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鄧稼先》教學反思

《鄧稼先》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鄧稼先》教學反思1:

《鄧稼先》是一篇人物傳記,也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回憶性散文。執教完這篇課文後,我感到有所得亦有所失。

《鄧稼先》教學反思

先說教學中的“得”。這一課的學習我採用了“創設情境”、“合作探究”和“研讀評價”的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影像資料激發學生興趣,導入課文的環節比較成功,很好地切入到了課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得到了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滲透在其中;班級交流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使他們的概括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在課堂上得到了儘可能地鍛鍊。

本節課亦有所“失”。一方面,比較重要的“合作探究”環節教師指導不夠,“ 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閱讀”這一學習要求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裏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反而使個別學生有些盲目或者無所事事,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另一方面,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諸如“我口說我心”這樣的環節,本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想說、願說,大膽地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體會和理解,可是略微嚴肅的課堂氣氛未能激發起學生活躍的思維,表達得不夠。 結合本節課的“得”與“失”,在今後語文教學中,我認爲自己還應作如下努力:

第一、優化教學設計,體現新課程理念。要富有創意地設計教學過程,使其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達到教學相長、師生雙贏。

第二、要使課堂教學中呈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鮮活局面。輕鬆活躍的學習氛圍離不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教師要成爲 “催化劑”,努力營造平等交流的課堂氛圍,促成一種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

  《鄧稼先》教學反思2:

《鄧稼先》一文的作者也是科學家,與鄧稼先有着五十年的友情。

他寫鄧稼先大氣磅礴,始終以一百多年的中國近代史爲背景,把鄧稼先放在國際大舞臺上來寫,顯示作者博大深遠的視野,並且最大限度地凸現了一個立體的光芒四射的鄧稼先的形象。

鄧稼先爲民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長期以來卻鮮爲人知。

因此,精心設計導語就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拉近學生與“兩彈元勳”的距離。

整個教學過程呈三個板塊,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認知規律,更符合新課改的理念。

該課的教學流程按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教學目標來設計,並將三個緯度的教學目標有機地整合,可操作性較強,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誦讀課文,品味語言,從中感悟,受到薰陶,進而上升爲語言感受能力的培養,鮮明地突出了注重知識,注重過程,同時還十分注重方法的特點,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提升人文精神,這正是當前語文新課改革應大力倡導的一種做法。

  《鄧稼先》教學反思3:

《鄧稼先》是篇人物傳記,課文以小標題形式敘寫了鄧稼先的光輝事蹟,篇幅較長,該怎樣講授這篇課文呢?

如果按照傳統講法,一個小標題一個小標題講,泛泛而談,學生會有多少收穫?於是我想就解決兩個問題:1、用一句話概括每個小標題的內容。2、分析鄧稼先的人物形象。分兩課時,一節課解決一個目標。我覺得這樣講過之後效果還是不錯的。

一 、教學生學會概括

當學生概括每個標題的內容時,開始時思路是混亂的,我沒有告訴他標準答案,而是引導學生怎樣利用小標題對標題進行擴充;怎樣運用概括事情的方法(人+事)。學生在我的引導之下,答案順理成章的概括出來,這時,我想學生的心裏一定會有一種收穫的快感。

二、教學生學會分析人物形象

對於分析人物形象,已經不止一次了,像《最後一課》、《爸爸的花兒落了》等,但是怎樣分析人物,學生的心裏還只是些零碎的知識,沒有一個完整的印象,於是我讓學生進行梳理,都有哪些方法用來塑造人物形象?學生開始搜索記憶,學生說一條,我板書一條,最後形成這樣幾條:①運用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細節等描寫方法。②通過人物的具體事蹟表現出來。③通過側面描寫的烘托。④在文中找現成的關鍵詞。當學生梳理完後,再看課文時,就知道哪些詞句段是該圈點批註的,交流時也特別順暢。

其實,這些智慧不是我的,是我們七年級語文備課組的,總覺得在集體智慧的火花碰撞的一剎那,一切都變得明朗起來了,雖然我們的工作會很累,但我們累並快樂着!

  《鄧稼先》教學反思4:

整個教學過程呈三個板塊,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認知規律,更符合新課改的理念。該課的教學流程按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教學目標來設計,並將三個緯度的教學目標有機地整合,可操作性較強,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誦讀課文,品味語言,從中感悟,受到薰陶,進而上升爲語言感受能力的培養,鮮明地突出了注重知識,注重過程,同時還十分注重方法的特點,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提升人文精神,這正是當前語文新課改革應大力倡導的一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