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下冊語文《紙船》教案(精選10篇)

七年級下冊語文《紙船》教案(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下冊語文《紙船》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下冊語文《紙船》教案(精選10篇)

七年級下冊語文《紙船》教案 1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並背誦下來;

2、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詩歌的感情;

3、學習本詩後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並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詩歌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今天我們一行來到土城學習交流,同學們,如果你是導遊,請你把土城最美的東西介紹給我們,要求用兩句話表達,第一句直說最美是什麼,第二句描述特點。(學生介紹,老師附和評點)。

二、自讀,把握本詩主要內容。學生放聲地自讀課文二遍。(詢問有沒有不認識的字,本詩有幾節等問題),再齊讀課文。按如下提示,在括號裏填上一個表示人物動作形爲的詞,概括出每節詩的內容。

完成如下板書:

第一節:(疊)紙船;第二節:(拋)紙船;第三節:(求)紙船。

託紙船寄思念(託物言志、卒章顯志)

三、朗讀探討。詩貴在吟詠,如果你要表演朗讀本詩,你覺得應該如何朗讀(節奏、重音、語氣、語調等等),表演性的'朗讀一般是要配樂的,你覺得可以配什麼樣樂曲?

四、範讀(播放《紙船》朗誦帶)。播放前的要求:學生自我比較,或評說自己處理得不夠好的地方,或評說範讀中讀得特別好的地方(也可指出其不足),要言之成理。再試讀後,鼓勵學生起來朗誦。

五、試一試,在活動中深化情感體驗,並表達出來。

藉助具體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是本詩的寫作特點。我們將課文提練一下,用一個比喻來表達,這一特點就非常明顯了:我對母親的思念是一隻一隻很小的船兒,滿載了我的愛和悲哀。

六、送給父母一份禮物。

(老師提供統一規格的紙)請學生寫出現在最想對父母說的話(如對父母之愛的理解、報答、期望等等)。請學生交流。

七年級下冊語文《紙船》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一)領會詩歌的主旨。

(二)進一步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二、課時安排: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導語

大詩人E·龐德曾這樣評價一位詩人的作品:“我在這些詩中發現了一種極其普通的情感,使人想起在我們西方生活的煩惱之中、在城市的喧囂之中、在粗製濫造的文藝作品的尖叫之中,以及在廣告的旋渦之中常常被忽視的許許多多東西……”E·龐德所說的這位詩人就是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印度詩人泰戈爾。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他的一首詩歌《紙船》,看看我們是否也能從這首詩歌當中拾回被我們忽視甚至忘卻的東西。

(二)檢查預習情況

老師在學生回答、相互補充的基礎上歸納相關內容:

1、弊髡呱平簡介

泰戈爾(1861—1941),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長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組織反戰和平團體。致力教育改革,創辦國際大學。作品反映了在英帝國主義統治下,印度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痛苦的生活,表現了擺脫殖民主義統治和封建勢力壓迫的願望;歌頌祖國,讚美大自然,具有獨特民族風格。代表作有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劇本《紅夾竹桃》《郵局》,長篇小說《沉船》《戈拉》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爲印度國歌。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2、貝視鍀饈停

異地——他鄉;外鄉。仰望——擡着頭向上看。

遊伴——遊玩的伴侶。浮泛——漂浮在水面上。

(三)整體閱讀,初步感知

1、毖生自由誦讀全詩,並思考:圍繞“紙船”,詩人描繪了哪些內容?

明確:圍繞“紙船”,詩人描繪了兒童的奇思妙想。先是想到寫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紙船讓異地的人得到,然後想到用船載着秀利花平安地帶到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來同“我”的船比賽,最後想到夢裏睡仙坐在船裏。

2、狽怕家艋蚪淌ε淅址抖量撾模要求學生聽出節奏,把握感情基調。

3、毖生齊讀詩歌。

明確: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

(四)自讀點撥

1、蓖學們都曾有過自己難忘的童年,有時候一篇文章、一件舊物、一抹微笑都會讓我們在不經意間回憶起過去的點點滴滴,而這些記憶往往是令人終身難忘的,你們有過放紙船的經歷嗎?詩人寫“紙船”到底是爲了表現什麼?

明確:是爲了表現兒童的童真稚趣。

2、貝摩體會兒童真實的心理世界。

(1)“我”在紙船上用大黑字寫上自己的名字和住的村名,目的是什麼?

(2)末句的“夢”是怎樣的夢?請結合詩意談談你的理解。

明確:詩歌欣賞要注重感受、品賞,而不是理論研究。這兩道題目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情感體驗,來“泡”開作品中較爲含蓄的詩句,從而豐富、拓展詩歌的內在意蘊。

(1)孤獨的“我”希望能得到友誼或希望“我”的祝福能傳給遠方的人們。扣合詩意即可。

(2)或許是對外面世界的嚮往,或許是渴望得到友情和承認,或許是要給遠方的人們帶上祝福,或許是祈盼自己的人生之船能在大風大浪中平安渡過。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3、痹誄浞擲斫舛童情趣的基礎上,學生自由地誦讀詩歌,注意把握詩歌的內在節奏。

(五)拓展延伸

閱讀冰心《紙船》一詩,試與課文相比較,說說這兩首詩有什麼異同。

紙船

——寄母親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着——留着,

疊成一隻一隻很小的船兒,

從船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捲到舟中的窗裏,

有的被海浪打溼,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地疊着,

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着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着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明確:設計此題,意在通過比較進一步理解課文,同時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詩歌閱讀能力。同時也想讓學生明白,同一話題可以寫成不同主旨、不同風格的詩歌。完成本題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比較,答案不必追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下面提供的關於冰心《紙船》的分析,僅供參考:

詩歌表達對母親的愛和離別的悲哀。

首節從愛惜紙寫到疊紙船,一隻一隻紙船被拋下海去。次節寫紙船經不住風吹浪打,但詩人仍每天不灰心地疊着。末節點明詩人的希望,能有一隻小船載着女兒的至愛進入母親的夢中。

本詩作於太平洋旅次。

一張紙是至輕之物,而首句卻以“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這一認識的反差來引起懸念。爲什麼呢?原來是用它來疊成紙船。船是能在海上航行的,紙船當然不行,風一吹就捲走了,浪一打就溼了。而詩人卻“不灰心地每天地疊着”,希望能有一隻流到詩人所思念的地方。明明是不可能的事,仍然要執著地去做,這是感情的執著,愛的執著。詩人希望有一隻紙船能進入母親的夢境,不寫女兒時時刻刻、在每一件小事都惦記着母親,卻用夢中的小白船這一個美好的形象,寫出“至愛”的感情。

兩首詩歌的立意主旨、創作手法都有所不同。

(六)佈置作業

選擇童年時的一個事物,展開大膽的想象,寫一首詩歌。

板書設計

紙船

泰戈爾①希望紙船讓異地人得到

②想到用紙船載花平安到岸上

③想到天上的船放下來比賽

④夢見睡仙坐在船裏→描繪兒童的奇思妙想→表現了童真稚趣

七年級下冊語文《紙船》教案 3

教學目標:

1、學習 《紙船》,朗讀全詩,注意節奏。

2、分析、講解全詩的內容。

3、體會詩人對母親對祖國愛的無比深厚。

教學重點:目標1 目標2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步驟: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請一位同學談談最近的感受或見聞。

2、請一位中等生從內容、儀態和技巧方面評價。(目的在於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練習口才,讓說話者也有緊迫感。)

(備學生)如果學生講得不好,教師應給予糾正,學生評價若不知如何說起,教師也要給予指點。

二、作者簡介,導入新課:(3分鐘)

冰心(1900一 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現代著名的女作家。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冰心的詩以抒寫純真的重心和聖潔的母愛爲主,影響很大。

三、熟悉全詩指導朗讀。

1.請學生自己試讀全詩。

2.教師範讀。要讀得低沉而富有深情。節奏和重音劃分如下:

紙船

——寄母親

冰心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着--留着,

疊成/一隻一隻/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捲到/舟中的/窗裏,

有的/被海浪/打溼,泊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着,

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涼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着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着/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四、分析、解讀全詩。(目標2)

1.請根據詩中給出的信息,想象這是詩人在何種情形下寫的`這首詩?

明確:海浪濤濤,天風吹卷,詩人正坐在一艘顛簸在太平洋的郵輪上,遠離親人,駛向陌生的國度,不知何時才能回到祖國,回到親人的懷抱?詩人因爲強烈地思念故國、思念親人,愈發感到孤獨、惆悵。

2.第一節中哪些詩句詞語表明詩人對母親思念之深,且由來已久?

明確:"從不肯""總是"表明詩人並非這一次出門遠行纔有此舉動,而是對母親的依戀思念之情由來已久,一直就很濃烈,"一隻一隻"點出所疊紙船的數量多,表明詩人對母親的思念極深。

3.第二節詩人寫出精心疊成的紙船拋入大海後瞬間發生的種種令人心碎的結果,並

寫出自己明知沒有結果還是不灰心地疊,又在表達自己的情感上有什麼作用?

明確:實際中是否可能,願望能否實現,這對詩人來說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這是詩人是否寄託思念、排解孤獨、憂傷的惟一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最充分地表達出詩人那種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

4.第三節是詩人展開的想象。這一想象有何特點?在詩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紙船雖然漂不到母親的身邊,但一定能漂入母親的夢中,這一想象新奇、大膽、瑰麗,充分地寫出了詩人對母親強烈的思念之情,點明題旨。

5.疊紙船原是兒童的一種遊戲,詩中的這一行爲意味着什麼?詩中的紙船又象徵着什麼呢?(目標3)

明確:詩人以紙船爲題,託物言情,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徵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徵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徵詩人純潔、美好的心願。詩人疊紙船這一行爲表明詩人對母親對祖國愛的無比深厚。

五、背誦比賽。

六、佈置作業:

1、朗誦這首詩。(A)

2、完成課後練習題。(B)

3、《掌握語文》。(C)

七、說課精要:適當介紹聯想和想象,引導學生體會聯想和想象在詩歌藝術中的作用。這首詩意境優美,節奏舒緩,有着古典詩歌的韻味和意趣,適合朗讀,要以此加強朗讀指導。

八、教學後記。

七年級下冊語文《紙船》教案 4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冰心的作品及其風格,培養文學情趣和文學素養

2.指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進一步學習朗讀的技巧,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

3.學習運用圈點批註的方法,感受詩歌獨特的語言和情感魅力,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運用圈點批註的方法,品味詩歌的語言,感受詩人的情感。

2.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詩人思念母親的真摯的情感並學習借鑑詩人表達情感的技巧。

教學安排:

1.課前學生收集資料和教師一起交流。瞭解作家作品,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2.以朗讀促進理解,加強學生讀詩歌的鑑賞能力

3.本課時以講讀爲主

教學步驟:

一.導入,介紹作家作品

1.以《遊子呤》導入,喚起學生的共鳴,由母愛引出遊子對母親的思念。

2.教師和學生一起交流有關冰心的資料及這首詩的創作背景.

冰心,原名謝婉瑩,現當代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兒童文學家.有短篇小說《斯人獨憔悴》。詩集《繁星》、《春水》及著名的散文集《寄小讀者》。

二.指導學生朗讀冰心《紙船》,感知詩歌內容

1.檢查預習情況,學生試讀。全班談論怎樣朗讀本篇詩歌。

(1)仿照課後聯繫練習題第一題,標出第二、三節達到節奏和重音

(2)小組或同桌談論朗讀時的語速、音量、感情基調。

教師提示:語言速度較慢,聲音低沉,包含深沉的思念和哀傷

(3)全班自由朗讀課文

2.用音樂進行配樂朗讀,其他同學品味

3.全班配樂朗讀,感受詩歌的內容和詩歌中所表達的感情。

三.合作探究,培養鑑賞能力

1,運用圈點批註的方法,教師和學生共同交流,商討

(1)作者在這首詩歌中要表達什麼樣的思想情感?

提示:圍繞遊子對母親的深切的思念回答就可以。有的可以拔高要求,如:漂泊無依的孤獨;思念祖國的赤子之心等

(2)作者是怎樣把這樣的情感表達出來的?

提示:從不灰心地把每一張紙疊成紙船拋入海中,希望紙船帶着自己的思念,載着他的愛和悲哀,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3)那些詞語和句子最精妙,最能表達作者的感情?在原文

中勾畫出來,賓並且寫上簡短的批註

提示:如:從不肯、總是、每天等詞語中包含着執著的思念;夢中看見、含着淚疊的等包含着赤誠和深情。

(4)這首詩歌最能打動你的是什麼?

說明: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言之有理就可以。有的時候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就現實談自己的感受也可以。

2.想象交流

結合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嘗試用一句話與作者交流。即:寫一句你最想對作者說的一句話。

3.拓展訓練

(1)讓學生自己能把心理的想法用一些簡短的`句子和語言表達出來。即嘗試着寫一點有感情的詩歌。

(2)用口頭語言把你見到的最有情感的事描繪出來,讓其他同學一起感受描繪的美麗景緻或用口頭語言把你最想表達的感情敘述出來,讓大家一起評價你所表達的語言有那些優點,大家也一起評價你所表達的情感那裏最讓人感動。

(3)用口頭語言描繪一處景物,並讓自己的情感貫穿其中。最好的是讓學生就自己的想法,把景物用人格化的語言表達出來。

4.對比閱讀

默讀泰戈爾的《紙船》,比較冰心的《紙船》的異同,說說你更喜歡那一首?爲什麼?

四.指導背誦《紙船》

五.板書設計:

《紙船》

冰心

紙船心船愛

教學心得:

情由心生,教學中重在讓學生打開心扉,產生情感的共鳴。

七年級下冊語文《紙船》教案 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初步瞭解泰戈爾及其作品;體會本文生動形象的文學語言。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本文以豐富的想象描繪兒童奇思妙想,表現兒童童真稚趣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注重朗讀,體會本文以豐富的想象描繪兒童奇思妙想;體會本文生動形象的文學語言。

難點體會本文以豐富的想象描繪兒童奇思妙想,表現兒童童真稚趣的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語

迄今爲止,只有兩個亞洲人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印度的泰戈爾是其中之一(《雪國》該書19xx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作者川端康成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日本人,也是第二位榮膺此獎的亞洲人。),他和聖雄甘地被稱爲印度二十世紀的兩大偉人,泰戈爾不但是印度文學史上罕見的巨匠,也是世界文學史上少有的大師。今天,我們就共同走進他爲我們營造的充滿奇思妙想的兒童世界。(板書標題作者)

(二)學習過程:引—讀—析—品—較—伸“引”

1簡單瞭解泰戈爾及其代表作品。

泰戈爾,印度的多產作家。他從8歲開始習詩,在漫長的60餘年的創作生涯中,共寫了50多部詩集,計1000多首詩,2000多首歌詞。1913年,泰戈爾因《吉檀迦利》而獲諾貝爾文學獎,《紙船》是泰戈爾《新月集》中一篇別緻的詩篇。

2教師介紹《新月集》。這是一部以兒童的生活爲題材的兒童詩集,共收入詩歌40首。詩人依照兒童的邏輯,以樸素的語言,明快的格調和瑰麗的譬喻,描繪出兒童的種種動人情態和奇思妙想。主題是歌頌兒童,表達詩人對兒童的熱愛與同情。這部兒童詩集被認爲是世界文學中無與倫比的藝術珍品,也深受我國數代讀者的鐘愛。而《紙船》就是其中別緻的一篇。

3“讀”採用多種形式有感情地讀詩。

(1)《寂靜之聲》音樂升起,教師配樂範讀。

(2)在音樂中,學生自由放聲朗讀。

(3)指定學生朗讀。

(4)師生就音調、語速、感情等方面共同評議該生朗讀過程的優點和不足。

(5)齊讀。

4“析”賞析詩歌

(1)人們常說,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此時此刻,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點撥:一個可愛的兒童在小河邊投放着一隻只紙船,他把他的夢想都裝在紙船裏。

(2)同學們,你們小時候折過紙船麼?你能試着說說文中的小孩兒在摺紙船、投放紙船時,心裏在想些什麼?

生:作者想象天上的雲和他的小船比賽,想象睡仙坐在他的船上。

生:還會想到用這船載着秀麗花平安得到達岸上;“夢見我的紙船在子夜的星光下浮泛前去”;

生:“睡仙坐在船裏,帶着滿載着夢的籃子”。

(3)詩人對此還進行了那些想象?

點撥:希望“住在異地的人會得到這紙船,知道我是誰”;還會想到用這船載着秀麗花平安得到達岸上;“夢見我的紙船在子夜的'星光下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裏,帶着滿載着夢的籃子”。

(4)詩人爲什麼要讚美這樣的場景?

點撥:讚美童心童趣。本詩正是以奇特的想象爲我們展現了一個孤寂的兒童渴望被外界所瞭解的情懷和夢幻般的希望。而紙船正是這美好、純潔的心靈的象徵,作者創作這首時,正是表達對這種奇思妙想和童真童趣的嚮往和讚美。

5“品”品味語言。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最喜歡那一句?並簡述理由。

(1)“我每天把紙船放在急流的溪中。

“每天”即天天如此,這樣堅持不懈,可見孩子內心強烈的渴望,他多麼想讓別人知道他呀。

(2)我在紙船上用大黑字寫上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

“用大黑字”,用語極爲質樸,充分表現了孩子的天真稚氣,彷彿讓我們看見孩子寫字時專注的神情,體察到那盛滿了希冀的小小心靈。

(3)我希望住在異地的人會得到紙船,知道我是誰。”

“知道我是誰”,道出了孩子的心理,原來這麼執着地放紙船,就爲了這個呀!

(4)我把園中長的秀麗花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這些黎明開的花能在夜裏平平安安地帶到岸上。

“黎明開”的花“在夜裏”到,在異地的人會得到紙船的人,就可以看到花兒開放了,就會給他帶來驚喜。多麼美好的願望!水晶一般的童心。

6“較”比較閱讀:將泰戈爾的《紙船》與冰心的《紙船——寄母親》比較欣賞。

冰心是深受泰戈而影響的詩人,兩首詩又都以《紙船》命名,它們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圍繞以下三個問題,小組展開討論:

(1)兩首詩圍繞紙船各自展開了怎樣的想象?(略)

(2)兩首詩都選用了“紙船”這個意象,它們的涵義有什麼不同?

點撥:前一個是童心的象徵;後一個是對母親的眷戀和思念的寄託。

(3)試比較一下兩首詩的感情基調?

點撥:前一個是明快、活潑的,後一個是深沉而哀痛的。

兩首詩雖感情基調不同,但相似之處還是顯而易見的,這也足以證明泰戈爾對中國新詩的影響。

7“伸”能力拓展:

如果你也有一艘載夢的船,你將放進怎樣的夢?不妨試着做一首小詩,把你的夢想寫下來。

(三)結語

兒時的我們曾編織過多少色彩斑斕的夢,今天的我們又該怎樣去實現昨日的理想和誓言?真誠祝願同學們以信念爲舟,以奮鬥爲槳,在青春的長河裏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七年級下冊語文《紙船》教案 6

教學目標

1.瞭解詩人的生平

2.理解詩的內容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3.進一步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的內容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2.進一步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設計1.

童心就是真心,像春日的鮮花一樣豔麗,沒有任何的掩飾。童心就是暖心,像夏日的朝霞一樣和煦,沒有任何陰暗。童心就是純心,像秋日的碧湖一樣清澈,沒有任何機關。成人應有一些童心,多一些真情實感,少一些虛情假意。泰戈爾的《紙船》就是一篇讚美童心的散文詩。

設計2.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份禮物,看,這是什麼?(教師拿出紙船)有同學放過紙船嗎?很好,請你們回憶一下放紙船的經歷。把時間、地點、當時的感受甚至放的方法都可以向大家介紹。(學生自由發言)我們看到這紙船,就會想起從前的點點滴滴,那種感覺特別美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散文詩《紙船》,看看能否從這首詩中找回被我們忽視甚至忘卻的東西。

二、自主學習、預習與展示

1.生字注音

異地(yì) 仰望(yǎnɡ) 白帆(fān) 浮泛(fàn)

2.詞語解釋

異地:他鄉,指家鄉以外的地方。

仰望:擡頭向上看。

遊伴:遊玩時的伴侶。

子夜:半夜

浮泛:課文中指漂浮在水面上。

滿載:運輸工具裝滿了東西。

平平安安:沒有事故,沒有危險;平穩安全。

3.作者名片

泰戈爾(1861—1941),印度著名詩人、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1913年他以《吉檀迦和》成爲第一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4.背景追溯

本詩選自《泰戈爾散文詩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版,冰心等譯)。泰戈爾的《新月集》是一部以兒童生活和情趣爲主旨的英文散文詩集。共收入詩歌40首,出版於1913年。這些詩歌是詩人從自己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詩集《兒童集》翻譯而來的。詩集中天真的孩子與慈愛的母親正是詩人的愛子與妻子。

三、合作學習、探究與交流

(一)整體感知

誦讀這首散文詩,說說文章以豐富的想象描繪了兒童的

哪些奇思妙想?

【點撥明確】甲生:想到寫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紙船讓異地

人得到。

乙生:想到用船載着秀利花平平安安地到達岸上。

丙生:想到天上的船兒能放下來同“我”的船比賽。

丁生:想到夢裏“我”的紙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緩緩地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裏。

師評:詩人爲我們勾畫了一個童話般的夢幻世界。在這裏,詩人寄寓了自己的夢想,紙船滿載着這些夢想漂向遠方。如果你也有這麼一隻載夢的紙船,你將放進怎樣的夢?結合你的生活積累和體驗,說說你的夢。

(二)深層理解

1.《紙船》是怎樣形象地寫出了兒童的童真稚趣?

【點撥明確】詩人依照兒童的心理,以樸素的語言、明快的格調,特別是豐富的想象描繪了兒童的奇思妙想:先是想到寫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紙船讓異地的人得到,然後想用載滿秀利花的船平安地到達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來同我的船比賽,最後想到夢裏睡仙坐在船裏。這些想象天真離奇,卻形象地寫出了兒童的童真稚趣。

2.本詩語言雖然樸素,卻給人留下一種美好的意境,引起人們豐富的想象,你能說說產生這種效果的原因嗎?

【點撥明確】整首詩自然、純樸而優美,具有一種田園牧歌式的風格。這從詩中所採用的一些意象中可以體會出來,如溪、村、田園、秀利花等,這些自然的或與自然較爲接近的意象,爲整首詩營造出了一種樸素而單純的氛圍,它們與天真的小主人公,與放紙船的稚氣行爲結合在一起,在和諧中將主題凸現了出來。

詩人使用了一些限制性的、修飾性的詞語,還運用了恰當的比喻,既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兒童天真純淨的心靈,又構築了一幅美妙的圖畫,可謂言簡意賅,韻味無窮。

(三)走進語言

說說加點字的表達效果。

1.我用大黑字寫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紙船上。

【點撥明確】“用大黑字”,用語極爲質樸,充分表現了孩子的天真稚氣,彷彿讓我們看見孩子寫字時專注的神情,體察到那盛滿了希冀的小小心靈。

2.我把園中長的秀利花載在我的小船上,希望這些黎明開的花能在夜裏被平平安安地帶到岸上。

【點撥明確】“黎明開”的花“在夜裏”到,在異地會得到紙船的人,就可以看到花兒開放了,就會給他帶來驚喜。多麼美好的願望,水晶一般的童心!

3.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麼遊伴把這些船放下來同我的船比賽!

【點撥明確】“同我的船比賽”,特別符合孩子的心理。

4.睡仙坐在船裏,帶着滿載夢的籃子。

【點撥明確】夢中有夢,在孩子的眼裏,睡仙的籃子是可以裝載無數的美夢的。

(四)走進寫法

寫作特色

(1)疾猛的節奏

課文自始至終,一直保持着快速的節奏。一個排比接一個排比,一個高潮接一個高潮,不讓人有半點喘息的機會。快節奏使得內容表達更強烈更激盪,充分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2)激昂的排比

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也有段與段之間的排比,不僅交錯出現,而且一連許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連用三個排比段落,猶如洪流般瀟灑地一瀉千里,不可遏止。許多排比,對仗工整,如“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一段,氣勢昂揚;還有的排比層層遞進,如“它震撼着你,燒灼着你,威逼着你”,排山倒海般讓人透不過氣來。

(3)鏗鏘的短句

課文多用短句來表現內容。如“一羣茂騰騰的後生”,簡潔地表現了年輕生命的熱烈奔放;“忘情了,沒命了”,有力地表現了生命沸騰、力量噴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無不鏗鏘激昂。

四、拓展延伸

同學們也不妨寫一首詩,最好運用這種寫法,充分發揮你的想象,把你的夢想寫出來。(讓學生把課前寫好的詩再作修改,然後拿上來用投影放出來,並自己朗讀。)

(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希望點燃學生創造性學習的火花,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體驗,通過想象和聯想將學生的創作熱情激發出來,真正把學和用結合起來。)

七年級下冊語文《紙船》教案 7

一、導入,創設情境,出示學習目標

1、1923年,23歲的我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燕京大學後,準備從上海乘船赴美留學,我又站在一段生命新航線的起點上。在太平洋的舟中,離家越遠,對故鄉,對母親的思念越強烈。海浪滔滔,天風吹卷,遙遙的海岸越來越模糊了,但心中依然清晰的是母親淚光閃閃的雙眼。我輕倚欄杆,精心地將一隻只用思念與淚水折成的紙船拋到茫茫的大洋之中。但這天風、這海浪又怎能知曉我的'心願?它們無情地將我的船兒翻卷回我的身邊。船兒啊,求你,平安地駛去,將我的思念、我的愛帶到母親的身邊。就在遠離故鄉、遠離母親的茫茫大海上,寫下了這首思念母親的《紙船》。(背誦)

2、師配樂背誦《紙船》

3、親愛的小讀者們,聽完我的詩,你的內心會產生怎樣的情感呢?(如果提到愛與思念,板書)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這首現代詩(板書),我想把我寫作《紙船》這首詩的所思、所想、所念與小讀者們共享。我們共同學習,共同感受,相信你我都會有所收穫。(板書課題)

4、那我們先來一起訂一個學習計劃吧,我們學詩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提問2-3個學生後,出示教學目標

讀:

品:

悟:(板書)

詩歌的學習離不開朗讀,在讀中感受詩歌的美,感悟詩情,融入情境。好的詩歌猶如一壺好茶,需要我們認真品味。在品讀的基礎上,還能有所感悟,簡單來說就是讀、品、悟。

二、朗讀詩歌

1、下面請同學們先來讀詩吧,自由朗讀。

2、指名一學生讀,學生評價

3、齊讀,評價

評價要點:

1、把握基調,表達思念的情感(比較哀傷的語調,比較舒緩的語速)

2、語氣強弱,語音的輕重(重音,節奏)

3、入情入境(隨着詩情,進入詩境,每一個字都飽含感情)(板書要點)

4、大家讀得韻味不夠,我覺得是因爲大家還沒有體會我寫作此詩的心情。留學之前,我生活在一個和睦溫馨的家庭裏,有思想開明的做海軍軍官的父親和對我疼愛有加的母親,還有手足情深的弟弟,家裏充滿歡聲笑語。而我現在卻要離開熟悉的溫暖的家,隻身一人遠渡重洋,在風雨飄搖的郵船上,更無法抑制對家的嚮往,對母親的眷戀。我無處傾訴,只有把思念凝聚在這小小的紙船上。大家設想一下,我當時會是怎樣的哀傷與孤獨呀!

大家有沒有相似經歷的時候,你離開母親,離開家,會是怎樣一種滋味?

5、學生自由朗讀體會

6、男、女生各推薦一名學生讀(可以挑選你喜歡的詩節來讀)

7、學生配樂試背《紙船》

三、品析鑑賞

1、這一遍同學們讀得真好,讀出了我對母親的深深思念之情,有的同學已經把詩記在腦子裏啦,我很欣慰。大家知道,我是一位世紀老人,一直活到九十九歲。一九九九年,也就是生命的最後一年,得知《紙船》將要被選入初中語文新教材,我非常高興,於是就給全國小讀者寫了一封信,叫《又寄小讀者》,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封信的內容?

七年級下冊語文《紙船》教案 8

【授課地點】

山東省德州市躍華中學

【授課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感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 師生同讀、同議、同講、同評、同寫

2. 讀懂詩意、讀出詩情、讀出畫面、讀寫創新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實錄】

一、導入新課──激情

師:不知你是否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很久以前,在華山下住着一對相依爲命的母子。母親含辛茹苦地把兒子撫養成人時,自己卻累花了眼苦駝了背。一天兒子愛上了一位居住在深山裏的姑娘,卻不知她是一隻千年狐精。一日,兩人在湖邊散步,姑娘餓了,竟提出要他把他母親的心捧來給她吃,更想不到的是他竟然一口答應了。兒子跑來,拿起刀,就將睡夢中母親滾燙的心挖了出來,然後飛奔回去。不料在跨過小溝時,竟被雜草絆了一跤,將心摔出老遠老遠。這時傳來一個聲音:“兒呀,快起來。摔疼了嗎?”說話的是母親那顆血淋淋的心。

如果說這是一個寓言故事,那麼下面的報道卻是真實的:波黑戰爭中,埋在廢墟里的母親,割開自己的靜脈,讓孩子吸吮鮮血來延續孩子的生命。一位母親在飛機失事時,用生命護衛着懷裏的孩子,至死都沒有鬆開摟抱孩子的手……。

同學們,不知你在聽到這些故事和報道時,你是怎樣的一種感受?你聯想到了什麼?請用一句話或一句詩加以表達。

生:母愛是最偉大的。

生:讓我聯想到了一句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全班情不自禁地跟着大聲齊背)

(評點:由真情故事導入,營造課堂氛圍,撥動學生心絃,激發學生熱愛母親的情感。)

師:是啊,母愛如春光,沐浴着孩子的心靈;母愛如甘霖,滋潤着生命的幼芽。世上沒有一個母親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可是作爲孩子的你,是否知道母親的生日呢?(兩三個學生舉手。)

師:有沒有說過:媽媽,我愛你!(無一人舉手。)

看來我們同學們平時把對母親的愛是深藏在心裏。不過我覺得,我們同時還要學會溝通與交流。相信在這節課後,大家定會有所觸動並有所行動。今天,我們就隨着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冰心,藉助《紙船》與母親傾情對話。請大家翻開書的131面,放聲朗讀《紙船》。

(評點: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喚醒學生沉睡的心靈,自然引入詩歌殿堂。)

二、美教美讀──入情

1. 讀懂詩意

(生初讀課文。)

師:通過初讀,你讀懂了什麼?

生:這是一個遊子對母親的思念。

師:從哪裏看出的?請再讀。

生:結尾“1923年8月27日太平洋舟中”,表明這是一曲遠離家鄉的遊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深情的呼喚。

師:這位同學很會讀書,善於結合寫作背景來體味詩人的情感。那麼詩人是用什麼具體意象來抒寫對母親濃濃的思念的呢?

生:紙船。

(評點:關注文本,關注學生,讀懂詩意是基礎。)

2. 讀出詩情

師:詩人對母親的思念濃縮在紙船裏,同時還蘊藏在字裏行間裏。還有哪些詞語表達了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之情?請默讀。

生:“從來不肯”“總是”“仍是”“總希望”這些詞語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母親的執著思念。

生:“至愛”“含着淚”“愛和悲哀”這些詞語更是直接將詩人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

師:你認爲怎樣朗讀才能更充分地表達詩人的這種感情呢?兩人爲一組互讀,結合例句來談談你的體會。

(生互讀。)

生:要注意重音。

師:你能否結合例句給大家作一個示範?

生: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着,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師:大家覺得他讀得怎樣?

生:他讀出了重音。但我覺得讀時語速還應再慢些、舒緩些,這樣就能更充分地體會到詩人對母親的濃濃的思念。

師:想不想試試,體會一下?

生: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總是/留着──留着,疊成/一隻一隻/很小的/船兒,從舟上/拋下/在海里。(響起掌聲)

師:詩歌,讀準了節奏就讀懂了詩意。要讀出詩情,你覺得還應注意什麼?

生:還要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融入自己的感情,想象自己就是詩人,進入詩的意境,讀得深情、低沉。

(評點:朗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學生的朗讀體驗代替了教師的架空分析;詩歌以讀爲本。)

師:是啊,入情才能入境。吟詩,就是要帶着美好的情懷,美好的想象,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來朗讀詩歌。那麼如果請你配上背景音樂,你會選擇怎樣的樂曲或怎樣的旋律?

生:舒緩、低沉的,如《二泉映月》。

生:我覺得《回家》好,因爲這首曲子正好與對母親的綿長思念相協調。

師:我這裏有三首樂曲,《二泉映月》《回家》《病中吟》。請你選擇其中一首來配樂朗誦,表現詩的情感。

生:我也選擇《回家》來配樂朗誦。(生的朗讀獲得了全場掌聲。)

(評點:伴着舒緩的音樂,學生聲情並茂的朗誦,讓人沉浸於濃濃的詩情之中。)

3. 讀出畫意

師:聽着同學們聲情並茂的朗誦,老師也忍不住想讀一讀。聽時,請你發揮想象,結合自身經歷,以第一人稱將當時的情景用詩意的語言描述出來。

生:天風吹卷,海浪濤濤,一如我那波瀾起伏的心。我此去遠涉重洋,不知何時才能回到母親的懷抱?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我只有不停地疊紙船來表達對母親的思念。紙船啊紙船,你雖漂不到母親的身邊,但你能漂入我母親的夢中嗎?(掌聲)

(評點:師生同讀,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激發想象,創造性地再現詩歌的畫面。語文是美好的。對話,使得語文閱讀更神奇更美妙!你用心靈去閱讀,就能走進文章的境界中去,就能讀出文章的情趣和韻味,就能有自己的感受和體悟,並逐步達到心靈上的溝通,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真正的閱讀就應該是讀者用心靈與作者、文章進行富有詩意的一種個性化的對話過程。)

4. 讀寫創新

師:大家富有詩情畫意的描述,讓我不由地又想起了冰心的一個小故事!冰心小時曾問她的母親:“你爲什麼那麼愛我?”母親回答說“不爲什麼,因爲你是我的女兒!”道理就這麼簡單,就因爲我們是父母的兒女,所以,父母就得爲我們操心勞苦!我是母親的女兒,又是女兒的母親,讀了這首詩後我也禁不住寫了幾句詩來表達我對“母愛”的感受。

小時侯,母愛融在乳汁裏,吮着它,香甜甜;

長大後,母愛藏在枕頭裏,枕着它,意綿綿;

寒冬裏,母愛織在毛衣裏,穿着它,情牽牽;

雨天裏,母愛撐在雨傘裏,擎着它,淚漣漣。

其實能寄託“母愛”的又何止“紙船”“乳汁”“枕頭”“毛衣”“雨傘”呢?請你結合自身體驗,藉助一種具體的形象,並用詩意的語言來抒發對母親的愛。試着寫一兩句詩。

上學後,母愛 , , 。

(生分成四個學習小組開始討論。)

(評點:師生同寫,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閱讀既是教師與文本的對話,又是教師與學生間平等的對話。)

生:上學後,母愛寫在書本里,讀着它,情真真。

深夜裏,母愛滲在被子裏,蓋着它,暖烘烘。(全場掌聲。)

生:飢餓時,母愛浸在飯菜裏,嚼着它,美滋滋。

乾渴時,母愛衝在牛奶裏,啜着它,熱呼呼。

上學後,母愛聚在嘮叨裏,品着它,愛切切。(雷鳴般的掌聲。)

生:求學時,母愛藏在書包裏,揹着它,沉甸甸。

調皮時,母愛藏在巴掌裏,挨着它,熱辣辣。(一陣笑聲,長時間的掌聲)

生:上學後,母愛嵌在燈光下,看着它,心酸酸。

離家後,母愛鑲在相框裏,望着它,淚潸潸。(很多老師和同學感動得雙眼溼潤。長時間的掌聲。)

師:這就是詩啊!是啊,只要做有心人、有情人,你就會發現母愛融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且從不同的角度看母愛,每人的體驗皆不同。

(評點:任何文章,沒有閱讀者的閱讀,只是一個沒完成的文章。正如易卜生的一句話:不僅作家在創作,而且往往讀者比詩人更像詩人。富有詩意的個性化對話,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了情感薰陶。)

三、自由選讀──怡情

師:剛纔我們讀了詩、品了詩、講了詩、還寫了詩。冰心的詩以抒寫純真的童心和聖潔的母愛爲主,影響很大。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下面請大家自由分組合作學習,自由選擇你最喜歡的或最適合你的學習方式來自讀“母愛”主題的詩歌,可選擇自己平時積累或蒐集到的詩歌,也可在老師提供的詩歌中去選讀。

讀 喜歡朗讀的同學,可以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表達詩人的感情。

講 可以講一講對這首詩感受最深的地方,或者描述詩中的畫面,或者講述自己的故事。

問 有疑問的地方,還可以問同學,問老師,請求幫助解答。

寫 喜歡寫的同學,可以仿照詩人的寫法寫一、二句表達母愛的小詩。

唱 喜歡唱歌的同學,可唱一首與詩人感情相類似的歌。(《媽媽的吻》《燭光裏的媽媽》)

畫 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幅畫來表達對母親的愛。

做 心靈手巧的你也可折一隻紙船、一隻千紙鶴送給母親,寫上你最想說的話。

七年級下冊語文《紙船》教案 9

一、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體會詩人以自己的一片赤誠的童心,描繪的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兒童世界。

2、體會詩人依照兒童的心理,以樸素的語言,明快的格調,豐富的想象描繪的兒童的奇思妙想。

過程與方法:

以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朗讀感受詩歌中的童真雅趣和奇思妙想。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感受詩歌美的同時,體會詩人對兒童的熱愛與同情。

二、學習重難點:

詩人怎樣通過奇思妙想描繪兒童的天真和雅趣。

三、學習準備:

1、查閱資料:泰戈爾與《新月集》。

2、從語言、動作、思想等方面想象兒童的天性,並可用一些比喻句對兒童進行描繪。

四、學習活動過程:

活動一:用語言描繪兒童的天性

活動目的:課前蘊造氣氛,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兒童,瞭解兒童。

活動時間:7分鐘

活動方法:小組比賽

活動步驟:

1、老師導入話題,並將班上同學分成四人爲一組進行比賽。

2、兩分鐘後開始比賽,可任選一個角度,如語言、動作、思想等,用上比喻等修辭手法描繪兒童,看誰說得精彩,對說得好的給以熱烈的掌聲。

3、小組比賽大約5分鐘後,教師總結:同學們用瞭如此優美的語言對兒童進行描繪,靠的是對兒童的熱愛和豐富的想象,那麼泰戈爾又是怎樣描繪兒童的天真和充滿幻想的呢?進入課文《紙船》的學習。

4、朗讀《紙船》,勾出詩中對兒童描寫精彩生動的地方。

活動二:詩中哪些地方體現了兒童的童真雅趣?

活動目的:描寫事物要抓住特點

活動時間:10分鐘

活動方法: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搶答,看誰找得準

活動步驟:

1、教師作活動說明:同學們在朗讀課文時,認真思考詩中對兒童進行了哪些特有的描繪,說得正確的,將其姓名寫在黑板上並在後面寫上他(她)的尋找結果。

2、學生自我感悟,搶答,其餘同學當裁判。

3、學生回答時,教師可作適當評價。

4、比賽結束後,教師點評:寫事物要抓住特點。

五、自我測評:

1、《紙船》對兒童進行了哪些生動的描繪和想象?

① ② ③ ④

2、先是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 然後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後想到_________________。

3、詩人每天把紙船放在急流的溪中,他期望什麼?夢想什麼?

4、小作文:以“兒童”爲話題,抓住其特點,寫一段話,文體不限 。

六、學習資源鏈接:

(1)泰戈爾

泰戈爾,即接賓特蘭納. 泰戈爾(1861--1941),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長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組織反戰和平團體;致力教育改革,創辦國際大學。作品反映了在英帝國主義統治下,印度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現了擺脫殖民主義和封建鷥勢力壓迫的願望;歌頌祖國,讚美大自然,具有獨特民族風格。代表作有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劇本《紅夾竹桃》、《郵局》,長篇小說《沉船》、《戈拉》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爲印度國歌。1913年獲諾貝樂文學獎。

七年級下冊語文《紙船》教案 10

【教材分析

《紙船》是一首外國散文詩,詩的作者是印度近代偉大的詩人泰戈爾,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匠師。他長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一生創作了大量的作品,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他的《新月集》是一部以兒童生活和情趣爲主旨的英文散文集。主題是歌頌兒童,表達詩人對兒童的熱愛與同情。《紙船》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這首詩充滿童稚的想象,細膩的刻畫了孩子天真可愛富於幻想的性格和心理。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想象能力和欣賞能力。這首詩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極好教材。

【設計思路

《紙船》是一首外國散文詩,它是泰戈爾《新月集》中有代表性的一首。這首詩充滿童稚的想象,細膩的刻畫了孩子天真可愛富於幻想的性格和心理。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想象能力和欣賞能力。這首詩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極好教材。

1、詩歌意境優美,節奏舒緩,有着古典詩歌的韻味和意趣,適合朗讀。我設計了“美讀亭”,試圖加強朗讀指導,讓學生通過形式多樣的讀,提高學生朗讀能力。

2、這首詩充滿童稚的想象,細膩的刻畫了孩子天真可愛富於幻想的性格和心理。因此,我設計了“品詩軒”,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去體會詩人通過奇特非凡的想象來表現至純至美的童心。

3、想象豐富奇特,引人遐思。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聯想、想象的能力,我又設計了“創意閣”,在這裏,同學們可以放飛聯想、想象的翅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通過反覆朗讀,掌握朗讀方法,使學生能準確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從而把握這首詩的意境。

(2)通過創設情境,開發學生思維,鼓勵大膽想象,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聯想、想象和創新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去體會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去完成聯想、想象的訓練。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詩人通過奇特、美妙的想象,表現了至純至美的童心。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揣摩關鍵詞語,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聯想和想象的作用並形成能力。

【教學方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現代化教學手段對於優化語文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創設一個輕鬆活潑的學習詩歌的良好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是現代教育技術的一項基本要求。《語文課程標準》規定: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多媒體計算機的運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實現這個重要目標。

2、誦讀法

詩歌的教學尤其注重朗讀。針對學生實際,瞭解學生實際朗讀水平,有效地指導朗讀,在停頓、輕重、節奏、情緒等的處理上着重指導強調。朗讀可由聽讀、試讀、仿讀、指名讀、賽讀、齊讀等,形式多樣。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體會詩中巧妙的藝術構思,強烈的感情色彩,優美的意境,凝練的語言,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韻律,從而理解詩的內在思想意義。

3、啓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

《紙船》詩人通過奇特、美妙的想象,表現了至純至美的童心。因此指導學生也要通過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去品味詩歌的意境和蘊含。並放飛自己聯想和想象的思緒。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起興趣,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一組圖片:

1、教師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份禮物,看,這是什麼?(教師拿出紙船)大家都放過嗎?很好,那麼你們回憶一下放紙船的經歷。把時間、地點、當時的感受甚至放的招式都可以向大家介紹。(學生自由發言)我們看到這紙船,就會想起過去的點點滴滴,那種感覺特美好。今天老師就來幫你們找回那種美好的感覺,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散文詩《紙船》,看看能否從這首詩中找回被我們忽視甚至忘卻的東西。

(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的經歷。)

大詩人泰戈爾把自己放紙船的經歷寫成了一首詩歌,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他的詩歌《紙船》。

2、檢查自主學習:學生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學生課前蒐集,課上交流。)

二、美讀亭

1、聽讀:播放朗讀錄音,學生聽朗誦,注意體會詩歌的節奏和重音,並適當標註。

2、試讀:自己試讀,讀出節奏和重音。(可以參看大屏幕。)

3、仿讀:教師播放錄音,學生仿讀。

4、指名讀,師生評點、指導,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5、指導朗讀:在朗讀的時候要做到:

(1)用普通話正確有感情地朗誦。

(2)注意節奏和重音。

(3)語氣語調要做到:輕鬆、柔和、舒緩。

6、賽讀小組內賽讀,推選最好的再進行比賽。

宣佈比賽規則:同學們當評委,負責找他們的優點,誰的優點多誰獲勝,老師當主持,負責宣佈結果,併發給獎品。(紙船)

7、齊讀。

三、品詩軒

1、內容探究

(1)默讀思考:圍繞“紙船”,詩人描繪了哪些內容?

明確:圍繞“紙船”,詩人描繪了兒童的奇思妙想。首先想到:把“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寫在紙船上,放入急流,渴望異地的人知道我是誰。然後想到

船載着秀利花平安地帶到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小朵白雲放在河裏來與我的紙船比賽。最後想到夢裏睡仙坐在船裏。

(2)詩人寫“紙船”爲了歌頌什麼?

明確:童心的天真,童趣的自然。

2、寫法探究

(1)這首詩中哪些詩句體現了詩人奇特非凡的想象?爲什麼?

(2)你最欣賞詩中的哪一處用詞?說出理由。

3、小結:學生小結,教師補充。

(過渡:歌唱家告訴我們:乘上歌聲的翅膀,我們可以到達那最美的地方,那麼,老師要告訴你們,張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可以讓我們文采飛揚。通過剛纔的品讀賞析,也打開了我們思維的閘門,下面,老師想看看我們同學誰的聯想、想象力最豐富?)

四、創意閣

放飛聯想、想象的翅膀(把同學分成三組,各組自選一個主持人,每說出一個加10分,根據各組的得分情況,評出最佳合作小組。)

1、(大屏幕)波浪線

同學們:“~~~~~~”這是什麼?學生答:波浪線。

問:那麼,由這條波浪線,第一小組的同學定會浮想聯翩。

2、(屏幕顯示)下面我們再來看一組畫面:即水滴圖,你們想到了什麼?請第二小組的同學奇思妙想:

3、出示“1+1=1”,問:“1+1”在什麼情況下等於1?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看它到底能夠表達些什麼含義?

結束語:想象,要衝破牢籠,讓思想自由馳騁於古今中外;想象,要求新求異,努力創造新形象,表達新思想。同學們,讓你的思維插上飛翔的翅膀,在寫作的天地中自由的翱翔。

五、積累深化:如果你也有一艘載夢的船,你將放進怎樣的夢?試着做一首小詩,把你的夢想寫出來。

【板書設計

紙船

泰戈爾

①希望紙船讓異地人得到

②想到用紙船載花平安到岸上→描繪兒童的奇思妙想→表現了童真稚趣

③想到天上的船放下來比賽④夢見睡仙坐在船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