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西師大版三年級上冊《西藏高原》教案(附反思)

西師大版三年級上冊《西藏高原》教案(附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2W 次

 教材分析:

西師大版三年級上冊《西藏高原》教案(附反思)

《西藏高原》是語文第八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從地形,氣候,天氣,湖泊,森林,特產等情況,說明西藏高原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課文有是10個自然段,採用先總後分的寫作順序,對西藏高原做了介紹。

縱觀本單元五篇文章,根據實際學情和學生知識積累的需要,我將本單元教學目標分層到不同的課中去落實。《趵突泉》和《花潮》兩篇文章,語言生動、簡潔、優美,描寫景物細緻入微,主要通過讀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欣賞語言,感悟語言和運用語言方面。《西藏高原》和《和大自然交朋友》介紹說明事物條理性強,特點突出,主要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後一課放在人與動物的情感體驗上。所以本課教學主線就是通過讀,瞭解文章內容,即西藏高原的美麗富饒。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從幾個側面具體來有條理地介紹說明的方法。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了解課文從哪幾方面來介紹西藏高原,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

3、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的西藏,激發學生熱愛偉大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理解,學習文章介紹,說明事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的西藏,立志將來爲國立功勞。

 教學準備:

《青藏高原》歌碟,西藏高原風光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習興趣,搭建認知橋樑

從歌曲和學生認知前提來建構學習本課的前提。聽了豪邁激昂的《青藏高原》你有何感受?以學生熟悉的音樂引入課文,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搭起認知橋樑,聯繫學生認知前提:你知道西藏在哪兒嗎?你對它有多少了解?在學生交流彙報後教師課件出示《中國地形圖》並簡介西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讀了文章,你認爲西藏高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學生也許會概括的講美麗富饒,也許會具體到某一個方面來說,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從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三、研讀課外,深入感悟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說說西藏高原的美麗體現在什麼地方?引導學生從課文,文中插圖,課件,以及圖文結合的方法,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到高原的天空、湖泊、森林的確非常美麗迷人,相機引導學生認識這美好的景緻都是大自然賦予人類最好的禮物,我們應該保護大自然的美,保護生態平衡。

2、結合課件師生共同總結課文3-5自然段寫了高原的美,通過這幾方面寫的:天空

湖泊、鮮花美麗

森林

(這部分用課件根據學生的回答,一步步出示,引導學生認識文章介紹事物的條理性。)

 四、合作學習,領悟寫法

1、教師用課件出示合作學習要求:

分小組合作學習課文6-9自然段。

(1)合作朗讀這一部分課文。

(2)討論課文從哪幾部分介紹西藏高原的富饒?

(3)小組內互相說一說各部分又是怎樣具體講的。

(4)各小組自主選擇彙報學習結果的方式,比一比哪個組最會學習。

2、學生分組合作學習,教師參與指導。

3、展示合作成果,評定各組學習效率。

  五、總結提升

課文用清晰的條理,爲我們介紹西藏高原的美麗富饒,學到這裏,同學們想說些什麼?

(西藏高原這樣美麗富饒,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你們長大了去開發那裏的寶藏,使我國的西藏更加美麗富饒。)

 附《西藏高原》教學反思

上週我校成功的舉辦了一次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活動,聽了幾節課感受很深,明顯體會到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從語文課實施的途徑和策略來講,加強語文實踐顯得尤爲重要,這種學習的方式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弘揚,有利於加強語文課程與學生生活的聯繫,與社會的聯繫,這種開放的方式能更好的發揮學生的創造才能。

在做課的幾位教師的課堂上,教師力求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引導學生自己去讀書、去體驗,去揣摩。

《西藏高原》一課,在課始我以歌曲和學生的認知前提引課,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輕鬆的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角色,進入活動,整個課堂情感態度,價值觀都有機的滲透在教學的每個環節。

在這堂課中我的語言藏有豐富的潛臺詞,語調的輕重緩急、快慢節奏都帶有“弦外之音”,對學生含而不露的批評。委婉含蓄的要求,不失時機的啓發和鼓勵都可通過語言暗示提示角色扮演是一種通過行爲模仿或行爲代替不影響個體心理過程。在這節課中我巧妙地將朗讀文章,理解文章,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和教育學生熱愛西藏高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注重環保,保護生態平衡這些三維目標結合起來,既學習了文章,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作到了既教書又育人。運用一些形象、生動、逼真、貼切的課件,將學生帶入西藏高原那美麗富饒的神祕境地。同時學生可以藉助情景入情入境的朗讀課文。課件扮演的技術把課文內容活化爲語言交際的素材,模擬現實生活演練,教師創設特有的教學外部環境,能使學生無意識活動在學習中同時發揮作用。教學一開始的豪邁激昂的歌曲消除了學生怯場的心理。美國人類研究社社長卡爾.施米歇爾說:如果你認爲學習另一種語言很困難,你就會感到困難。但如果你真的把精神放鬆,相信你的老師,並且懂得學習是你頭腦要做的最自然的事情之一,事情就會比你可能想到的情況還要容易,這種心理暗示使這堂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另一方面,這堂課值得反思的是教師重視培養學生的基礎動機,課堂上提出的語言都富有激勵性,通過教師各方面的指導,學生逐漸由被動轉爲主動,教師用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往,欣賞每個學生、寬容每個學生的過失,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用期待喚醒學生,用成功激勵學生,學生都積極參與了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所謂“親其師,信其教”,“心有靈犀一點通”就是這個道理,教師應不以“權威自居”不搞“一言堂”要用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往,欣賞每一位同學,創設和諧的師生關係。在課中允許學生大膽的發表個人見解,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個性張揚得到極致的發揮。

在《西藏高原》一文的講授中還有一處值得反思的版塊那就是板書。板書是教師教學智慧的“窗口”能體現課文的脈絡、重、難點以及主題思想等,在新課程向我們走來的今天,教師都認爲教學的每個環節力求一個“新”字例外,這篇課文板書設計注意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西藏高原的美,受到薰陶、感染,提高審美情趣,讓學生的思維插上想像的翅膀。好的板書是學生思維的啓迪,例如:在課文的3、4、5自然段中分別講述了西藏高原的美,天空、湖泊、野花、森林不同的特點,在整理後既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可應用於指導背誦,一舉兩得,效果不凡。

當然,《西藏高原》一課的教學出並非十全十美。比如學生如何在讀中感悟,在朗讀中內化,如何欣賞領悟文本中精彩的表達藝術進而進行創造運用等方面還有些欠缺即工具性有些弱化。另外從學法上看,教師以自己對文本的認識理解爲出發點組織教學多,這不利於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真正形成。

總之,在《西藏高原》一文中教學中人文氣息,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強烈關懷意識,以及幽默、睿智的個人素養,都值得我在今後的教學中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