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狗十三觀後感4篇

狗十三觀後感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啓示,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狗十三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狗十三觀後感4篇

狗十三觀後感1

《狗十三》這部電影的故事起因源於一條狗,結尾也落到狗,狗推動了情節發展,也包含了許多內在的含義。據說這部電影一開始的名字叫狗B,髒話當然過不了審,不過“狗十三”同樣能讓人意會,並且更豐富了電影的表達。許多人說在這部電影中看到了教育對個性的扼殺,也看到了成長的傷痛,許多人在電影中看到了自己的青春,這倒並非無病呻吟,而是電影故事太生活化,李玩經歷過的許多事情我們也經歷過,李玩做到的事情我們想做卻又不敢做,她是個縮影,包含了無數個我們的青春。

電影圍繞的家庭是中國常見的三代同堂,爺爺奶奶善良守舊,爸爸和後媽重組家庭另育一子,女兒被寄養在爺爺奶奶家,因爲這樣的人物設定我們得以看到三代人的不同,同時,也給我們呈現了一個循環,那就是:最終,我們都會成爲電影中的爸爸和爺爺。

昭昭是爸爸跟後媽生的,在中國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的觀念影響下,昭昭一出生就被除了李玩之外的全家人溺愛不止,他從椅子上摔下來後哭着重複一句話:“打椅子!打姐姐!”相信很多年輕的媽媽看到這裏都會無奈地笑笑,這就是我們的父母從上一輩傳承下來的教育方式,孩子小的時候不小心磕磕碰碰,爺爺奶奶就會教他打地、打牆,打一切害他寶貝孫子磕到碰到的東西,讓孩子從小養成了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的習慣。爺爺遛狗不栓繩子,狗丟了也不及時找,李玩着急找狗的時候他即使心有愧疚,但嘴上絕對不承認,只會怨李玩不重視他,腿摔傷以後他就更理直氣壯了,因爲爺爺也是像昭昭一樣被這麼教育大的,他習慣了推卸責任。

李玩又何嘗不是被溺愛大的呢?因爲父母離異,爸爸對李玩總是小心翼翼的,想方設法補償她,爲了老師口中的重點高中強硬地改了李玩的興趣小組志願,但過後立馬又是賠笑臉又是給零花錢,還買了條狗送給李玩。狗走丟之後全家人開會商量,每個人都要看李玩的臉色,還費盡心機又買了條一樣的狗回來,可以說,長輩們做到了他們能做到的一切,唯獨做不到也想不到的就是道歉。李玩說她也不是非要條狗,她就是要爺爺認錯,要大人們承認這狗不是愛因斯坦,但大人們怎麼能認錯呢?那是他們作爲大人的尊嚴。

李堂看得很明白,她知道要維護大人的尊嚴,所以立馬改口認下了愛因斯坦,換來了李玩對她的厭惡和抗拒。如果說李玩是個還在對抗世界的十三歲少女的話,李堂就是一個更溫和的更懂事的李玩。懂事,是懂人情世故,遵循規則,李堂早戀、喝酒,但不妨礙她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因爲她分得清楚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李玩的後媽送她一個包,她就能立刻笑臉相迎,是因爲她知道別人付出了是想得到回報,那麼她就應該給她。她是活得更輕鬆的李玩,不再那麼擰巴非要爭出個對錯,她明白了這個世界的對錯都是相對的,相對論不只是告訴她宇宙不唯一,真理也是不唯一的,今天的錯誤或許明天就對了也說不定。電影中李玩喝牛奶,一喝就吐,但之後堂姐男友遞給她牛奶,她喝了也沒什麼異常的反應,電影用喝牛奶這件小事來告訴我們,李玩變了,或者說,成長了。

成長這件事,在兒時看來是多麼的遙不可及,當它真正發生時卻又是那麼的猝不及防。

因爲一條狗的依賴,李玩對周圍的人都變得溫暖柔和,也因爲狗的走失,李玩開始對抗規則,抗拒成長,但成長總會如期而至,它讓你看到這是個複雜的成人世界,在這個世界裏充滿了非黑非白的灰色地帶,它讓你看清了每個人都戴着的面具,這些面具如此相似,如此氾濫,而當你發現戴上它之後會感到如此的安全,你就不想再摘掉它了。李玩一點點戴起了面具,成爲大人們眼中懂事的孩子,她慢慢變得跟李堂一樣,知道了察言觀色,學會了在大人的酒桌上賠笑,也許再過十多年,她會長成那個一臉精明的後媽,再過二三十年,會變成那個在酒桌上八面玲瓏但喝酒之後會忍不住默默哭泣的爸爸。

電影結尾前,用了不小的篇幅展現了昭昭學溜冰的場景,昭昭站在隊伍裏,在教練的盯梢下喝一口牛奶,低頭就吐了出來。他總是摔倒,哭着說他學不會,請求教練幫他,但教練依然逼着他自己站起來。這一段內容與李玩的成長過程相呼應,它告訴我們,每一個被疼愛的孩子,都要在一次次的摔倒和哭泣中站起來,去學習如何面對這個世界。青春素來如此,人生亦復循環。

這部電影之所以引發網友熱議,倒不是說電影拍得有多牛逼,電影的故事很簡單,也很瑣碎,編劇完全可以把它編成一部三十集的電視劇,但也正因爲它真正關注了最生活最平常的事情,才讓我們能夠沉下心來去回味自己的青春,去思考這平常之下的所有無奈和悲傷,以及,我們能夠做點什麼去改變它。

狗十三觀後感2

其實看海報就大概能夠想象電影說了什麼,關於家庭教育,關於父母對孩子的“爲你好”式的試圖掌控。

這麼想來,題目也未必不確切。

人對狗的要求是什麼?

聰明、忠誠、聽話。

人對人呢?

聰明、忠誠、聽話。

如出一轍。

據說電影最開始叫《愛因斯坦和愛因斯坦》,後來改成了《狗十三》,整部電影以狗來命名,但其實是以狗爲引子,來講述人的故事。

我打上一段的時候,最初打錯了一個字,打成了“以狗爲影子”,唔,結合題目,這麼說也說得過去,以狗寫人。中文太多時候真是有趣。

電影的一開頭,少女李玩在念叨平行世界,由於這次我絲毫沒看劇透,我以爲又會是文藝片一貫不說人話的調性,接下來的`劇情讓我發現是我想錯了。

一個喜歡物理的女孩子,卻在家長和老師的干預之下,修改了學習小組,選了英語。

這是中國家長和孩子最常見的衝突,此後在電影裏,這樣的類似的衝突不斷出現,讓孩子更改學習小組,讓孩子陪同出席人情飯局,讓孩子懂事一點放棄找狗……

這種衝突不僅僅出現在電影裏,也出現在非常多的家庭裏,而這種家長和孩子的價值觀衝突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貫穿整個生活的,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在幾乎每一項決定裏,幾乎都有着這樣的衝突。

屏幕上李玩在浴缸裏哭的時候,我在屏幕外的電影院裏淚流滿面,和她一樣不停落淚卻又無聲無息。

有朋友說,要不是旁邊有人我也哭了。人有很多時候,是不願意在人前放悲聲的,所以我們很多時候的流淚都是無聲的,一個人躲在被子裏,一個人蹲在地上,一個人在黑暗裏。然後擦乾眼淚,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

有時候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經歷了怎樣的難過。

還好我這些年,開始能夠把這樣的難過傾訴出來,不能夠讓A知道,但可以說給B聽。好在我運氣足夠好,有足夠多的朋友願意聽我絮絮叨叨生活中所有大大小小的不開心和難過。

但是李玩顯然還不是能夠完全傾吐情緒的年齡階段,所以在她吃下紅燒狗肉說謝謝叔叔的時候,也許家裏人看到了她變得“懂事”了,但是其實她的內心只是更加壓抑和絕望了。

我有的時候覺得在這種時刻不知道該說家長悲哀,還是孩子悲哀,分明每次孩子所謂的“懂事”,都不過是TA又有一部分真實的情緒隱藏起來不再會讓家長知悉了,家長卻將這種疏遠當作一種勳章,驕傲得讚美出來。

李玩拿到物理大獎的那一天,英語演講磕磕巴巴最後棄權,爺爺奶奶爸爸姐姐在爲她高興爲她慶祝的時候,有沒有人想到,當初這個姑娘被逼着改去選了英語學習小組。而說服她選擇的原因之一就是有兩個得獎升學名額。

這樣的諷刺點有很多,一邊說自己一定帶孩子看展覽,一邊因爲人情酒場而失約;質問誰讓你喝酒,得到了一句“你不是也讓我喝酒”的回嗆。

有些劇情挑明瞭,也有些劇情,暗藏了下來。

電影結束後,上廁所的時候聽到兩個媽媽聊天,說這是從孩子的角度,而如果電影視角轉換,變成家長的角度,就會變得可以理解。他們也覺得自己沒有做錯,甚至會委屈。

所以李玩在遇到愛因斯坦之後鬆口氣說,幸好它沒有認出我。

因爲矛盾不會因爲她的一次物理獎項而徹底改變的。

電影最後近乎是戛然而止,有很多讓人不解的地方都沒有交代。

爲什麼李玩不能喝牛奶。

爲什麼李玩的奶奶不出家門。

爲什麼李玩爸爸即便有了新的妻兒還在接到前妻電話之後淚流滿面。

我更加傾向於認爲,導演根本就沒有打算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他更像是截取了生活的一個片段,把現實生活的一部分選取出來給大家看。生活還在繼續,所以無法有一個通常的電影式結局,就像高遠說的那句話,以後這樣的事還多着呢。

初中選擇學習小組會有矛盾,高考選哪個大學也會有。

因爲養狗會有矛盾,因爲選男朋友也會有。

因爲喝酒應酬會有矛盾,因爲婚禮怎麼辦也會有。

就像我最開始說的,這樣的家庭細碎的衝突是一貫的,是恆久的。

每一個家庭成員之間互相的愛是真的,但是每一個人帶給別人的傷害也是真的。

不管是爸爸對李玩,還是李玩對爺爺奶奶。

電影裏有很多有趣的細節。

第一幕的時候,李玩糾正了爸爸,是吳老師。

李玩房間背後的視力表。

這些細節會讓你在雞飛狗跳的劇情裏不出戲,確信這是真實存在和發生的。

有朋友說,如果有人看不懂這個電影,應該爲他們感到幸運。

如果有人能覺得這只是一部電影,也應當爲他們感到幸運。

最後說句題外話,我在《狗十三》上映前嘆息過,有時候不得不說人各有命。很多電影電視劇的壓檔,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如果《秦始皇》沒有延期七年,翁斐然會不會繼續在娛樂圈;如果《無問西東》沒有壓檔,陳楚生會不會再次翻紅;如果《狗十三》沒有壓檔,張雪迎被大衆熟知應該就不會是胡辣湯吧。

只是有時,命運真是捉摸不透。

狗十三觀後感3

這個一部可以從中看到自己的一部片子。影評已經很多了,只想寫下自己的一些觀感。

沒明白爲什麼評分這麼高,排片卻這麼少,很多電影院只有一兩場。片子很平淡很細膩,但反應出了中國家庭絕大多數家長和孩子的相處模式。李玩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父母離異,和爺爺奶奶住一起,爸爸買了一條狗給她,她給它取名愛因斯坦。爺爺買菜遛狗的時候把狗弄丟了,後媽另買了一條,說是丟了的狗,但它並不是愛因斯坦,李玩慢慢接受了這個事實,而後狗咬傷了弟弟,被送走。李玩也逐漸變成了一個懂事聽話的大孩子。但懂事真的這麼重要嗎?一條狗對於孩子到底意味着什麼?大人真的知道孩子要的是什麼嘛?

“你怎麼一點都不懂事?!”“娃長大了,懂事了”。這兩句話,反覆在電影中爸爸和爺爺奶奶的口中出現,當李玩和家長的意願衝突時,就是不懂事,而當李玩考了全年級第一,拿了全市物理獎的時候,就是懂事了。很諷刺的是,每當懂事的時候,總會有些事會發生。拿了年級第一,正好趕上弟弟生日;拿了獎狀,第二隻愛因斯坦死了…懂事到底是什麼?真的這麼重要嗎?還是說懂事只是家長想要減輕自己負擔的一個說辭?家長在外工作這麼辛苦,回來你還不懂事?!那所謂的懂事和真正的長大又是不是一回事?李玩去酒吧喝酒被罵,在酒桌上就被要求喝酒,這兩套標準,就是讓孩子去懂事的模式嗎?其實我們自己長大的過程也就是這樣的,當你有些自己的想法,想去實施,但父母得知,總會跟你說不行,不現實幼稚。可能確實很多孩子的想法很天真很草率,但他們有錯嗎?他們沒錯,只是不適合成年人世界的規則罷了。那就應該去澆滅他們的想法,強行安排上覺得正確的事情嗎?

“你到底要什麼?你說嘛!你要天上星星,爸給你去摘!你要啥?!你說嘛!”這是當愛因斯坦走丟之後,李玩不接受新的狗,而半夜不歸喝酒,奶奶出門尋找迷路回來後,李玩的爸爸情緒激動,問李玩的話。孩子到底要什麼?喜歡什麼?很多家長其實並不知道。李玩不喝牛奶,她的奶奶爸爸都不知道;李玩要去看的天文展,爸爸不僅搞錯了展覽的時間,也因爲酒局使得李玩錯過了展覽;到底是不是愛因斯坦,沒有人在乎,只不過是一隻狗罷了,爲什麼你還要“無理取鬧”?!李玩強行喝了牛奶,吐了,爲了不讓爸爸難堪,吃了狗肉。小孩揹負的不夠多嗎?家長覺得自己工作壓力大,揹負着一家的生計,孩子的未來。可是孩子揹負了什麼,想要什麼,又有幾個家長會在乎?李玩要的不是愛因斯坦這條狗,要的是陪伴,要的是在乎她的心,並不是真的在意愛因斯坦是不是會回來,而是你們找都沒有找就告訴我,愛因斯坦沒有了,沒有人在乎她的感受,那隻不過是一條狗,再買一隻一樣的不就行了,又有什麼區別?可是對於李玩,它的意義不一樣,愛因斯坦是她用拌飯喂大的,走丟的不是一條狗,還是她的寄託,而家長先是用旱冰鞋轉移她的注意力,又用另一條長得一樣的狗,妄圖平息這件事,根本不在乎李玩脾氣的真正原因。而在她決定接受第二隻狗狗後,因爲弟弟被咬傷,又被送走,多麼的悲哀。李玩要去看的天文展,先是被爸爸搞錯了時間,又因爲酒局而錯過了最後的觀展時間,她內心的失落失望,也沒有人在乎,不過就是一個展覽,沒有大人的生意重要,不過是一件小事罷了。

看似溫馨的家庭,小孩的內心確實無比的寂寞。李玩雖然是電影的主角,但卻感覺她是如此的沒有存在感。爺爺奶奶把她當小孩寵着她,只要三餐吃飽。爸爸只要她成績好,什麼都可以滿足她,但她卻只想知道狗的下落。李堂作爲她的閨蜜,卻也只是看大人眼色,並不會和她站在同一戰線。愛因斯坦丟了,沒人在乎;買來的不是愛因斯坦,沒人在乎;弟弟昭昭生日時,她就像一個局外人,沒人在乎;她愛看的展覽,沒人在乎;她準備的演講,沒有人在乎;她不喝牛奶,沒人在乎;而大人在乎的,只是你有沒有吃飽吃好,你成績好不好,家裏人和不和睦,外面工作做的好不好,而不是你的狗是不是原來那條狗。

反過來說,大人也有大人的無奈和心酸,李玩問爸爸,“你和媽媽是怎麼認識的?”爸爸泣不成聲,並且不想讓李玩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我不是一個好爸爸”,大人又何嘗不想陪伴小孩,但是大人也是有心無力,無可奈何。所以總希望孩子懂事,可以分擔他們的壓力,希望他們不要鬧騰,在家乖乖的,不惹事,不鬧心。我們已經從小孩變成了大人,李玩也在成長的過程中,變得懂事,變得不讓人操心,也逐漸去理解大人的世界。

“這種事以後還多着呢”是整部片子最心酸最無奈的一句話。只是告訴你,你就慢慢習慣吧,畢竟你也改變不了什麼,就受着吧,忍着忍着就習慣了。畢竟人世間有太多你無力改變的事情,漸漸的你也就變得冷漠,變得和大人一樣了。

李玩在電影中一直提到的平行宇宙理論,其實是她覺得自己遺憾的一個彌補,她覺得在另一個宇宙中的李玩會過得更好。她問“你見過真正的大人嗎?”,她和父親說的“不該用一個謊言去彌補另一個謊言”她和父親說“應該讓昭昭和奶奶道歉”,其實都是小孩天真直率的表現,不懂得僞善不懂得忍一時風平浪靜。而生活漸漸的也就磨平了她的棱角,當她最後看着弟弟昭昭的時候,也許她也懂得怎麼做一個大人了。

片中還有青春的荷爾蒙,躁動,不羈,和懵懂的愛情。李玩可能比別人更冷靜,更快的成長了。與其說是青春片,不如說是一部家庭片。那在看電影的我們,是不是也“長大”了,“懂事”了呢?希望在這個世界中,你長大的慢一些,快樂一些吧。

狗十三觀後感4

我小時候也養過狗,有一次,夜幕降臨了它都還沒回家。我就面朝大山、面朝河岸,大聲地喊它的名字。邊喊邊哭,想着它是不是在山上被老虎吃掉了,後來一想我們那邊的山裏是沒有老虎的,就放心了;但是可能大山裏有蛇呀,會不會被蛇放倒了,一下又好難過。

差不多喊了個多小時,我都做好它已經掛掉、已經失蹤的思想準備了,它竟然趁着夜色,跑回來了,身上還帶了些污泥,想必是受了什麼苦,可我又猜不出,一時間哭得稀里嘩啦的。

我媽也很央就我,在我喊的過程中,沒有阻止過我,到現在我還有點感謝她。

我有很多小情緒,經常得不到照顧。

一旦被照顧到了,就會銘記、感激。

①幼兒園放學後,我們在田邊摘李子。一個斯文的大哥哥,發現幾顆金黃色的李子,連着長在一個枝頭上,他冒險爬上樹,把那枝丫摘下來了,再從樹上跳下來的時候,李子散落一地,所剩無幾,我們幾個小朋友,就哄搶地上散落的李子。搶的時候我還心驚膽顫的,因爲別的大哥哥從樹上打下來的李子,哪怕是普通的李子,要是被人撿了,他們都會厲聲厲色地呵斥,讓人交出來,稍不注意還會打人。

他卻笑呵呵地,讓我們不用還了,就拿着吃吧。20多年了。

②那天同事婚宴,酒席上,大家推杯換盞,喝到最後都去敬老闆的酒了,我沒有去,獨自窩在角落,看他們談笑風生。

有人特地好心過來教我,快去給大佬敬酒。我說他們都喝了很多了,可能也不想再應酬了,算了吧。教我的人說,你管他們喝多少幹嘛,你要去敬了纔是關鍵。

我轉手拿起酒杯,又猶豫了,內心有些牴觸,覺得喝酒也應該是你情我願的事情,特意去敬老闆感覺有點諂媚,最後還是決定,不要去敬酒了。

放下酒杯後,又出現了轉機。老闆特意叫到我,端着酒杯,嘮了幾句,我倒上了更多的酒,雙手端起杯子,杯口低於老闆,一飲而盡。我很感激,感激大佬不嫌棄,主動拉我一把。

然後我退下了,有些無所適從,坐在椅子上,埋下頭。有人過來關心我,是不是酒精過敏,我內心差點哭了,有人能懂。這是我不擅長喝酒的一個原因,而且我的體質,喝酒多了是更容易得食道癌的。

③前幾天回老家,小侄女也回來了,她被要求喊一些不知道該喊什麼、不知道該怎麼稱呼的長輩,但是沒有人第一時間教她怎麼喊。那種場面我是感同身受的,我不是不喊人,我是不知道怎麼喊,但是有時候我都急得火燒眉毛了,我爸媽還總是略帶責怪的語氣說我,要知道喊長輩,但是很多時候並沒有第一時間告訴我,面前的這個長輩,該喊什麼。

小侄女有報週末的舞蹈班,所以後來還被要求在長輩面前跳個舞,她不好意思,但是長輩們央求不休(雖然只是開玩笑,但是在小孩子看來可能就是爲難,我能體會),我說,不用跳,懶得跳喔,我們好好吃飯。她很開心。

後來吃飯的時候,她要我坐她旁邊,後來還說,舅舅,我們兩個拍個照嘛。我們都很開心。

別逼一個最愛你的人即興表演。

④我媽媽不太會使用智能手機,上次回家我才知道,她每次查話費餘額都是打人工客服,根據語音提示按了很久的號碼,都問不到話費餘額。我分分鐘給她裝了個營業廳APP,演示了幾次給她看怎麼登錄,然後就能一目瞭然地,看到電話賬號的套餐使用情況。她很開心。

今天她登陸營業廳APP後,沒看到餘額,微信截圖給我看了,語音說了一堆,按照我提示,還是沒弄明白。然後我們用另一個手機開視頻,對着她手機,我說一句,她操作一下,弄到最後,發現好像是運營商bug,這兩天可能暫時看不到。我說可以發短信來查詢,也很簡單,也免費。然後我自己用短信的方式查了一遍話費,截圖發給她,她還是說麻煩,算了不弄了。最後還說了一句:“我不想再麻煩你了。”

我纔回想起來,我今天的態度不好,因爲當時忙着要去洗澡、忙着要回別的事情,有點急躁,不像以前那麼溫和耐心。

是我沒有照顧好她的小情緒。

以前她可是有什麼軟件不會用,都會打電話問我的。那種耐心講解一個簡單的問題的畫面,很溫馨。然後我又打了電話回去,道了歉,相互之間噓寒問暖說了些,最後道別時我媽說:要是以後,你和你姐姐有一丁點給我臉色看的事情,我都不會去你們家玩。我說:哈哈哈哈,不會的不會的。

以前看到一句話:我們總是把壞的脾氣給了最親的人。我便希望以後,我能給最親的人最好的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