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竹影》教案(精選12篇)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竹影》教案(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竹影》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竹影》教案(精選12篇)

七年級下冊語文《竹影》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2、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學習重點: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語: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幸福的回憶,有美好的嚮往,當然也會有小小的煩惱。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著名的畫家豐子愷的童年,一起來了解他的童年生活。

二、介紹作家。

三、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1、你認爲哪些字容易讀錯?給大家提示一下。

2、用簡潔的一句話概括課文的內容。

3、課文題爲竹影,它是寫景-------竹之影呢?還是主要寫人物活動?

4、本文除寫人物活動外,作者在體文中究竟要表現什麼樣的中心?

(過渡語)童心童趣是天真爛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牽動了天真無邪的心,孩子們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於是,他們開始本能的畫畫,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藝術功底的基本特徵。讓我們也來領略一下這種寓教於樂的匠心美。

四、你品味到美了嗎?

再次瀏覽課文,勾畫文中你認爲最美的語句,並試着說明理由。(分組合作,每組選代表發言)

(總結)通過大家的細細品味,我們可以發現本文的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藉助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把我們帶入了孩子們的童稚活動中,也讓我們進入了美的世界……

五、比較鑑賞(瞭解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點)。同學們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六、欣賞延伸:

(1)名人與竹:蒐集有關畫竹的名家或關於竹的成語,名句。

成語:胸有成竹,青梅竹馬,勢如破竹

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支,春江水暖鴨先知。/當塗慈老山,竹堪爲簫管。(慈老竹 唐·李白 )/《山居秋暝》詩句: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宋·蘇軾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2)竹之悟:有人說,竹---每前進一步都要做一個小結;

也有人說,竹----外強內幹。

你認爲呢?請你聯繫實際,說說你的感想。

七、質疑大挑戰:

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嗎?

(過渡)大家在童年時都做過哪些遊戲?(生答)

其實,你留心一下,你也許進行着一種藝術的創造,也許會有藝術上的發現,讓我們走進童年

八、走進童年:

敘說一下一段童年的往事

要求:用語簡潔,盡表現童真、童趣。

(小結)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童心,就能擁有童年般的快樂;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愛心和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們就能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無處不在。

七年級下冊語文《竹影》教案 篇2

知識與能力教學目標:

1.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習課文。

情感態度目標:

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課文表現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生動想象的描寫。

教學課時: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本課多媒體課件,佈置課前預習作業。

學生: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查找豐子愷的有關介紹:生平、人們對他的評價、代表作品,尤其是文學作品。

教學設想: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應採用以學生的自讀爲主,教師予以適當點撥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宜用讀讀議議講講練練的教學流程。具體如下安排:

1. 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組織教學,讓學生參與學習,主動學習。

2. 加強對課文的朗讀練習,在朗讀中感知課文主要內容,領會課文所表現的美。

3. 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組織教學,讓學生回味童年的天真爛漫,並要注意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體驗對課文進行評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用兒歌《影子》導入 ,學生齊讀兒歌(多媒體出示)

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着我;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影子有關的文章---《竹影》。(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多媒體展示)

三.介紹作家作品

學生交流後師再補充(多媒體出示)

四.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整體感知內容(第一次先學後教)

1教師導學一:我們先請幾位同學輪讀課文,比誰聲音響亮,能讀準字音。

2.指定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發現有錯的地方及時舉手糾正。教師板書學生讀錯的字詞,並強調多音字及難寫的字(多媒體出示),要求學生朗讀兩遍。

3.教師導學二:速讀課文,要求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多媒體出示速讀要求及提示)要求3分鐘內完成。

提示:什麼人幹什麼事?表現了什麼?用“本文記敘了 表現了 ”的句式回答。

學生討論後明確:本文記敘了幾個孩子畫竹影的遊戲,表現了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五.再讀課文,體會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第二次先學後教)

1.教師過渡:課文寫了“我”和小夥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滿童趣,你覺得哪些描寫最爲生動,爲什麼?(多媒體出示教師導學三及示例)

a、再讀課文,勾畫文中你認爲最生動形象的描寫,並試着說明理由。

示例: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

賞析:比喻,有生活感,形象具體地寫出了夕陽漸漸退去的景象。

b、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所找生動形象的描寫句,並陳述理由,各小組選一名代表準備班上交流。

2.學生討論時,教師巡視學情,並適當點撥。

3,學生班上交流,教師適當點評並引導學生明確。

六.課堂訓練,培養學生的仿寫能力。

請仿照課文中寫景的方法,進行景物描寫,至少寫兩句,4分鐘內完成,小組內選出最佳者班上交流,比一比,看看誰寫得最好。

七.教師小結

八.作業:(多媒體出示)

(一)必做作業:

1.抄寫生字詞三到五遍

2.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做遊戲,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編花環……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進行着一種藝術上的創造,是否也有藝術上的發現呢? 寫在作文本上,準備下節課交流。

(二)選做作業:豐子愷的成功與其父的教育引導有關嗎?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給了你怎樣的啓發?請以“如果我是家長”爲題寫一篇短文,暢談自己的教育構想。

七年級下冊語文《竹影》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本文涉及到一些美術方面的知識,但文章的主旨並不侷限於美術,而是富有童趣,並由竹影引發到其他如對孩子的引導、教育等。因此,學習時要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領會作者對繪畫和生活有着怎樣的理解和感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竹是中國人最喜愛的植物之一,“梅、蘭、竹、菊”古稱“四君子”,在詩歌、文章、圖畫中到處可見它的身影。那麼,在幾個小夥伴的眼裏,竹影又有些什麼樣的特殊趣味呢?

讓我們一起走進豐子愷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二、作者簡介:

豐子愷(1898--1975),浙江人,我國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特別是他的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內涵深刻,耐人尋味,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散文除評論外,大多敘述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文字樸實無華,有濃厚的生活情趣。

三、整體感知:

下面我們就來閱讀這篇文章,讀的時候注意整體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本文主要敘述了我和小夥伴夏夜乘涼時看竹影,描畫竹影以及與爸爸談論竹影的事情。

四、再讀課文,交流感受:

上學期,我們曾學過一篇古文《童趣》,描寫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本文也是寫孩子眼中的世界。請同學們再次閱讀課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夥伴在夏夜乘涼時都看了些什麼?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研究天空中光線、顏色的變化;討論人影頭上有煙氣的原因;用畫筆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

在這其中,你覺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寫?爲什麼?

我個人覺得,第三小節的兩處描寫最有趣:

--華明“在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來一看,真像一隻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學他的口頭禪喊他“對起,對起,給我也帶一枝來!”

這兩處都很有趣,特別是華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隻青蛙竟然還笑。而大人這時候往往就會趕緊趁無人注意,把這影子塗掉,因爲會覺得這是一種醜化。

其實每個人都有過童年,也有過充滿童趣的心靈和思維,只是許多人在長大後就漸漸把童心丟失了。我們在童年時常常做遊戲,用泥巴捏小動物,偷磚頭壘房子,在牆壁、在地上到處畫畫……還可能因此被家長、老師責怪。其實這就是一種藝術的創造。如果有人在這個時候關心你、引導你,也許你就會有藝術上的發現,也許日後,你就會在這些方面有所成就。

文中的父親就是這樣一位很好的引導者。讀一讀文章中對父親的描寫,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父親的善於引導,簡要地作些評價。

主要有三處:

1、第3小節:

忽然一個大人的聲音在我們頭上慢慢地響出來:“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來得很久了。

--父親早就來了,卻耐心地在一旁觀察孩子的作爲,在合適的時機參與話題,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引導孩子。

2、第3小節:

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對着他說道:“誰想出來的?這畫法真好玩呢!我也來描幾瓣看。”

--能細心體察孩子的心情,併爲他們解圍,這真是難能可貴的長者風度。

3、第8小節:

我回到堂前,看見中堂掛着的立軸--吳昌碩描的墨竹,似覺更有意味。那些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似乎都有意義,表示着一種美的姿態,一種活的神氣。

-- 童年時的作者活學活用,審美水平馬上有了提高。這正是有了實踐經驗作爲指導的結果,勝過多少空洞的理論教育。

由此可見,大人對孩子的指導,特別是引導孩子步入藝術的殿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豐子愷有這樣一個好父親,也許,這就是他後來之所以能成爲藝術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五、研讀探究:

在閱讀文章時要注意思考、質疑,想一想“作者到底想要說什麼?”“爲什麼這樣說?”“這樣說對嗎?”等等,這樣進行閱讀,才能真正獲益。

1, 思考題一:

結合自己的理解,說說爲什麼用“竹影”作爲本文的標題,而不是“談畫”或者“童年趣事”?

“竹影”實際是本文的敘述的緣由、源頭;也是文章的線索,即:看竹

--畫竹--品竹。用“竹影”做標題,比用“談畫”或者“童年趣事”

更具體、實在。

2, 思考題二:

讀完全文,請用自己的語言簡單說說,中國畫有什麼特點?西洋畫有什麼

特點?

--中國畫要求“傳神”。所謂“神”,就是活的神氣,神韻。

--西洋畫則看重寫實,要求“畫得象”,“畫得同真物一樣”。

3、思考題三:

你覺得竹子在中國畫中,體現出一種什麼樣的“神”?也就是體現出一種什麼樣的內在精神?

--一提到竹,我就會想起宋朝大詩人蘇軾的詩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竹在中國人心中之所以會有如此重的份量,是因爲它象徵着一種風度,一種精神,一種氣節。正像明朝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所讚頌的:“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錘萬磨還節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六、延伸訓練:

讀完全文,你對童心童趣,對中國畫,對竹的認識,或許會有一些不同於作者的感受。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任選一個角度,具體地說說。

我來說說我的想法,也算是拋磚引玉,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有更獨到的見解。

七、家庭作業:

1、課外蒐集、閱讀、欣賞一些寫竹的詩歌、文章或畫竹的圖畫,可以整理成爲一本小冊子,並給它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2、或將你對一件藝術品(這件藝術品可以是圖畫、音樂、舞蹈、工藝品等等)的認識和感情寫成一段短文,不少於300字。

七年級下冊語文《竹影》教案 篇4

一、課前五分鐘演講

二、講授課文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過竹子嗎?在晚上看過竹子嗎?在有月光的晚上看過竹子嗎?畫過竹子嗎?在水泥地上畫過竹子嗎?在有月光的晚上在水泥地上畫過竹子嗎?沒有的話,你可要留下遺憾了,不過還好,有人畫過,我們來看看他是怎樣畫得算是彌補一下,請同學們翻開課本125頁,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豐子愷的《竹影》。

(二)讀一讀

讀課文

(三)想一想

1、文章開頭交代天氣悶熱的目的是什麼?這讓我們想起那篇課文,它的開頭也是寫悶熱的天氣,他們的目的是否相同?給你什麼啓示?

2、文中寫道"大家吃了一驚,立起身來,看見爸爸反揹着手立在水門汀旁的草地上看我們描竹,他明明來得很久了。"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3、爸爸是怎樣一個人?

(四)議一議

通過爸爸對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介紹,你認爲此二者的區別有哪些?討論一下,結合自己的認識,歸納一下。

答:

(1)中國畫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一樣

(2)顏色方面:中國畫以墨和硃砂爲顏料

西洋畫則以事物的本來顏色爲顏色

歸納:中國畫重神似、神韻;西洋畫重形似、寫實。

補充:中西方在畫法方面的基點區別

(1)中國畫盛用線條,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

(2)中國畫不注重透視法,西洋畫極注重透視法

(3)中國畫人物畫不講解剖學,西洋畫人物畫很重解剖學。(藝術解剖學)

(4)中國畫不注重背景,西洋畫很重背景

(5)中國畫題材以自然爲主,西洋畫題材以人物爲主

(五)說一說

好,關於中西方繪畫方面的區別,我們就討論到這裏,其餘的要在美術課上學了,我們學習這篇課文,是要學習這篇課文中表現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這又讓我們想起了上學期我們學習過的一篇文言文《童趣》,能不能記住,好我們來齊背第二自然段。

同學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現在想起來很有趣味的。跟同學們說一說。

七年級下冊語文《竹影》教案 篇5

【教學思路】

本文篇幅較長,內容豐厚。要在一課時內授予學生,難度較大。所以我以爲應該略枝葉而直取本根。此文收入《藝術卷》而非文學卷,可見豐子愷先生寫此文主要目的是對孩童進行美育,所以我想在課堂引導學生反覆探究“創造與模仿的關係”。

【課前預習資料】

豐子愷《兒童的畫》、《學畫回憶》、《圖畫與人生》,《素質教育在美國》節選,《倚天屠龍記》節選,朱光潛《談美書簡》文選。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文與可谷偃竹記》,鄭板橋《題畫詩》、《題竹石畫》,白居易《池上竹下作》。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加點字注音並理解詞義

瀰漫 眼梢 愜意 汀 蘸

縷 口頭禪 碩士 參差不齊

2.概括課文內容。

二.整體感知,初步探究

出示圖片“竹影”,討論:竹影是誰畫的?

思考:

1.我們四個人在這裏起了什麼作用?

我們把月亮畫的畫——了一份。(填一詞)

2.在我們的資料中除描影外還有哪些複製圖畫或類似複製的方法?

3.小結:描、印、放大、臨摹都是複製的一種,不是創造。朗讀黃全愈的一段話作爲小結:

黑板——學生的眼睛——經由學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樣板“畫”下來。由於沒有“心”的參與,這隻能是一個簡單的由眼睛到手的過程,

可以說那是一個類似“複印”的過程。

4.討論:爸爸說我們這不是畫竹,“不過好玩罷了”。學某類西洋畫的人能把自然描摹到幾乎一樣,這是不是繪畫呢?

5.出示五幅西方油畫,討論西洋畫的優缺點,並用豐子愷的話小結:描得像真的東西一樣,頂多也只抵得一張照相,現在照相機很便宜,三五塊錢也可以買一隻。我們又何苦費許多寶貴的鐘頭來把自己的頭腦造成一架只值三五塊錢的照相機呢?

三.生成新疑,深入探究

1.討論:描、印、放大、臨摹、模仿大自然都不是真正的繪畫,那麼爲什麼有那麼多的人在做這些事,他們做這些事有何得失?

2.以下文字作爲小結:

a.胸中竹,並不是眼中之竹。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鄭板橋。

b.模仿只是創造的始基;沒有做到這步功夫和做到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創造。凡是藝術家都須有一半是詩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詩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朱光潛。

四.創設情境,體驗感悟

1.設若一個人已經完成了模仿階段,現在他要真正的去創作,比如說他站在一叢竹前,現在要你來告訴他怎麼畫,你會說些什麼?

2.如果是豐子愷的父親站在他面前,他會說些什麼?

3.出示鄭板橋竹圖與真竹照片,比較照片與圖畫的區別,討論:鄭板橋對竹作了哪些改動?他爲何作此改動?

4.竹可以表達各種各樣的性格。文雅、清高、虛心、堅韌……有許多詩人讚美它;當然,也有人愛唱反調,說:竹似僞君子,外堅中卻空,根細好鑽穴,腰柔善鞠躬……假如現在站在竹叢前的人是你。綠、紅、黑、黃……眼前擺着無數顏料,你會選哪一種顏料?你會把竹畫成什麼樣?

五.作業

把你心中所畫的竹圖寫出來。

七年級下冊語文《竹影》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2、過程與方法:自主閱讀、合作探究主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鼓勵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

三、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四、課前準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寫在作業本上。

3、查找有關的豐子愷的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用多媒體展示兒歌《影子》,請學生齊讀兒歌:

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着我。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展示後,教師語:兒歌中的我和影子讓我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許我們都曾是愛玩影子的人,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與影子有關的文章——《竹影》。(板書課題)

(二)、簡介作者

1、小組內交流蒐集的豐子愷的漫畫作品、散文。

2、請同學在班上介紹豐子愷的情況,明確豐子愷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他在繪畫及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

(三)、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a.學生讀完課文後,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生字、詞及其注音。

b.要求學生用一句最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教師可作提示:課文題爲“竹影”,它是寫景——竹之影呢?還是主要寫人物活動?)

2、討論、明確中心

問題:本文中除寫人物活動外,還涉及哪一方面的內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現什麼樣的中心?

學生討論後明確:本文表現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四)研讀賞析

1、再讀課文,勾畫文中你認爲最生動形象的描寫,並試着說明理由。

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所找生動形象的描寫句,並陳述理由。

3、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在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班上交流,共同解決。

(五)拓展延伸

1、述說一段童年往事,要求用語簡潔,儘量表現童真、童趣,時間不超過2分鐘。學生先在四人小組內述說,然後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

2、教師小結: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童心,你們就能擁有童年般的快樂;看似平凡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愛心和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們就能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無處不在:一片枯葉,一葉殘貝,一抹斜陽,都能讓你激動流連,受益匪淺,祝願同學們永遠快樂充實!

(六)佈置作業

豐子愷的成功與其父的教育引導有關嗎?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給了你怎樣的啓發?請以“如果我是家長”爲題寫一篇短文,暢談自己的教育構想(字數不限、體裁不限)。

七年級下冊語文《竹影》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2.初步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七年級的學生活潑、大膽,對充滿童稚的遊戲有切身的體驗和濃厚的興趣,但他們往往忽視了遊戲中蘊涵的藝術和美。讓他們結合自身的實際體驗,自主探究,有助於提高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故確立了第一個教學目標。中西方藝術博大精深,學生了解一些它們的差異,可提高自身的審美觀、價值觀,從而提升人文素養。故確立了第二個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難點:體會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藝術特點。

[教學準備]

1.收集整理有關作者的資料。

2.師生共同製作多媒體課件。

[設計思路]

1.“語文課要給學生一點什麼?”我認爲應是讓學生的心靈得到自由放飛,在向生活的拓展中,讓學生得到人文的薰陶,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視聽效果,採用“激趣——感知——品讀——欣賞——遷移”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感觀,讓學生覺得語文課不僅有語言的文學美,而且有畫面的藝術美,覺得上語文課既是知識的獲得過程,又是一種美的享受過程。

2.改變以往語文課知識的構建方式,由單純的教師傳授轉變爲師生雙方參與的互動,營造師生間和諧、平等、民主的語文課堂。學生自主地讀、說、悟,教師恰當地引導、調控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合作交流學習中,師生共同體會童稚的活動中蘊含的藝術和美。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導入新課

(多媒體演示。)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嗎?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影子。)

請同學們再來聽首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每當我們唱起這樣的兒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兒時的夥伴玩影子、玩各種有趣的遊戲,從中獲得了對生活的美好體驗。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有所啓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猜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充滿童稚的兒歌,更能激發他們對童年趣事的美好回憶,以此爲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學習本文的熱情,爲下面環節的展開作一個良好的心理準備。)

二、作者介紹

(學生交流收集的豐子愷的資料,講述有關作者生活創作的故事。)

師:豐子愷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在繪畫、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現、思考是分不開的。下面,就讓我們從閱讀作者的文章開始,走近豐子愷。(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突破傳統的介紹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也檢驗了課前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

三、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配以輕音樂,學生輕聲朗讀。學生回答有因難,教師可提示,文題是“竹影”,它是以寫景爲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爲主?)

明確:敘述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遊戲。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從中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爲品讀課文作好鋪墊。)

四、品味朗讀,體驗童趣

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遊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找到後在小組內朗讀,然後教師點名朗讀得好的學生示範朗讀,也可鼓勵學生自告奮勇來朗讀。)

(“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當學生有了心得之後,讀相關的語段時感情就會充沛、真摯。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應鼓勵、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拓展欣賞

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啓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夥伴們從一次無意的遊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

(多媒體展示幾幅中國畫和西洋畫,配音樂。)

(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是一個很專一的理論,教師如果過多解釋,反而會“越描越黑”。藉助多媒體的視聽效果,加以音樂的陪襯,學生憑藉自身的審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藝術的美。同時,擴充藝術的欣賞內容,也增加了語文課的容量,使學生得到藝術的薰陶,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七年級下冊語文《竹影》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體會藝術和美就蘊含在孩子童稚的活動中。

2、理解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處處有藝術。

教學時數: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同學們提前要預習課文

2、準備相關的課件:豐子凱圖片與簡介;幾幅名家的竹畫;幾幅中國畫和幾幅外國畫;有關竹的詩句……

導入新課:

師:偉大的雕塑家羅丹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同學們,你們有沒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呢?我們不妨用我們這一單元所學的兩篇文章來檢驗一下:請同學們用:“我發現了……的美,因爲他(她、它)美在……”說話。

同學A:我發現了平橋村很美,因爲它美在有優美的自然風光,美在熱情淳樸的民風民情,美在友好好客的村民和小夥伴……

同學B:我發現了黃土高原上演的腰鼓很美,因爲它美在場面的壯闊與豪邁,美在後生們的活躍與強盛,美在舞姿火烈與迅疾,美在聲音的沉重與磁撞……

師:幾叢青竹,在皎潔的月光下,投下斑駁的影子,它美不美呢?這節課我們將從《竹影》中找到答案。

合作達標:

一、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師:速讀課文,請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師指導:寫了哪幾個人物,他們各做了什麼事?

生答:敘述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遊戲,爸爸給我藝術的啓蒙。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從中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二、品味朗讀:體驗美,發現美師:再讀課文用“我發現了……美,因爲他(她、它)美在……”說出你的發現。

師提示:人物(爸爸、小夥伴);事件:小夥伴們畫竹、爸爸評畫;事物:小夥伴們畫的竹、名人畫的竹;中國畫、外國畫;描寫等

師舉例:我發現了小夥伴們畫的竹很美,因爲它美在自然,美在隨意,美在小夥伴們的童真童趣。

師引導: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遊戲。這些遊戲對你現在的成長有幫助嗎?

學生C:我童年時與小朋友玩積木,讓我認識了多種圖形,現在對我學習幾何很有幫助。

學生D:我小時候對什麼都很好奇,對小鬧鐘每天叫我起牀感到很奇怪,總以爲裏面肯定有一個人,所以有一天我把它拆開了。雖然被父母罵了,但我認識到了鬧鐘里根本就沒有人,因此就對這些小機器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下決心一定找到它工作的原因。

師:通過本文的作者和兩位同學的經歷,我們從中受到了怎樣的啓示?

學生E:童年的遊戲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

師總結:對,藝術和創造往往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遊戲中。

學生F:老師,我發現文中的爸爸很美,因爲他美在關注孩子們的遊戲,美在他善於啓發,善於誘導,讓孩子們對藝術有了初步的認識。

師:這位同學的發現非常好,這位好爸爸對我的成長有沒有幫助呢?這裏我們要介紹一下我們這篇文章的作者:豐子凱屏幕顯示:豐子愷的圖片,豐子愷原名豐潤,浙江桐鄉人。我國現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

師:從豐子凱的成長和爸爸的引導中我們受到什麼啓示?

學生G: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引導;

學生H:童年對一個孩子的未來成長很重要。

師總結:啓蒙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學生I:老師,我認爲名人畫的竹很美,因爲它美在講究集合的形體,講究竹葉的方向,講究疏密,講究濃淡,講究肥瘦……

師:同學們老師這裏有幾幅名人畫的竹,我給同學們展示出來,請同學們欣賞。(大屏幕展示幾幅名人的竹)名人的竹畫得很美的原因是什麼?

生答:熱愛生活,細心觀察生活,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學生J:我發現中國畫美,因爲……

另一學生打斷:我認爲外國畫美。

師:我這裏也有幾張中國畫,也有幾張外國畫,請同學們結合文章和圖畫來談談它們各自美在哪裏?

生:中國畫象符號,更注重神似,它關注的是神而不是形,這是一種比較高的境界。

生:我認爲外國畫更美,因爲它畫得和真的一樣。否則外國許多畫就不會成爲名畫,如蒙娜麗莎的微笑,如凡高的向日葵……

生:我們不能說哪一種畫最美,因爲每一種畫都有它各自特點,各自美點,我們就應該有不同的眼光去欣賞它們。

師:這位同學說得對極了,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是不同的,我們不能一把尺子去衡量它們,這就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優點和自己的不足,我們必須要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它。

師:除了以上同學們的發現外,你還發現了文章的什麼地方比較美?

生:本文的語言很美。如“天空好像一乏了油的燈,紅光淅漸的減弱”這句話把天空比喻成一乏了油的燈,形象生動的寫出天空中的光線越來越暗的過程。

生;再如“月亮已經升得很高,隱在一叢竹葉中。竹葉的搖動把她切成許多不規則的小塊,閃爍地映入人們的眼中。”這句話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我們透過竹葉去看月亮的情形。

師總結:本文描寫很美,許多修辭的運用真是恰到好處,另外本文的語言很閒散,但正是這樣的語言使文章更具有童真、童趣。幾叢青竹,在皎潔的月光下,投下斑駁的影子,它美不美呢?它很美,我們已經從中找到了美的事物,美的理由。竹不僅畫家喜歡,詩人也喜歡,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竹的詩句嗎?

三、欣賞延伸

(1)名人與竹:蒐集關於竹的名句,名篇。同學甲: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源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同學乙:數竿蒼翠擬龍形,峭拔鬚教此地生。無限野花開不得,半山寒色與春爭。

師:這種寫竹的詩還有許多,如果同學們有興趣可以上網去的搜一搜,將你喜歡的寫到你的積累本上。許多人喜歡竹,因爲他不僅喜歡竹的外形,更喜歡竹的氣節。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我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認識就不同,如:有這樣一幅對聯:牆上的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的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現在你能從正反兩方面談對竹的感悟嗎?

(2)竹之悟:有人說,竹——每前進一步都要做一個小結;

也有人說,竹——外強內幹。

同學丙:竹,總是虛心向上;竹,你是一個厚臉皮的傢伙。

師:請同學們選取兩種事物,分別從正反兩面三刀方面來談對這個事物的認識。這是我們的課下作業。

四、歸納小結

師: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穫嗎?

生你一言我一語:藝術並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遊戲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在平凡的生活中,美無處不在。

師:羅丹也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讚美生活的美。

七年級下冊語文《竹影》教案 篇9

創意說明:以合作的形式,層層深入地探究,是本設計的特點。這篇自瀆課文看似淺顯,不過是寫了童年時期一個有趣的遊戲,其實作者在這個遊戲的回憶中,有兩個發人深思的問題:藝術與遊戲的關係;家長對孩子游戲的引導。

教學步驟 :

一、 導入 。

簡介豐子愷。

二、 小組探究

1、用一句話概括本文主要內容。

2、你認爲作者主要是爲了寫遊戲,還是寫遊戲與藝術的關係的?或者還有別的目的?

3、你認爲文中父親這一角色可有可無嗎?

4、你有過夾雜這藝術因素的童年遊戲嗎?與作者相比,你的遭遇如何?

三、 課堂交流

1、概括本文內容不能簡單地理解爲寫了一則童年遊戲,它還包括在遊戲中萌生藝術的興趣,以及大人對這種興趣的呵護。

2、本文在寫遊戲與藝術的關係時,處理得十分自然,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因爲藝術的遊戲的關係確實很微妙,若刻意爲之,便會弄巧成拙,索然寡味。(這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一點中國畫理方面的知識。)

3、父親這個角色不可忽視,這是一個很高明的父親,能給我們很多啓示。

4、第4個問題,學生一定有許多感慨,不要扯得太遠,要緊扣課文。

四、 語言品析

讓學生找文中寫得最生動的句段,並談談自己的理解。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以寫促讀是本設計的特點。很多同學都會有過在遊戲中蘊涵藝術因子的童年遊戲,讀完本文以後,來一段仿寫,必然有助於本文的理解與學習,如將自己的習作與課文比較,還可能引發一些思索。

教學步驟 :

一、 課前仿寫

預習作業 :模仿本文,寫一段自己童年生活中的類似經歷。如實在沒有類似的經歷,則從本文中自選一個角度,談談自己閱讀以後的感受。

二、 交流、對比

1、全班齊讀本文。

2、學生展示自己的習作。

3、對比評價。從內容和表達兩方面,將學生習作和課文一起作比較,並進行評價。

4、總結得失。

三、 暢談感受

1、有了同題材的寫作體驗,再認真研讀本文,暢談自己的感受。可讓那些展示了自己習作的同學多談談,他們的體會更深切。

2、教師小結。

七年級下冊語文《竹影》教案 篇10

【設計原由】

《竹影》原收錄於《豐子愷文集·少年藝術》一章中。很顯然這是給少年人講藝術的,藝術是原文的主題。但本文先寫了小孩子的活動,由活動引到藝術問題,這種對現實的真實描摹使我們讀者發現了孩子的遊戲與藝術的關係,正如席勒所說的:藝術起源於遊戲。個人認爲孩子的童心與藝術兩個方面傾向於任何一方面都不足以表現原文的精神。於是根據豐子愷同時代人對他的評價,根據豐子愷散文與漫畫的特點,由本文入手,探討豐子愷作品中所蘊含的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美學家朱光潛對豐子愷的評價。

二、整體感知

1、快速閱讀全文,回答本文有哪些美的地方?(明確:環境描寫、孩子的行爲體現的特點、父親的言行、中國畫的特點等等,只要圍繞課文談美,言之成理,就予肯定。)

2、獨立思考三分鐘。

3、四人小組內交流,每人談一點美的地方。小組內推薦出最好的一點建議,派代表發言。

4、全班交流,教師即時評價。

三、課外拓展

感知豐子愷藝術對美的追求。

問題:仔細觀賞幻燈片上豐子愷的漫畫,說說你認爲美在哪裏?

觀賞兩分鐘,全班交流。

四、總結

1、根據對課文的閱讀和漫畫的賞析,請總結:你認爲什麼是美的?

明確:可以歸納爲生活、藝術、自然三方面。

2、教師總結語:

⑴ 這節課所接觸的知識;

⑵ 同學們所表現出的各種能力以及閱讀中應注意的問題;

⑶ 美是需要靠發現的。散步的時候可以偶爾在路旁折到一枝鮮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別人棄之不顧而自己感興趣的燕石。 ──宗白華《美學的散步》

七年級下冊語文《竹影》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2、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瞭解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領會課文描寫所表現的童趣。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藝術和美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用兒歌《影子》導入,學生齊讀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着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影子有關的文章《竹影》。

二、簡介作者

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人。自幼愛好美術,從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1921年赴日學習音樂和美術。回國後,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教授。建國後,曾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工繪畫、書法,亦擅散文創作及文學翻譯。著有《音樂入門》、《緣緣堂隨筆》、《豐子愷書法》等。 明確豐子愷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他在繪畫及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

三、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給下列加粗的生字注音:

愜意(qiè) 水門汀(tīng) 參差不齊(cēn cī)

撇(piě) 蘸(zhàn) 口頭禪(chán)

2、整體感知:

⑴ 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提示:文題是竹影,它是寫景爲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爲主?

明確:敘述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遊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⑵ 本文表現了怎樣的主旨?

明確:本文表現了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過渡:童心童趣是天真爛漫的,孩子們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們感受了到美。

四、品味朗讀,體驗童趣

1、品味閱讀: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遊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的表現了童趣?找出來,有感情的朗讀。

2、體驗童趣:同學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現在想起來很有趣味的。跟大家說一說。我們學習這篇課文,體會了這篇課文中表現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這又讓我們想起了上學期我們學習過的一篇文言文《童趣》,能不能記住,好我們來齊背第二自然段。

五、深入閱讀,感悟體會

1、文章開頭交代天氣悶熱的目的是什麼?這讓我們想起那篇課文,它的開頭也是寫悶熱的天氣,他們的目的是否相同?給你什麼啓示?

2、文中寫道大家吃了一驚,立起身來,看見爸爸反揹着手立在水門汀旁的草地上看我們描竹,他明明來到很久了。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爸爸是怎樣一個人?

3、豐子愷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對他的成長有影響嗎?他後來之所以成就卓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六、拓展延伸,比較欣賞

1、通過爸爸對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介紹,你認爲此二者的區別有哪些?討論一下,結合自己的認識,歸納一下。( 細讀5、6自然段。)

⑴ 中國畫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一樣 。

⑵ 顏色方面: 中國畫以墨和硃砂爲顏料 。

⑶ 西洋畫則以事物的本來顏色爲顏色 。

2、歸納:中國畫重神似、神韻;西洋畫重形似、寫實。

補充:中西方在畫法方面的基點區別 :

⑴ 中國畫盛用線條,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 ;

⑵ 中國畫不注重透視法,西洋畫極注重透視法 ;

⑶ 中國畫人物畫不講解剖學,西洋畫人物畫很重解剖學。

⑷ 中國畫不注重背景,西洋畫很重背景 ;

⑸ 中國畫題材以自然爲主,西洋畫題材以人物爲主 。

3、師小結 :

一次童稚的遊戲,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啓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夥伴們從一次無意的遊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

七、總結全文

藝術並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遊戲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平凡的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羅丹也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讚美生活的美。

八、佈置作業

1、豐子愷的成功與其父的教育引導有關嗎?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給了你怎樣的啓發?請以如果我是家長爲題寫一篇隨筆,暢談自己的教育構想。

2、細讀課文第6自然段,歸納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特點,然後在美術老師的指導下與美術課上完成一幅水彩畫或一幅國畫。

【板書設計】

豐子愷(畫家、散文家)

晚飯後,我和弟弟到屋後的院子乘涼。

內容:在遊戲中爸爸引導我們走進藝術殿堂。

夜深人散,我欣賞竹畫,心底升起對中國畫的由衷愛意。

中心: 表現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七年級下冊語文《竹影》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

通過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感受 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及理解父親的諄諄引導教育對孩子成長髮展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

大家喜歡這幅畫嗎?哪位同學能說說你看到的情景?大家設想一下,在一個有月亮的晚上,地上滿是竹影,那麼,大家會做什麼呢?作者他們又會玩些什麼?讓我們一起走進豐子愷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豐子愷先生的情況,哪一位同學能幫老師簡要介紹一下。

二、作者簡介:

豐子愷(1898——1975),浙江人,我國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特別是他的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內涵深刻,耐人尋味,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散文除評論外,大多敘述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文字樸實無華,有濃厚的生活情趣。豐子愷先生喜歡兒童、熱愛兒童、崇拜兒童,他的好多作品都反映兒童生活,表現童真童趣,讓我們一起來感受。

三、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輕聲朗讀這篇文章,找出課文中的人物及人物活動的詞,並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本文主要敘述了我和小夥伴夏夜乘涼時看竹影,描畫竹影以及與爸爸講解中國畫的知識。

四、品讀課文,交流感受:

朦朧的月光,婆娑的竹影牽動了孩子們的心,你感受到美了嗎?讓我們跟隨作者他們進入這美妙的境界,分享他們的快樂。請同學們再細細品讀課文,找出你認爲最美的句子並進行賞析。(引導學生從兩方面軍去品讀課文:1、課文中描寫景物的句子;2、課文中富有童趣的活動)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研究天空中光線、顏色的變化;討論人影頭上有煙氣的原因;用畫筆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

在這其中,你覺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寫?爲什麼?

我個人覺得,第三小節的兩處描寫最有趣:

——華明“在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來一看,真像一隻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學他的口頭禪喊他“對起,對起,給我也帶一枝來!”

這兩處都很有趣,特別是華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隻青蛙竟然還笑。而大人這時候往往就會趕緊趁無人注意,把這影子塗掉,因爲會覺得這是一種醜化。

總結:精彩發言不嫌多,通過大家的細細品味,我們可以發現本文的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藉助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把我們帶入了孩子們的童稚活動中,也讓我們進入了美的世界。

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作者他們只是一味玩沒人指引教育,那他們會有更大的收穫嗎?讓我們共同關注豐子愷的父親。

五、品讀父親

1、對照課文,說說作者的父親是一個怎麼樣的人?要求大家結合課文簡要地作些評價。

主要有三處:

第3小節:

忽然一個大人的聲音在我們頭上慢慢地響出來:“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來得很久了。

——父親早就來了,卻耐心地在一旁觀察孩子的作爲,在合適的時機參與話題,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引導孩子。

第3小節:

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對着他說道:“誰想出來的?這畫法真好玩呢!我也來描幾瓣看。”

——能細心體察孩子的心情,併爲他們解圍,這真是難能可貴的長者風度。

第8小節:

我回到堂前,看見中堂掛着的立軸——吳昌碩描的墨竹,似覺更有意味。那些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似乎都有意義,表示着一種美的姿態,一種活的神氣。

—— 童年時的作者活學活用,經父親指引後審美水平馬上有了提高。這正是有了實踐經驗作爲指導的結果,勝過多少空洞的理論教育。

由此可見,大人對孩子的指導教育,特別是引導孩子步入藝術的殿堂、成爲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豐子愷有這樣一個好父親,也許,這就是他後來之所以能成爲藝術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讓我們代表豐子愷先生用一兩句話向他父親表達一番心意。

豐子愷有這麼一個好父親,大家羨慕嗎?

六、學習感悟:

讀完全文,你對童心童趣,對父親的教育方式,或許會有一些深刻的啓發或感受。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任選一個角度,具體地說說,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有更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