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讀後感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近期有幸拜讀了《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在導言中,泰勒即指出,本書旨在闡明一種“視導、分析、以及詮釋一個教育機構所提供的課程及教學方案”的基本原理。上述問題,會因教育階段及學校性質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本書並不嘗試回答這些問題,而是對可回答這些問題的一些程序加以說明,進而探討課程與教學的問題。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讀後感

學校應該追求哪些教育目標,決定了社會的發展層次,因此教育目標是作爲一個教育者要思考的第一個問題。只有確定了教育目標,我們才能實施教學,教書育人,服務社會。讀了這本書以後,我對教育目標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教育目標是根據以選擇教材、列舉內容、發展教學流程以及準備測驗與考試的標準。學校在計劃任何課程方案時,對於每一種來源皆應予以適當的考慮。

(一)以研究學習者作爲教育目標的來源

教育目標代表教育機構想在學習者身上引起的種種行爲變化,包括思考與情感。而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正是教育目標的主要來源之一。教師可運用“觀察法”、“晤談法”、“問卷調查法”、“測驗法”及“成長檔案袋(?)”等方法來研究學習者的需要與興趣。

(二)以研究當代社會生活作爲目標的來源

從研究“當代社會生活”尋找教育目標更具意義。分析當代社會生活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之一便是將生活分成:

(1)健康生活

(2)家庭生活

(3)休閒生活

(4)職業生活

(5)宗教生活

(6)消費(經濟)生活

(7)公民生活,以此作爲確認教育目標的憑據。

(三)學科專家對教育目標的建議

這是一般學校和大學最常用的目標來源,學校和大學的教科書通常由學科專家撰寫,而其內容大致反映學科專家的觀點。很多人批評學科專家所訂定的教育目標太專門,不適合於大多數的學生。如何幫助那些不想成爲學科專家的年輕學生,“進步主義教育學會”的中等學校課程委員會,則是列出學科領域的主要概念,並指出可作爲一般教育目標的途徑。

目標的獲得正如改變人類的行爲模式一般,是需要時間的,無法一蹴而就。因此,我們所選擇的目標的數量,應該是以我們擁有的時間內,能夠實際達成的爲限度,並且要能確保我們所選的,的確是重要的目標。爲了選擇一些少數具有高度重要性及一致性的目標,我們必須對於已經蒐集到的不同類型目標做一番選擇的功夫,將不重要及相互矛盾的目標去除。“哲學”及“學習心理學”正是兩道重要的過濾網。

  (四)運用哲學選擇目標

學校所選擇的教育哲學與社會哲學是選擇教育目標的第一道過濾網。我們可以依據學校辦學的宗旨或其所蘊含的價值,從一系列的目標中,找出與價值系統具有高度符合性的目標。泰勒認爲一套有效標準可用於檢查每個建議的目標,而且可以注意到目標與哲學立場的關係是否一致,如果與學校哲學立場一致,就可以列爲暫定的目標。

  (五)運用學習心理學選擇目標

學習心理學是選擇教育目標的第二道過濾網。學習心理學的知識可使我們判別,對某一特定的年齡階段,哪些目標是可以達成的,哪些可能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達成,或者幾乎沒有達成的可能。每一種學習心理學不僅包括各種具體的、確切的新發現,同時還包含了一種統一而完整的學習理論。

  (六)以有助於選擇學習經驗與引導教學的形式敘寫目標

敘寫目標的方式,是以“指出欲使其在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那種行爲,以及該行爲所將運作的生活內容或領域”的形式予以表達。即,任何一個目標的敘寫,都應包括目標的“行爲”及“內容”兩方面。例如,“能清楚而有條理地寫出社會學科計劃的報告”,此一目標,指出有待發展的行爲——即寫出清楚而有條理的報告,並且也指出了報告所擬處理的生活領域——社會學科。泰勒也主張運用雙向分析表以便更簡明地表達目標的分析和敘寫。在雙向分析表中,同時指出行爲及內容層面,可提供令人滿意的目標構造及明晰的規格標準,從而指出究竟教育任務爲何。若能僅可能明確地界定預期的教育結果,那麼課程設計者便等於擁有了一套最有用的效標,可供其選擇內容、建議學習活動以及決定採用的教學方法。

通過對教育目標的學習,我對教育事業有了全新的認識。教育目標的制定應該因人而異,因地域差異而已,實事求是,不能過於僵化。

這也恰恰和我們的教育方式“學爲第一,教助學成”不謀而合。所以,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更應該有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讓不同的學生都有與之相適應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