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集體備課教案設計(精選12篇)

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集體備課教案設計(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集體備課教案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集體備課教案設計(精選12篇)

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集體備課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查資料,瞭解一種以上少數民族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

2、會用語句通順、條理清晰的語言介紹一種少數民族。

重點難點

會用語句通順、條理清晰的語言介紹一種少數民族。

教具準備

學生蒐集相關資料,瞭解一種少數民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啓發談話:同學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有56個民族,你能說出其中的一些民族嗎?

2、學生們暢所欲言。

過渡:各民族的文化生活真是別具一格,你們想走進他們嗎?

二、創設情境,走進民族

1、出示四幅民族圖,說說分別講的是那些民族?

2、小組探究:

根據蒐集來的資料,判斷圖上是哪幾個民族,說說你是從什麼地方判斷的。

要求:小組長要讓組員都有發言的機會,要互相傾聽他人意見。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

小組選代表發言,必要的地方演一演

過渡:各民族的歷史文化真實豐富多采,你能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家庭成員向大家介紹嗎?

三、自組小組,自選介紹

1、出示各民族的照片,展示各民族的風采。

2、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組成小組,練習導演。

(學生根據自己愛好自由組成旅遊團體,自導自演,展開研究,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自由度,讓學生主體實踐和親身體驗。通過與他人的互動交往活動中,讓他們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教師更多的是提供幫助、指導,甚至協作研究,與學生一起討論。)

3、暢所欲言的介紹會,師生共同評議。

4、談談這次旅遊的`感受。

四、發展思維,內化積累。

1、出示一些典型的民族照片,讓學生判斷是哪個民族,並說說這個民族的代表性節氣、風俗。

2、出示一張中國地圖,指導學生找出各民族的聚居地區。

3、觀看MTV《愛我中華》,你想對祖國說些什麼?你打算怎樣爲祖國貢獻力量?

拓展延伸:

全班共同努力,多種渠道蒐集資料,把反映各民族的生活資料,整理成一本民族集錦。

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集體備課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童話的特點。

2、學習擬人的修辭方法。

3、積累有關語句。

能力目標

設計幾種花的發言。

情感目標

培養謙虛的品質。

教學重點:

瞭解童話的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擬人的修辭方法。

教學準備:

郭沫若的《山茶花》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質疑導讀

媒體出示問題

1、板題、齊讀。

2、讀了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

3、歸納出示問題。

(1)文章出現的幾種花各有什麼特點?

(2)讀了課文,你受到哪些啓示?

4、瞭解作者及其作品。

(1)讀題

(2)質疑問難

培養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習慣

二、自主學習、深入理解

1、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

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不添字,不漏字。

2、交流讀書情況。

(1)通過讀書,你瞭解到什麼?

(2)你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內容?

(3)課文的.主題是什麼?

3、自由讀課文。

4、交流讀書情況。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研讀體悟,合作探究

相應出示媒體

1、在上面的問題中自由選擇一個或兩個,反覆讀課文,自我揣摩,自我感悟。

2、合作學習。

相互交流,充分發表意見。

3、分組彙報。

4、積累語句,指導感情朗讀。

(1)“若按嚴格的花時來說,她們……”

(2)“白丁香正在半開……”

(3)“一個小男孩飛跑過來……採摘着野生的二月蘭”

(4)“月兒行到中天……都有點不好意思。”

5、分角色朗讀對話,體會不同花的個性特點。

6、自由選擇,自己體會。

7、合作學習,解決難題。

8、交流句子。

9、分角色朗讀,同時,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四、通讀全文,瞭解特點

媒體出示特點

1、自由讀全文,思考。

這篇童話有什麼特點?

2、討論交流。

3、自由讀全文。

4、交流。

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特點。

五、延伸拓展,積累運用

1、如果馬蹄蓮、天堂鳥等花也加入這場討論,他們會說什麼?請設計它們的發言。

2、閱讀郭沫若的《山茶花》,爲山茶花在花兒比美大會上寫一份發言稿。

3、交流花兒的發言。

4、課外完成。

培養學生說話和寫作能力。

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集體備課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瞭解茶園美景、焙茶過程及品茶情趣。

2.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能幹。

3.瞭解有關茶的知識,培養對祖國茶文化的興趣。通過探究問題,提高蒐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以讀爲主,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能幹。

教學難點:

1.瞭解茶園美景、焙茶過程及品茶情趣。

2.蒐集有關茶的資料,進行分類處理,交流彙報。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茶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碧螺春》的`第一課時。誰能根據上節課所學內容把這句話補充完整?

(屏顯字幕)()的碧螺春()。

2、是啊,久負盛名的碧螺春以它獨特的色、香、味、形贏得了人們的喜愛。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麼具體描寫的。

二、品讀課文

(一)學習第四小節

1、請大家打開書,找出描寫採茶的自然段,好好地讀幾遍,有什麼體會在書旁作簡單批註。(學生自己讀,邊讀邊做批註。)

2、誰能說說,從作者的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麼?(交流體會)

⑴除了“明媚”,還有什麼詞可用來形容江南春光?

⑵相機理解“翠綠欲滴”、“神采飛揚”。

⑶“綠樹映襯着俊美的身影,構成一副美麗動人的圖畫。”是什麼句?爲什麼這樣說?

3、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不是圖畫勝似圖畫。(屏顯課文的插圖),誰能給它起個合適的題目?(給插圖起題目)

4、江南春光如此美麗動人,你喜愛它嗎?自由朗讀第四小結,看誰讀得聲情並茂。

(朗讀第四小節)

(二)焙茶

1、過渡:清晨,茶園裏歡聲笑語,入夜,又是另一番繁忙景象。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五自然段,象學習第四小節時一樣,邊讀邊做批註。

2、能說說自己的感受嗎?先在四人小組交流,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讀一讀。

3、是啊,難怪人們把這碧螺春茶稱作是——(工藝茶)

4、指導朗讀。

5、小結:這哪裏是在焙茶,分明是在進行藝術表演嘛!

(三)品茶

1、過渡:如果說看製作碧螺春茶有一種新奇感受的話,那麼——(齊讀)

2、爲什麼品茶使作者陶醉呢?我們也來沏杯茶,品品看。

3、示範泡茶,指導觀察。(仔細觀察泡茶的過程,說說看到的、聞到的。)

4、喝過茶沒有?說說喝茶的感受。

5、課文是怎樣描寫的,默讀第六小節,畫出相關的詞句。

6、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色、香、味、形

(爲什麼你喝的茶是苦的,而作者卻說是甜津津的呢?)

7、默讀這一自然段,想一想,使作者陶醉的,除了碧螺春獨特的色、香、味、形,還有什麼?

8、能不能把你感受到的讀出來呢?想讀哪句都可以。

9、教師範讀。

三、贊茶

1、是的,碧螺春以她獨特的色、香、味、形贏得了人們的喜愛,無怪乎有位外國詩人在品茶之餘,還寫下了這樣的詩句——(齊讀)

2、作者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裏,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你看到了什麼?在書上寫一寫。

四、拓展

1、中國是茶葉的故鄉,自古至今,讚美茶的詩詞歌賦很多,你知道哪些?

2、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茶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你知道茶有哪些妙用嗎?

課下,請同學們把自己收集的資料加以整理,出一期有關茶的小報。可以個人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

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集體備課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1、知識教學點:

⑴瞭解辛亥革命前後中國農村日趨破產的社會現實。

⑵小說三要素的複習。

⑶運用對比,多種描寫方法塑造典型人物。

2、能力訓練點:

⑴把握背景,分析特定時代中的人物。

⑵朗讀、品味關鍵詞句,理解小說的主題。

3、德育滲透點:瞭解舊中國農民生活悲慘、農村日趨破產的根源,使學生懂得只有國家強大,人民生活才能幸福的道理,自覺地爲祖國的騰飛而讀書。

4、美育滲透點:通過作者在文中描繪的理想中的故鄉的美好圖景,教育學生爲建設美好生活而勤奮讀書。

【學法引導】

學生要能很好地讀懂本文的思想內容,需要對課文所寫人、事的時代背景有所瞭解。學習課文時,一方面結合作者的描寫,分析人物的性格。另方面深入思考作者把人物二十年前後變化對比着寫的意圖,從而有利於對文章的理解。對有豐富內涵的語句,應多誦讀、多品味,以求有所領悟。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⑴運用對比,多種描寫手法刻畫人物性格特點。

⑵小說所刻畫的人物的社會意義。

2、難點:內涵豐富的語句的品味、理解。

3、疑點:作者對孔乙己和楊二嫂的態度相同嗎?

4、解決辦法:課堂上的朗讀與分析精彩片斷爲主要手段解決“重點”“難點”宜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領會,“疑點”可在理解人物性格的基礎上,教師作適當的點撥、拓展完成。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錄音機、投影儀。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查找有關背景資料,瞭解辛亥革命前後中國農村的現實及根源。

2、朗讀課文精彩片斷,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3、討論分析:

⑴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

⑵人物性格形成的社會根源。

⑶作者對文中人物所持的態度。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瞭解作品寫作的時代背景。

2、作了解性閱讀,理清全文脈。

3、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二、整體感知

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辛亥革命後,廣大的中國農村,受苦受難的農民並沒有得到真正的翻身、解放;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經濟發展,反而日趨衰落。怎樣才能使人民得到真正的幸福?中國農村的貧困,農民的不幸,是由什麼造成的?魯迅先生以他思想家的敏銳感覺,進行認真深入地分析。在他許多的以農民、農村生活爲題材的作品中,進行了形象地剖析、透視。《故鄉》一文,從閏土、楊二嫂十年的變化的角度,揭示了當時中國農村衰敗、蕭索、日趨破產的社會根源——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統治。

三、教學過程

1、導人新課,簡介背景。

2、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⑴聽錄音朗讀一遍,思考本文的線索,主要人物及故事情節。

⑵學生討論後,對上三者明確。

3、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⑴指一名同學朗讀第一部分,其他同學思考:

“我”漸近故鄉時的心情怎樣?

明確:漂泊的艱辛,思鄉的深切,返鄉的激動。

⑵漸近故鄉時,“我”見到的故鄉的景象如何?這時“我”的心情怎樣?

明確:景象是“蕭索”心情是“悲涼”。

⑶小結景物描寫的作用:

勾畫了一幅蕭條、荒寂的現實的故鄉冬景圖,初步表現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下舊中國農村破產的悲慘狀況,爲閏土的悲慘命運安排了典型的環境,烘托了閏土的悲慘命運和“我”的悲涼心情。

⑷見到故鄉冬景圖後,“我”的感受怎樣?用文中話回答。

明確:“啊!……好得多了。”

⑸怎樣理解“啊!……好得多了。”。

明確:寫出了現實與記憶中的故鄉的反差之大,飽含着對故鄉竟然如此的驚異之情。

4、分析第二部分:

⑴“我”記憶中的故鄉怎樣?文章第31節說“似乎看到了我美麗的故鄉了。”記憶中的故鄉到底美麗在何處呢?’

提示:景、事、人。

⑵分析景點:

描寫了一幅怎樣的圖畫?(少年閏土月夜刺猹圖)

景物:天空、圓月、西瓜、沙地。

色彩:深藍、金黃、碧綠。

景象特點:景物美好,色彩明快、豔麗,美好動人。

上一段說:“沒有一些活氣”,那麼這一段的少年“十一二歲”“銀圈”“捏”“刺”,又給人什麼感覺呢?(充滿生氣和活力)

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作者用這美麗的景物作爲少

年閏土小英雄形象的烘托,也是作者理想中故鄉的象徵。與現實中的故鄉形成鮮明的對比。

⑶分析少年閏土:(事、人)

“我”記憶中的少年閏土的肖像怎樣?(“紫色”“圓”“小”“明晃晃”可見少年閏土健康可愛。)

“我”回義了少年閏土哪幾件事情?可見他是個什麼樣的農村少年?

明確:教“我”雪地捕鳥——活潑多知。

邀“我”看瓜刺猹——樸素,熱情勇敢,多知。

告訴“我”貝殼,跳魚兒——見多識廣。

哭着不肯分離,互贈禮物——友誼深厚、純真。

作者怎樣更好地突出閏土說話滔滔不絕的?

明確:用了許多省略號。

⑷小結:故鄉到底“美麗”在哪裏?

明確:美在有許多新鮮景,美在有許多新鮮事,更美在有心裏裝着無盡希奇事,有着深厚、純真友誼的童年夥伴。總之,美在兒時的記憶中。

四、總結、擴展

全文按“我”“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活動爲線索,記敘“我”的所見、所聞、所感。

本節課所學內容,除了初步展示現實故鄉的蕭條外,多在回憶,突出了記憶中故鄉的美。在對比中,寫出了反差之大,反映了中國農村日趨破產的現實。

五、佈置作業

1、少年閏土是一個什麼樣的少年?

2、預習下文,思考楊二嫂的及中年閏土的形象特點。

【板書設計】

故鄉

魯迅

回故鄉:故鄉冬景圖:蕭索、荒寂心情:悲涼

到家與在故鄉:與少年閏土的友誼農村破產

楊二嫂的變化農民生活痛苦

中年閏土的變化。

離故鄉:對舊社會不滿,寄希望於未來。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分析閏土,楊二嫂形象,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

二、整體感知

上節課,我們分析了二十年前少年閏土的形象,本節課我們將見到二十年後的閨土,在對閏土二十年前後的巨大變化及楊二嫂的變化的分析中,努力探究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及作品的主題。

三、教學過程

1、複習、預習:

⑴二十年前後故鄉的景象有哪些變化?這個變化說明了什麼問題?

⑵在故鄉,“我”見到了許多人,其中着重寫了哪兩個人物?這兩個人物中,又重點以寫誰爲主?

2、分析中年閏土:

⑴少年好友閏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閏士的變化說明了什麼問題?

①肖像變化:

“紫色的圓臉’——“灰黃”且有“很深的皺紋”

“小氈帽”——“破氈帽”

“紅活圓實的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問:中年閏土的臉色爲什麼會變得“灰黃”?“很深的皺紋”和松樹皮似的手”說明了什麼?

明確:臉色“灰黃”是飢寒交迫造成的營養不良的結果,“很深”的皺紋是生活的重負刻下的痕跡,“松樹皮”似的手是長年累月超負荷的勞動造成的結果。

問:59節中“終於”一詞,體現了閏土怎樣的感情變化過程?

明確:重逢的喜悅——想要敘舊、暢談——想到自己的現狀、淒涼——自卑自賤一終於恭敬地稱“我”老爺。

②稱呼的變化:

問:“老爺”這一稱呼寫出了閏土心目中兩人之間的什麼變化?

明確:身份、地位的變化。

問:“厚障壁”比喻什麼?

明確:人與人之間的隔膜。

③語言變化:

問:中年閏土的話中也有許多省略號,這些省略號有什麼作用?

明確:顯示閏土說話吞吞吐吐,斷斷續續,謙恭而又含糊,表現了他的遲鈍麻木。

④神態變化:

問:神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怕羞”“高興”天真活潑——“歡喜”“淒涼”“像石像”“像木偶人”。

問:“石像”這個比喻說明閏土的精神狀態起了什麼變化?

明確:由於飽受生活的折磨,已經變得呆滯、遲鈍、衰老、麻木,了無生氣。

問:是什麼原因使他發生這樣大的變化?用文中話回答,並理解這句話對錶達中心意思的巨大作用。

明確:“多子……木偶人。”說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統治是當時中國農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的'根源,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

問:閏土爲什麼要揀“香爐”和“燭臺”?

明確:把未來寄託神佛。說明他受封建迷信思想愚弄之深,說明了他的麻木遲鈍。說明了閏土是舊中國一個尚未覺醒的農民形象。

⑵小結:閏土的變化說明了什麼?

明確:說明了辛亥革命後,中國農村破產,農民生活痛苦的現實。勞苦大衆在封建傳統觀念轄制下所受的毒害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隔膜。

3、分析楊二嫂形象:

⑴楊二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她的變化又說明了什麼問題?

今日肖像:凸顴骨、薄嘴脣、圓規——體現性格潑悍、放肆、尖刻

討東西、造謠,“塞手套”——體現性格自私、潑悍,愛貪小便宜

昔日“豆腐西施”,終日坐着——體現性格安分守己

楊二嫂的變化,說明了辛亥革命後城鎮小市民階層的貧困化,反映了經濟破產的另一個側面。

⑵作者塑造楊二嫂這一形象有什麼作用?

明確:作用一,以楊二嫂的自私、刻薄襯托楊二嫂的善良、樸實。

作用二,以楊二嫂的變化說明城鎮小市民的貧困化,反映了當時社會經濟破產的廣度和深度。

4、見到故鄉的景和人發生如此變化後,“我”產生了什麼樣的心情?

明確:由下文“老屋離我愈遠了;故鄉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並不感到怎樣的留戀。”可見“我”對故鄉鉅變成如今的樣子是十分失望的。

四、總結、擴展

本節課,我們着重分析了閏土和楊二嫂兩個人物形象。閏土是解放前老一代農民形象的代表,他身上有着中國農民傳統的美德——勤勞、善良、忠厚,但因長期遭受經濟的壓迫和思想上的愚弄,他被那個社會折磨得像個木偶人。從這個人物身上,我們可以讀到作者對老一代農民不幸命運的深切關心和同情。楊二嫂是一個城鎮小市民形象的代表,是一個既遭受壓迫、侮辱,又深受私有觀念支配的被扭曲了的人物形象。從她身上,我們可以讀出作者對她的種種惡習是持否定態度的。

文中,作者着力寫兩個人的今昔變化,通過對比,深刻地揭示出兩個人物形象所蘊含的社會意義,並揭示出小說的主題。

【板書設計】

閏土:{少年:健康、活潑、多知、熱情

中年:衰老、遲鈍、麻木對比農村日益破產

楊二嫂:今:放肆、潑悍、自私對比農民日益貧困

昔:安分守己

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集體備課教案設計 篇5

一、教材整體介紹

(一)教材主要內容

這一冊教材共設16個主題單元。其中含三個集中識字單元(《丁丁冬冬學識字》和一個開放單元《書的世界》)。每單元大致包括2篇主題課文和一個“語文天地”,共27篇主體課文,讀背古詩7首,自讀短文12篇。集中識字3個單元:二、七、十二。學習部首25個。

(二)全冊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課文和開展各種學習活動,在語文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和策略、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各方面得到發展。

2、認字431個,學習偏旁部首累計達70個。

二、關於識字與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應是小學低年段的重點,二年級的識字教學和一年級相比,有什麼區別?

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學習利用漢字規律(重點在漢字的表意特點)分析字形,識記生字。並對認字方法有個較系統的歸納、整理。初步學會運用不同的認字方法獨立識字。

一二冊滲透性學習字理事字:如字與畫,“語文天地”中的一些識字活動(獨體字+偏旁),但一直不作爲知識點講授,只要求學生接觸,有感性認識,去發現、去思考。本冊則在一、二冊量的積累上,要求產生頓悟,產生飛躍,對漢字的表意功能有認識,有體會。而漢字的形聲字聲旁表音的特點,也開始在本冊滲透。第10、14單元出現這類設計:“半、伴(65頁),成、城(93頁)”,兩個設計有一個梯度,又發現到比較。要由學生自己通過比較,發現漢字形聲字的聲旁特點,教師只應給予簡單的提示。

這一冊對形聲字的聲旁特點做了滲透,第四冊將安排以形聲字聲旁歸類的集中識字單元。

2、在三冊結束時,學生應達到什麼樣的水平?

基本上會分析字形。四冊時將引導學生學會綜合使用學過的認字方法,基本掌握獨立識字所需的技能。

3、本冊教材開始學習查字典,運用部手查字法,教材是怎樣進行編排設計的?

本冊從第二單元開始,學習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的學習安排在第四冊。查字典的學習以“金鑰匙”形式出現。從丁丁冬冬的視角,認識字典,學習查閱,引導學生循序漸進,逐步掌握。

第二單元:認識字典(方法見教參13頁)。

第三單元:學習查字典(方法見教參19頁)。

第四單元:查找難檢字(方法見教參27頁)。

第七單元:開始限時,要求學生通過練習,基本上能在一分半鐘內查到要查的字。

4、關於學習部首查字法,有什麼想法和做法可以介紹一下?

學習查字典,如果有老師來講,將包含很多內容,極易枯燥乏味,要利用畫面,引導學生讀畫,讀畫中的文字。可以像圖中所畫,分小組,用實物(字典),讓學生自主學習。這裏需要教師課前做設計,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查字典的慾望。

可以讓學生分別讀文字,邊按照文字表述嘗試做一做,這時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可以促使每一個學生在各自起點上有新的提高。況且學生之間的交流語言有時是直接而有效的。

部首查字法應當是獨立認識生字經常使用的方法,教師要組織好各種活動,創設情境,應到學生愛查、會查、自覺查,把字典當作最可靠的識字方法來對待,把使用工具書當作最重要的閱讀習慣之一來培養。

由於學生識字量小,讀正文有困難,學習查字典,剛開始時只要求會查,能找到要查的字,讀準字音,只練習查字典的技能,對認字的結果不做要求。初學時不應要求速度,日後通過反覆練習,逐步加快速度。到第七單元時明確提出速度問題。15單元查字典比賽。

要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並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確定部首、翻頁、檢錄),及時讓學生總結經驗,交流方法。(方法見教參46頁)

5、第三冊教材在寫字方面有哪些具體要求?

本冊在寫字方面的要求是學會書寫294個字。

本冊依舊在“語文天地”中設計了例字描紅,並對字形結構的安排做了一些指導。《寫字本》上也很具體的對所寫漢字做了規範的指導。教師不要把這些指導作爲知識來傳授,也不必由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對照指導去寫每一個字,而是由學生去感知、發現、體驗漢字的美。在低年級階段,不必強求每一個孩子都把字寫的那麼漂亮,首先是正確、工整、規範。學生的發展不平衡,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可指導學生注意關於書寫的提示,能領悟多少是多少,能嘗試多少是多少,逐步掌握。例如:由學生自己去看、去常識、去發現字的變異,字形的間架。(見教參2頁)

“會寫字”,往往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標準:可以指會筆順筆畫,也可以指能聽寫對,還可以指在使用時不出錯別字,此外還可以從書法藝術的角度來講“會寫”。二冊的寫字目標是指按照正確的筆畫筆順寫(包括填空、連線等)下來。兼顧使用和寫好。不要把幾方面的要求同時下達,造成沉重的寫字負擔。三冊重點指導怎樣把字的間架結構寫好。至於如何寫對,不出錯別字,三年級後寫話活動多了,將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來。

6、本冊要繼續練習抄寫音節,能爲生字標音,在查字典時準確讀出生字字音。

7、寫字本怎樣使用?

寫字本的設計基本上是隨着單元走的,描紅兩個,自己書寫兩個。教師一般還要另外安排學生的抄寫。原則上應該是以學生會寫爲準,不必佈置多遍的抄寫,也不必要求所有的孩子都寫相同的遍數。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使用寫字本。

8、複習拼音時,y和ī的用法,的拼寫規則,uo和o的區別等等,需要教師反覆指導、練習。

三、關於閱讀

1、一般要求

⑴在第二冊“藉助手指但不出生,或者小聲但不用手指閱讀課文”的基礎上繼續練習,在本冊逐步過渡到練習不用手指、不出生的默獨(見教參44頁)。讓學生逐步脫開手指、降低聲調,學習默讀。由於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差異,不必強求所有的孩子一步到位。在三冊結束時,大部分學生可以實現默讀一個段落即可。個別學生的發展需要教師耐心、長時間的關注、引導。

⑵學會藉助課文插圖閱讀。學會讀圖,能看懂情節簡單的多幅畫面講故事(見教參36頁),能看懂單幅圖,根據文字提示和圖中顯示的各個細節瞭解圖意,並聯系自己的.經驗展開想象。

⑶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學習不同句式,同時感受閱讀的樂趣。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願意和書教朋友。

⑷朗讀和背誦要按教材要求做到爭取流利,可鼓勵學生多背,在閱讀中多識字。古詩只要求背誦,不作分析,學生可藉助插圖大致理解。

⑸在《書的世界》這個開放單元,要在培養學生愛讀書的同時,學習查找目錄,樹立查找資料的意識,知道書應分類。

2、閱讀課文的學習怎樣把握尺度?

二年級的課文都是淺顯易懂的,只要能夠讀下來,就可知道大衣。上課能夠指導學生學會生字新詞,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大致內容即可。不必逐句逐段分析講解,品詞品句。學生會隨着閱讀量的增加,閱讀經驗的積累,逐漸學會品位、體會。

四、關於使用教材的幾點說明

1、“金鑰匙”的處理:不能當作教學內容講解,要引導學生從丁丁冬冬的角度看他們的探討,同時參與進去。(看,丁丁冬冬又在討論什麼了?你們想說說自己的想法嗎?你們還有什麼好建議?看看誰的辦法更高明?……)

2、口語交際和口語表達:(52頁商討營救計劃;58頁介紹一本書;66頁環保考題。)設置問題情境,自然引出話題。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敢於發表不同見解;學會討論(39頁在課堂上怎樣做纔算勇敢?53頁“金鑰匙”——學習在討論中與同學和作)。書面表達方面:練習寫話,鼓勵平時作記錄,學記事(86頁學記事:培養習慣,練習、積累);開始學習寫日記(115頁學完《松鼠日記》後,開始提出明確要求:在寒假裏寫幾篇日記)。

3、積極、認真地參與各項語文活動,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能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向。

4、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幾點建議

(一)關於備課

1、備課背什麼?

⑴準備教參以外的相關資料;

⑵對每個單元的總體把握、瞭解;

⑶瞭解學生原有基礎水平,針對性設計教學策略、方式;

⑷樹立科研意識,把教學和科研聯繫起來,理性地備課。

2、教案的形式要有變革,不再是線形的形式,由一連串序號組成,按固定的模式排列。

⑴教案應是模塊式的,網絡型的,學生、教材、三維目標、教師自身優勢,都應考慮;

⑵教案要設計多個方案;

⑶教案要留白;

⑷教育是在動態環境下的主體創新活動,要有學生的創造,教師的創造。因此備課時要注意:不能無視兒童頭腦中的知識結構,要了解他們頭腦中裝的東西。教案中要有對學生的分析,要根據自己班學生的特點和學習需求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⑸教育應以人爲本。一切教學活動都應以學生的利益和需求爲主要依據,爲學生的生存和發展服務,尊重學生的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不再一相情願的編寫導演劇本。例如有位老師上《好事情》:教師想讓學生知道,尤拉想的實際做不到,從而揭示主題——要想做好事,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他把尤拉想做的三件好事在黑板上列出來,先讓學生讀尤拉想做的好事,再讓學生說自己能做到什麼。但學生紛紛表示自己能做第一件(救馬莎)和第三件(背奶奶上醫院)。這時,老師不是因勢利導,而是想把學生扭過來,於是反問:“救馬莎你會游泳嗎?背奶奶你有力氣嗎?”但學生仍不按老師的思路走,有的學生說用救生圈,有的說叫鄰居,打110,打120。教師仍不甘心,一直追問到一個女孩心領神會,站起來說:“如果我站在尤拉麪前,我就要問尤拉,你想救馬莎,你會游泳嗎?你想打狼,你有槍嗎?你想背奶奶上醫院,你有背奶奶得力氣嗎?”終於有人說出了老師想聽的話,老師就讓全班同學爲她熱烈鼓掌。在這個討論過程中,學生表現的主動性,表現出的創造力,因不同於老師的標準答案,而被忽視,被否定。老師把學生的思維強行納入成人思維的模式,強行按照自己意願進行。老師爲了完成自己的教案,漠視了學生的情感,學生真誠地想辦法做好事,卻被否定。這樣的教學過程對學生造成了全方位的傷害,打擊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損傷了孩子向善的美好情感。

(二)關於上課

1、要轉變幾個觀念

⑴由重講知識結論,轉變爲重視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⑵有重視學生記住現成知識,轉變爲重視引導學生再次發現和重組知識;

⑶有重視書本知識轉變爲重視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多角度地考慮問題和靈活性的解決問題;

⑷有重視單科獨進、單個知識點的教學轉變爲重視學科間和知識點間的綜合貫通;

⑸由重視統一要求轉變爲重視學生的差異資源和個性發展。

2、幾點注意

⑴要培養學生的學習願望;

⑵把學生的發展需求作爲教學的出發點;

⑶給學生的思考留下充分的空間;

⑷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

⑸師生雙方都有發展的教學是理性的教學。

課堂的即時評價目前有哪些想法和做法

二冊提出讓學生設立評委。如第一單元"元宵節"的口語交際,由學生輪流擔任評委。三冊仍繼續採用學生評委的形式。目前課堂評價出現的偏差,一是一律化——你真棒!對學生的稱讚並不是發自內心。我們要認識到讓學生看到差距也會是一種激勵。二是一邊倒——或者都挑刺,或者都說好。這些都不是科學的評價。

學生對別人做評價,可以促進學生客觀地看待自己,看待別人。學會合作,學會尊重別人。教師的指導要具體,不要走形式。

三冊應有評價水平的提高。評價時要講出理由:爲什麼給這個成績還應能提出建議:

需要怎樣改進教師可進一步組織學生評價評價者,這種評價是一種示範,一種提高,教會學生如何評價,也是一種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所以,評價應當作一個教育的過程來對待。

期末評價應注意什麼

請參閱《語文課程標準》中"評價建議",認字,寫字,閱讀,寫話。

怎樣真正體現學生自主學習

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思維特點,學習內容等不同情況組織自主學習的形式。提出自主學習的要求,不要空泛地開展,沒有具體措施或要求過多。

關於整體推進

現實課程中存在兩種偏向:活動和學習剝離,趨向兩極,形成單一課型:

(1)過多地單純地傳授知識,訓練能力,放棄了情感態度的價值觀的教育,忽視了過程與方法。僅保知識單線出擊,明顯表現在識字,寫字上。

(2)單純搞活動,爲活動而活動。例如:《怎麼都快樂》。讓學生表演掰手腕,拔河。學生不能體驗快樂,同時忽視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

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做任何學習活動都要考慮三個維度,促使學生的發展,促進人的發展。創新精神的培養必須有臨場發揮,要有教學機智,新就新在前面沒有,教案上沒有。教師需創新,也需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相應策略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要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意識——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學習語文,培養語文素養。

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學習者與他人互動的社會環境是學習的媒介。鼓勵參與,探究,合作。合作學習要講究"適當"二字,當多個人比一個人更好時,才應採取合作形式。分享交流對每個人是有益的時候,才應採取合作形式。合作學習不要流於形式,要有個人體驗的過程和空間。

學生頭腦中的錯誤觀念,要讓他自行修正,學生是通過修正來實現學習的發展的

重視學生自我評價有效的學習,需要學生自己控制學習過程,認知監控能力是至關重要的要重視學生思維過程,採用恰當的方式引導學生展示出這個過程。

教師要創設情境,給學生思考,探究,尋求答案的機會(如學查難檢字)。

五、配套材料

配合本冊教材的教學輔助材料包括:

(一)支持教師教學的輔助材料

教師教學用書

教學掛圖

教師教學卡片

錄音帶

(二)支持學生學習的輔助材料

語文伴你成長

同步閱讀文庫

語文·寫字本

語文學生識字卡片

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集體備課教案設計 篇6

一、教案背景

加強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互聯網搜索技術的引入,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爲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二、教學課題

課題:人教版語文第十二冊第8課《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學時間:1課時

三、教材分析:

中國民居具有古老而獨特的.魅力,是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體現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本文是描寫我國地方民居的說明文,介紹了特色鮮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一是讓學生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的特點及民風民俗,激發學生對民俗文化探究的興趣;二是體會課文的說明方法和語言的表達特點,並能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四、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騷擾、偏僻、魅力、清風徐來、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秩序井然、遮天蓋地、宏偉壯觀、別緻美觀、蜂擁而至、安然無恙、崇山峻嶺”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體會中華傳統民居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課文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五、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小組合作、互聯網搜索等學習方法相結合。

六、教學準備:

1、教學環境:多媒體及網絡環境;

2、教學資源:課前佈置學生通過互聯網搜索獲取關於民居的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

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集體備課教案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順序。

2、通過品讀文中的重點語句,體會人物情感,感受人物形象。

3、理解“成全”的內涵,學會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困境快樂、健康地生活,同時學會關愛,學會自強。

重點難點:

在讀悟中,抓住以小樹爲線索,理解本文的寓意,領悟人物的精神實質。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身殘志堅,又取得偉大成就的人呢?學生交流資料

師出示相關人物圖片,其實,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殘疾朋友非常堅強、樂觀他們頑強地與命運抗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樣一個故事。(板書課題《成全一棵樹》)

誰知道“成全”是什麼意思?(學生作答,教師總結)

2、看到題目,你想了解哪些內容?(誰成全了一棵樹?那是一棵怎麼樣的樹?爲什麼要成全這棵樹?成全樹的人是一個怎樣的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來解答疑問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初讀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學生自由讀課文)(指出容易讀錯的字:拎lī拎水怔zhèg怔住綽chuò綽號)

2、課件出示再讀課文,掌握主要內容。

(1)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思考:一棵樹僅僅指樹嗎?誰成全誰?這棵樹是如何被成全的?

(3)本文第一主人公是孩子還是母親。並說明理由。

3、交流預設

(1)本文講的是一位母親在春天裏將幾棵樹苗栽在門前,她那有腿殘疾的小兒子請求母親種下了一棵被丟棄、快枯萎的小樹苗。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小樹苗茁壯成長,母親也改變了想法,將兒子送到了學校。小樹成材了,那孩子也取得了成功。

(2)標題語意雙關,一棵樹不僅僅指樹,還指那個殘疾了的孩子。孩子成全一棵樹(明線)母親成全孩子(暗線)。一棵“本來已經失去了資格的”“又瘦又小,甚至還有一些枯萎”的小樹苗,在孩子的驚心照料下,茁壯成長,“比別的樹更青春,更挺拔。”一個“一出生就殘疾”的孩子,在母親的精心培養下,在母愛的滋潤下,“成了一位的作家。”無論孩子還是母親,她們作了相同的事:成全一棵樹!

(3)明確:理由充分即可,教師要引導到全文主旨上來。

三、細讀課文,品味人物情感

1、孩子成全了小樹。

(1)a“那樹苗是她丟棄的,又細又小,甚至還有一些枯萎。”

b“孩子舉着樹苗,滿眼都是渴求。”“孩子喜悅極了……比母親挖的要大、要深。”

c“孩子小心翼翼……給他澆水”

讀了這些句子你有什麼感受?(生交流)

師總結明確:孩子由小樹想到自己,自己就和這棵小樹一樣不被人重視。不被人看好。同病相憐讓這個孩子更加懂得珍惜生命、愛護生命。

(2)a“孩子挖的坑比母親挖的要大、要深。”

B“孩子小心翼翼??給它澆水”

c“孩子經常給小樹澆水。”

d“上了學??水塘和樹之間。”

f“那樹長得高,長得快??撿牛糞爲他。”

他精心照料小樹的同時,也在悄悄的實現着自己的心願。他是憑着自己堅強樂觀的心態在成全着自己。

2、母親成全孩子

(1)“這棵樹能長大嗎?母親的目光是複雜的……長成一棵大樹。”

(2)“這年冬天,母親做了一項龐大決定……讓這個孩子進私塾。”

爲什麼母親的目光是複雜的。又是什麼促使母親作出了讓孩子上學這項重大決定的。

(學生交流)

師總結明確:就是這棵被丟棄的樹所牽動的母親心中的痛——孩子一生下來就殘疾,她爲孩子的前途擔憂,所以目光是複雜的。

而母親又從①孩子本人爲種那棵樹挖了一個又大又深的坑;②孩子天天拎着水桶認真澆樹苗;③孩子天天偷偷地給那棵樹喂牛糞。看到了孩子那顆發奮圖強的.心,她要給這個孩子機會,就像給那棵小樹機會一樣。他信託孩子會像小樹一樣剛強地生長,會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樣。她相信小樹能長大,本人的兒子也會成長。

3、課件出示:文中“一拐一拐”多次出現,說明了什麼?(學生交流)

師總結明確:第一次“一拐一拐”是交代殘疾體徵,後幾次的描寫能則顯示她的性格特點:身殘志堅、快樂陽光、樂觀自信、自強不息。

4、課件出示:你如何理解成全一顆樹?

一個孩子救活了一棵險些被丟棄的小樹苗,使之成長爲一棵大樹。母愛讓一個可能處於社會邊緣的殘疾孩子,成長爲一名成功人士。無論是孩子,照舊母親,他們做了一件雷同的事:成全了一棵樹,成全一個生命。

5、感受着人物的情感,帶着本人的領會配樂朗讀全文

四、回顧課文,融情入心

從孩子、母親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閃光的品質?

簡要總結:男孩形象:堅強、樂觀、執着、有恆心、

母親形象:無私、偉大、公正

五、拓展

學了課文,你有哪樣啓發?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學會,面對困境快樂、健康地生活,要學會關愛,學會自強。

課下的時候我們可以蒐集一些身殘志堅的文章來讀一讀,進一步感受人物的品質。

板書設計:

9成全一棵樹

孩子成全一棵樹明線母親成全孩子一生暗線身殘志堅、快樂陽光、樂觀自信、自強不息。

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集體備課教案設計 篇8

教材分析

《四時田園雜興》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代表作品。范成大六十一歲時,在石湖養病期間寫下了六十篇田園詩,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各十二首,總題“四時田園雜興”。詩篇把農民的勤勞,淳樸的美德通過兒童天真活潑的舉動不經意地展現,更顯童趣盎然。

教學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背誦兩首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通過領會詩句內容,感悟古詩選詞煉句的精妙和豐富的內涵,從中受到美的薰陶,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鄉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養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重點

背誦兩首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養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難點

感受鄉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構想

引導學生對詩的內容及表達的情感作淺易的欣賞,在欣賞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共同交流,各抒己見,培養學生探究學習意識和主動學習的習慣。採用各種形式的朗讀:自由讀,分組讀,再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教學準備

蒐集范成大的資料;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古詩呢?誰願意背給大家聽?今天,我們再來共同學習一首,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2、播放課文朗讀錄音。介紹作者。(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其詩題材廣泛,對農民的痛苦,官吏的殘暴等都有反映,詩風清逸淡遠。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

二、釋題並初步感知課文

1.釋題:“興”是什麼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並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麼內容?(雜興就是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相當於平常我們讀到的詩歌中的:無題。只是詩人們有感而發,即興記下。)

2.教師範讀全詩,學生小聲自讀並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幹什麼?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3.指名試讀全詩,引導回答上面問題。

三、學習詩文內容

1.自由讀文,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並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晝:白天。

耘:除草。

耘田:在田裏除草。

績麻:把麻搓成線。

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

未解:不懂。

供:參加。

耕織:耕田織布。

傍:靠近。

桑陰:桑樹下。

4.引導學生試着解釋全詩:

白天除田草,夜裏搓麻條,村裏的男女都擔家。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着種瓜呢!

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集體備課教案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掌握生字詞,積累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母在孩子講述過程中的心境變化,品味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之情。

3.學習作者運用心理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注重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再現情境,在讀中體會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和感受課文中表現的父母對孩子的深切的關愛。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通過父親和母親情緒、心境的變化的描寫,感受父母對孩子的關愛。

教學時間:2課時

二、教學準備:

佈置預習作業:

A.讀通課文,讀準字音,把遇到的讀音問題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標註。

B.思考:這篇課文中的孩子給父母講了關於金翅雀的一件什麼事?

C.查找有關金翅雀的資料。

三、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導語:今天我們要走入第四單元的學習,課前同學們都已經初步瀏覽了本單元的課文,誰來說說,這幾篇文章給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這一單元我們將走進親情,走進愛的世界。

生活在父母的保護傘下,感受着父母給予我們默默無聞的愛,這是我們感受最深切的。今天我們學習的本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金翅雀》,也會帶給我們這樣的感受。

課前大家蒐集了關於金翅雀的相關資料,誰來說說關於金翅雀你都瞭解了些什麼?(學生簡單交流)

二、檢查預習第一項:初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把文章讀正確、讀流利。

2.小組內相互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

3.教師出示整理的生詞和容易讀錯的詞語,指名朗讀。

4.小組中輪讀課文,互相傾聽,爭取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三、檢查預習第二項:

再讀課文,說說文章中的孩子給父母講了關於金翅雀的一件什麼事?

四、細讀課文,感悟理解文章內容。

1.提出中心議題,學生自讀自悟。

中心話題:默讀課文,找到在孩子講述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樣的?父親、母親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勾畫出相關語句,多讀幾遍,並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什麼,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的旁邊。

2.小組交流。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二、結合中心話題,全班交流。

重點引導:

描寫人物心情的語句:

如在描寫父親爲孩子的安全擔憂的時候,文章運用了“和母親一樣提心吊膽地聽着,幾乎屏住了呼吸”;隨着兒子爬樹危險性的不斷升級,文章又運用了“父親和母親都驚呆了,誰也沒有吱聲。就這樣兩個人戰戰兢兢、一聲不響地讓兒子爬到樹上,爬上樹冠”;接下來,擔憂的情緒更加嚴重,“聽到這裏,父親的'心臟都停止了跳動,完全忘記了兒子在什麼地方,似乎還在高高的樹巔,緊挨天際,完全忘記了他腳踏在地上,無須兩隻胳膊小心翼翼地附着樹枝”。

而孩子“仍在饒有興趣地說着”,說這件事的時候,“孩子的表情天真無邪”。

對照在故事講述的過程中孩子的心情和父母心情的變化,看看他們的變化有什麼關係,你體會到了什麼?

對於文章中對心理活動的描寫,教師還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三、精讀最後一段,猜測故事情節。

讓學生再細緻讀文章的最後一段,引發學生猜測,父親和母親會談些什麼呢?順勢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父母不在孩子講述故事的時候就打斷他呢?

四、回顧全文,聯繫生活談感受。

回顧整篇文章,說說你讀完此文後的感受?可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

五、課堂詞句積累。

教師出示課後詞語,讓學生觀察,這類詞語都是描寫什麼的?

戰戰兢兢心驚肉跳提心吊膽忐忑不安

聚精會神全神貫注心不在焉心平氣和

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詞語?積累在書上。

五、拓展閱讀

《悠悠寸草心》、《拐彎處的回頭》

瀏覽整個單元,意在讓學生對本單元文章有一整體感受。

培養學生蒐集運用資料的能力。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是學習課文的前提。這裏充分利用小組學習,發揮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

培養學生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

以此問題,統領全課。課堂上,教師把寶貴的時間還給了學生,促進了學生的閱讀、探究、感悟。

學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過程中,品詞析句,感情朗讀,從而讓學生從父母心情的變化中感受到父母對孩子安全的擔憂,對孩子好奇心和愛心的呵護。

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的良苦用心。

聯繫生活談感受,有助於學生深化文章主題。

培養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

相關主題文章的拓展,增加學生閱讀積累的同時,讓學生深刻感受父母之愛。

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集體備課教案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2、抓住文中相關句子複習“比喻”、“擬人”、“排比”反問及雙重否定句。

3、抓住重點語句感受夾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體會夾竹桃身上的品質,懂得作者爲什麼會愛上夾竹桃。

重難點

1、抓住文中相關句子複習“比喻”、“擬人”、“排比”反問及雙重否定句。品味課文的語言。

2、感受夾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特色

教學準備

夾竹桃相關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出示夾竹桃花),請仔細觀察她的花和葉,看哪位細心的同學能有所發現。引導學生從花和葉子着手觀察:花朵像桃花,葉片像竹葉。因此,人們就給它起了個形象而好聽的名字:夾竹桃。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富有詩意的名字。課件出示夾竹桃圖片讓學生觀賞夾竹桃的圖片。

那麼,季羨林筆下的夾竹桃到底又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夾竹桃》。同時板書課題

二、深入分析

1、請同學們閱讀第一自然段,季羨林老爺爺對夾竹桃的感情怎樣?(讓學生閱讀後舉手回答。)

出示課件: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我說來,它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2、爲什麼夾竹桃對季先生來說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呢?文中給了我們答案。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文,找出描寫夾竹桃的自然段,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夾竹桃的.?

生回答後總結:第二自然段,花色,第四自然段花期,第五自然段引起作者月光下的幻想。同時板書:花色、花期、幻想。

3、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夾竹桃的花色有什麼特別之處,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寫夾竹桃花色的相關語句體會。

課件出示:紅與白搭配宛如火與雪——奇妙有趣。(同時板書:奇妙有趣)

課件出示:但是這兩盆花卻融洽地開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師:看這個句子,說說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課件出示:比喻---把一類事物比作另一類事物

4、請同學們快速默讀第三自然段,看院子裏都有哪些花,它們開放的季節是什麼季節,畫出季節和花名並找出描寫這些話相關成語

請三名同學一個說季節,一個說花名,一個同學說描寫花的成語。

課件出示:花團錦簇、滿院生輝、五彩繽紛、美不勝收、花開花落、

萬紫千紅。

全班齊讀成語鞏固。課文題爲“夾竹桃”,季先生洋洋灑灑用了200多字,一口氣介紹了14種夾竹桃以外的花,這不是多餘?學生回答,相機板書:對比烘托

5、然而,在一牆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哪裏悄悄開放。夾竹桃是怎樣開放的?請閱讀閱讀第四自然段。指明回答。

課件出示:夾竹桃卻在那裏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了出一嘟嚕。

師:夾竹桃從哪個季節開到哪個季節?

課件出示:“在和煦的春風裏,在盛夏的暴雨裏,在深秋的清冷裏,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豔。”

從春天一直開到秋天說明了夾竹桃花期怎麼樣?-板書:花期長——韌性可貴。

“吐豔”什麼意思?“盛開、綻放”。“無日不迎風吐豔”該是什麼意思?無日不迎風吐豔就是每天都綻放。“無日不迎風吐豔”是一個什麼句式?作者爲什麼不寫“每天都綻放”呢?(感受雙重否定句,語氣更加強烈,更能突出對夾竹桃的讚美之情。)雙重否定句,什麼是雙重否定句?——雙重否定就是否定兩次,表示肯定的意思。體會句子:“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從“無不奉陪”我感受到夾竹桃的韌性。(“無不奉陪”就是沒有不陪伴,全都相陪。)這句話中的哪個詞語也能說明它“無不奉陪”(一直)兩個“一直”,令你想到了哪些詞語?(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這難道不是可貴的韌性嗎?

課件出示:這一點韌性,同院子裏的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這是一個什麼句式?反問句,加強語氣,表達韌性可貴。

6、“但是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於此”這句話,在文中起什麼作用?過渡句-承上啓下,說明夾竹桃不僅,花色奇妙有趣、花期長——有韌性,還有其它的妙處,那麼夾竹桃還有什麼妙處?讀第五自然段看作者都把夾竹桃幻想成什麼?

生回答後出示課件:地圖,水中的荇藻,一幅墨竹

7、月光下,一團模糊的花朵竟引起了作者這麼多的幻想。讓我們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一下月光下的夾竹桃吧。(配樂讀)

三、總結

請同學們回想第一自然段,聯繫全文想一想,爲什麼對作者來說夾竹桃是最值得留戀最值提回憶的花?在夾竹桃身上我們看到哪些可貴品質?

全班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四、作業設計

仔細觀察一種植物:請你試着描寫一種植物,抓住它的特點運用對比襯托的方法寫具體。

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集體備課教案設計 篇11

【情景說明】

《這樣做不好》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

本文教學目標是:

1、學習勸說別人不要做有損於公共利益的事情,說話時要注意禮貌。

2、關心身邊的事情,能勇於表明自己的態度。教學的重點是要以理說服人,以禮打動人。

【教學過程】(案例描述)

在執教《這樣做不好》一課時,下課鈴響了,可孩子們還意猶未盡,我心中一動,何不給他們佈置一項作業?於是我讓孩子們做個有心人,發現有人做有損於公共利益的事情時,能夠勸說,一週後彙報。

一週後,該彙報作業完成情況了。上課鈴剛響,教室裏嘰嘰喳喳,一隻只小手舉得高高的,小臉蛋漲得通紅,孩子們爭先恐後彙報自己的作業。

生:我星期天跟媽媽逛街時,看見一個叔叔把口香糖吐在地上,真髒!我上去拉住他,讓他撿起來,他看了我一眼,走了。

師: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生:媽媽當時告訴我:我說話的聲音太大了,街上的人都看那個叔叔,叔叔怕丟面子。

師:你是一個勇敢的小男孩兒,敢對不認識的人發表正確的看法。(轉向同學們)說:那我們怎樣做才能讓那個叔叔改正錯誤呢?

(學生紛紛舉手)

生:說話要有禮貌,不能板着臉。

生:小聲說,不讓別人聽見,叔叔肯定會撿的。

生:如果叔叔不撿,我就用紙幫忙撿起來。

(我讚許地點點頭)

生:昨天上完體育課,我看見我們班的小戈穿越綠化帶,我剛勸他,他的臉就紅了,還跟我說對不起。我好開心!

(這個同學發言時,小戈同學的頭低下去了)

師:是啊,你做得很好,老師也爲你高興,我想,你提到的那位同學今後也會像你這樣做。(小戈同學連連點頭)

生:今天早上,在上學的路上,我跟爸爸看見一個大哥哥把喝過的牛奶杯扔在路上,我拉住他說:大哥哥,你這樣做不對,破壞環境,請你撿起來丟到垃圾筒裏。那個大哥哥不撿,還用眼睛翻我,被我爸爸批評後,他才撿起來丟進垃圾筒。

師:我們謝謝你和爸爸。(教室裏響起熱烈的掌聲)(然後,我轉向同學們)問:如果當時只有你一個人,怎麼辦?

生:我自己撿起來丟進垃圾筒。

生:可是那個大哥哥不改,天天丟,怎麼辦?

生:我先把牛奶杯撿起來,然後跟着他到學校告訴值周的大哥哥大姐姐,把他的名字記下來,讓老師批評他。

生:如果他是回家去的.,我就告訴他的爸爸媽媽。

師:同學們想得非常周到。

生:昨天課外活動時,我看見幾個男孩子在草坪上翻跟頭,不是我們班的,我想說,可又不敢說。(同學們紛紛看着這個發言的孩子)

師:今天,你能把這件事說給我們聽,說明你是個誠實的孩子,聽了同學們剛纔的發言,你知道今後該怎樣做了嗎?

(這個學生紅着臉點點頭)

一節課就這樣過去了,聽着孩子們發自內心的話語,感受着一顆顆純潔的童心,我的內心充滿喜悅。

【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指出:一節成功的口語交際課應該讓孩子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在處理這次口語交際課的教學時,我們嘗試讓孩子把課堂所學延伸到課外,讓孩子在實際生活中面對無法預測的語言環境,靈活駕馭語言材料,從根本上提高孩子的口語表達水平,培養孩子人際交往的能力。

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集體備課教案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小說這種文體。瞭解作者通過細緻刻畫外貌及心理描寫來表現一個人的特點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課前充分預習,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2、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閱讀《駱駝祥子》的興趣。

3、反覆讀文,感悟作者語言的魅力,體會祥子的性格特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祥子的性格特徵。

2、進一步瞭解舊社會勞動人民的悲苦命運。

重難點分析:

瞭解作者通過細緻刻畫外貌及心理描寫來表現一個人的特點的方法。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祥子的形象。

課前準備:

查找祥子生活的社會背景。

教學過程

一、介紹寫作背景,引入文本。

(一)回顧本單元學過的`兩篇老舍先生的作品《我的母親》和《濟南的冬天》。

教師導語:1930年,老舍從英國回來,面對滿目瘡痍的祖國,作品格調變得沉重起來,《駱駝祥子》就是他那個時期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今天,我們就再次跟隨老舍先生之筆走進課文,去看看《駱駝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買車的故事。

教師板書課題。

(二)介紹寫作背景。

1、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背景資料。

2、教師隨即歸納總結。

二、自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一)學生默讀課文,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二)教師引導學生簡要概括即可。例如文章講述了祥子從農村來到城市,從租車到下定決心買車,經過努力工作而買到了屬於自己的新車的過程。

三、細讀課文,品味語言,體會祥子的性格特徵。

(一)學生默讀課文,體會老舍先生筆下的祥子是個怎樣的人?邊讀邊在書中進行勾畫和批註,寫下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二)反饋交流中,教師相機引導感悟並指導朗讀。

1、祥子身體健壯。引導學生從第一自然段對祥子的外貌描寫中來體會。正因如此,他纔對拉車充滿信心。

2、祥子具有淳樸的品質。

“他確乎有點兒像一棵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看出初進城市的他,還保留着農民的淳樸。還可以從他拉車的姿勢來體會。

3、祥子有心眼,有理想。

通過祥子打定主意買車,想有屬於自己的車,以及買車時與老闆討價還價來體會。這裏要抓住心理描寫。

4、祥子吃苦耐勞,堅持不懈。

在開始拉車時,“他的腳脖子腫得像兩條瓠子似的,再也擡不起來。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樣的疼痛。”“整整的三年,他湊足了一百塊錢!”

(三)教師小結:整篇文章中,祥子的語言甚少,看出他是個沉默寡言的人。他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理想,值得我們學習。

四、拓展閱讀,引發課外閱讀興趣。

(一)教師導語:經過努力祥子終於買上了一輛嶄新的洋車,今後他能過上幸福的日子嗎?教師選取《駱駝祥子》中的一個小片段讀給學生聽。

(二)想要了解祥子今後的命運,課下大家可以將《駱駝祥子》這篇小說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