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狗十三觀後感範文

狗十三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要用多少的淚水,才能將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孩,澆灌成懂事穩重的大人呢?

狗十三觀後感範文

一夜之間長大的李玩像是變了一個人,不哭不鬧;接納了突然出現的弟弟;用成績成爲家人的驕傲;路上遇見自己丟失的“愛因斯坦”也沒有追着去要回來只是一個人躲到牆角掉眼淚;逼着自己喝下會嘔吐的牛奶;在酒桌上對人微笑,面不改色吃下了別人夾來的狗肉……

這一變化讓長輩們驚喜:娃長大了,懂事了。

可沒有人會去想,這個“懂事”,蘊含着害怕,沉默,妥協。

影片中的長輩們,麻木且傲慢,依仗着年紀和輩分的權威,一針針地刺下,用心上淌滿的血,生生將一個小孩變得隱忍和討好,成爲他們所喜歡的“懂事”的人。這是多少人成長過程中觸目驚心的殘酷啊!“我是爲你好”的背後,究竟是有幾分真心,還是全都是僞善呢?

這是第三次看《狗十三》,看一次難過一次。正如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人一樣,不是隻有大悲大喜的動盪才能換來大徹大悟的成長,只要心中有膽怯,身邊不存有信任,很快的,就可以丟失自我,變爲一個合格的、無趣的成人。

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一個“羣體”裏,不論這個羣體是家、學校還是交際圈,最弱小、最無力反抗的那個存在,總會成爲所有攻擊和負能量的承載體。

他們不敢反抗,不敢傾訴,甚至於不敢哭出聲音。他們把大人或羣體裏其他人之間的衝突當作是自己不夠乖、不夠懂事,把所有的錯都一把攬到自己身上。總以爲只要自己表現好了,這個羣體就會和和睦睦。

或許是受到傷害的那天,又或許只是看似平常的另一天,他們悄悄變了,勤勞懂事,聽話順從。他們不再向羣體中的別人索求生存以外的其他需求,而這些還遠遠不夠。他們還必須更合羣,懂得調節,以此來讓這個羣體更開心一點,多一點不會散的保障。

任何人都沒有必要去學着長大。有的人一輩子被呵護着,有的人感受到生活和身邊人事的冰冷與疼痛,已經被逼着長大了。

早早學會了察言觀色,用“懂事”來將自己那顆還未長大的心臟快速催熟。

我妹妹從小就慾望爆棚,從幾塊錢的泥巴,到幾百塊錢的電子錶,幾千塊錢的演唱會……她喜歡的很多,想要的很多。我很羨慕她,即便她仍有些願望實現不了(比如她想去埃及挖一挖金字塔下面有沒有寶藏),但終究不會像我一樣,因爲曾經沒有說出口、沒有得到而有所遺憾。

至今對我仍有殺傷力的兩個詞,是“拖油瓶”和“負擔”。

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別說有人這麼說我了,就連我自己,也時時覺得自己是我媽的拖油瓶和負擔。

如果沒有我,她會活得多好啊。

如果沒有我,她不會因爲生了女兒又捨不得女兒被欺負而跟我生父離婚;如果沒有我,她就算要再次結婚說不定還能不考慮家庭而更瘋狂的戀愛;如果沒有我,她可以省下好多給我治病、交學費、買各種東西的錢……我真是糟糕極了。真是一無是處。只能拖累她。

所以直到現在,我也很害怕成爲別人的負擔。

怕被嫌棄,就選擇一個人。

怕被辜負,就寧願不付出一腔深情。

特別特別小的時候,我渴望擁有一隻大大的毛絨玩具熊。那時候心很小,誤以爲有一隻大大的玩具啊,就可以得到所有的世界。後來啊,我哥給我買了人生中第一隻大熊,那天晚上我抱着它,一下子就哭了。

不是因爲覺得自己幸福到擁有了世界;相反的,是突然意識到再也不會輕易擁有似乎得到世界的感覺了。

我從小就很懂事。叛逆期因沒錢而開始,也因沒錢而結束(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爲了給自己爲數不多的慾望買單,爲了呵護我妹有的每一個慾望,我早早兼職,堅持去做自己覺得有價值還能賺錢的事。想要去爲壓制慾望的童年的自己報仇,想要給我妹撐起一片永遠不需要壓制自己的天。

懂事本來應該是人生疲憊之後才衍生出來的病毒啊,爲什麼要出現在最應該放肆和任性的年紀呢?

到了現在,我時常感覺自己成了一個無慾無求的人。已經沒有什麼慾望了,也沒有任何特別想要的東西。這並不是一件好事。你要知道,有追求和慾望,纔是年輕的價值。所以我對我妹最大的期許跟祝福,就是這一生,都可以爲自己而活,爲自己的慾望而活。

電影裏的李玩,再也不會發脾氣了。她笑着接受所有的“本不喜歡”,笑着隱藏起一切的“我想要”。這正是最讓我難過的一幕。

從今以後,她的憤怒要怎麼去表達?又該如何去釋放她的慾望呢?面對不快,面對被長輩和老師強行扭轉的夢想,她是否都說不出半個“不”字了?本該向外爆發的負面情緒卻被狠狠向內壓抑,其傷害,恐怕與自殘無異吧。

看阿摩斯。奧茲《我的米海爾》的時候,記住了一句的話:

“我要是石頭做的就好了,堅硬而安寧,冰冷而又現實。”

你喜歡這句話嗎?我不喜歡。或許很多所謂“懂事”的孩子都不會喜歡。

“堅硬而安寧,冰冷而又現實”,這的確是一種很好的生存方式,可以讓人避免太多或許會有的悲傷、失落、寂寞和絕望。但這同時也意味着,在他們的世界裏,妥協、順從與迎合從此就會成爲解決衝突的唯一方式了。即使這衝突的來源並不是自己。

每一段合羣的關係中,都會有至少一個默默委屈的人。他們往往選擇改變自己、甚至是傷害自己,以此來討好和成全別人,從而維持住表面的平靜。但你知道的,妥協從來都不快樂。

會有失落,會有無助,會絕望,會希望自己已經死了。但表面看上去,情緒沒有絲毫波動,甚至可以去安慰和勸阻別人,生生憋住自己的眼淚。

“你不難過嗎?爲什麼感覺你這麼平靜呢?”

心非草木豈無感,吞聲踟躕不敢言。我想把自己變成一顆石頭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