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讀後感(精選17篇)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讀後感(精選1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憑什麼讓學生服你》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讀後感(精選17篇)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讀後感 1

一次逛書店偶然看到一本《憑什麼讓學生服你》這本書。書名深深吸引了我,翻開一看作者原來是關承華老師,於是毫不猶豫的帶它回家了。通過這本書讓我瞭解了這位具有30多年教育教學經驗的優秀老師,爲了解決學生存在的一些問題,在繁忙的工作中也不忘總結提升自己;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思索學生的心理,總結教育方法,使自己在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展現了不平凡的人生。不得不說她的這種教育概念實在深受年輕教師的喜愛。

書中根據實際事例一一詳談分析,語句甚是流暢,字字透露着真情。這次品讀真是讓我深有體會久久不能忘懷。讓我深受啓發的是關老師所提出的學會用“大腦”去思考總結,以利於提高自己有關教育的內涵;以及用“心”去體會學生;還有用“真情”感化學生,讓學生實實在在的佩服。笛福也曾說過:“一個有教育別人的人,最有效的方法是教育好自己。”所以要想切實贏得孩子們佩服,是老師首先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爲學生做出榜樣。這些行爲就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

書中關老師所說的話讓我心如明鏡,受益匪淺。也正是讀了她的書讓我的`假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也時刻提醒自己在這個看似非凡卻又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學習,學會做一個“用腦、用心、用情、的老師”,對孩子在成長中的過錯,多一點理解、寬容,也時刻反思自己。教育工作任重道遠,相信只要把每件小事都看在眼裏勤奮踏實的工作就可能成爲讓學生佩服、信服、心服的老師。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讀後感 2

在衆多的教育名著中,在難得的閒暇之餘,我優先選擇了關承華老師的《憑什麼讓學生服你》這部教育著作來讀。這部書首先吸引我的是書名,因爲這是做教師的尤其是現在做教師的感到困惑的問題。現在的孩子對事缺少責任感,對人缺少情感,表現出自私、冷漠甚至是叛逆,面對老師的苦口婆心的說教無動於衷,於是,做老師的感到苦惱,感到困惑,感到束手無策。老師拿什麼才能讓學生服?在《在憑什麼讓學生服你》這本書中我找到了答案,有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

關老師通過一個個平常而又生動有趣的教育故事,讓我們明確,做教師的該如何樹立自己在學生心目中威信,讓學生信服、佩服、折服、心服、口服。給我感觸最深的有以下三點:

一、用”腦“去思考教育,提高自己的教育深度、教育內涵、教育水平,達到讓學生佩服的境界。用”腦“,即用思想,用正確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這是區別合格教師與”教書匠“的一個重要標準。今天的教師都具有相當的學歷,如果僅僅是傳授知識,每個人不但能夠勝任,而且是綽綽有餘。但受教育者、教育環境、教育內容都是動態的,都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無論曾經是多麼優秀的教師,如果在教育觀念、教育手段等方面”以不變應萬變“,結果不是誤人子弟,就是被自己的教育對象炒了魷魚——因爲教育形勢的發展是不允許它的執行者觀念滯後的。教育是培養人、塑造人、鑄就人的事業。作爲一名專職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既然擔負着塑造人類靈魂的崇高責任,那首先自己要有”魂“,即有思想,有目標明晰的、與時俱進的、正確的教育理論和教育觀念。而要想不讓自己的教育思想老化,不讓自己的教育觀念過時,不讓自己的教育手段落伍的最有效辦法和最佳途徑,就是要不斷學習。我更加深切地領悟了”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在當今知識不斷更新的年代對教師的重要意義。回顧過去,自己一度以工作忙、沒時間爲藉口,放縱自己不擠時間讀書、不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看了這部書,我激勵自己做教師更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爲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僅有一桶水是不夠的,這不禁讓我銘記”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的道理。

二、用”心“去理解學生,你給予他們平等與真誠,纔會贏得他們不設防的信服;不帶有傷害的教育手段,必定會讓孩子折服。作爲老師,心中有學生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不僅僅把學生單純地看做一個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而是一羣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慾望,我們成年人有的他們都有,與我們平等的人。當然他們還未成年,他們的思想還不成熟,他們的`感情還很稚嫩,他們的性格還不穩定,他們的慾望還很虛幻,但恰恰就是因爲這樣,才需要作爲成年人的老師和家長們,走進孩子們的心裏,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瞭解他們的內心活動,纔可能有的放矢和對症下藥。如果站在孩子們的”心“外,一味憑主觀臆想而評頭品足,指手畫腳,甚至妄下結論,只會招致他們的逆反、沉默和對抗。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差距越大,老師想達到的教育效果越差。所以,老師要想真正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就必須做到用心去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用心去觀察孩子們的舉止言行,用心去理解孩子們的喜怒哀樂。把學生當作一個活生生的有個性的個體,把學生當作孩子去看待,正確對待孩子在成長中不可避免的錯誤,並將其看做事正常的。有時候,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老師只是站在老師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如果我們善於將自己當成學生,或者將學生看做自己的孩子,我們思考問題的角度可能會截然不同,學生的感受和教育的效果也將截然不同。老師應該關注的不僅是成績,還有比這更重要的那就是學生內心的感受,要幫助學生在良好的情緒中愉悅地成長。

三、用”情“去溫暖和滋潤還不夠茁壯的小苗,他們並不是鐵石心腸,心被焐熱了,也會用真情來回應。用”情“,即用老師愛學生的一片真情,去調動、發掘和影響學生可能被隱藏着的情商。用老師的愛心換學生的真情,讓師生間的情緣成爲打開孩子心扉的催化劑,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點,我深有感觸。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一個故事:記得一年前,我的班上有個可以稱得上是”小小頑固分子“的孩子,他年紀雖小卻玩世不恭,無惡不作。老師多少次的批評教育,一次次以無效告終。但現在的他已經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了。這種變化僅僅是源於一次受傷、一把椅子。一年一度的數學競賽那天,因受傷在家休息的他來學校參加考試,我用一把椅子把他從學校門口接進來又送出去,沒想到就是這樣簡單的舉手之勞卻深深地感動了那個孩子,他的感動洋溢在作文的字裏行間,表現在熱情謙遜的言行舉止中,表現在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中……這讓我感受到:愛,是可以讓冰川融化的力量;情,是可以讓鐵石心腸溫暖的火焰。對學生用心,換回學生的真心;對學生用情,換回學生的真情。

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奉獻。我要用腦去汲取源源不斷的新知識,用心去關注每一個個性鮮明的個體,用情去溫暖每一個孩子稚嫩的心靈。讓我的學生髮自內心地”親其師,信其道“讓學生信服、佩服、折服、心服、口服。爲這樣一個目標,我會不斷學習,不斷努力,不斷告誡自己: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讀後感 3

選擇假期讀《憑什麼讓學生服你》,一方面自己其實一直挺懷念自己做班主任時和孩子們相處的時光,另一方面也是因爲這本書有豐富的案例,語言也口語化,容易讀進去,讀起來親切。讀完本書,爲關老師投入在學生的真愛而感動,也被關老師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現出來而折服,自己也受益良多。

學會用“腦”去思考教育。細讀文章,會發現關老師的許多做法並非靈機一動,心血來潮,而是在紮實的教育理論指導下開展的。如在談到如何形成班級凝聚力時,關老師就充分運用了前蘇聯心理學家彼得羅夫斯基關於形成羣體凝聚力的理論。1995年,關老師新接手高一(4)班後,在開學前,經過再三思考,在黑板上寫下了“你們是高一(4)班的主人”十個醒目的大字,從一開始就讓學生樹立了明確的目標和信念,讓每一位同學的行動指南定位於較高的水平上,爲後來良好集體的形成打下了較爲堅實的基礎。彼得羅夫斯基還認爲,羣體的團結是以羣體成員越來越多地參加共同活動的過程爲基礎的。在這個理論基礎上,關老師利用當時同學們關注國安隊的時機,組織策劃了“學國安精神,永遠爭第一”主題班會,藉機提出了“人人爭進步,班級爭第一”的行動目標,使同學們走上了相互影響,相互監督的良性循環的道路。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開展工作,讓關老師不但能站在更高、更廣的視野去看待工作,也讓她的工作開展能抓住要害,一招見效。

教育的根本——教會孩子做人。關老師最在意的是孩子的道德傾向、道德標準、道德底線。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應該是全方位的,重智育輕德育所留下的後患,要遠遠大於學業不夠優秀所留下的遺憾。但關老師又不會以貌取人,而是從細節中去觀察一個學生的道德起點、道德評價標準。關老師一位老同學的女兒,讀高中時就在左耳朵紮了四個眼,戴了四枚小耳釘,讓這位老同學着實不放心。放在現在,這也是異類,更何況是十多年前。但是關老師卻細心地看到,在飯店吃飯時,這位孩子吃瓜子時,會把瓜子皮攥在手心裏,滿了,會找到垃圾箱扔進去,聊天時會自然地流露出愛國之情。關老師滿懷信心地對老同學說:“這個女兒你放心吧!她的道德起點很高,道德評價標準很高,這是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今後一定錯不了。”

師生理解存在“時間差”。做一個教育者,往往會爲自己絞盡腦汁試了許多法子,而教育效果甚微而感到沮喪不已,尤其是會覺得學生理解不到自己的良苦用心,萬般用心最後付諸流水。關老師則提出了師生間理解的“時間差”。其實,學生也是有感情的,他們也能夠理解老師,但他們對老師的理解往往是在時過境遷之後,因爲沒有一定的人生經歷和閱歷,是難以感同身受的。愛情的甜蜜是在戀愛時才能體會的,爲人父的責任感是在孩子呱呱落地時纔會感覺那麼真實,對親人的眷戀和愧疚是在親人離去後才深深地刺入心底。因此,做教育切不可急功近利,急於求成。而形成這種“理解時間差”觀念後,就不會再爲跟學生較勁而鑽入死衚衕,免去了許多煩惱,因爲知道,自己的理解、寬容、或早或晚總會得到學生的理解和彙報。

善於發現學生弱點中的閃光點。賞識、表揚、鼓勵近來在一些新媒體、公衆號上似乎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似乎成了教育的毒藥。而我認爲,賞識、表揚、鼓勵是正面的教育工具,只是再好的東西如果不得其法,也會適得其反。關老師的親身經歷也證實,賞識、表揚、鼓勵是有用的。關老師還深刻地進行了研究、分析、思考,得到了新的啓示:老師要善於發現學生弱點中時隱時現的閃光點,讓孩子們感覺到“在我的不行中也有能行的時候”,這樣的表揚對孩子們來說是最珍貴的。其實對於一個成長中的孩子來講,心智還不成熟,思維不夠全面,心理比較脆弱,情緒不太穩定,自持自控能力比較差,而且期待讚揚,渴望成功,羨慕優秀,是他們的天性和共性。老師應該爲孩子們創造成功的機會,發現他們成長的無限可能,找到孩子各方面的“最近發展區”。簡而言之,教育是一門藝術,任何教育手段都不能只學得點皮毛,就期望能收到巨大成效。藝術,就要細細琢磨,仔細辨別,區別使用,才能真正發揮效用。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讀後感 4

我經常在想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才能得心應手地駕馭好課堂”。現在的小孩子並不是那麼容易應付的,有些會在你的課上故意搗亂,有些或許是不由自主的發出與課堂不和諧的聲音。如果學生不配合老師,又怎能很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呢?我覺得要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聽課,教師必須要有一種讓學生佩服欣賞的魅力。

讀了關承華老師的《憑什麼讓學生服你》這一書,讓我受益匪淺。書中關老師從四個方面講述了讓學生服你的理由:一是教師的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二是平等、真誠與理解——讓學生信服;三是高明的教育方法——讓學生折服;四是愛的溫暖與滋潤——讓學生心服,並且在書中用大量真實感人的事例給了我們有益的指導和深刻的啓示。

一、教師的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

老師吸引學生有着一個極有利的客觀條件,就是老師和學生朝夕相處,老師良好的思想品質,淵博的知識,寬厚的胸懷,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無時無刻不對學生有一種潛在的影響;老師的儀表、工作作風、工作能力、工作方法都會引來學生的評議;甚至老師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給學生帶來意想不到的“感覺”,這就要求爲人師表努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和感染學生,不僅僅侷限於“爲人師表”,而更應該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

看了關老師寫的這部分內容,她也用具體的事例講述瞭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的。她可以在軍訓時陪着孩子們一起淋雨;她帶領孩子們一起進行愛心捐助;她不斷的讀書——汲取高營養,學習教育專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讓自己的根基儘量紮實深厚些……這樣的老師怎能不讓學生佩服呢?

二、平等、真誠與理解——讓學生信服

看着關老師寫的一個個真實感人的故事,一次次的讓學生感受到了老師的`真誠與理解。她似乎一天都沒有停止過與學生心靈的對話,當你以一個朋友而不是一個管理者的身份來與學生交談時,當你與學生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爲他着想時,學生就會對老師敞開心胸,把自己心裏的話與老師交流,這樣溝通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教師也能最有效的找尋幫助學生的方法。

三、高明的教育方法——讓學生折服

這是讓我感受最深的一章。自從新課改提出來以後,我們接受的教育理論都是如何鼓勵學生,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打擊他們的學習信心。因此在我們耳邊響起的總是表揚的聲音,即使是批評也會顯得那麼的婉轉,老師經常用“失敗乃成功之母”這些話來鼓勵那些偶然失誤的孩子們。然而,正因爲這種教育方法的存在,使有些學生在學習上屢戰屢敗,卻仍在用“勝敗乃兵家常事”來寬慰自己,變激勵爲放縱,把偶然的失誤變成了習慣。面對這些教育中的難題,關承華老師發現了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強刺激”,文章以兩個案例爲載體,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刺激方法,第一種是通過正面的誇大事實的表揚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第二種方法和我們常說的激將法有點類似,也就是對一些心裏素質較好的學生對其出現的退步進行嚴厲批評甚至是直接否定以達到教育的目的。第一種方法在我們的教育中應該是運用的比較多,而對於第二種方法使用的比較少,其主要原因是它和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教育方法在表面上是相背的。然而,這種方法對一些心理素質較好的學生來說,卻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夠有效激起學生內心深處的內疚感,通過自身的內疚將其潛力全部激發出來,在一定程度上,它所帶來的結果要更優於表揚、鼓勵的結果。然而,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其方法的選定還需要我們依照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來進行,選擇適合學生的方法,以達到學生進步的最終目的。

四、愛的溫暖與滋潤——讓學生心服

關老師用她幾十年來真真切切的親身感受告訴我:把教育當作一份事業,而不僅僅是一種職業,熱愛這份事業,就會熱愛學生,對學生的那份真情就會情不自禁的流露或者瞬間迸發。我覺得要想成爲一名優秀的老師,既要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還要研究學生的心理,做一個有魅力的老師,把學生吸引到你的身邊,聚集在你的周圍,送出你的真心,發揮你的人格魅力,用愛與學生去交流,拉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當你做到了這些,你就能夠讓你的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讀後感 5

假期裏閒來無事,一次逛書店偶然看到一本《憑什麼讓學生服你》這本書。書名深深吸引了我,翻開一看作者原來是關承華老師,於是毫不猶豫的帶它回家了。通過這本書讓我瞭解了這位具有30多年教育教學經驗的優秀老師,爲了解決學生存在的一些問題,在繁忙的工作中也不忘總結提升自己;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思索學生的心理,總結教育方法,使自己在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展現了不平凡的人生。不得不說她的這種教育概念實在深受年輕教師的喜愛。

書中根據實際事例一一詳談分析,語句甚是流暢,字字透露着真情。這次品讀真是讓我深有體會久久不能忘懷。讓我深受啓發的是關老師所提出的學會用“大腦”去思考總結,以利於提高自己有關教育的內涵;以及用“心”去體會學生;還有用“真情”感化學生,讓學生實實在在的佩服。笛福也曾說過:“一個有教育別人的人,最有效的方法是教育好自己。”所以要想切實贏得孩子們佩服,是老師首先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爲學生做出榜樣。這些行爲就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

我作爲一名年輕教師,深知自己也有不足之處,但這不會影響我對教師這份職業的熱情。從最簡單的儀容儀表開始我嚴格的要求着自己,盡力做到樸實整潔。以自身去影響孩子們注重小學生應該符合的小學生文明禮儀規範。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孩子們穿戴整潔大方。

再者就說到用“心”品味學生了,老師只有平等、真誠地對待學生,與學生作朋友,才足以讓學生信服。想想也是,在我們面前的學生還只是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只有他真切感受到老師的真誠相待,纔會對我們產生髮自內心的信服。對於關老師提出的師生間理解的“時間差”的想法,讀書筆記真是值得讓我雙手爲她點贊!我們只是比學生年長了些,只是先學了幾年知識,所以比他們懂得稍微多一些的.平凡人而已。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我常會有這種想法:“爲什麼這些知識點我都已經教過學生好幾遍了,怎麼考試的時候,還是老犯同樣的錯誤呢?”每每出現這種情況內心總會有些波瀾。正是在看了關老師的這段話之後,我的心就平靜許多。作爲教師,我們整整比他們多學了至少十年的知識,也有了實踐經驗,運用起來自然自如許多。“我們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想想我們自己也曾犯過同樣的錯誤也不止一次”。想到這,不禁笑出聲來。當然如果學生並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哪些地方落後於人,以及自己怎樣才能取得進步,那麼我們教師就應當主動地找孩子們談“心”了。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去引導孩子,也不要太過於心急而忽略了他們的感受。

其次關老師在文章中講到了“用情去感化孩子。”學生只有首先感受到了師愛。他的心纔會跟着我們的步伐向前走。事實證明,家庭中出現的問題,常常直接影響着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我們學校也有這些問題家庭裏的孩子,父母離異,長期的分居生活直接導致了這個孩子越來越叛逆的心理。這種情況也越來越引起學校及我們老師的關注,我們也一直在努力與孩子談心,做到不傷害其自尊心,瞬間感覺作爲老師必修的一門功課就是學會觀察學生,在細節中發現問題。

書中關老師所說的話讓我心如明鏡,受益匪淺。也正是讀了她的書讓我的假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也時刻提醒自己在這個看似非凡卻又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學習,學會做一個“用腦、用心、用情、的老師”,對孩子在成長中的過錯,多一點理解、寬容,也時刻反思自己。教育工作任重道遠,相信只要把每件小事都看在眼裏勤奮踏實的工作就可能成爲讓學生佩服、信服、心服的老師。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讀後感 6

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我有時會抱怨如今的學生調皮搗蛋,紀律渙散,學習主動性差,缺乏集體榮譽感。平時總是從學生身上找毛病,卻從沒反觀過自己。我們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格魅力,讓學生由衷的佩服?我們是否付出真情與理解,讓學生髮自內心的信服?我們的教育方法是否得當、高明,使學生心悅誠服?我們是否用愛溫暖也滋潤孩子的心,使學生綻放出最美麗的心花……如果沒有,我們又憑什麼讓學生服你,又何來理由數落學生的不是呢?憑什麼讓學生服你,是值得我認真思考的問題,讀了《憑什麼讓學生服你》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關老師在總結她從教三十多年來的教育方法和經驗時,只用了三個字“腦、心、情——用”腦“去思教育,用”心“去品位學生,用”情“去感化孩子。她說真正讀懂了這三個字,真正理解了這三個字,真正用好了這三個字,自然就會得到學生的認可、信服乃至佩服,一個真正讓孩子信服、佩服、折服、心服、口服的教育者,纔可能很好地實現教育的目的。

讀過這本書,讓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教育工作就是這樣的平凡,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只有細細瑣瑣的小事。的確這樣”教育無小事,事事皆教育“.關老師用真心、真情演繹着她的教育人生,讓這條平凡路閃爍着耀眼的光芒。反思自己的工作,真的有很多不足之處,憑什麼讓學生服我呢?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改進:

一、以身作則,不斷完善人格魅力

盧梭曾說:”在敢於擔當培養一個人的任務之前,自己就必須要造就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範“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應該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到、做好。因爲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教師應該成爲學生的榜樣。

二、留心觀察,做學生的心理關懷者

我們每天都忙於教學工作,而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學生的心靈是需要關注的。我們應該善於觀察學生的情感的細微變化,傾聽學生的心聲,平等真誠地與學生交流,真正做到我學生着想。他們畢竟是孩子,哪有不犯錯誤的,只要他能認識到錯誤並能改正,我們還有必要咄咄逼人嗎?面對回答不出問題的學生,我們是不是應該耐心引導,做學生學習的服務者呢?孩子的情緒有波動時,如果我們能給一些關心和安慰,就會讓學生倍感溫暖和感激。

三、多與家長溝通,雙管齊下

以前遇到學生有錯誤時,我總是就事論事,可是往往效果不佳。有的.時候學生的學習狀態不好,卻找不到根本原因所在。這都是單方面教育的弊端。我應該經常與家長取得聯繫,進行雙向交流,()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取得他們的支持和配合,也要了解了學生在家的表現,更全面的瞭解學生,這樣雙管齊下,讓教育更有效。

四、多動腦思考,做一個有心人

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可以愉悅身心,而且對學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我們在安排和落實工作時,不能照本宣科,生硬地傳達命令,也不能生搬硬套他人的做法,要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想一想怎樣安排更合理,採取什麼方法更有效。遇到隨機事件不要盲目處理,用心想一想其中可能蘊涵什麼教育契機。

用”腦“去思考教育,用”心“去品位學生,用”情“去感化孩子,這是關承華老師的教育經驗的精華,我要常讀常新,不斷能吸取精華,不斷實踐提高,成爲一名讓學生佩服的老師。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讀後感 7

讀了《憑什麼讓學生服你》一書,對之中的含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親其師,信其道”,這裏的親不是指親情、親近、親愛,學生對老師的“親”更多的是一種由衷的佩服。我們每位教師都希望自己在學生中有很高的威信,都希望學生們真正的佩服自己,願意聽自己的話,但如何才能贏得學生真正的佩服,讓他們“信其道”呢?關承華老師書中用大量感人真實的事例給了我們有益的指導和深刻的啓示。讀關老師的文章,如同與一位長者交談,使你受益匪淺。她娓娓道來,每一句話都那麼真誠,每一件事都讓人感動,爲她的人格魅力所感動,爲她的教育方式所感動,爲她對學生的愛所感動。她不但令她的學生們佩服、信服、折服、心服,也同樣令我心服口服。

教師的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

在這一章節中,關老師用具體的事例講述瞭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的,她可以在軍訓時陪着孩子們一起淋雨;她帶領孩子們一起進行愛心捐助;她願意做學生的朋友做班級的一員和學生共同承擔集體責任,看到教室內的廢紙不是批評指責而是彎腰撿起來;她不僅關注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更關注他們的道德水平;她不斷的讀書——汲取高營養,學習教育專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讓自己的.根基儘量紮實深厚些??這樣的老師怎能不讓學生佩服呢?

平等、真誠與理解——讓學生信服

在這一章節中關老師舉例:當學生偷偷告訴我,他喜歡同班某女同學了;當一個男孩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我求助,不知如何拒絕女同學的性要求;當一個自知犯了錯,買好藥準備了結生命的男孩,深夜撥通我的電話時;當學生向我哭訴,父母離異自己不知所措時,我都耐心去傾聽,然後推心置腹發表我的意見和建議。使問題得到很好地解決。這樣的老師,讓每一個人都深深感動。感謝關老師,感謝她的平等、真誠與理解,感謝她的把學生看作是一羣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慾望,我們成年人有的他們都有,與我們平等的人。

高明的教育方法——讓學生折服

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因此我們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關老師高明的教育方法對我們有很大的借鑑意義,他在“給學生一個意料之外”、“知恥而後勇”、“響鼓也要重錘敲”、“尊重個性因勢利導”中告訴我們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應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這一切都建立在教師對學生十分了解的基礎之上。我們有些老師在教學中往往關注的是差學生的缺點和好學生的優點,而忽略了差學生的優點和好學生的缺點,這就造成了老師在差學生心目中的“偏心”形象,學生怎麼會服你呢?一旦差學生不服你,他就不會聽從你的教育,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和你對着幹。而好學生當他們身上滋長某些小缺點你不及時給與引導久而久之將發展成大缺點,想改正時就很難了。我們要象關老師那樣尊重個性因勢利導,用心去觀察和理解每一位學生,從他們的言行舉止、情緒反應中捕捉孩子們的心理活動,並且及時給予關心、安撫、或者提醒、糾正。

愛的溫暖與滋潤——讓學生心服

關老師用他幾十年來真真切切的親身感受告訴我:用老師的愛心換學生的真情,讓師生間的情緣成爲打開孩子心扉的催化劑;把教育當作一份事業,而不僅僅是一種職業,熱愛這份事業,就會熱愛學生,對學生的那份真情就會情不自禁的流露或者瞬間迸發;與偉大的母愛相比,真情的師愛,溫暖與滋潤的是孩子的心,而心花綻放纔是最美麗的。

用“腦”去思考教育,提高自己的教育深度、教育內涵、教育水平,達到讓學生佩服的境界。

用“心”去理解學生,你給予他們平等與真誠,纔會贏得他們不設防的信服;不帶有傷害的教育手段,必定會讓孩子折服。

用“情”去溫暖和滋潤還不夠茁壯的小苗,他們並不是鐵石心腸,心被焐熱了,也會用真情來回應。

願我們都能成爲象關老師這樣的讓學生信服、佩服、折服、心服口服的教師。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讀後感 8

在《憑什麼讓學生服你》一書中,作者用最平實的語言,最豐富的案例,講述着作爲一名時時處處關心,愛護着學生的普通教師,如何用心,用腦,用情去打動孩子的心,收穫學生的愛。通過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案例,看到了一名時時處處關心,愛護着學生的普通教師,如何用心,用腦,用情去打動孩子的心,收穫學生的愛。

“親其師,信其道。”但我們做老師的憑什麼讓學生對你親近有加?憑什麼讓學生信你所傳之“道”?怎樣才能收服每一個或善感、或叛逆,或懵懂莽撞、或桀驁不馴的學生的心?怎樣才能真正獲得學生的佩服、信服、折服、心服口服?她的“時代在發展,學生、家長乃至整個教育事業都對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傳統式的批評、管教、訓斥已經不是靈丹妙藥,婆婆媽媽、辛辛苦苦的工作顯然並不能得到學生的認同,他們已經擁有了太多太多的愛,而更需要的是多一些心靈上的溝通、理解和尊重。”讓我深有同感。正如關老師所言:只有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在一個集體中,只有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班級的一員,只有讓他們牢固確立“班榮我榮,班衰我恥”的思想,才能真正形成班級的凝聚力。

教師的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在這一章節中,關老師用具體的事例講述瞭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的,她可以在軍訓時陪着孩子們一起淋雨;她帶領孩子們一起進行愛心捐助;她願意做學生的朋友做班級的一員和學生共同承擔集體責任,看到教室內的廢紙不是批評指責而是彎腰撿起來;她不僅關注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更關注他們的道德水平……這樣的老師怎能不讓學生佩服呢?

匆匆讀完這本書,有些東西在腦海裏面呼之欲出,但是又如潮水般退去。大家都知道,讀一本書至少要讀三遍。

第一遍初讀,找到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即找感覺)。

第二遍細讀,這個時候就要細細品味,充分吸收裏面的養分;

第三遍,總攬,總結一下這本書我學到了什麼

這位關老師,教了三十多年,她說她的全部心血都奉獻給了她愛着的學生們,這一點讓我相當的佩服。我做不到她那樣全部心血全部奉獻給學生,我覺得一個真正成功的人,不是說就一定要工作多有成就,我覺得要衡量各方面的情況包括家庭,健康等等。但是我覺得中間肯定有個關鍵點。我之所以下定決心努力看這些書,看這些充滿智慧的老師寫的書,就是想向他們學習,早日學會如何管理學生,希望能在我的生活和我的事業兩方面都取得平衡,希望我的各個方面都能如順順利利。

這本書,開篇的前言就寫了,要讓學生”服“,老師需要練好內功。

用”腦“即思想,用正確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這是區別一個合格教師與一個”教書匠“的重要標準。(我直到現在才發現自己原來只能算作一個教書匠而已)”終身學習“是當今社會發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對於從事教師職業的人來說,必須身先士卒,最起碼要讓學習伴隨自己幾十年的教育教學生生涯。過去說”給學生一碗水,老師要有一桶水“在知識的”量“上對老師有了一個明確的要求。但是在高速發展的今天,如果不及時不從這一桶水,將會很快被舀幹,而且這一桶水,也將變爲廢水。

應該說,這是對老師提出了一個很大的要求,也同時給我這種容易自滿,容易停滯不前的`人敲一個警鐘。

我曾經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影響我至今,到現在想來還很後悔。也許是因爲自己讀書年齡小,受家裏人的影響太大,以爲只要考上大學就前途無量。在大學裏面,沒有人管,沒有督促,就非常散漫,不學無術,我以前的夢想都被拋之腦後。直到畢業要找我才醒悟,原來考上大學並不是萬能的,我手上的簡歷是如此的淡薄啊。在最後一年裏面我有重新拾起了我高中時候的夢想,繼續考研,繼續讀書。但是我的驕傲,給我帶來了人生中第一次打的失敗——複試,因爲專業知識不過硬,被刷下來了。我真的好受打擊。但是我一直不敢承認,不敢去深想,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錯。我太天真——我不知道人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

今天我反思了自己考研時的失敗,我就是想給自己現在特別是我的教師生涯敲一次警鐘,我要學習前輩們終身學習的精神和行爲。所以我給自己定的首要目標就是”堅持讀書,堅持記筆記,堅持寫讀後感,多多專研我的教學方法“。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讀後感 9

走上教學講臺已近兩年,常常會被老教師的一言一行所感染、打動,她們身上所散發出來的魅力也常讓我欽佩不已。常去模仿她們的語氣和做法,只爲讓學生服我。但依樣畫葫蘆,總是畫不出它的神和精髓。也常疑惑不解……

當我拜讀完《憑什麼讓學生服你》一書後,被關老師的那種在班主任工作中不斷探索的精神深深地折服了,更加敬佩的是關承華老師作爲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能夠在瑣碎、單調、忙碌的班主任工作中不斷的總結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在點滴的教育小事中思考學生的心理特點,發現教育規律,歸納教育方法,進而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張,使自己在教師這一平凡的崗位上變得不平凡。

在她的書中用大量感人真實的事例給了我有益的指導和深刻的啓示。

1、用平等、真誠與理解讓學生信服。

平時的教育生活中,我總覺得我是老師,我是教育者,我是爲他們好,所以他們就得聽我的,一旦出現在我苦口婆心的教育下仍有不知學習,不知進取的學生,我就覺得很生氣、惱火,甚至還會反感,絕望,覺得他們不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然後就是嚴厲的批評和指責,這樣使得學生和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他們更不願意把心中的祕密告訴我,就使得我對學生越來越不瞭解,和學生之間的心靈差距越來越大,教育效果也就越來越差。

書中用大量感人真實的事例給了我們有益的指導和深刻的`啓示。一個讓學生服的老師,首先得走入學生的心理。學生心中有事情,會向你傾訴;遇到困難,會尋求你的幫助。關於這一點,我認爲自己做得還是很不夠的。雖然和學生的關係處得不錯,但總好象感覺到和學生有一層隔膜。如何走進學生的心理呢?我常看到吳老師在空餘之際會和學生閒聊,學生也會放開地侃侃而談,還不時地發出笑聲。

書中說到,作爲老師,心中有學生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不僅僅把學生單純的看做一個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而是一羣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慾望,我們成年人有的他們都有,與我們平等的人。

2、用愛的溫暖與滋潤讓學生心服。

在《憑什麼讓學生服你》這本書中,關老師列舉了大量的教育案例,許多教育故事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幾乎每位班主任都會經歷這樣的事情。但他在處理這些“小事”時卻做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記得有一次輪到吳老師分飯,不經意間走進教室,看到吳老師嚐了一下學生的菜,津津有味的樣子,口裏念道:“今天的雞爪味道真不錯!”孩子們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沒有一個學生說“我不要雞爪”。我看在眼裏,卻感動在心裏。因此只要我們把每一件教育小事做精,把每一個教育細節做亮,纔有可能成爲讓學生佩服、信服、折服、心服的老師。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此時似乎心中有了一些答案。老師要想真正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就必須做到用心去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用心去觀察孩子們的言行舉止,用心去理解孩子們的喜怒哀樂。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讀後感 10

因爲參加了聶萍主任的名師工作室,在各位領導的推薦下開學就買了《定義語文》和《憑什麼讓學生服你》這兩本書,放了很久,始終沒有看完,很是愧怍。

自從去織金觀摩了技能大賽之後,我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學生涯,別人爲什麼比你優秀?那一定是付出了不爲人知的努力。別人爲什麼對課標,教材那麼熟悉?一定是專門花時間鑽研過。別人爲什麼課上得那麼好?一定是聽得多,磨課多,學習多。深思過後,我爲自己制定了一系列學習計劃,第一項就是翻開《憑什麼讓學生服你》。

讀這本書,我幾度哽咽,特別是看到關老師和學生們相處的細節,高考狀元崔巖爲自己曾經犯錯寫的自白書、懺悔錄,與老師存在“理解時間差”的郝齊、郭滔、王京,特別是畢業離校時在黑板上寫“關老師是王八蛋”的郝齊,關老師當時那種委屈、憤怒我們做老師的最能體會,有些學生你爲他付出,爲他操心,他非但不體會反而恨你入骨,可是當老師的又怎會和學生計較這些,當郝齊走入社會懂事之後再回來向關老師道歉時,一切的委屈都消散在淚水中。還有一位一句小問候被關老師“小題大做”表揚而發生變化的王龍,還有很多,關老師和孩子們發生的點滴,彷彿就是我們的故事。

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經驗,同時也實施了一些計劃:

一、以身作則方爲表率

我們總說要求學生多閱讀,多積累,可是到自己時卻總是書先放一放,手機拿一拿。爲了讓兩個班的同學閱讀興趣提起來,同時響應我們學校的讀書節活動,我製作了一張讀書表貼在兩個班,邀請孩子們和我一起看書,如下圖。這個表的目的是邀請大家監督我讀書的進展,同時有想和我一起讀的,大家相互監督。雖然效果還不是很明顯,但只要堅持,相信會越來越好。正如這篇讀書筆記,我不想讓大家失望,所以纔會要求自己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二、用心關愛無愧爲師

針對七二班的大部分同學沒有掌握正確學習語文方法的情況,我想了很久,決定從“1”抓起,我在班上說我要選一個同學單獨輔導,每天中午花一個小時的時間給他補充語文知識,同學們聽了都很激動,很多都想成爲這獨一無二的選擇,漸漸地大家表現慢慢好了起來,有了思考問題的`樣子,那就是他們最可愛的模樣。選的這位同學自己也非常努力,每天都完成我安排的任務,我告訴她,等她學好了,一定要用老師教的方法幫助班上的同學,1變成2,2變成4,4變成8……無論結果如何,我都在努力嘗試,也儘量讓結果變得更好。我始終堅信,對學生無私的愛,學生感受得到。畢竟,讓學生愛才是好老師。教育是一門集藝術性和科學性爲一體的事業,今後還有更漫長的道路需要我們去走,關老師在書中說,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性格,對班級管理工作,對學生習慣的養成都有着明顯的影響,老師的爭強好勝、嚴謹認真或者大大咧咧、不拘小節都無形中傳給了孩子,而管理班級的思路、管理策略及管理手段,是一個班集體優劣的決定性因素。如果真是這樣,我希望我能帶給孩子們的都是正面積極的影響,能夠帶領他們努力造就未來,拼搏纔有明天,此後,在他們的一生中,都能奠定一個好的基礎,都能回憶起初中的這段美好,沒有後悔,沒有遺憾,足矣。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讀後感 11

在《憑什麼讓學生服你》一書中,作者用最平實的語言,最豐富的案例,講述着作爲一名時時處處關心,愛護着學生的普通教師,如何用心,用腦,用情去打動孩子的心,收穫學生的愛。通過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案例,看到了一名時時處處關心,愛護着學生的普通教師,如何用心,用腦,用情去打動孩子的心,收穫學生的愛。

“親其師,信其道。”但我們做老師的憑什麼讓學生對你親近有加?憑什麼讓學生信你所傳之“道”?怎樣才能收服每一個或善感、或叛逆,或懵懂莽撞、或桀驁不馴的學生的心?怎樣才能真正獲得學生的佩服、信服、折服、心服口服?她的“時代在發展,學生、家長乃至整個教育事業都對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傳統式的批評、管教、訓斥已經不是靈丹妙藥,婆婆媽媽、辛辛苦苦的工作顯然並不能得到學生的認同,他們已經擁有了太多太多的愛,而更需要的是多一些心靈上的溝通、理解和尊重。”讓我深有同感。正如關老師所言:只有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在一個集體中,只有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班級的一員,只有讓他們牢固確立“班榮我榮,班衰我恥”的思想,才能真正形成班級的凝聚力。

教師的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在這一章節中,關老師用具體的事例講述瞭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的,她可以在軍訓時陪着孩子們一起淋雨;她帶領孩子們一起進行愛心捐助;她願意做學生的朋友做班級的一員和學生共同承擔集體責任,看到教室內的廢紙不是批評指責而是彎腰撿起來;她不僅關注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更關注他們的道德水平……這樣的老師怎能不讓學生佩服呢?

高明的教育方法——讓學生折服。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因此我們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尊重個性因勢利導”中告訴我們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應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這一切都建立在教師對學生十分了解的基礎之上。

愛的溫暖與滋潤——讓學生心服。關老師用他幾十年來真真切切的親身感受告訴我:用老師的愛心換學生的真情,讓師生間的情緣成爲打開孩子心扉的催化劑;與偉大的母愛相比,真情的師愛,溫暖與滋潤的是孩子的心,用真情撫平學生受傷的心,而心花綻放纔是最美麗的。曾經有人在老師和學生間做過一項調查,調查的結果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老師都愛自己的學生,而相反的是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都說沒有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愛。爲何會有如此大的反差呢?我們愛學生爲何學生卻感受不到呢?我們是否也如關老師那樣用真情撫平學生受傷的心;用心觀察學生,從蛛絲馬跡中發現問題,深入學生家庭,把孩子從家庭矛盾的.漩渦中拽上來;當學生捱了父母的打後進行深入的家訪協調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係,幫助家長摒棄不正確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爲學生找回心理上的平衡……如果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做到這些我們的學生一定會感受到我們的愛,並回報以愛的。

用“腦”、用“心”、用“情”是關老師走過大半輩子的教育之路後,總結出的經驗之精華。用“腦”去思考教育,提高自己的教育深度、教育內涵、教育水平,達到讓學生佩服的境界。用“心”去理解學生,你給予他們平等與真誠,纔會贏得他們不設防的信服;不帶有傷害的教育手段,必定會讓孩子折服。用“情”去溫暖和滋潤還不夠茁壯的小苗,他們並不是鐵石心腸,心被焐熱了,也會用真情來回應。

但是,我知道,在我的學生管理工作中,還有很多問題與不足,要達到關老師的“做一塊磁石,把學生吸引到你的身邊,聚集在你的周圍”,還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調整,同時注意工作的藝術性和科學性,並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好老師得時時記着學生、想着學生,只有眼裏有學生,心中才會有學生。我覺得對學生應該做到用情、用心,那樣學生才能從心底服你。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讀後感 12

學習了關承華老師的書,有了以下感想,跟大家分享,主要是三個觀點,四個認識。

三個觀點。腦、心、情。用腦去思考教育,用心去品味學生,用情去感化孩子。

腦,用腦去思考教育。用腦不是去空想,前提是學習。教師應該是一個主動的學習者,必須具備較強的學習力。其次,教師應是自己教育教學行爲的反思者。最後,教師應是現代教育理念的踐行者。如閱讀教育教學的報刊雜誌,還要閱讀學科上的專業雜誌。

心,用心理解學生,用真心、耐心、虛心去對待學生。學生是懂得的、理解的、珍惜的,不過有遲與早的時間差。教師的水平就在於把這個時間差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用心觀察學生,是指從孩子們的`言行舉止、情緒反映當中捕捉孩子的心理活動,從中發現和抓住已經發生或者即將發生的事情,及時給予關心、安撫或者提醒、糾正錯誤。壞事如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結冰之前就提前預防和制止。用心還有一層意思。有時給學生臺階下,其實也就是給老師臺階下,讓學生難堪絕不是老師的勝利。用心去揣摩和理解學生,給學生留有認識自我和改造自我的時間、空間和機會。心中有學生是一種境界,需要爲師者努力去追求。

用情,就是一種對待孩子的方式。用情溫暖過的孩子,孩子的情商會得到提高。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情商的提高會彌補智商上的不足。用情就要求教師感情豐富,爲了豐富自己的感情,那必須要求老師多讀書。又回到了第一個觀點,教師要用腦。

四個認識。

認識一,孩子錯的來源,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長的影子或家長教育的痕跡。

認識二,表揚孩子時,要善於發現學生弱點中時隱時現的閃光點,讓孩子感受到,在我的不行中也有能行的時候,掌握表揚學生的最佳時機。如何把壞事變成好事,體現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認識三,孩子之間的戰爭,只要沒有根本的利益衝突,只要不是原則性品質問題,完全可以大題小做,用輕鬆的方式化解矛盾。

認識四,一個羣體不等於集體。班集體必須有集體凝聚力。這種力的形成過程,班主任的教育思想以及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工作方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同心力的心即是班主任爲核心,成員之間的相互吸引力。有了這種同心力才能形成班集體。

認識一告訴我,老師必須一筆一劃的板書,學生纔會認真寫字。讓孩子身上有老師的影子。讓學生服你,就是老師用自己的言行去默默的影響學生。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讀後感 13

本書講述着作爲一名時時處處關心、愛護着學生的普通教師,如何用心、用腦、用情去打動孩子的心,收穫學生的愛。作者提出了很多全新的觀點。全書一百多個教育實例就是一百多個饒有趣味的小故事,穿插在每個章節之中,展現了一位名師的教育藝術。機智幽默的對白,獨具匠心的設計,妙趣橫生的情境,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感染到了作者育人的熱情,也領悟到了教書育人的真諦。

這是一本爲老師提供改善課堂紀律方法的'教學法用書。上百條實用策略,激發老師們的強大能量,設計出充滿趣味、乾貨滿滿的課堂,幫助那些開小差、接下茬、不愛學習的孩子愛上學習,營造培育人、愉悅和快樂的學習場所書中有兩條清晰的脈絡,第一部分,詳細解釋紀律問題產生的根源,一步一步指導教師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課堂上的價值,學生不是在遵守紀律,而是在參與制定課堂規則,變得更有責任感。第二部分幫助教師短時間內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維護課堂秩序,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讀後感 14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都成了一羣“怨師”?

閱讀了《憑什麼讓學生服你》之後,我才發現:不知從何時起,我們不再反思,而是機械式教學讓我們希望我們收到的學生是一個模子製造出來的。我的內心進入糾結並不斷的質疑自己。你現在的專業知識是停滯不前或是與時俱進?每天進入教室前是不是充滿了職業倦怠感還是對你的充滿了期待和憧憬?你對學生是不是充滿了情感還是把學生當作流水線上的加工的零部件?很顯然,有付出纔有收穫,如果我的回答都是消極的,那麼我的學生也只能以消極的表現來回饋我。

在我們這個羣體當中,不乏許多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也許是他們的睿智和學識,也許是他們的年輕與朝氣,也許只是他們的耐心和鼓勵,讓學生對其神往。“親其師信其道”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們自然是可愛的,教學效果自然是斐然的。

那麼作爲一名普通教師,我必須要尋找屬於自己的信服力。縱觀自己,畢業二十餘年,雖然有陸續不斷的培訓,但是專業知識顯然弱化,但是在初中的教學非常熟悉,對於知識點的傳授有相當的經驗;步入中年,上課不再激情,節奏漸趨平緩,那麼可以讓學生沐浴在春風化雨般的教學氛圍中;歲月盪滌,看待事物愈發全面,那麼每個學生都可以在我眼裏呈現出天使的`一面。我竟然有那麼多的優點來讓學生服你。

僅僅發現自身的有點還不足以讓學生信服於你,關鍵是要自如的駕馭這些優點。具體應該從以下方面開展:

首先要着眼於課堂教學;重點應放在學情的研究上。對於學生的層次性瞭如指掌,這樣藉助於強大的知識點傳授能力,纔有最大化教學效果。杜絕目前所有知識一鍋端,以完成某個知識點的講解爲任務,卻還在埋怨部分學生是多麼的愚笨。只有讓學生能聽懂,學生纔會覺得你有本事,纔會喜歡你的課。

其次,要善於向學生表達出你對他的喜愛之情。雖然歲月磨礪,養成了我客觀看待學生的特點,但是卻不願意用熱情的語言或文字來傳遞,緘默與漠視拉開了學生和你的距離。孩子是很容易滿足的,你的隻字片語也許會讓他終生難忘。因此,千萬不要吝嗇適時的表揚。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爲你忠實的聆聽者。

再次,要學會控制情緒。年逾四十的女教師,居然還在衝着學生生氣,一個小小的過失,立刻拎起電話向家長告狀,只能是向學生宣佈:我沒折了。孩子遠遠比你想象的聰明,一個成績一團糟的孩子並不意味着他沒有洞察力。保持風度,在學生面前笑意吟吟的教師怎能讓學生討厭。

當然,還要不斷提醒自己,工作確實是你的謀生手段,同時必須是帶給你快樂的。那麼,每一名學生在我們眼中都是天使。如何讓天使們更有效率的學習,那纔是我們該考慮的吧。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讀後感 15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是關承華老師的著作,也是我最近剛剛開始讀的一本書,關老師在前言裏寫到“讓學生服,老師需要練好內功”。這個內功就是三個字:腦、心、情——用“腦”、去思考教育,用“心”去品味學生,用“情”去感化孩子。一個真正讓孩子信服、佩服、折服、心服、口服的教育者,纔有可能很好的實現教育的目的。

書中關老師從四個方面講述了讓學生服你的理由:

一是教師的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

二是平等、真誠與理解——讓學生信服;

三是高明的教育方法——讓學生折服;

四是愛的溫暖與滋潤——讓學生心服。

一、教師的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老師的“親”更多是一種由衷的佩服。而真正贏得學生佩服的,是老師深刻的文化底蘊和人格魅力。

我們常說,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教師教會學生做人的前提就是要有明確的做人標準,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識淺可能會誤人子弟,而師無德就會害人子弟,因爲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就是榜樣,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學生,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應該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到,做好。老師和學生朝夕相處,良好的思想品質,淵博的知識,寬厚的胸懷,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無時無刻不對學生有一種潛在的影響;老師的儀表、工作作風、工作能力、工作方法都會引來學生的評議;甚至老師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給學生帶來意想不到的“感覺”,這就要求爲人師表努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和感染學生,不僅僅侷限於“爲人師表”,而更應該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

感悟:記得我兒子跟我讀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做家庭作業,問我一道語文題(我教數學),當時有點忙,就順口說“我不會”,兒子“語重心長”的說:“你作爲一個老師,知識怎麼這麼不淵博呢?”我想,那時候在他的心裏,“教師”一定是“無所不會、無所不能”的。

我曾經問過我班的孩子:“你喜歡什麼樣的老師?”孩子們的回答是:“理解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知識淵博”、“不無故罵人”、“幽默”……等等,有個孩子的回答確是“我喜歡超級厲害的老師”,我想,這裏的“厲害”應該是從心底對老師的佩服吧。

二、平等、真誠與理解——讓學生信服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憑什麼信你所傳之道?爲什麼同樣的“道”有些卻不被學生所接受?因爲他們是孩子,孩子的特點是“先信其人,後信其道”,只有他感受到了老師的真誠與理解,纔會對你所傳之道有發自內心的信服。

感悟:“我們老師最喜歡小題大作了,動不動就是告訴家長……”我想這樣的老師一定是不受孩子歡迎的,在他心裏,“請家長”就是老師“無能無力”的'表現。其實孩子之間的“戰爭”也好,孩子們的“惡作劇”也罷,只要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品質問題,完全可以“大事化小”,用輕鬆的方法化解矛盾。

兩個男孩子課間發生“武力衝突”,被其他孩子“請”到我辦公室,等着看我的“火冒三丈”,我卻笑嘻嘻的奚落他們:“我以爲發生了天塌下來的大事呢,怎麼一點紳士風度都沒有?張牙舞爪非君子所爲啊……”“好久沒有看到這麼精彩的武鬥了,你們再來一次如何?我來拍個視頻發個朋友圈…… ”兩個人都不好意思的笑了,然後握手言和。

三、高明的教育方法——讓學生折服

“親其師,信其道”,爲師者,讓學生親、讓學生信,靠的是“內功”,而深厚的內功又一定是表現爲高明的、爲學生所接受的教育方法,方法得當,即使批評,他們也會心悅誠服。

自從新課改提出來以後,我們接受的教育理論都是如何鼓勵學生,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打擊他們的學習信心。因此在我們耳邊響起的總是表揚的聲音,即使是批評也會顯得那麼的婉轉。然而,正因爲這種教育方法的存在,使有些學生在學習上屢戰屢敗,卻仍在用“勝敗乃兵家常事”來寬慰自己,把偶然的失誤變成了習慣。面對這些教育中的難題,關老師提出了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強刺激”,文章以兩個案例爲載體,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刺激方法,第一種是通過正面的誇大事實的表揚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第二種方法和我們常說的激將法有點類似,也就是對一些心裏素質較好的學生對其出現的退步進行嚴厲批評甚至是直接否定以達到教育的目的。

感悟:第一種方法在我們的教育中應該是運用的比較多,而對於第二種方法使用的比較少,其主要原因是它和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教育方法在表面上是相背的。然而,這種方法對一些心理素質較好的學生來說,卻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夠有效激起學生內心深處的內疚感,通過自身的內疚將其潛力全部激發出來,在一定程度上,它所帶來的結果要更優於表揚、鼓勵的結果。然而,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其方法的選定還需要我們依照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來進行,選擇適合學生的方法,以達到學生進步的最終目的。

四、愛的溫暖與滋潤——讓學生心服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親其師”是有條件的,那就是首先感受到了師恩、師愛。真情的師愛,溫暖與滋潤的是孩子們的心,而心花綻放纔是最美麗的。

感悟:把教育當作一份事業,而不僅僅是一種職業,熱愛這份事業,就會熱愛學生,對學生的那份真情就會情不自禁的流露或者瞬間迸發。一名優秀的老師,既要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還要研究學生的心理,做一個有魅力的老師,送出你的真心,用愛與學生去交流,拉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當你做到了這些,你就能夠讓你的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讀後感 16

雖然常處在教學一線,幹班主任也好多年,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教育學生、管理學生始終不是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隨着時代的進步,面對現在的孩子信息量大,見識廣,行爲開放,甚至不乏特立獨行者,管理起來,更是力不從心。我作爲教師,除了年齡比學生大,知識面比學生廣泛外,怎麼能讓學生佩服、信服、折服、心服、口服,一直是我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有幸拜讀到關承華老師著的《憑什麼讓學生服你》一本書,這是一本極具影響力的日常教育策略的一本書。如獲珍寶,仔細品讀了三遍。

這本書的理念是用“腦”去思考教育,運用積極心理學因材施教的成功教育策略;用“心”去理解學生,感化叛逆桀驁不馴的學生,複雜問題簡單化的教育技巧;用“情”去滋潤學生,尊重個性、因勢利導,事半功倍的教育方法。

讀了這本書,我有很多的感悟,與大家分享:

一、“親其師,信其道”這裏的“親”不是指親情、親近、親愛,學生對老師的親更多的是一種由衷的佩服

而真正贏得學生佩服的是老師深刻的文化底蘊和人格魅力——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中不斷積累,在實踐中不斷修煉,讓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學生佩服。

所謂“人格”的內涵,必須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它包括較高的文化層次、良好的心理素養、健康的身體素質、高尚的道德情操、向上的'進取精神、勇於糾正錯誤的勇氣等等。尤其是在今天文化水平作爲一個硬指標,成爲一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那麼性格、氣質、能力、品質等成爲體現教師的素質、展現教師人格魅力的重要內容。我們不難發現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標準已經不再僅僅侷限於“課講的怎麼樣”了,而對教師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調查問卷顯示,學生對好老師的評價標準集中反映爲:一、知識淵博;二平易近人;三理解學生;四講課生動。這看似簡單的四點,其實涵蓋了當代青少年對教育者要求,也正是教師人格魅力與自身素質的具體表現。

所以我們教師必須從自身素質做起,把更多的學生吸引到我們身邊來。老師的儀表、工作作風、工作能力、工作方法都會引來學生的評議,甚至老師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給學生帶來意想不到的感覺,這就要求爲人師者努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和感染學生,不僅侷限於爲人師表,更應該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平等、真誠與理解方式讓學生信服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憑什麼信你所傳之道?爲什麼同樣的“道”有些卻不被學生所接受?因爲他們是孩子,孩子的特點是“先信其人,後信其道”,只有他感受到了老師的真誠與理解,纔會對你所傳知道有發自內心的信服。

三、高明的教育方法讓學生折服

“親其師,信其道”。爲師者讓學生親、讓學生信,靠的是“內功”,而深厚的內功有一定表現爲高明的、爲學生所接受的教育方法。方法得當即使批評,他們也會心悅誠服。

四、愛的溫暖與滋潤讓學生心服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親其師是有條件的,那就是首先感受到了師恩、師愛。與偉大的母愛相比,真情的師愛,溫暖與滋潤是孩子們的心,而心花綻放纔是最美麗的。

讓學生佩服、信服、折服、幸服、口服,纔是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一種成就,更是一種樂趣,更是我追求的目標和方向。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讀後感 17

這兩天讀了《憑什麼讓學生服你》,作爲一個老師,不是讓學生怕你,學生就會服你,而是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學生,讓學生心服口服,老師在平時工作中不止要給學生傳授書本知識,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去做人,那老師就要用腦用心用情去思考怎樣去因材施教去理解學生,用好的辦法去解決問題,去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因勢利導。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善於吸收,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教育手段纔能有所創新,正是因爲自己高明的'教育方法,纔會讓學生佩服。

那怎樣做到讓學生佩服?除此之外,我覺得老師應該不斷的去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學習新的教育理念,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有趣,有吸引力。學習新的教育方法,理解孩子,用新的方式教育新時代的孩子,纔會讓學生由衷的佩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