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華】語文說課稿四篇

【精華】語文說課稿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語文說課稿四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荷葉圓圓》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材小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輕快活潑的散文詩。它用比擬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課文語言生動活潑,充滿童心童趣,利於啓迪學生智慧,豐富情感體驗,激發想像力。

這篇課文在本冊教材中是:通過多種方法朗讀,落實《新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任務,引導學生讀出畫面,讀出個性,讀出疑問,讀出思考,讀出情感。以幫助學生學習語言,感悟語言,提高學生語文素質。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結合課文的特點和內容,我設置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荷”等12個生字,會寫“朵”等6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藉助拼音,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中心句“荷葉是我的……”,聯繫學生生活經驗,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初步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樹立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本課的重難點在於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力求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新薰陶和情感的昇華。

  二、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以“突出一個特色,遵循三個原則”爲指導思想設計教法、學法及教學流程。一個特色是:培養學生自讀、會讀。三個原則是:1、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語言文字訓練爲主線。2、是直觀性原則,充分利用直觀形象,激發興趣,創設情景。3、是內外聯繫原則,讓學生把課堂知識向課外觀察研究,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又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結合起來。

在這一指導思想下,本課的教法主要採用情境法,朗讀式教學。學法是自讀、自悟,交流討論。

  三、說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字詞卡片、4種小動物頭飾。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時安排爲二課時,第一課時主要進行生字教學

下面主要說說第二課時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複習檢查

通過檢查生字詞的掌握以及課文個別朗讀的情況,從

達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

第二個環節是:創設情境,理解課文

通過圖畫、音樂和文字語言描述,就會給學生以真實感、輕快地把學生帶入智力最近發展區,情境法適合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能喚起他們的形象思維,提高想象能力。

爲達到預期目標,安排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圖畫展示,創設情景

同學們,咱們上堂課認識了四位新朋友,他們都在哪兒?

看圖細讀課文指導學生用“誰在哪兒”句型進行說話訓練,由淺入深的提問,讓學生理解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在荷葉上,小魚兒在荷葉下。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穿插朗讀指導,老師適時糾正讀音。

第二步,把文中帶有“是”的中心句找出來,小組交流討論,以點帶面,引導學生理解這4句中“我”指誰?並採用個別讀、分角色讀、比賽讀、以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滿足求勝慾望。

第三步;在熟讀的基礎上教師可趁熱打鐵,讓學生即興表演。表演讀是一種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讀方法,可以 再現課文情景,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印象,並受到感染。在這複雜的過程中,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引起情感共鳴。這樣學生就不只囿於“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困境,而且出達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諧發展的要求。

第四個環節,是拓展延伸

荷葉是小青蛙的歌臺,小水珠的搖籃,小蜻蜒的停機坪,小魚兒的涼傘,那在你眼裏荷時是誰的什麼呢?在一分鐘內哪個小組說得最多,哪一組就獲勝,並適時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滲透環保意識。

語文說課稿 篇2

《師說》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三第三單元的自讀篇目,該文集中反映了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韓愈對從師與學習的認識的論述。該單元所選課文都是古代的議論性散文。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在於讓學生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掌握基礎的文言語法知識,學習如何清晰有力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見解。本文安排在單元的第四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這篇課文,是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嘗試主動學習文言文,掌握文言學習方法的關鍵。

根據新課標倡導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的要求和高一的學生對於文言文的知識還在積累階段的,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和一定量的誦讀的實際情況。

我擬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瞭解韓愈關於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2.學習借鑑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積累本課出現的文言知識。

新課標指出,應該“通過閱讀與思考,領悟其豐富的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於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因此,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是本文的教學重點。由於本文是論說文,韓愈對比論證的手法是其文的一大特色,值得學生在習作中借鑑。因此,學習本文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我採用誦讀法和分析法進行教學。誦讀法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關鍵是要讀出聲音的各種形態,如節奏、語調、語氣等,這就需要揣摩文意。因此,範讀、多讀尤爲重要。分析法在於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對課文的思想內容進行探究,從而使學生了解文中所載的道,體現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關於學法,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古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課文思路的任務交給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背誦課文,使記誦和理解結合在一起,這樣才符合學生的記憶規律,也減輕學生課下的負擔。

本課計劃安排兩課時。今天我重點講第二課時的安排。

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主要有:

首先,導入課文,我計劃從學生們學習過的有關“說”這種文體的知識導入,介紹寫作背景。其次,誦讀課文。通過單個學生讀課文、教師的糾正範讀、全體學生共同誦讀三個步驟,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使文言文語感的訓練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夠落到實處。另外,使學生整體上對文章有所瞭解,明確課文論述的中心。第三,讓學生主動疏通課文詞句,指出應該注意的文言知識點,教師給與總結與點撥,這是給學生主動權,讓他們學會收集整合資料,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第四,分析課文的第一段,明確課文的中心。第五,再次誦讀課文,加深記憶和理解。最後佈置作業,要求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我作如下安排:

首先,檢查課文的背誦情況。藉以瞭解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

其次,進入課文的分析。本課從分析討論課文的第二段開始。這一段中,對比論證使的手法是教學的關鍵。我設問[提問]從師的風尚不再流傳,是因爲士大夫之族“恥學於師”,爲了批評“恥學於師”的人,作者從幾方面進行了對比論證?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鍛鍊搜尋有效信息和歸納的能力。要求學生將幾方面的對比關係一一列出,並用課文原文回答作者通過每一組對比得出的結論。從而在誦讀與找尋中明確對比論證的使用效果,並鼓勵學生在習作中使用。分析後要求當堂成誦。第三段,作者用了舉例的手法論證“聖人無常師”。在設計中,我設問[提問]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闡述了什麼觀點?用文中原句回答。這就要求學生能夠明確所舉例子背後所蘊含的道理,明確學習應該勤學好問、不恥下問。分析後,要求學生當堂成誦。最後一段是作者闡述寫作原因的段落。不做重點分析,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風氣和韓愈寫作的原因即可。背誦最後一段。

再次,全文講解完要求學生再次背誦全文。加強誦讀訓練的力度,培養語感。同時提出一個思考題讓學生討論,[討論]前面學過的《勸學》和今天學習的《師說》都市和學習有關的論說文,說明古人很注重學習的問題。那麼今天我們的課堂上“學者”與“師”應該是一種什麼關係呢?大家討論一下。設這個問題,一是讓學生將所學道理運用到實際的思考中,二是促進師生間相互學習關係的發展。

最後總結全文,佈置作業背誦全文。就課堂討論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小文章,闡述自己的觀點。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不願長大的小姑娘》是北師大版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成長的經歷”中的第二篇主體課文。學習本單元可以使學生回味成長的快樂與艱辛,體驗成長的經歷,更加熱愛生活,懂得珍惜童年時光、健康成長。課文敘述了一位小姑娘從“不願意長大”到覺得“長大的感覺也不錯的”成長經歷。閱讀這篇課文,要引導學生學習小姑娘,養成獨立自理的好習慣。課文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共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課文的1~8自然段,主要通過小姑娘和媽媽的對話,表現出當時的小姑娘很不理解媽媽,她埋怨媽媽“爲什麼不帶我去動物園”“爲什麼工作離不開身”,最後她不高興了,說“我不願意長大”,緊扣課題。

在這部分中人物的對話直接反映出小姑娘的內心世界,許多學生也一定與小姑娘有同感,透過兩個“爲什麼”,能讀出小姑娘其實是喜歡媽媽的,內心渴望着總能跟媽媽在一起。因而,後來她又“心疼媽媽”,對媽媽說“不上動物園,不要照顧我,我的事情我自己做”。課文的第二部分是9~12自然段,這部分也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段落。四個自然段主要分三層寫出了小姑娘逐漸長大的過程。首先,因爲心疼媽媽,小姑娘就先學着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洗臉、疊被、吃早飯、梳小辮子”,不再讓媽媽爲自己操心,當她梳小辮夠不着後邊時,第一次產生了想長大的願望“要是我能長大一點就好了”;接着,媽媽病了,小姑娘很心疼媽媽,就說“放心吧,我會讓大家過得很好。”她“買菜、洗碗、做粥、洗衣服、曬衣服”,開始學着關心、照顧媽媽,當她因爲個子小,夠不着水池時,又一次產生了長大的願望“要是我能再長大一點就好了”;再後來,媽媽大病初癒,身體虛弱,小姑娘就更心疼媽媽了,她讓媽媽好好休養、還替媽媽做了許多家務事,甚至幫媽媽完成工作。

此時,看到自己高大起來,小姑娘坦然接受了,甚至產生了更爲強烈的願望“爲了媽媽,還得再長大一些”。在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描寫了小姑娘的行動、語言,更突出了她心理活動的發展變化,表明她正長成一個懂事、善良的小姑娘。第三部分是全文的最後1個自然段,小姑娘聽了人們的讚美,微笑着心裏想“長大的感覺也不錯”。自然結尾,簡潔明快。課文篇幅較長,記敘的事件較多,但故事的內容從學生生活中來,淺顯、樸實的兒童化語言很能貼近學生,適合在朗讀、探究中體驗、感悟,併產生共鳴。

二、學情分析:

學習到本單元,學生已完成了三年級上冊一多半的語文課程,在識字方面,具備了較強的認字和寫字能力。分析本課認字表,可在學生獨立識字之後,從中提出兩組字重點指導:“粥-----弱”觀察兩個字的異同點,藉助部首表義的特點識記、區別;“臥-----櫃”在書寫前着重比較易混的地方,加強對比、區分。藉此引導學生在今後的識字過程中,學會抓住重點、辨析難點。

閱讀方面,能初步理解課文內容,並開始學習通過對關鍵詞句的理解,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對於本課教材,着重訓練學生抓住小姑娘的語言及心理活動描寫深入閱讀,並繼續學習抓住其中的重點詞語,聯繫學生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感悟,體驗小姑娘內心發展的歷程。現在大部分孩子是獨生子女,他們無法體諒父母工作的辛苦,即父母工作忙,有時顧不上自己,甚至有的人會有抱怨情緒,通過讓學生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爸爸媽媽是爲了全家的生活,自己也要體諒爸爸媽媽,不再讓他們操心,因此要養成獨立自理的好習慣。延伸文本,拓展遷移,創造美好情感。

三、教學目標:

1、獨立識字,認識本課8個生字,正確、端正地學寫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對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小姑娘心理的變化。

3、瞭解小姑娘長大的過程,懂得真正的長大是能夠獨立自理,並學會理解、關心、幫助別人。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小姑娘的成長過程,難點是理解她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及原因。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長大的感覺嗎?

生:我感覺到能長得很高,會做很多事情等等。

師:(富有誘導性地問)你們願意長大嗎?爲什麼?(鼓勵學生做不同回答)

生:不願意,因爲長大了會有很多煩惱。

生:不,我願意。因爲長大了有事可以自己說了算,還能管着別人。

生:因爲長大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還可能幫大人做事情。

(學生爭論熱烈,爭先恐後的發表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學生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爲上課做了良好的鋪墊。)

師:看來同學們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那麼現在你們可以先保留自己的看法,不必再爭論,答案就在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裏。那麼今天咱們就來看一看課文中的這位不願長大的小姑娘是怎樣長大的。

板書課題《不願長大的小姑娘》 (學生齊讀課題)

(教師課前談話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拉進了語文學習和生活的聯繫,又爲本課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們,你們想了解課文中的這位小姑娘嗎?(想)那你們願意跟她交朋友嗎?(願意)請大家自讀課文。

要求:1.自學課文,畫出生字詞,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小姑娘的成長經歷。

(學生立即行動起來,可以同位互讀,也可以小組內讀。讓識字這一訓練點不脫離課文語境,給學生充分的學習和探究的時間,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師:老師發現同學們都很認真的畫出了生字詞,並且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了,現在老師就得考考大家了。(實物投影出示生字詞)

聰明 衣櫃 照顧 休養 收拾 虛弱 自言自語

(請同學們先小聲朗讀一邊,然後齊讀一遍,再指名學生朗讀,教師及時糾正)

師:同學們真會學習,這麼快就把課文中的生字詞都學會了。好,咱們都來爲自己鼓勵一次。(同學們都高興的鼓起掌來)

剛纔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我發現同學們比以前更加會學習了,現在哪個小組願意向大家展示一下。

(各小組的組長紛紛舉手,指一個小組來展示。)

(全班交流)

師:誰來評價一下,他們讀得怎樣?

生:他們讀得很流利、也很有感情。

生:他們讀得聲音很美,也很洪亮。

(力求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獲得創新成功的樂趣,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師:沒想到,你們這麼快就把課文讀熟了,你們真能幹,如果你們在讀書時能發現不懂得問題,並且能自己解決,你就會受到老師、父母、同學的誇獎,你們說是嗎?

生:(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是。

(老師用鼓勵的方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成功的體驗)

(三) 朗讀感悟

師:同學們,你們願意繼續和小姑娘交朋友嗎?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生:(學生繪聲繪色的讀,讀後爭先恐後地舉手,師指一名學生回答)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小姑娘不願長大,但她心疼媽媽,決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師:那麼小姑娘爲什麼不願意長大?

生:因爲長大後就會有很多煩惱。

生:因爲長大後就不能像現在一樣玩兒了。

師:那麼,你們都想想自己有沒有不願長大的想法,有沒有因爲父母太忙顧不上自己而抱怨,決定怎麼辦。

生:有,我看到父母外出打工,都很辛苦。我決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師:說得真好,這纔是個好孩子,你真棒!請大家都會向你學習的。

(讓學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談感受,具有真情實感,感染力強,再加上老師的鼓勵,學生更能夠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師: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9——12自然段。

要求:說說小姑娘在成長過程中,她都做了些什麼?請劃出相應的重點詞句。請各小組讀後討論交流。

(各小組活動的很熱烈,師巡視。教師在巡視過程中,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小組合作中去,以自身行爲引導學生樂於幫助別人,學會合作,使合作真正落到實處)

師:剛纔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討論得很熱烈。那麼,誰能夠很勇敢地向同學們展示一下:

(全班交流)

生:她每天早晨自己洗臉、疊被、吃早飯 ?她買菜、洗碗、做粥?她擦玻璃、刷廚房、收拾衣櫃?她還幫媽媽送奶呢!

生:她是個善良、能幹、漂亮的小姑娘。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那她是個怎樣的小姑娘,你們從她身上學到了什麼?

生:她是個善良能幹漂亮的小姑娘。我從她身上學到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還要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從中學到了生活中要自立,學會幫助他人,關心他人。

師:請同學們結合小姑娘的成長經歷,談談自己如何看待長大的。

生:通過學習這課,我懂得了長大的意義,我覺得長大了也不錯,因爲能幫大人做事,還能使自己健康的成長。

(學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談感受,富有真情實感,感召力強,再加之老師的鼓勵,學生更能夠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樂趣。)

(四) 課外延伸,思維拓展

師:同學們,剛纔你們說得都很棒。老師很受感動,老師覺得你們彷彿也長大了,那你們在家裏都會做些什麼呢?

生:我會掃地、擦桌子、收拾房間?我會擇菜、洗菜 ? 我會幫媽媽買東西?媽媽病了,我會照顧媽媽……

師:你們都會做這麼多事情,那你們都有些什麼想法呢?

生:我覺得自己長大了,會關心、幫助別人了?我能夠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

(讓學生以自己的生活實踐談感受,從而增強了學生愛生活、愛勞動的意識。)

師:好,原來同學們都是些愛勞動的好孩子啊!老師也希望你們能像小姑娘一樣善良能幹,同學們能做到嗎?

生:(異口同聲說)能,一定能!

師: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那就快快行動起來吧!

(五)課後作業

1.請同學們一起交流你們課前蒐集的關於成長的故事。

2.閱讀羅大里的《洋蔥頭歷險記》、《假話國曆險記》。

(六)板書設計

第2課 不願長大的小姑娘

“我不願長大”

每天早上自己洗臉、疊被、吃早飯

買菜、洗碗、做粥

擦玻璃、刷廚房、收拾衣櫃、幫助媽媽送奶

長成一個人人讚美的高個子漂亮姑娘

“長大的感覺也不錯”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學要求

1. 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必須用心致志、堅持不懈的道理。

2. 懂得本文比喻論證的寫法。

3. 掌握、積存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於、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學習、複習課文中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於)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4. 學習荀子用辨證的方法使文章的道理說得透徹淺易卻又有氣概充分有說服力。

二、教學重點 探究詞義,學習比喻等論證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第1段。這一段是全文的總綱,其起句學不能夠已似易而難,因爲全篇論述皆發源於此;其結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明確地表示了作者反對儒家生而知之這一先驗論的立場,要聯繫荀子的基礎哲學思想才能獲得比較透徹的懂得。本段中的設喻有的是並列關係,有的是層遞關係,也要擅長區分。

四、課型 新授課

五、教學方法 誦讀教法

六、教學假想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標;介紹作者、解題;正字正音;懂得本文的重點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試譯難句。

教學過程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標。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爲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合註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遊學於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後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後葬於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後來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確信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爲轉移的,並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關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感覺後天環境和教育能夠轉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爲有標題的論文,標記着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着統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啥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答覆:勸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後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啥意思?學生纔會領悟:本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講:勸的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爲勸阻,詞義差不多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爲標題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結束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崇高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1.對照註釋,藉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組:通假字

(1)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 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與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乎Hū通於(古音聲母韻母雷同)

(3)生Xìng通性(古音聲母韻母雷同)

第二組:其他易寫錯讀錯字

中 Zhòng 礪Lì 參 Cān 省 Xǐng 跂Qì 臾 Yú

螯o

2.給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註,懂得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複習初中知識,綜合考慮和練習二,學生自個兒懂得文言常用虛詞於、者、而的用法: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1)君子曰:學不能夠已。君子是一個合成雙音詞。能夠在古漢語中是兩個單音詞,相當於現代漢語能夠、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體語境中以已失去介詞的作用,只協調音節。因此,這兩個詞中只有可有意義,與現代漢語的能夠差不多;它還表示情理上應當如此,可譯爲應當。全句譯爲:有學問有修養的人說,學習是不應當(能夠、能夠)結束的。

(2)木直中繩,感覺輪,其曲中規。句中兩個中作動詞,符合的意思。繩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線,這個詞的意義現如今已擴大,泛指各種繩索。輮和爲是兩個動詞,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曲折的一種方法,現作揉,解釋使曲折。爲,做成。以在兩個動詞之間表明它後邊的行爲是它前邊行爲的目標或結果,作連詞用,譯作而。全句譯爲:(一塊)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線,假如使它曲折而成爲車輪,它的孤度(就能夠)符合圓規(畫的圓圈)。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句中神明即神靈;聖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現代漢語中的合成雙音詞,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關係的連詞。這句譯爲:積存善行養成美德,因而能自通於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備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句中舟楫是合成雙音詞,偏義複詞,聯繫高低文,偏指舟。水,名詞用如動詞,游泳。絕是會意字,從糹,從刀,從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橫斷絲織品,絕江河特別像橫斷水流,所以絕引申爲橫渡。江河古人專指長江、黃河,現如今的詞義擴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譯爲:藉助船隻的人,並不是能游泳,然而能橫渡江河。

(5)蚓無幫兇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句中兩個之是定語後置的標記。幫兇在本文中是兩個單音詞,它們的本義是爪子、牙齒。後來形成褒義的比喻義:幫手、武士;現代又轉爲貶義的比喻義:幫兇、幫兇,詞義的情感色彩有了變化。強讀Qiáng,堅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黃泉是特別的單純雙音詞。用心不是合成雙音詞,用是引介緣由的介詞,譯作由於、因爲、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動詞,專一的意思。全句譯爲:蚯蚓沒有鋒利的幫兇,堅硬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由於心思專一(的緣由)。

5.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指出字音、語氣讀錯的地點。

七、安排作業

認真閱讀註釋,正確懂得課文中的通假字、重點文言常用虛實詞和難明白的句子。熟讀課文。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每組比喻的意義和內在聯繫;論述中心的3個角度;設喻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二、研讀課文。

圍繞3個問題討論:

第一題: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二題:本文的每組比喻包含啥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有啥內在聯繫?

第三題:本文設喻有啥特點?

由學生分段試譯,試講,教師重點點撥。

1.討論課文段落層次: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能夠已。接着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3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第一個比喻青出於藍,不能感覺它的意思是比喻學生超過老師。這是它作爲成語後新產生的意思。本文中這個比喻和冰寒於水,解釋事物通過一定的變化,能夠提高。直木爲輪解釋事物通過一定的變化,還能夠轉變本來的狀態。這樣,3個比喻分了兩層意思。作者在這基礎上,用故歸納上文,又用了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比喻作爲事例,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後面兩個比喻並列解釋:肯下工夫,必見成效。它們是對後面推論的有力烘托。綜上所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先來闡說,接着就用揉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解釋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係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爲了把道理說得更透徹,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解釋了在實際生活中由於運用和藉助處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解釋人藉助學習,就能補充自個兒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後來由此得出結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並非先天素養與一般人有差別,而完全靠後天擅長學習。綜上所述,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作者先用兩個比喻,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存的作用,解釋學習上的成一定是不斷積存起來的。接着又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兩個比喻從反面解釋假如不積存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解釋學習要積存。下面就分兩層解釋如何做到積存。作者用四個比喻正反對照:先用騏驥、駑馬對照,解釋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纔是學好的關鍵;又用鍥而不捨,鍥而舍之對照,解釋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纔會有所成就。這是本段第二個層次,解釋做到積存就要堅持不懈。最後來一個層次,作者用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解釋做到積存還要專一。後面兩個層次解釋:做到積存的兩點保證,兩者缺一不可。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3個層次,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