓練發散思維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評價或展開聯想,或發表一定的見解,能激活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思維的深度和廣度。而發散思維又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在這裏,我選擇有思維含量的發散點,啓發學生想開去,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出示探討題:

如果三天之內江面上沒有大霧,諸葛亮“草船借箭”的計劃落空了,事情的後果會怎樣呢?“

(讓學生根據對問題的看法和對課文中人物的理解發表意見。)

六、佈置作業(爲下一節詞語積累做準備)

找出文中你最感興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這樣設計以“讀”“議”爲主線,步步深入,把課堂時間充分讓給學生,既注重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又不忽視思維、能力的培養。)

【說板書】

這一板書圍繞本單元的重點,在簡明扼要的箭頭及提示中讓學生明瞭文中明、暗兩條線索,通過讀議理解課文內容之後,學生很容易弄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5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教科書第十二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旨在讓學生了解祖國的歷史,通過學習,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清一件事。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的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故事是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課文寫了周瑜由於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十天造十萬支箭,以此迫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的周瑜的算計,表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才智過人。

二、說目標

依據《新課標》對高段語文閱讀教學及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我根據三個維度將本課的教學目標預設爲:

1.理解課文,使學生領略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這是能力的培養)

2.總結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這是過程與方法的培養)

3.從故事中具體的人和事中得到啓示,體會我們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新意識。(這是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三、說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說學法、教法

學法:以讀爲主,採用畫一畫,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的形式使學生形成能力。

教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

五、說教學流程

爲達到教學目的,本課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引文析疑,初步感知全文內容,自學生字,自主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草船借箭的準備。第二課時,重點探究草船借箭的經過,也就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方面?討論解疑,弄清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下面我着重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本課時,我安排了三大環節:

聯繫舊知,複習導入;合作交流,理解課文;總結昇華,課外延伸。現在我具體說說各環節的實施:

(一)聯繫舊知,複習導入

上課伊始,我用提問的方式直接導入: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1課《草船借箭》。(出示課件題目)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瞭解了課文的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結果周瑜長嘆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結果截然不同,是諸葛亮的什麼(板書:神機妙算)使周瑜自嘆不如的呢?這樣的導入,引起了同學們強烈的探究慾望,激起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爲“渴望學”,從而爲學習下文打下了基礎。

(二)合作交流,理解課文

因爲在上節的學習和剛纔的導入,同學們都知道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才使周瑜自嘆不如的,我並以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幾個方面作爲教學主線,組織教學。此時我讓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的6~9自然段,讀完後再小組合作,這樣爲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舞臺,開闊了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瞭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他們在讀中思考,讀中領會,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生在思考、探究、交流中才會對問題有更深入的認識,這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原則。通過自主閱讀,合作交流,同學們很快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有關材料,有的同學說:我覺的這個句子能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如“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這時,我給他投去了讚許的眼神,示意他接着說,“爲什麼你認爲這就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呢?”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有時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位同學信心十足的.說:“諸葛亮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而且預測準確,正因爲大霧漫天,面對面都看不清,諸葛亮的妙計才得以實施。”

接着,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是不是碰巧遇上大霧天氣呢?我請同學們結合上文說一說,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觀的滲透。諸葛亮不是神,不是能掐會算,而是憑着對事物的觀察,進行推理預測。這種潛移默化的滲透其實是價值觀的培養。我讓同學們試着讀,比賽讀,全班齊讀這幾句話,因爲文章的內容是由語言表情達意的,其意境是讀出來的,學生能在讀中悟情,悟義,悟理,在反覆的朗讀,體會到了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當同學們說到“諸葛亮把船一字排開,一邊擂鼓,一邊吶喊”時,教師及時充當質疑者,以謙遜的口氣說:“諸葛亮怎麼敢這樣呢?他不擔心曹操向他進攻嗎?他應該有自己的原因吧?”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這個問題,猶如向學生的心海投下了一顆巨石,激起了學生思維的浪花,學生的探究慾望被激發起來了,他們就會更主動,更細緻地研讀語言文字,深入理解諸葛亮這樣安排的巧妙之處。同學們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方面已經有了充分的理解。

接着,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那諸葛亮到底算得準不準呢?此時,我並沒有讓學生急於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帶着學生一起去江邊看看(播放課文第8自然段課件)。然後再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是怎樣寫的?同學們通過看畫面,讀課文,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真正體會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三)總結昇華,課外延伸

通過上一環節的學習,同學們已經知道了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他們已經有了“不吐不快”的慾望,此時,我讓同學們自己總結,從而使他們對諸葛亮這一歷史人物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同時,他們還說出了很多詞語來形容諸葛亮的聰明才智。

最後,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作業:當週瑜知道諸葛亮借箭的全過程時,周瑜以後還會妒忌諸葛亮嗎?那周瑜以後又會怎樣做?請同學們說說自己的看法,本意是進行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的訓練,同時也是適時的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從小做一個心胸寬廣的人,由於時間的關係,老師沒有發揮“導”的功能,學生想象出周瑜會變得如何如何好,結果違背了歷史,老師此時稍加引導,會起到明顯的效果。

六、說效果

總之,我以本課篇教材爲例,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在閱讀中發展了語言,發展了思維,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力。當然,我的設計中還存在着不足,懇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5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1、課文背景:

本文是根據我國著名的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改寫的故事,講的是曹操在收復荊襄之後,二十萬大軍乘勝沿江而下,當時的形勢迫使孫權和劉備爲了各自的存亡聯合抗曹,史稱“赤壁之戰”。但在整個戰役中孫劉兩家既有聯合,又有鬥爭,總體上是聯合的,而在局部的、枝節的問題上又存在着種種矛盾。在這樣錯綜複雜的關係中,如何巧妙地利用各種關係和矛盾取得鬥爭的勝利,同時又要注意把握鬥爭的分寸和策略以維護整體的聯合,決定着整個戰爭的最終結果和三方的命運。特別是劉備一方,力量最弱,對於這一問題的敏感度較之吳魏更爲強烈,因此,作爲劉備重要謀臣的諸葛亮,對於這一問題的重要性的認識尤爲深刻,在整個戰役中,他以過人的機智和傑出的才幹巧妙周旋,恰當地運用政治、軍事、外交各種手段,本着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在同東吳的鬥爭聯合中取得了勝利,既維護了己方的利益,又顧全了孫劉聯盟的大局,使戰役取得了預期的勝利,使天下的形勢發生的歷史性的逆轉,奠定了“三分天下”格局,其本人也成爲整部《三國演義》中最爲光彩照人的形象。本文故事就是其中最具表現力的篇章之一,也是《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段落之一。

2、選編意圖:

《三國演義》做爲古典小說的代表作,它跨越了時間的界限一代代流傳至今,而且在不同的時代都能煥發出生命活力:它也跨越了人羣的阻礙,不同年齡、身份、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共鳴之處,得到自己獨特的審美愉悅;它還跨越了文學的範疇,既登得大雅之堂,列爲典籍名著,也能深入市井,以供街談巷議,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隨着傳統文學的進一步發揚光大,它還將跨越民族、國家的界限,成爲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燦爛瑰寶。 《三國演義》之所以能煥發出如此雋永的魁力,其最吸引人也是最富生命力的地方在於塑造出了一系列血肉豐富、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形象在我國人民心中有着深深的積澱,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所以,雖然小學語文教材經過了多次修定和改革,但這篇文章一直都入選,並作爲精讀課文出現,這充分說明了教材編排的根本意圖不但要讓學生在閱讀和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我國語言文字和表達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學的熱愛,傳承民族文化,並且使傳統文化與時俱進,賦予其新的含義,站在時代的角度開掘其所富含的精神礦藏。這也就是對新《課標》中提出的“語文教學要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的最好詮釋。

綜上所述,由於本文的特殊背景,加上教材意圖及新《課標》的理念,教師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只有充分注意並努力體現其工具性、人文性、整體性、時代性的多方位的統一、整合,才能挖掘出本文的精髓,承載新課程的理念,揮發出語文課堂應有的底韻。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課文內容,感知故事情節。

能力目標:抓住課文的敘述和描寫感悟人物的特點。

情感態度目標:深化學生對《三國演義》的瞭解,感受古典文學和傳統文化的的扭力。

三、教學設計及意圖說明:

(一)立足人文,激情引趣

在學習課文之前,大家先來看幾條歇後語,

出示歇後語: 東吳招親—— 張飛吃豆芽—— 劉備借荊州—— 關公面前耍大刀——

讓學生試着猜猜後半部分。並說說幾條歇後語有什麼共同特徵。(都是和《三國演義》有關的)導語:《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小說的代表作,和《紅樓夢》《西遊記》《水遊傳》並稱四大名著,長期以來,不僅其人物和故事深深地紮根在人們的生活中,還產生了許多三國歇後語、三國成語對聯等。大家喜歡三國故事嗎?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草船借箭》就是其中的精彩片段之一。

【從生活出發,從原著出發,使課文的教學根植於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自然引入,又能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解題質疑,以疑導讀。

提問:在這四個字中,哪個字是中心?(借)

圍繞這個字,你對文章的內容能夠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自由提問, 誰“借”?爲什麼“惜”?怎樣“借”?“借”到沒有?

【以課題爲輻射點,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概要,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爲下邊的閱讀明確了目的。】

(三)略讀課文,瞭解梗概。

學生帶着問題快速閱讀課文,弄清課文故事梗概,說出文章主要內容。

【培養學生針對不同的閱讀目標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掌握讀書的方法技巧。】

(四)讀悟結合,品評人物

1、解讀文本,體會人物特點。

【以“體會人物特點”的形式分析課文,從學生最感興趣、也是文本最具扭力的地方入手,可以把教學的多維目標歸於一統,更明確、更寬泛、更人文化,給學生的創造性閱讀和個性思想留有較廣闊的空間。同時也有利於發掘教材的內涵,使之更富彈性,有利於培養學生體驗、感悟、獨立思考並發表自己獨特見解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突破傳統教學的死板格局,激活整個教學的過程。】

2、集體交流,評價人物特點。

學生集體交流通過閱讀感悟到的人物特點。引導學生從文章的敘述描寫出發,對人物的性格、才能等方面進行評價,做到“言出有據”。特別是對諸葛亮的評價,要着眼於借箭前後的一些細節描寫,進行深入分析,感悟人物多方面的特點。也可以聯繫自己課外瞭解、積累的《三國演義》故事來評價人物特點。

【學生獨立閱讀並形成自己見解的過程就是學生獨自與文本對話、並對文本進行檢索、分析、總結的過程,是學生自主的、完整的、創造性的思維過程;學生髮表自己意見的過程又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對話的過程,這一過程又包括了學生自己組織語言把自己的思維過程通過語言進行外化的過程,學生聽取他人的意見並對之進行辨析、判斷、吸納的過程,既充分體現自主性,又實現相互間的互助與共享,還變單向性交流爲多向性交流,優化了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的關係。】

3、感情朗讀,品味人物特點。

選擇你感受深刻的章節、段落或對人物的描寫,採取不同的形式讀出感情,讀出理解,讀出質量。通過朗讀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突出人物的個性特點。

【經過學生深入探討,對人物形象及性格特點已有了較準確的把握,實現了情感的 “內化”“吸收”的過程,朗讀則是對己理解的思想內容的“外化”“昇華”的過程,這兩個過程是相輔相成、又相互促進的,也就是“在讀中悟”和“以悟促讀”的有機結合。]

(五)拓展延伸,迴歸人文。

1、有借必有還,“借”的箭到底有沒有還,怎樣還的?欲知後事如何,請利用課外時間讀《三國》故事或原著。

2.收集有關《三國》的人物卡片、成語、歇後語、對聯等。利用班隊會時間開展 “尋找生活中的《三國》”主題活動,體驗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三國”文化 。

【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已經對課文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產生了高度的興趣,這一興趣導致了他們進一步探索的慾望,這就是語文教學進一步拓展的有效契機,也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語文教學”的必由之路,更是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獨特的人文魁力、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產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良方”。】

  5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一)課文內容:這篇課文選自《三國演義》,課文主要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十天造十萬枝箭的任務來爲難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草船借箭的方法向曹操借到十萬多枝箭,最後令周瑜不得不自嘆不如。文中人物形象性格鮮明,宜引導學生品讀,體會人物性格,同時,課文的思考練習主要設計了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樣的練習。

(二)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引導學生大膽提出感興趣的問題,並互相解決。(這是能力的培養)

2、理解課文內容,品讀課文,總結出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這是過程與方法的培養。)

3、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新意識,教育學生要有廣闊的胸襟,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這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三)、說重難點:

1、感悟人物形象,從文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感受人物特點,並通過讀表現人物個性。

二、說教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逐步培養學生探究閱讀能力。再加上課後思考題中有訓練學生的提問能力,我將本文的教學方法設計爲自主、合作、探究,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探究問題能力。)

三、說學法:

以品讀感悟爲主,採用猜一猜,畫一畫,議一議,說一說,寫一寫、演一演的方法,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能力及聽說讀寫等基本的語文素養。

四、說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切入中心

二、探究課文,感悟“神妙”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你認爲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裏,妙在何處?

(學生讀文討論,教師巡視,點撥引導)

討論交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一)知天文

1、課件出示:“這時候大霧滿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1)創設語境,感悟朗讀

(2)聯繫上下文,體會知天時

小結:看來諸葛亮胸有成竹,對天氣情況瞭如指掌。怪不得周瑜一聲嘆息:(生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剛纔咱們用了前後聯繫的方法讀懂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前面那句話是反映諸葛亮的預測,後面那句話是反映事實的,這樣一聯繫,就能體現他的神機妙算。你再仔仔細細地讀讀課文,找一找,還有哪些話前後聯在一起能夠反映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

(二)曉地理

諸葛亮算好了大霧天,那麼他又是怎樣找準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

(三)識人心

草船借箭的成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那就是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他算得準不準呢?從那裏可以看出來呢?他還了解哪些人呢?

三、人物對比,昇華感受

那麼,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提示後討論交流)

四、拓展延伸,擴展文本

1、課文學到這裏,大家是不是認爲諸葛亮挺有才幹?請你選用一些四字詞語來形容諸葛亮。

2、設想一下當諸葛亮歸來時與周瑜相見,周瑜會怎麼說?諸葛亮又會怎麼說呢?

五、總結拓展

通過學習,我們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那麼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識人心,足智多謀,他的本事從何而來,想知道嗎?請大家閱讀《三國演義》的相關章節。

五、說板書:

草船借箭

諸葛亮 周瑜

知天文

神機妙算 曉地理 我真比不上他!

識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