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下冊語文《黃道婆》說課稿

五年級下冊語文《黃道婆》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五年級下冊語文《黃道婆》說課稿】

 說課程標準、教材

五年級下冊語文《黃道婆》說課稿

《黃道婆》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紡織革新家黃道婆傳授棉紡技術、革新紡織工具,爲父老鄉親們造福的故事,謳歌了她勇於革新、無私奉獻的精神。 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五篇課文歌頌的都是巾幗英傑,本單元的讀寫訓練重點是:學習課文時,注意作者是怎樣描寫人物、表現人物精神的,和根據需要蒐集信息。《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課程應通過優秀文化的薰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本課正是向學生進行正確思想教育的優秀素材。

 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既是課堂教學得出發點,又是教學過程的調節點,還是教學的最後歸宿。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首先應有正確的教學目標。圍繞本單元訓練重點,我確立了以下三維目標:

1、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感知文本內容,體會黃道婆用戶與革新、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曆史上的巾幗英傑黃道婆對我國紡織業的偉大貢獻及勇於革新、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的。

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爲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教學時我主要採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採用圈點勾劃法、品讀感悟法,使訓練重點不脫離課文語境,在聽讀過程中,動靜合理交替,讓學生學習時思維“聚焦”,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達到由“學會”向“會學”過渡,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說教學過程

一、回憶激趣,導入新課

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便是新課導入,好的導入能先聲奪人,使課堂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新課導入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本節課開始,我將以“同學們,在你們的心目中,有哪些傑出的女性,能說出她們的名字嗎?”這一問題展開教學。學生回答的同時,教師適度評價,目的是讓學生在回憶心目中傑出的女性的過程中,享有知識儲備的成功感,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教師引入本課人物黃道婆,讓學生結合課前蒐集到的資料,談談自己對黃道婆的瞭解。這一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蒐集信息以及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師適當補充介紹黃道婆,使學生對她有更全面的瞭解。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首先出示自學要求: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通課文。學生有目的的進行初讀課文。隨後,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板書易錯字音與字形,指名認讀。通過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瞭解他們自學生字詞及正確、流利讀課文的情況,清楚學生學習本課的起點。同時,也培養學生自覺預習課文的習慣。再讀課文,瞭解內容:課文一共寫了黃道婆的幾件事?讓學生試着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教師指導學生歸納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是五年級學生需要掌握的一項語文基本能力。

三、深入質疑,探究學習

在學生整體把握了文章內容後,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一部分:自讀課文1~4自然段,看看自己發現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全體學生自主研讀之後,教師組織學生集體交流。學生交流的同時,教師點撥重點語句:(1)年幼的她欲哭無淚,再也無法忍受這種牛馬不如的生活,便決心衝出牢籠。(2)黃道婆看到黎族人不僅棉花中的好,而且紗也紡的好。他們織布的工具輕巧,織得布又細又好看。於是,黃道婆便認真向他們學習。不久,她把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紡織技術都學會了。教師指名學生讀句子,讀後評價,再讀,抓住“牛馬不如”“認真”等詞體會黃道婆年幼時生活的艱辛以及認真好學的精神。此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感悟到一定要扣詞、扣重點語段,切不可泛泛而談,這纔是行之有效的品讀方法,從而讓學生學到讀書的方法。 接着引入課文第二部分的學習:雖然黃道婆在崖州過的衣食無憂,但是她常常思念家鄉。每次想起家鄉的貧窮和人們勞作的艱辛,黃道婆便百感交集。

此處,教師抓住“百感交集”一詞,讓學生理解,瞭解黃道婆爲什麼會百感交集?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說話練習:每次想起家鄉的貧窮和人們勞作的艱辛時,黃道婆彷彿看到了什麼畫面,聽到了什麼聲音?從而讓學生認識到這一原因與黃道婆的無私、革新精神是分不開的,爲後續的學習做了認知和情感上的鋪墊。 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是體會黃道婆崇高精神的重要段落,在這一部分的處理上,我首先採用的是讓學生默讀這一部分課文,邊讀邊想從中體會到什麼,將自己的所思所感隨時記錄在書本空白處。默讀是小學生閱讀能力的一項基本能力,也是閱讀教學中進行語言訓練的一條重要途徑,《語文課程標準》對5~6年級學生也提出了具體的默讀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同時也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這樣做還能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培養他們自主閱讀的能力。

學生通過讀文自主探究後,集體合作交流,教師結合“在家鄉,黃道婆無私的向父老鄉親們傳授崖州的植棉技術,是當地的棉花產量逐漸提高”一句,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有人勸她:你辛辛苦苦學來的`手藝,怎能輕易教給別人?可是她卻語重心長地說:————。再讀原句,通過對比,感受黃道婆無私奉獻的精神。在這裏,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變換自己身份,想象說話,化抽象爲具體,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 “無私”。在“她耐心的教人們……她又潛心研究並創造出更先進的紡織工具。她教人們製造……”一句的教學中,指導學生朗讀並注意體會“耐心”“潛心研究”等詞,感受黃道婆勇於革新的精神。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通過自讀、範讀、評價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從句子中感受人物的精神。文本的情味是通過對言語的研讀品出來的。在這一過程的課堂教學中,我所採用的就是緊緊圍繞文本,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詞析句,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精彩詞句,反覆進行分析、比較、推敲。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文章的語言之美,還能體會到作者遣詞造句之精妙。

四、師生小結,歸納寫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的”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在讓學生通過讀書、品句對這一問題有了感性認識之後,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回顧全文,對此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正是爲了讓學生從這篇課文中學到一些寫人的方法。

五、佈置作業 作業有兩項

1、把黃道婆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2、寫一個自己身邊的女性。作業的設計一方面體現的是分層設計,另一方面也正是結合對本文寫法的歸納,讓學生親自進行練習嘗試。

  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泰安市小學學科教學工作指導意見》中就指出:好的板書設計能直觀的顯現文章的脈絡,精當的突出教學重點,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有利於學生整體感知概括能力的提高。

基於此,此課的板書我設計如下: 研究紡織方法

黃道婆

設計操作方法

勇於革新

改進紡織工具

無私奉獻

紡織圖案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