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22課《宋慶齡故居的樟樹》課堂實錄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22課《宋慶齡故居的樟樹》課堂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師:同學們好!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22課《宋慶齡故居的樟樹》課堂實錄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板書課題,生讀課題)

師:根據課題,大家來討論一下,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學習應該知道哪些東西?

(學生思考後迅速討論)

生:通過學習,我們應該知道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是什麼樣的。

師:是呀,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長得怎麼樣?外表美不美?有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還有誰想說?

生:通過學習,我們還應該知道作者爲什麼要寫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師:這個問題我們是要搞清楚。天下樟樹多的是,爲什麼偏偏要寫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呢?

生:我還想知道,宋慶齡和樟樹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

……

師:同學們剛纔開動腦筋,提出了許多要解決的問題。可是,這麼多問題中,你覺得我們首先應該解決哪個問題?

生:我們首先應該瞭解宋慶齡故居的兩棵樟樹是什麼樣的樹?

師:對。下面我們一起把書打開,自讀課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寫樟樹的小節。

(學生自讀課文後紛紛舉手。)

生:課文的四五倆小節寫了樟樹?

(投影出示第四小節)

師:下面我們先來看第四小節。一起讀,邊讀邊思考,從文中找出一個最能體現樟樹生長特點的詞語。

(學生齊讀課文後舉手)

生:枝幹粗壯。

師:這是樟樹的外形。

生:蓬蓬勃勃。

師:蓬,後鼻音。跟老師讀,蓬蓬勃勃。

(學生齊讀。)

師:詞語找的是對的。看黑板,跟老師一起書寫這個詞。注意“蓬”字是上下結構,草字頭的一橫要長些。

(學生跟着老師一起書空。)

師:誰知道蓬蓬勃勃是什麼意思?

生:蓬蓬勃勃的意思是樹長得茂密。

生:是葉子很多

生:是樹長得很大,很粗。

……

師:同學們剛纔是根據自己平時的生活經驗來講的。下面我們一起看第四小節,看看課文中哪些句子具體描寫了樟樹的蓬蓬勃勃?

(學生自讀後舉手。)

生:第一句話,“樟樹不高,但它的枝幹粗壯,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遠遠的。”

師:讀這句話,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什麼樣的圖景?

生: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兩棵樟樹。

師:兩棵什麼樣的樟樹?能跟大家描述描述?

生:這兩棵樟樹長得不高,但是它們的枝幹非常粗壯,而且很長,伸得很遠。

師:像什麼?

生:像兩把綠色的大傘。

師:說得真好。來,請你把這句話讀給大家聽聽。

(學生讀。)

師:聽你讀啊,老師覺得樟樹的枝幹伸得還不夠遠,誰還想讀。

(又一位學生讀。)

師:讀的真好,這才叫“伸得遠遠的”。大家一起讀。

(學生一起讀。)

師:同學們,讀書的方法呀,往往就隱藏在課文的語言文字之中。讀了第三小節的第一句話,現在再請你來讀“蓬蓬勃勃”這個詞,你會怎麼讀呀?

(學生練讀後舉手。)

生:蓬蓬勃勃。(聲音不響亮,但是拖得較長。)

師:聽你讀,老師覺得樟樹的枝幹雖然伸得很遠,但是卻太細了,是兩棵細細的樟樹。誰再來讀?

生:蓬蓬勃勃。(聲音非常響亮,而且拖得長長的。學生紛紛鼓掌。)

師:哎呀,你讀的真好。能說說你爲什麼這樣讀嗎?

生:我想突出樟樹長得很粗壯——

師:所以讀的響亮。繼續說。

生:我還想突出樟樹的枝幹伸向四面八方(說得慢而有力),伸得遠遠的(聲音拖得很長)。

師:你讀的好,說得更精彩。同學們,一齊像他這樣讀。

生:蓬蓬勃勃。

師:還有哪句話寫出了樟樹的蓬蓬勃勃?

生:“稠密的樹葉綠得發亮。”

師:從這句話你能體會到樟樹什麼?

生:我能體會到樟樹長得很茂密,葉子很多。

師:從哪個地方體會到的?

生:稠密。

師:你真會讀書。

生:我能體會到樟樹的葉子很綠。

師:從哪裏?

生:綠得發亮。

師:那就請你來讀讀這句話,相信你一定可以讀好它。

(學生朗讀,感情非常豐富。)

師:現在大家知道蓬蓬勃勃的樟樹是什麼樣的了嗎?

生:知道了。

師:剛纔我們通過學習課文知道了什麼叫做“蓬蓬勃勃”。這呀,其實就是聯繫課文內容來理解詞語。

師:那麼同學們,樟樹的蓬蓬勃勃是不是暫時的呢?

生:不是。

師:從哪裏看出?

生:從“四季常青”。

師:還從哪裏?

生:“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它們總是那麼蓬蓬勃勃。”

師:從這些詞語和句子,你能體會到這是兩棵什麼樣的樟樹?

生:這是兩棵生命力非常頑強的樟樹。

師:一齊讀這句話,讀出樟樹頑強的生命力。

生:“樟樹四季常青,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它們總是那麼蓬蓬勃勃。”

師:同學們,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樟樹要經歷多少殘酷的磨難呀?樟樹會經歷哪些磨難呢?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一說嗎?

(幻燈片出示:無論是    還是     ,它們總是那麼蓬蓬勃勃。)

生: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它們總是那麼蓬蓬勃勃。

生:無論是颳風還是下雨,它們總是那麼蓬蓬勃勃。

生:無論是烈日暴曬還是狂風暴雨,它們總是那麼蓬蓬勃勃。

生: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冰天雪地,它們總是那麼蓬蓬勃勃。

……

師:聽聽,這是多麼頑強的樟樹呀?讓我們一起來讀第四小節,會背的就背。樟樹不高——

(學生有的讀,有的背,非常投入。)

師:學到這裏,你知道這一小節寫的是樟樹的什麼了嗎?

生:寫了樟樹的蓬蓬勃勃的外形。

生:寫了樟樹頑強的生命力

師:課文在第五小節也寫到了樟樹。放聲朗讀這一小節,看看這一小節寫了樟樹的什麼。

(幻燈片出示第五小節,學生朗讀思考後舉手。)

生:這小節寫了樟樹的香氣。

師:這是樟樹的可貴之處。樟樹的可貴之處還在哪裏?

生:樟樹的香氣是本身的。

師:“本身”說明什麼?

生:說明樟樹的香氣是自己身上的,不是別人給的。

師:有個成語叫“天生麗質”(板書詞語),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樟樹的可貴之處還在哪裏?

生:樟樹的香氣能永久保持。

師:具體說說怎麼樣就是永久保持了?

生:“即使當它枝枯葉落的時候,當它已經作爲木料製作成傢俱的時候,它的香氣仍然不變。”

師:真了不起。

生:“只要這木質存在一天,蟲類就怕它一天。”

師:這是樟樹最可貴的地方。來,一起讀。

(幻燈片出示“而樟樹卻不招蟲……樟樹的`高貴之處就在這裏。”學生用讚揚的語氣讀得很好)

師:這一小節寫樟樹的香氣拒蟲,寫完了嗎?

生:沒有!(學生紛紛說。)

師:還有哪裏寫到樟樹的香氣拒蟲的?

生:“別的樹木容易招蟲。從同一棵石榴樹上,可以……”

師:停停停,打斷一下,我聽這是寫石榴樹的,跟樟樹有什麼關係嗎?

(幻燈片出示“別的樹木容易招蟲。從同一棵石榴樹上,可以捉到三四種不同的蟲子。它們還要養兒育女,繁衍後代,子子孫孫都寄生在樹上。”)

(學生默讀文字,開始思考。一會兒。陸陸續續開始舉手。)

生:我覺得有關係。

師:有什麼關係?

生:他是把別的樹根樟樹進行對比。

生:我們可以看出,樟樹比石榴樹可貴。

師:僅僅是石榴嗎?

生:不是,還有別的樹。

師:那爲什麼不一一寫出來呢?

生:那太多了,沒意思。只要舉一個例子就行了。

師:哦,這下我明白了。同學們可真聰明呀!

師:下面,我們一起對比着來讀這一段。女同學讀“別的樹木”這部分,請男同學讀“而樟樹卻不招蟲”這部分。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同學們,課文學到這,不知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給你留下了一個什麼樣的印象。

生: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長得蓬蓬勃勃的。

師:這講的是樟樹的生命力。

生: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枝幹非常粗壯,伸得遠遠的。

師:這講得是樟樹的外形。

生: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有拒蟲的香氣。

生:宋慶林故居的樟樹的香氣可以永遠保持。

師:這正是樟樹的可貴之處。

生: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不僅有頑強的生命力,而且有拒蟲地香氣。

師:用上了關聯詞語“不僅——而且——”,把前面和後面聯繫起來說,真棒!

師:同學們,現在樟樹咱們已經非常瞭解了,可是天下那麼多樟樹作者爲什麼不寫,偏偏要寫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呢?宋慶齡跟這兩棵樟樹到底有什麼關係呢?這是咱們上課之初提出的問題。

(學生面露難色。)

師:這樣吧,咱們先來了解一下宋慶齡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課前,咱們都查了資料,下面知道的自己站起來大膽地說。

生:宋慶齡是孫中山的夫人。

生:宋慶齡幫助孫中山鬧革命。

生:宋慶齡曾經幫八路軍送過藥品。

師:她是共產黨的朋友。

生:宋慶齡做過國家副主席。

生:蔣介石和汪精衛曾經用許多錢收買宋慶齡,要她到他們的政府去做官,但是她拒絕了,沒有去,還把他們狠狠地罵了一通。

師:對。蔣介石和汪精衛一個是反動派,一個是賣國賊,漢*。

生:我知道他們後來還叫人威脅宋慶齡,要暗殺她。

師:可是宋慶齡有沒有害怕?

生:沒有!

師: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啊!

生:宋慶齡後來還幫助過法西斯。

(學生笑起來。)

師:不對,法西斯是壞蛋。宋慶齡怎麼可能幫他們呢?看來你還不知道法西斯是什麼樣的人。

課後一定要查清楚了。

生:宋慶號召籲大家要愛護兒童。

師:對。她是19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師:同學們,咱們談了這麼多,那麼,宋慶齡跟樟樹之間究竟有什麼聯繫?

(學生思考,有三三兩兩的舉手、。)

師:或者說,宋慶齡跟樟樹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吧。

生:我覺得宋慶齡長得很漂亮,就跟樟樹一樣。

師:這個說的是外表。誰還想說?

生:宋慶齡沒有被蔣介石和汪精衛收買,就像樟樹有拒蟲的香氣。

師:這說到了宋慶齡的品質。

生:宋慶齡做了許多事情,就像樟樹的“蓬蓬勃勃”。

師:說得多好呀!

生:宋慶齡爲人民作了許多貢獻,就像樟樹美化了人們的生活,也爲人們作了許多的貢獻。

生:宋慶齡一生都在爲人們服務,就像樟樹的香氣可以永久保持。

師:多麼崇高的人那。現在你知道爲什麼人們到宋慶齡故居來瞻仰,都要懷着崇敬的心情在那兩棵樟樹下留影了嗎?

生:知道了。

師:其實,這兩棵樟樹就是——

生:宋慶齡。

師:透過這兩棵樟樹,人們彷彿就看到——

生:宋慶齡。

師:是呀,難怪人們——

(學生讀最後一小節,“人們懷着崇敬的心情前來瞻仰宋慶齡的故居,也總愛在這兩棵樟樹前留個影,作爲永久的紀念。”)

師:像這樣,表面上寫一個事物的,實際上卻是通過這個事物來寫人的寫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一起讀——

生:借物喻人。

師:好,現在讓我們捧起書,再一次走近宋慶齡故居的樟樹,走近19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宋慶齡。

(學生動情的朗讀起課文。)

師:同學們,課文學完了。你覺得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生:我學到了一個詞,“蓬蓬勃勃”。

師:這是詞語積累。

生:我學到了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不僅生命力很頑強,而且它還有香氣,可以拒蟲。

生:我學到了今後我們遇到不懂得詞語可以通過聯繫上下文來理解。

師:這是學習方法的收穫。

生:我學到了,今後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可以運用“借物喻人”的方法來寫。

師:說的好,學到的東西就要運用。

生:我知道了什麼叫做對比的方法。

生:我知道了宋慶齡這個人很了不起。

(還有許多學生舉手想說。可惜,下課鈴響起。)

師:看到同學們有這麼多的收穫老師很高興,你們高興嗎?

生:(大聲的)高興。

師:那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下課!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