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讀後感範文大綱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讀後感範文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讀後感範文1

最近,我閱讀了《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第九章“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第二節“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組織的策略”的相關內容。通過閱讀,我瞭解到概念的引入有四種策略,分別是生活化策略、操作性策略、情境激勵策略和知識遷移策略。這四種策略是我們在概念教學中會經常用到的策略,而且我覺得這些策略經常會同時使用。

如三年級學習“認識分數”,在引入分數這一概念時,我會給學生創設比較生活化的情境:老師這裏有4個蘋果,要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讓學生結合學具動手擺一擺,學生很容易得到每人分2個。如果老師這裏有2個蘋果,要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再讓學生結合學具擺一擺,學生也會很快得到答案——每人分1個。如果老師這裏只有1個蘋果,要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學生會說每人分一半蘋果。怎樣表示一半呢?於是我會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表示出蘋果的一半,並在學生展示交流的基礎上引入分數的概念。在這一過程中,我覺得分數概念的引入既採用了生活化的策略(分蘋果是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也有操作性策略(從用學具動手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到用學具把2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再到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表示出蘋果的一半),還有情境激勵的成分(當學生在具體情境中不知道用什麼表示一半的時候引入分數概念)。

通過本次的學習,讓我對自己的數學教學有了更高層次的認識,開始從理論層面來認識、分析自己的教學工作,收穫很大。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讀後感範文2

楊慶餘老師《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中“小學數學學科的性質與任務”的部分,受益匪淺。

在如今的社會,數學日益成爲公民必需的文化素養,數學教育大衆化成爲時代的要求,所以發展公民數學素養已是小學數學學科教育的基本任務。作爲數學教師的我們有責任更有義務,讓孩子們懂得數學的價值,對自己的數學能力有自信心,學會數學交流,用數學的思想方法思考問題。

對於數學素養的培養,我們又需要注意很多問題,首先是數學思維的培養,而數學思維的培養又需要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觀察與比較,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學生分析與綜合能力的培養,書中一語中道,孩子們許多問題解決的障礙可能並不在於問題解決的策略不當或者過程有誤,而往往在於關於問題性質的認識與問題表徵上存在的某些問題。也就是孩子們對於問題解決中的分析問題的能力,需要我們去培養去提高。計算規則的學習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分析與綜合能力,審題能力的培養也是我們應該重視的地方。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就應該幫助孩子們讀題、辯題、審題,甚至在必要的時候讓孩子出些錯誤,來提高審題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分析與綜合的能力。

普通知識與現實特殊情境的聯繫,是孩子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的老大難,書中強調,我們既要認識到這一基本事實,尊重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不揠苗助長,又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從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策略性知識的角度幫助孩子。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讀後感範文3

近日,繼續精讀了楊慶餘主編的《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中小學數學課程目標的章節。

都說課程目標是課程的靈魂。近日的閱讀讓我靜下心來去了解數學課程的靈魂,去追溯數學課程的起源,讓我對平日的'數學教學有了進一步的反思。

從新世紀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小學數學課程目標及特點,到我國小學數學課程目標的演變與發展的閱讀,我更加深刻體會到每節課中每一項教學目標的深刻含義。而《課程標準》對數學課程總體目標的論述採取了一般與具體相結合的方式。一般目標包括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需要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在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體會數學與自然以及人類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發展。

只有瞭解了我國小學數學課程目標的起源、發展與演變,對比了世界發達國家小學課程目標的內容,才能在教學中有深刻體會,從而運用。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讀後感範文4

這是一本相稱好的專業書,它是浙江教育出版社所出“課程學科教學論叢書”之一,總主編鐘啓泉,主編孔企平,皆是教育或是數學教育界中的人物。隨錄如下:

第一章是小學數學課程的改革與發展.它的第三節論及“近年來國際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特點”,所歸納的數學覺得完備而合乎我現有的認識,內容如下,一是強調數學的現實性;二是重視以學生爲主體的活動;三是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四是重視教育過程的個性化與差別化;

五是關注與其他學科的綜合。p9日本的新數學學習綱要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舒暢感、充實感應該是與數學內容有本質聯繫的。這次數學課程改革應該讓喜歡數學的學生多起來。”我也相信,光有快樂沒有數學的課堂不是數學課堂.p10談到教育目標的差別化與教育設計彈性時,闡述極少,可見“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實現之難,當然,這也是個熱點、待開發點。

第二章是小學數學新課程的理念與目標.照錄一段提綱挈領的話,p13“本次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從以獲取知識爲數學教育首要目標轉變爲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同時使學生獲得作爲一個公民適應現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終身可持續性發展,是學校數學教育的基本出發點。”p27在新教材中,每個知識點編排按照“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結構。

第三章小學數學學科的幾個基本問題.p31,好句子:“學生太早地、過度地被教師們安排在象徵符號堆裏,滿臉數字印痕卻不知數學在生活中有什麼用。”p33,在解決街頭數學問題中,兒童用的是自己的口頭語言甚至是直覺的方式,而學校所教授的是書面和符號方法。這兩種符號系統之間的差異是街頭數學和學校數學之間的本質差異,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困難所在。p34、p15都論及小學數學所應當具有的特點是,“第一,小學數學具有現實性質,數學來自於現實生活,再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第二,學生應該用積極主動的方式學習數學,即學生通過認識的現實生活,自己逐步建構數學結論,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

第三,要通過數學教育,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p44,“數學的學習要超越概念、步驟、運用。它包括數學素養,把數學看做一種強有力的審閱情境的方式。素養不僅指態度,而且指具有思索的傾向和積極的行動方式。學生的數學素養體現在他們是否能夠自信地接近目標,

樂於探索,具有意志力和愛好,以及能否有反映他們自己思維的傾向性等幾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