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三年級《驚弓之鳥》第2課時教學實錄

人教版三年級《驚弓之鳥》第2課時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驚弓之鳥》教學實錄

  一、說話訓練,比較理解

人教版三年級《驚弓之鳥》第2課時教學實錄

師:(板書:更羸是手)“更羸是手”通嗎?把“手”移後,加一個什麼字就通了??

生1:更羸是射手。

生2:更羸是獵手。

生3:更羸是能手。

師:這三位同學都說對了。這裏的“手”是什麼意思??

生:是“人”的意思。

師:哪些詞語中的“手”也是“人”的意思??

(學生說了很多答案,有:歌手、選手、對手、槍手等。)?

師:(板書:更羸是……能手)誰能說得更具體些??

生1:更羸是射箭能手。

生2: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師:說到射箭能手,古代許多藝術作品裏都寫過,有一個叫李廣的人……

(學生打斷:我知道李廣的故事。講述李廣誤將石頭當老虎拔弓射箭的故事。)?

師:還有一首詩叫《塞下曲》專門說這件事。你們還記得嗎?(學生一齊背誦《塞下曲》)

師:我知道的你們都知道,老師遇到你們真是三生有幸。中國有一個李廣,外國也有一個射箭能手,他就是綠林好漢——羅賓漢(學生打斷)。

生:(很是自豪)老師,我也知道這個故事(學生講述羅賓漢比賽射箭的事)。

師:李廣是射箭力量之猛,羅賓漢是射箭之準,那麼更羸射箭怎麼樣呢??

生1:更羸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了下來。

生2:更羸射箭很神奇。

  二、複述訓練,把握故事

師:從哪裏看出更羸是射箭能手呢??

(板書:更羸隨魏王打獵時發現……)?

師:自己練習說一遍,等一會兒不看書說。(學生練習)?

生1:更羸隨魏王打獵時發現一隻大雁從遠處飛來。

師:這樣說不錯,但有問題嗎??

生2:有,這是一隻受傷的大雁,所以是“慢慢地飛來”,還邊飛邊鳴。

師:那怎麼說呢??

生2:(語氣比較平淡)更羸隨魏王打獵時發現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

師:不錯。不錯就是“馬馬虎虎”,誰再說?

生3:(語速較慢,有萋萋慘慘的味道)更羸隨魏王打獵時發現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

師:好。我們繼續說下去。(板書:更羸告訴魏王……)?

生4:更羸隨魏王打獵時發現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更羸告訴魏王,他不要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這隻大雁射下來。

生5:更羸隨魏王打獵時發現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更羸告訴魏王:“大王,我不要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這隻大雁射下來。”(說話的.語氣比較自信)?

師:大王是一國之君,更羸能這樣說話嗎?(用對一般人說話的態度讀了更羸的話)

生5:(幡然醒悟,搶着說)應該有些討好的意思,很自信但不能露出來,要含蓄些。

師:你體會得深刻,你能說好嗎?(學生說得不錯)?

師:(繼續板書:魏王不信,於是更羸……果然……)大家練一下,等一會兒不看書再說。

生6:更羸隨魏王打獵時發現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更羸告訴魏王:“大王,我不要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這隻大雁射下來。”魏王不信,於是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 得一聲響,果然,這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中直掉下來。

師:說完整了。誰能再說?

生7:更羸隨魏王打獵時發現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更羸告訴魏王,他不要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這隻大雁射下來。魏王不信,於是更羸並不取箭,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得一聲響,果然,這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中直掉下來。

師:更羸爲什麼能這樣做呢?在大家疑惑之際,還是他自己道出了其中的緣由。請同學們讀最後一節。

(板書:觀察 分析 推理 判斷)?

師:(在學生讀完課文後,指着板書)更羸爲什麼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來呢?他注意——觀察(板書)正確,——分析(板書)合理,還——推理(板書)入情,最後判斷(板書)正確。

師:誰上臺按這一順序給最後一節分層。

(一生上臺,劃分層次,分好層次後,老師引讀這一節,並指導學生背誦這一節。)?

三、“挑刺”訓練,課堂練筆

師:《驚弓之鳥》這個故事已經流傳了2500多年,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可是這篇課文有一個小缺陷,比如第9節,大家讀一讀,看一看語言的表達上有什麼問題??

生:(大吃一驚,課文怎麼也有問題?但在老師指導下讀書、思考後發現了課文的不足?“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下來”這句話不夠準確,“就掉下來”應該改成“就掉了下來”或“就掉下來了”。)

師:改得好啊!學習語言就要多讀多思。一讀,能讀出毛病;一思,能看出缺陷。又如,課文完了,魏王應該還有話說,可文章卻沒寫,你們能不能加一句,用對話的形式寫下來。

(學生當堂練寫後,老師請了幾位學生上臺,教師當“更羸”,學生作“魏王”,進行對話。)?

師:它飛得慢……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下來了。

生1:(恍然大悟的樣子)“啊,原來如此,我還以爲你有什麼特異功能呢?”

生2:(激動得很)“高!真高!世界上竟有你這樣的天才!”

生3:(頗有君王風度,說得不緊不慢)“噢,原來是這樣,怪不得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又忽然從半空中直掉下來!”

生4:(驚訝)“啊!原來如此。看來,你真是射箭高手!”

生5:(激動,一邊說,一邊點頭、摸鬍子,很像大王)“了不起!了不起!佩服!佩服!有你,我就可以得天下了。”

師:這個故事叫“驚弓之鳥”,形容受過箭傷的鳥一聽弓響,就會受到驚嚇。還有個成語跟它意思相近,就是“強弩之末”(板書:強弩之末)。這個成語講強弩射出的箭,到最後力量弱了,連薄綢子都穿不透。“驚弓之鳥”“強弩之末”一般都連用,比如:“在我軍的強大攻勢面前,日本侵略者成了驚弓之鳥、強弩之末。

師:同學們有興趣的回家把“驚弓之鳥”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