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穆斯林的葬禮》是霍達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該小說以回族手工匠人樑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齋升沉起伏爲主線,在歷史的背景下描寫樑家三代人不同的命運變遷,表現了主人公爲追求理想和事業,爲完善自身素質所發出的蓬勃不息的命運意識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

拿到這本厚厚的書時手上沉甸甸的,合上這本書時淡淡悲傷和壓抑久久蕩在心頭。霍達這位偉大的女作家用她淡淡的清新的筆觸向人們講述了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開始,一直到改革開放的七十年代末大約六十年間的興衰一家三代人的愛恨情仇、榮辱興衰,玉與月向世人展現一幕幕哀傷的愛情悲劇。

質樸無華的葬禮讓我認識了穆斯林,從未了解過的宗教與信仰也在這本書中緩緩展開在我的眼前,宗教的傳統,政治的交鋒,愛恨的交織。在歷史的長河中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交匯與分歧構成了這個宏大又哀傷的故事。

故事的開端從一個虔誠的穆斯林老人帶着年幼的韓子奇引出,墓地裏楚雁潮緩緩的琴聲與天上的新月相交輝映着讓這命運的舞臺緩緩落幕,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在場終結了,而當我靜靜回首書中的一幕幕,‘玉王’韓子奇艱辛的創業,對玉的執着,對感情的無奈,直至死前含淚而終;有着不同觀念的姐妹,迂腐樑君璧爲信仰毀掉了兒女的婚姻和愛情,帶着新觀念大膽追求自由和愛情的樑冰玉是新一代青年的象徵,卻漂泊他鄉;嚮往美好幸福生活的老姑媽終究守候着一家人直至病死;韓天星和陳淑彥這對被命運硬拼成的夫妻帶着悲傷活着;而那個十九歲的花季聰穎美麗的少女韓新月卻因先天性心臟病早早凋謝了生命之花,那一輪新月之下,楚雁潮緩緩的拉着提親……

起初讀完這本書,我心底對伊斯蘭教升起一股難言的厭惡感,說到底那是對這場悲劇的主人公的憐惜與那個時代封建守舊思想的鄙夷和無奈,後來瞭解到伊斯蘭教從未禁止過民族間的通婚,而造成一切悲劇,影響伊斯蘭聲譽的名族主義、神祕主義和宗派主義並非伊斯蘭思想,也就對故事有了一種釋然。穆斯林將伊斯蘭教視爲一種自豪,讓讀者對它肅然起敬。

在文章的最後:‘樑冰玉輕輕地走過去,心裏只想着自己的女兒。和那個人一樣。暮色悄悄的降臨,婆娑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目溫馨的清香。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出現了,淡淡的,朦朧的,若有如無。’留於我心底的是對未來的一個憧憬,一個新的希望,期待着幸福與美好的明天,正如文中那個熱愛生活的早逝少女。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2)

大學時就看過一邊《穆斯林的葬禮》,暑假中我又拿出當年買的書重新感受了一次主人公們的悲歡離合,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運,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的愛情悲劇,心裏還是很難平靜下來。

作者對此書結構的安排也別具特色,作者在這一章寫當今,而後一章又開始着重寫過去。就如此的一環扣一環的。這樣的一種構思方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強烈興趣,使我開始對小說寫作的一些結構、佈局方式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作者還善於運用環境描寫,以景寸情,情景交融,以環境的描寫來烘托主人翁的思想情感,稱托出當時的社會環境。

從這本書的書名即可分析出結局蘊含着悲的意味。新月渴望母愛,打從記事起,她就沒有享受過,幸好有一個疼愛她的姑媽,才讓她隱約感受着母愛。照片上的母親是那樣的和藹可親,而現實生活中的母親是那樣的冷若冰霜,她多麼渴望母親能給她一丁點的愛,甚至是理解跟肯定。但事實確恰恰相反,“母親”反對她上大學,反對她跟不是回族的人談戀愛,甚至在她病危之即,還去刺激她。處處表現自己是爲了維護自家的名譽跟對穆斯林的虔誠,但這一切讓新月發出“她是我的親媽嗎?”的感慨,這是她埋藏心中多年的疑惑。她哭着問她的父親,韓子奇在不得以的情況下拿出了一封信,一封新月的親生母親寫給新月的信。“新月,我親愛的女兒:你還在夢中,媽媽卻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醒來後會怎樣哭叫着尋找媽媽......媽媽走了,繼續在陌生人當中孤獨的旅行,不是去尋找謀生的路,也不是去尋找愛,而是尋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獨不應該失落自己......”看到這裏,我也爲之動容了,不知不覺也已淚流滿面,書中的主人公更是泣不成聲,新月想向母親傾訴這十幾年對她的思念跟內心的苦悶,但由於體力不支,頓時呼吸急促,不省人事。

擁有生命,便是我們人生最大的樂趣。與書中的主人翁相比,我們不都很幸福嗎?最起碼我們擁有着寶貴的生命,這便是我們的財富。我們還爲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還苦惱嗎?還爲一些不如意的事而煩惱嗎?珍愛我們的生命,樹立我們的信心,相信沒有過不了的砍,沒有成材不了的人。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3)

一個穆斯林的傳奇事典,三代人的沉浮與共,愛苦糾織的悽美戀情,畫出一道由:樑亦清、韓子奇、樑君壁、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塑造的完美長篇鉅作。主人公們在政治、宗教中掙扎,人們在思想感情和愛情的薰陶中沉浮,縹緲,被作者獨特的視角帶入了一個從來沒有見過可愛又可恨的'世界。

如訴如泣的吶喊,冰如刀攪的界世,愛恨情仇的交匯。死去的人往復在地獄與天界的罅隙,活着的人卻在現實與浪漫的牆縫中重生。幾個世紀的輪迴,人們逝去的、重來的,能夠永無忘記的只有七情六慾。紅顏的薄命,男子的癡情,都在這一界如地獄般的天堂中展開交戰。

社會的無形的條件下成形,人們卻又在成形的條件下痛不欲生。

在宗教中對人生以及來未的困惑,這之間的流傳,只會如浮命般吧。渴望死去的心愛的人再次誕生,那誕生之後又會是怎麼樣的一段家庭故事呢?爭吵,或是平靜地度過下半輩子?只是渴望着這一切稍縱即逝的虛擬給自己的生活添加着無形的色彩,愛情就只是被人類無疑當作是精神養料的東西麼,那是在現實社會中不允許存在的。

宗教的純統,政治的鋒交。

曲終掩卷,迴腸蕩氣,餘韻繞樑的幽齋音樂,始終在讀者耳邊迴盪着,想抹也抹不去。

最終只是存在又不存在現實中值得人回憶的美好的“事物”吧,這一切想要變爲真正的享受,只有唯二的原則:一,享受開始的美好……就讓生命順運。二,一路坎坷,卻始終有美好的回憶不是麼?

人生即使如此,只能有付出,或者是有付出又有回報,沒有第三者。這樣悽美的愛情故事,我想,在現代是不容生存的吧。只能有熱情與奔放,開放的外國人又一次對保守的中國人的衝擊,必將會留下永遠的漩渦吧。只能夠就任它發展下去,強大起來,以外人的話說:“就是在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