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選語文說課稿四篇大綱

精選語文說課稿四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語文說課稿四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學要求

1. 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必須用心致志、堅持不懈的道理。

2. 懂得本文比喻論證的寫法。

3. 掌握、積存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於、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學習、複習課文中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於)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4. 學習荀子用辨證的方法使文章的道理說得透徹淺易卻又有氣概充分有說服力。

二、教學重點 探究詞義,學習比喻等論證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第1段。這一段是全文的總綱,其起句學不能夠已似易而難,因爲全篇論述皆發源於此;其結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明確地表示了作者反對儒家生而知之這一先驗論的立場,要聯繫荀子的基礎哲學思想才能獲得比較透徹的懂得。本段中的設喻有的是並列關係,有的是層遞關係,也要擅長區分。

四、課型 新授課

五、教學方法 誦讀教法

六、教學假想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標;介紹作者、解題;正字正音;懂得本文的重點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試譯難句。

教學過程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標。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爲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合註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遊學於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後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後葬於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後來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確信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爲轉移的,並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關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感覺後天環境和教育能夠轉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爲有標題的論文,標記着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着統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啥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答覆:勸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後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啥意思?學生纔會領悟:本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講:勸的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爲勸阻,詞義差不多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爲標題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結束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崇高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1.對照註釋,藉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組:通假字

(1)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 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與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乎Hū通於(古音聲母韻母雷同)

(3)生Xìng通性(古音聲母韻母雷同)

第二組:其他易寫錯讀錯字

中 Zhòng 礪Lì 參 Cān 省 Xǐng 跂Qì 臾 Yú

螯o

2.給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註,懂得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複習初中知識,綜合考慮和練習二,學生自個兒懂得文言常用虛詞於、者、而的用法: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1)君子曰:學不能夠已。君子是一個合成雙音詞。能夠在古漢語中是兩個單音詞,相當於現代漢語能夠、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體語境中以已失去介詞的作用,只協調音節。因此,這兩個詞中只有可有意義,與現代漢語的能夠差不多;它還表示情理上應當如此,可譯爲應當。全句譯爲:有學問有修養的人說,學習是不應當(能夠、能夠)結束的。

(2)木直中繩,感覺輪,其曲中規。句中兩個中作動詞,符合的意思。繩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線,這個詞的意義現如今已擴大,泛指各種繩索。輮和爲是兩個動詞,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曲折的一種方法,現作揉,解釋使曲折。爲,做成。以在兩個動詞之間表明它後邊的行爲是它前邊行爲的目標或結果,作連詞用,譯作而。全句譯爲:(一塊)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線,假如使它曲折而成爲車輪,它的孤度(就能夠)符合圓規(畫的圓圈)。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句中神明即神靈;聖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現代漢語中的合成雙音詞,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關係的連詞。這句譯爲:積存善行養成美德,因而能自通於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備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句中舟楫是合成雙音詞,偏義複詞,聯繫高低文,偏指舟。水,名詞用如動詞,游泳。絕是會意字,從糹,從刀,從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橫斷絲織品,絕江河特別像橫斷水流,所以絕引申爲橫渡。江河古人專指長江、黃河,現如今的詞義擴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譯爲:藉助船隻的人,並不是能游泳,然而能橫渡江河。

(5)蚓無幫兇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句中兩個之是定語後置的標記。幫兇在本文中是兩個單音詞,它們的本義是爪子、牙齒。後來形成褒義的比喻義:幫手、武士;現代又轉爲貶義的比喻義:幫兇、幫兇,詞義的情感色彩有了變化。強讀Qiáng,堅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黃泉是特別的單純雙音詞。用心不是合成雙音詞,用是引介緣由的介詞,譯作由於、因爲、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動詞,專一的意思。全句譯爲:蚯蚓沒有鋒利的幫兇,堅硬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由於心思專一(的緣由)。

5.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指出字音、語氣讀錯的地點。

七、安排作業

認真閱讀註釋,正確懂得課文中的通假字、重點文言常用虛實詞和難明白的句子。熟讀課文。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每組比喻的意義和內在聯繫;論述中心的3個角度;設喻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二、研讀課文。

圍繞3個問題討論:

第一題: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二題:本文的每組比喻包含啥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有啥內在聯繫?

第三題:本文設喻有啥特點?

由學生分段試譯,試講,教師重點點撥。

1.討論課文段落層次: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能夠已。接着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3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第一個比喻青出於藍,不能感覺它的意思是比喻學生超過老師。這是它作爲成語後新產生的意思。本文中這個比喻和冰寒於水,解釋事物通過一定的變化,能夠提高。直木爲輪解釋事物通過一定的變化,還能夠轉變本來的狀態。這樣,3個比喻分了兩層意思。作者在這基礎上,用故歸納上文,又用了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比喻作爲事例,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後面兩個比喻並列解釋:肯下工夫,必見成效。它們是對後面推論的有力烘托。綜上所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先來闡說,接着就用揉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解釋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係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爲了把道理說得更透徹,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解釋了在實際生活中由於運用和藉助處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解釋人藉助學習,就能補充自個兒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後來由此得出結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並非先天素養與一般人有差別,而完全靠後天擅長學習。綜上所述,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作者先用兩個比喻,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存的作用,解釋學習上的成一定是不斷積存起來的。接着又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兩個比喻從反面解釋假如不積存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解釋學習要積存。下面就分兩層解釋如何做到積存。作者用四個比喻正反對照:先用騏驥、駑馬對照,解釋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纔是學好的關鍵;又用鍥而不捨,鍥而舍之對照,解釋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纔會有所成就。這是本段第二個層次,解釋做到積存就要堅持不懈。最後來一個層次,作者用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解釋做到積存還要專一。後面兩個層次解釋:做到積存的兩點保證,兩者缺一不可。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3個層次,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荷葉圓圓》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材小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輕快活潑的散文詩。它用比擬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課文語言生動活潑,充滿童心童趣,利於啓迪學生智慧,豐富情感體驗,激發想像力。

這篇課文在本冊教材中是:通過多種方法朗讀,落實《新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任務,引導學生讀出畫面,讀出個性,讀出疑問,讀出思考,讀出情感。以幫助學生學習語言,感悟語言,提高學生語文素質。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結合課文的特點和內容,我設置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荷”等12個生字,會寫“朵”等6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藉助拼音,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中心句“荷葉是我的……”,聯繫學生生活經驗,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初步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樹立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本課的重難點在於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力求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新薰陶和情感的昇華。

  二、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以“突出一個特色,遵循三個原則”爲指導思想設計教法、學法及教學流程。一個特色是:培養學生自讀、會讀。三個原則是:1、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語言文字訓練爲主線。2、是直觀性原則,充分利用直觀形象,激發興趣,創設情景。3、是內外聯繫原則,讓學生把課堂知識向課外觀察研究,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又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結合起來。

在這一指導思想下,本課的教法主要採用情境法,朗讀式教學。學法是自讀、自悟,交流討論。

  三、說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字詞卡片、4種小動物頭飾。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時安排爲二課時,第一課時主要進行生字教學

下面主要說說第二課時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複習檢查

通過檢查生字詞的掌握以及課文個別朗讀的情況,從

達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

第二個環節是:創設情境,理解課文

通過圖畫、音樂和文字語言描述,就會給學生以真實感、輕快地把學生帶入智力最近發展區,情境法適合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能喚起他們的形象思維,提高想象能力。

爲達到預期目標,安排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圖畫展示,創設情景

同學們,咱們上堂課認識了四位新朋友,他們都在哪兒?

看圖細讀課文指導學生用“誰在哪兒”句型進行說話訓練,由淺入深的提問,讓學生理解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在荷葉上,小魚兒在荷葉下。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穿插朗讀指導,老師適時糾正讀音。

第二步,把文中帶有“是”的中心句找出來,小組交流討論,以點帶面,引導學生理解這4句中“我”指誰?並採用個別讀、分角色讀、比賽讀、以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滿足求勝慾望。

第三步;在熟讀的基礎上教師可趁熱打鐵,讓學生即興表演。表演讀是一種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讀方法,可以 再現課文情景,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印象,並受到感染。在這複雜的過程中,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引起情感共鳴。這樣學生就不只囿於“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困境,而且出達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諧發展的要求。

第四個環節,是拓展延伸

荷葉是小青蛙的歌臺,小水珠的搖籃,小蜻蜒的停機坪,小魚兒的涼傘,那在你眼裏荷時是誰的什麼呢?在一分鐘內哪個小組說得最多,哪一組就獲勝,並適時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滲透環保意識。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自己去吧》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童話故事。課文通過小猴、小鴨、小鷹學本領的經歷告訴孩子們從小要學會自立自強。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提倡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把讀書和思考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儘量讓學生在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本課的教學目標:

1.鞏固“自.己.吧.要.吃.多.這.樣呢.字.去”;會寫“子.去.果”。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育學生從小要樹立自力.自強的思想,不依賴父母。

教學重點:

會讀.寫“子.去.果”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從讀中領悟出小猴.小鴨和小鷹的媽媽爲什麼要讓孩子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

二、說學生 我們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前面已學過了拼音,這又是第二課時教學。他們基本上能流利地把課文讀出來。

三、說教法、學法。

(一)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我在設計教學策略時,以讀爲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指名讀、合作讀、分角色讀、選讀)體味課文語言,感受小鴨、小猴和小鷹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本領的決心和毅力。在讀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啓發學生提問題,回答問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讀中品味,理解感悟,受到情感薰陶。

(二)創設情境,合作交流。 我在課文中設計了展示學生自我的平臺,通過“我會認”“我會讀”“我會說”“我會寫”“聯繫實際想一想”的情境創設,使孩子們入情入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展現的願望。並在學生感悟課文後配上動作讀課文。展示自己對課文的感悟。這些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培植了創新的幼芽!

(三)拓展延伸,培養想象。在拓展活動中,我結合本文特點,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和自由表達的空間。如小鴨子學會游泳後會說些什麼?這樣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感悟全文後,我又讓學生說說其他小動物它們都會什麼本領,是怎麼學會的。並模仿課文續編故事。最後,又讓學生聯繫實際講述自己最近學會的一件事。促進學生樹立自立自強的思想,美化學生的心靈。

四、說教學過程。

(一)我會認--------複習鞏固生字.1學生拿出生字卡片,小組內互相認讀.2.師生做識字遊戲.

(二.)我會讀----------朗讀課文,感悟道理.1.學生讀課文,要求讀準音,讀通順.2貼字卡 3.師生接龍讀課文.4.小組讀.------要求讀出感情.

(三).我會說―――說話順練1.同學們,在我們的周圍有許多小動物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生活的本領.你們想知道他們是怎樣學到本領的嗎?2.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四.我會寫.-------識記生字,指導書寫.1.出示生字----果 子 去2.讓學生拼一拼,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生字的?給生字組詞.3.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筆順,用手描一描.4.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師指導書寫五.聯繫實際,佈置作業.1說說你這節課學到了什麼?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學會了什麼本領?是怎樣學的?課後說給小夥伴聽聽.

語文說課稿 篇4

1、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2課,是一篇敘事散文,是一篇重

要的講讀課文。文章回憶“我”童年時代一次遇險、脫險的經過,蘊涵着深遠的生活哲理。文章語言通俗易懂,特別是穿插在其中的心理描寫,作者用了相當的筆墨通過細節描寫表現了自己內心的恐懼以及怎樣一步一步戰勝怯懦找到成功的感覺。

由於本單元的主題是思考人生、感悟人生,因此,學好本文,將有助於在探究學習中發現問題、探尋規律、摸索方法,更快地尋找突破口。

2、教學目標

認識目標

1)理清文章情節,把握整體內容。

2)理解文章主旨和寫作意圖。

3)學習用以小見大的寫法和心理描寫的寫法。

能力目標

1)通過多媒體範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複述能力。

2)培養學生通過網絡資源自主探究獨立解決閱讀理解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本文,喚起學生對困難的.認識,從而能勇敢地面對困難。

3、教學重、難點分析

在通過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激發學生能勇敢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把握文章的心理描寫和以小見大的寫法。

二、說教學對象

初一學生剛踏進中學的大門,雖然具備了windows操作的基本能力,特別是本班學生領悟性高,接受能力強,但好勝心強,對自己的能力過於高估,在一遇到困難而無法解決的時候就不知所措,因此,在此時最容易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來,使他們主動通過網絡多媒體資源參與到朗讀、討論等學習活動中,從而解開心中的疑團。

三、說教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文的特點,我在把握文章內容上採用以下方法:

1、抓住文章的標題,因爲本文的標題本身就暗含哲理,可以使人聯想到文章的主旨;

2、解讀事件,因爲這篇文章所表達的哲理是通過小時侯的一件事情表達出來的,抓住事件就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所包含的哲理;

3、抓住文章的結尾,因爲作者在文章的結尾直接點明瞭他的人生感悟。

在學習文章的心理描寫上我採用以下方法:

1、圈點勾畫。把句中真切細膩地表現人物心理變化的詞語找出來;

2、旁批夾註。把自己對這些精彩詞語的理解寫下來,如果感到有疑問也應該及時寫好批註;

3、推己及人。想象文中的人物就是自己,在那時那地,自己會怎樣想怎樣做,通過比較體會文章的心理描寫。

在以上的基礎上,我加入了多媒體課件,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應用能力。

四、說學法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新課標的要求,根據我的教學思路,採用了以下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閱讀法;

2、心理突現法;

3、比較顯旨法。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質疑,小組探討,教師指點,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思、所疑、所獲,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最後通過能力衝浪來進行鞏固。

五、教學媒體設計

這節課主要以現代化電教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並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增加直觀性和趣味性,加大課堂容量,增強教學效果。

六、教學程序

整個程序又包含着八個步驟:

(一) 以說圖片導入新課。

讓學生選擇圖片,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說一說,圖片中的人物正在做什麼事情,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而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然後引出了“如何面對困難”這個問題,導入了本文。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要的不是強調,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我利用說圖片導入新課,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爲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並達到訓練口頭表達的效果。)

(二) 分角色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目的是通過學生自己聲情並茂的朗讀,能深刻地體會文中“我”的內心感受,並能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

(三)着重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這是我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設計中心理描寫是教學難點,能抓住這個描寫,就能更充分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1、 看錄像,聽範讀。直觀形象效果的展示使學生能與之前的朗讀有一個鮮明的對比,對文中人物的心理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2、 根據教學的難點,提出問題。

①在“我”冒險和脫險的過程中,“我”的心理變化是怎樣的?(學生分小組自由探討,反覆比較,再回答問題。)

②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從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學生各抒己見,老師稍後做小結)

③請學生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會怎麼做?(學生根據自己是實際情況,充分想像一下自己在面對同樣困難的時候自己是怎麼做的,我請同學們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

(以上做法是根據問題教學法的要求,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討論探究,老師成爲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四)緊扣學科特點,指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把人物的心理表現出來。然後請學生談談從這件事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五)質疑時間。

學生對課文以及對現實生活有不理解的地方當堂提問,師生共同解決。

(目的是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六)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

同學們在學習本文後也許收穫很多,如在自己再到困難時知道自己如何面對,再如同學們在學習心理描寫的過程中還學到了描繪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如朋友傑利等以及爸爸的語言及動作的描寫)課件鏈接了可以讓學生參考的資料。但是要重點明確以下兩點:

1、心理描寫的反襯作用。

2、以小見大的寫法。

(七)心理測試

1、你在遊戲或與別人的競爭中輸給了對方,是否就 不想再幹了。 是( )否( )

2、做作業遇到難題的時候,我爲了快點做出來,經常請老師和同學給我幫助。

是( )否( )

3、如果我對一件事不感興趣,那麼不管這件事多麼重要,我的積極性也不高。

是 ( )否( )

4、我能長時間地做一件重要但又枯燥無味的事情。

是( )否( )

5、遇到生活中一些較複雜的事情時,我常常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

是( )否( )

學習本文後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會大大提高 ,遇到困難都能勇敢面對,但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所以我設計了這幾道心理測試題,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我就能根據這些選擇來了解學生的心理素質,並能有針對性地對個別心理問題學生進行課後輔導,達到全面培養學生勇敢面對困難的勇氣的目標。

(八)總結

每個人在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但是,心驚膽戰並不能讓你擺脫困難,只有鼓足勇氣,坦然面對,那麼困難也會迎刃而解,所以,同學們要不斷地培養自己勇敢的性格,只有這樣,才能在艱辛的求學道路上一帆風順。同時也希望同學們能在廣闊的網絡裏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七、板書設計:

根據我在教學難點中明確的要着重把握心理描寫的寫法,我設計了以下板書,板書展示了“我”在遇險和脫險過程中的心理變化的一些重要詞語,以及文章結尾所感悟到的人生哲理,這個板書,很好地體現了文章按照時間先後的寫作順序,並且由事及理,簡單明瞭,更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主旨

遇險: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驚肉跳→頭暈目眩→恐懼、疲乏

脫險:頓生信心→信心大增→產生巨大成就感

感悟:着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

八、練習設計

通過學習,把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進行描述,並談談感想,注意使用心理描寫等寫法。

(目的是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鞏固和拓寬知識面。)

九、教學過程流程圖

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小組研討→再次揣摩→質疑時間→談收穫→心理測試→總結

(5分) (5分) (15分) (5分) (5分) (5分) (3分)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