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發言稿 > 幼兒園教研工作會發言稿

幼兒園教研工作會發言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說起幼兒園的教研工作,也許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幼兒園就是看孩子,吃好,玩好,別出事就行了,幼兒園搞什麼教研?幾年前我從小學來幼兒園之前,也有過這樣的想法,但走進幼兒園之後,我才知道,幼兒教育沒那麼簡單,幼兒園需要研究的課題實在太多。

幼兒園教研工作會發言稿

下面我簡要向大家彙報一下我園的教學教研工作,請大家批評指正。我的彙報包括三方面內容:

營造兩種氛圍,促進兩個轉變

抓好兩支隊伍,實現兩個提升

強化教研管理,做到四個堅持

  一、營造兩種氛圍,促進兩個轉變

  (一)營造專業學習氛圍,促進教師向學習型教師轉變。

從XX年開始,我園開展“創建學習型園所,爭做學習型教師,爭做學習型家庭”活動,我們把這項活動簡稱爲“創建活動”,每年創建活動都有計劃,有總結,有記錄,有展示,有評比。

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讀一本教育專著,在每週五全體教師例會上做一次五分鐘好書推薦展示。同時,在教師閱覽室開闢好書推薦展板,展示教師的好書推薦稿。我園不斷改善教師圖書室和閱覽室的環境,每年增加上千冊的專業書籍,爲教師訂閱了大量幼教期刊,供老師借閱。爲了不斷提高家長的科學育兒水平,初步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我園還開設了親子書屋,爲家長購置了上千冊家庭教育類書籍,並且訂購了大量的家教期刊,供家長無償借閱。每學期組織家長好書推薦展評活動。爲幼兒購買了幾千冊繪本等幼兒圖書,每天下午五點後親子書屋就會座無虛席,親子共讀的熱情加快了創建學習型園所的步伐。

每年我園都有計劃的組織教師分批分期到北京、上海等教育發達地區學習參觀培訓,並充分利用暑期北戴河的全國幼教培訓資源,引導教師向專家學習,向同行學習。同時重視利用本地資源,認真研究我市其他省級示範園的優勢項目,虛心向姐妹園學習,做到知己知彼,取長補短。

XX年,我園制定了學習型教師、學習型家庭評選辦法,每學期進行評選,給予一定的獎勵,努力營造學習氛圍,促進教師向學習型教師轉變,促進幼兒家庭向學習型家庭轉變,從而推進學習型園所的創建。

  (二)營造有效教研氛圍,促進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變。

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是教研活動的三種有效途徑,我園充分利用這三種途徑,積極探索園本化的教研模式。

  1、發揮專家引領作用,解開教學教研困惑

每年我園都會結合園本教研主題,在寒暑假期間邀請市教育局幼教教研員來園作專題培訓,如“社會領域教育目標的解讀”、“備課說課的技巧”、“區域活動的組織策略”、“如何開展有效的教研活動”、“戶外體育活動的組織”等主題。每週邀請教研員來園參加一次教研活動,充分發揮專家引領的作用,爲園所進行教學診斷,提出改進建議,及時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困惑。

  2、加強同伴互助交流,構建園本教研文化

結合本園實際情況,採取教研活動下移的策略,加強同伴互助交流,紮實開展有效地園本教研活動,重點抓好集體備課和小課題研究活動,努力構建園本教研文化。

  加強對集體備課的研究,推進課程的園本化進程

由於幼兒園的課程綜合性強,活動性強,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差異較大,教師對教材的處理空間也比較大,如果沒有有效地教研,就很難成就有效的教學。我園結合自身實際採用了“四備”“三關”的集體備課模式。“四備”是:一備活動整合;二備目標確立;三備設計思路;四備詳細教案。“三關”是指:第一關是教研組把關;第二關是教務處把關;第三關是教研員把關。共3頁,當前第1頁123

幼兒園每個年級每學期一般有六個主題。每個主題大約有30~40個活動內容。主題目標包括了五大領域的目標(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每個主題大約有三週的教學時間(15節課)。備課時首先需要分析教材,把三十幾個活動重新整合,劃分爲四大部分,即集體教育活動、生活教育活動、戶外體育活動和區域活動。再將三十幾個活動的目標進行整合,然後備教學設計思路,最後備出詳案。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備課的“四備”。每個主題都要經過至少四次教研活動才能完成集體備課,而且每次備課都要經過“三關”。第一關是教研組把關;例如:主備教師把活動整合備完後,需提交教研組研討,修改後教研組做好記錄,教研組長簽字提交教務處。第二關是教務處把關;教務處主任與教研組交換意見後,做好記錄簽字。第三關是教研員把關;每週我們都會邀請市教研所幼教教研員李素英、鄭世麗兩位教師來園指導。研討交流後進入下一備課環節。在集體備課的反覆交流研討中,在教育思想的碰撞中,錘鍊了教師的教育智慧,營造了濃郁的教研氛圍。我常常會看到下班後(七點、八點、九點、十點)教研組的教研活動還在進行中。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被她們研究的態度和敬業的精神所打動;每當這個時候,我對她們的敬意就會油然而生。我覺得教研中的她們是最美的。學期末,我們會把這些園本教研成果編輯成冊,放在教師圖書室,供教師參考。

  重視對小課題的研究

在加強集體備課的同時,我園也十分重視對小課題的研究。有些小課題是我們在階段性教研計劃中預設的,有些小課題是在教學實踐中隨時生成的。例如:小班的“如何減輕幼兒入園焦慮情緒的研究”就是我們這幾年一直研究的預設課題。每年六月份我們都會組織小班教師召開專題研討會。特別是這兩年我們研究了一系列應對模式。從家庭教育講座內容的選擇,到親子游戲活動的設計;從調查問卷到環境的熟悉;從孩子特徵的瞭解,到引導策略的準備,我們都進行了充分細緻的研究。實踐證明,只要參加過我們組織的入園適應活動的幼兒在入園後均沒有過度的憂慮情緒。也許對於我們來說,這是小課題,但是對於孩子和家長來講這卻是個大課題。我也一直認爲只要是對孩子的發展有好處的研究就是最有價值的研究。只要是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益的課題就是我們的大課題。我想作爲幼教工作者就應該善於把小課題做大,而不是把大課題做小。

有些課題是在教學工作中隨時發現的問題,我們就把問題當成課題進行研究。例如:上學期末,我們發現在戶外體育活動中普遍存在運動密度不達標的現象。於是我們就將這一問題作爲我們本學期的一個研究專題。八月底我們先組織教師培訓,然後組織教師研討。分析問題的成因,探索解決的辦法。上學期我也組織參加了很多小課題的研討活動。例如:如何創設班級主題牆;幼兒園自然角的建設研討;提高園訊通的有效性的研討;研究一日生活中等待時間的有效利用;充分發揮自制玩教具在提高教學質量上的作用等等。

  3、提升自我反思成果,開展主題論壇活動

每週五的教師例會上有十分鐘的主題論壇活動。每學期一個主題,每週一名主講人,結合本學期的教研主題,談思想,談做法,談經驗,談教訓,暢所欲言。上學期是以“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與組織策略的研究”爲主題,開學前我們先組織全員培訓,每週安排一名教師主講,談自己學習的體會,談自己對區域活動的理解,談本班的具體做法。本學期大家談的主題是“如何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發展”,要求教師採用教育案例的形式,講述自己真實的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