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600字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6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W 次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600字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600字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6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曾獲得的三屆茅盾文學獎。

這一次看時,文章的內容真是深深吸引着我,說他是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學作品確不爲過。穆斯林,這三個字,在沒有碰及此書時,你或許會認爲它是一個人的名字吧,那你錯了,穆斯林是一個民族,這本書便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明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的心路歷程。

作者在文中也將玉與月作爲線索貫穿整部書,則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輕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愛情悲劇。

韓子奇因戰亂而帶着他那些珍寶似的"玉"逃到英國,並和冰玉莫名在了一起,而因思鄉,平息後帶着兩歲的新月回到″博雅居"韓子奇向妻子坦白了一切,樑君壁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穆斯麗女性聽後,崩潰不已。

樑冰玉是一個擁有新文化教育代表的女性,她一直追尋着自己的愛情,娜敢於真脫一切只爲愛自己想愛的人,可謂是大膽,奔放。韓子奇別無選擇,只得拋棄自己與冰玉與的感情,所以冰玉選擇了毅然離去。

終究,韓子奇帶着愧疚過終身,並將自己與女兒送進了穆斯林葬禮,新月長期受君壁的穆斯林教育的影響,且最終被君壁影響得已至她與楚燕潮纔會生出那麼悽慘的愛情故事。穆斯林家族,隨着新月的死亡便衰敗了。

我爲處處透漏現代女孩特點的韓新月和有才華的楚燕潮的悲慘愛情而深深的感到惋惜。也爲韓子奇,樑君壁,樑冰玉這三人的身世經歷感到惋惜,最可憐的還是樑冰玉,只能一個人孤獨終老。

看完整本書後,我覺得更重要的還是要學會理智對待一切,並勇敢頑強的面對困難與挫折!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2

禁不住友人的強烈推薦,終於翻開《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

過去的和現在的,兩條主線並行描述,到最終匯合,揭開所有的謎底,感嘆作者的巧妙構思,令情節更加引人入勝。加之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不乏精美文句,光是讀這些文字就已然享受了,更別說情節扣人心絃,果然是本好書呀。再說說劇中人物,無一例外,都是悲劇,所以看的過程,心情略顯沉重。

最大的悲劇人物是碧兒,她是所有角色中最虔誠的穆斯林教徒,嚴格恪守着穆斯林的教規。早年喪父,爲了家業,嫁給了父親的徒弟韓子奇,碧兒不懂愛情,她認爲教規最大,祖業最大,但是現實生活卻跟她開了天大的玩笑。

因爲時事的變遷,韓子奇娶了玉兒,並生下了新月,新月生活在她的身邊,時刻提醒着她曾經的痛苦,但又不能恨新月,畢竟是胞妹的孩子,有着同樣的血脈,既愛又恨,複雜的情感,令新月對這個媽媽時常琢磨不定。

最虔誠的穆斯林教徒,卻原來嫁給了一個漢人。她最在意的兒子天星,因爲她的從中作梗,拆散了一對情投意合的鴛鴦,非但沒有得到兒子的愛,卻只有兒子的怨恨。胞妹玉兒,因爲她的不寬容,遠走他鄉,唯一的親人從此天涯兩隔。

祖業"奇珍齋"因她的猜忌,葬送在她的手裏——她不僅自己不幸,也給別人製造了很多不幸,她是故事情節的起因,一切因她展開。玉兒的遠走他鄉;天星沒有娶到真愛;當年管家老侯受冤致死,老侯的子孫得以抄家,抄走了韓子奇的畢生收藏,致韓子奇抱憾離開人世。

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隨着新月的離去成爲最大的遺憾,令人唏噓不止。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3

很厚的一本書,拿在手上,感覺沉甸甸的。很深的一段情,讀完之後,心裏沉甸甸的。

《穆斯林的葬禮》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兩代人的故事,章節交錯的方式,讓故事有穿越的感覺;民國的故事,不經回想起老北京那些各行各業的老字號和文化;北大燕園的美麗景象,不僅人人憧憬大學的美好時光;避難倫敦,讓人想起世界的戰爭,然而,最讓人難以忘懷的是主人公新月的命運和她與楚老師之間的愛情。

新月是父親眼裏的掌上明珠,是哥哥心目中的月亮,她是那麼的善良,面對母親的冷如冰霜,她除了懷疑自己的身世外就剩下包容理解和毫無保留的愛着這個母親;她是那麼的自信,追求自己的夢想,報考學校時第一志願填報北京大學。

而且不填第二志願;她是那麼的堅強執着,從骨子裏愛着英語,即使病魔纏身,依然堅持着自己的翻譯事業,當愛情來臨時,她的生命已經一點一點的走向終點,她堅守着那純淨美好沒有一絲一毫雜質的愛情。

雁歸有時,潮來有汛,唯獨明月不在升起,她走了,誰也留不下,穆斯林的葬禮莊重而簡單,新月與楚雁潮的心是連在一切,即使生死也無法將他們分開,好多年後,新月的墓前,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樹影旁,響起輕柔徐緩的小提琴聲,如泣如訴,如夢如煙,琴弓吻着琴絃,述說着一個流傳在世界東方,家喻戶曉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

新月走了,但她卻永遠活在每個人心中。他讓我們明白一個真實的道理,愛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東西可以超越宗教和種族的,雖然在現實中經常會被槍殺,但正因爲現實的殘酷,才越發覺得這東西的美好。

美的從來都是悲的,那種無法讓人忘懷的美。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4

今天剛看完《穆斯林的葬禮》,說真的,我很少對哪一本書有書面上的評價。

剛接觸這本書時大概是一個月多前,看了這麼久終於看完。其實我知道自己看書慢,也沒有想過這個學期能夠看完這本書,但它又無時無刻不在勾着我的心,讓我覺得自己就生活在那個時代,遠離現實的紛擾。

一直以來,我都認爲自己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對任何事物都持一種悲觀的態度,於是,那些好的、壞的,漂亮的或是不漂亮的事,都會在心裏烙下痕跡而又怎麼也抹不去。

所以穆斯林的葬禮讓我哭了好一陣子,我把自己置身於整個故事,可現實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將我無情拉回。我總是爲他們的歡樂而歡樂,爲他們的痛苦而痛苦。我的書本常常被眼淚打溼,有時甚至不得不停下來痛哭一場。

我已經捨不得和裏面的人物分開,當我看着作者把他們一個個送離人間,我被生死離別折磨得徹夜難眠。或許每個人對這本書的理解和看法不同,我也不想提出誰的觀點掃我的興,我不是聖人,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同意我的想法。

本來我打算按照我計劃讀完這本書後繼續我的閱讀,可是,這本書裏的每一個人物都讓我感到那麼親切那麼溫暖而又……那麼陌生?我想我是嚮往那種生活的,即便每個人的命運都是那麼崎嶇不平,可他們都擁有過幸福,擁有過愛,這就夠了。

或許在死神面前,我們永遠只若一隻螞蟻般,永遠都只是一擊就垮,但也都是幸運的,因爲人畢竟經歷的高潔,純淨,完成了自己對心靈的冶煉過程。於是我不得不迫使自己停下閱讀,獨自享受現在所有的感覺。

人的心決不單單是解剖圖上畫的那顆有着什麼左心房,右心室的心臟,而人應該那樣的大寫的“人”,擁有感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