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麋鹿》說課稿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麋鹿》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3W 次

說教材: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麋鹿》說課稿

《麋鹿》是蘇教版語文第十一冊的一篇課文,該文以簡潔的語言和豐富的內容,層次清晰地介紹了珍稀動物麋鹿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以委婉的含蓄的筆觸敘述了它們歷經磨難終於回到祖國的坎坷命運,樸素的說明中注入濃濃的情趣,也滲透了強烈的愛國情感。

對動物的愛好,對萬物的好奇,正是當今孩子的天性。按照課時計劃,兩堂新授課下來,我發現學生通過網絡學習,興趣盎然,熱情高漲,學生在濃濃的情趣中瞭解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在鮮明駭人的史實中激起了學生對麋鹿坎坷經歷的深深惋惜和強烈憤慨。莫忘國恥,振興中華,一種民族精神也油然而生。可以說整個過程收到了預期效果。

然而在課後,我發現,在留言薄上學生留下了許多問題,細細斟酌,每個問題都充滿了學生濃濃的情趣,透露出對動物的鐘情與眷戀,包孕着對新知的渴求。(打開留言薄)

A麋鹿在3000年前在長江中下游就有,爲何在漢朝銷聲匿跡,在1885年又在北京發現。時隔這麼多年,還有奇蹟的出現。而我們大家都喜歡的恐龍爲何卻沒有奇蹟般的出現呢?它滅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研究恐龍的滅絕)

B姜子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封神榜寫了個怎樣的故事?(研究姜子牙,《封神演義》)

面對着這些問題,我很是欣喜,這不是學生自己對世界的開拓嗎,這不是偉大的探索精神的體現嗎?這不是學生在自我開發教材嗎?雖然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已經完成,但我卻意識到了這纔是我們課堂教學的成功,這纔是我們教學工作的真正開始,也是學生髮展的真正起點。

可能有老師會提出,這些和課文內容風馬牛不相及,是不是脫離了我們的語文教學。但是值得提醒的是:我們新課程不是提出嗎?語文教學應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語文課堂應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不是有專家提出來了嗎?要跳出語文教語文。

課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爲大課堂,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絕不能僅僅束縛於課堂和教材之中,在“大語文觀”的指引下,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有效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種種活動與興趣,這不是我們此時所要做的嗎?因此,我就思考,何不將這些來源於學生的問題作爲我們進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拓展語文閱讀研究的主題呢?我想,這對培養學生衆多能力是有裨益而無害的。

爲此,我從學生的需求出發,決定展開課文的深入拓展研究。也就是想再利用一堂課圍繞學生的問題展開研究。

教學目標:

要說這堂課我所追求的目標是什麼?四個字:學有所得。就是說,讓學生在我們教師創設的網絡環境中展開研究而有所得,無論是知識、能力、情感等各方面,只要他們提高了,發展了,我就認爲我的預設目標就達到了。當然不同的學生有着不同的價值取向,差異是難免的,但我認爲只要他們在各自的基點上有發展就說明我追求的目標就已經達成。學生在研究中只要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這就是有所得,學生的信息素養髮展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提高了這就是所得。

教與學的策略:

基於以上目標的制定,我在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過程中,讓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決定研究的方式、研究成果的表達與展示形式,我將由教壇的表演者退居爲後臺的導演者,承擔着準備、設計、參與等的支援者,通過爲學生創設和營造一個民主的、和諧的、寬泛的、有彈性的、餘暇的充滿人文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各自的興趣愛好中,選定自己喜歡的研究主題,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在這知識的海洋裏遨遊,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一系列的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在研究中發展,在研究中進步,我想,學生必有所得。

網絡環境設計:

研究性學習爲師生的發展開闊了無限的空間。教師除了要開發好課程外,更要開發好供學生學習的資源與環境。我始終這麼認爲專題網頁是一種資源,但更是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工具,是學生探索研究的平臺。創設良好的具有人文色彩的網絡環境對於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促進學生有個性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大家會發現,該網站是以研究麋鹿爲對象的,但是我看到留言薄上的幾個問題,我則根據學生需要對此又作了調整與完善,補充了相關資源,其實,我認爲,這過程本身也是一個發展過程,是一個動態生成過程。我覺得我們教師就是要爲學生的發展服務,我們提供的專題學習網站更是要爲學生髮展服務。不妨我們再來看一下該網站。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大板塊:

(一)“學習(目標)任務區”——學生自主學習的燈塔

在主頁上,我設計了學習任務欄,將學生的提出幾個問題歸納後放到該區,作爲本課堂的研究主題,爲學生指明航標。

(二)“網絡資源區”——學生探索知識的導航

資源區儘可能集各種麋鹿的相關圖文聲像資源信息與一體,提供基本能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某一相關主題的資源,供學生主動研究。大家都會認爲網絡的資源信息應該是海量的,我們提供給學生的信息越多越好。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我們的專題學習網站該怎麼建設?“減肥”這個詞語大家在多媒體課件製作時恐怕早就聽說過,我也曾想,我們能不能在專題學習網站設計時也考慮這個問題,除了我們將有針對性的信息呈現外,我們能不能首頁上設計了一個高效的檢索功能,只要在此輸入關鍵字,學生便能在衆多信息前能方便快捷地檢索信息,從而提高學習的效度。下面撇開麋鹿信息,就支持兩個研究主題研究的信息資源談略談一二。

點擊恐龍館,學生便能找到許多關於恐龍的圖文聲像信息,在各種信息的刺激下,我們每個人都會處於一種高度的興奮狀態之中,產生強烈的探索興趣和勾起研究慾望。

點擊封神榜,我們會看到姜子牙神奇的坐騎,看到許多關於姜子牙的神奇故事,看到衆多關於封神榜的故事。曲折動人的傳奇故事,個性鮮明的傳奇人物,無不讓學生動情,強烈的求知慾望更驅使他們啓動向這部神奇鉅著研究的步伐。

另外,考慮到學生可能還會生成新的問題,網絡資源區還超鏈了許多搜索網站,供學生按深入研究的方向繼續學習,來拓展研究性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因此,大家會發現,該網站綜合性強,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足夠的支持率。

(三)“主題討論區”——學生髮表見解的窗口

“主題討論區”是專爲學生主題學習而開闢的論壇等,並提供NetMeeting等網絡工具,爲學生創設會話、交流的平臺和協同發展的空間。學生可以在討論區提出學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回覆看到的事實,發表自己的見解。當然我們也可以讓學生走出座位,尋找夥伴,共同展開研究與商討。

(四)“成果展示區”——學生展示才華的園地

讓學生將自己的電子創作,PPT文稿,繪畫作品,研究報告等研究成果在展示區中展示,極大地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成就學生。

網絡環境下研究性學習設計

“學習支持網”與語文教學結合,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習的開放性、問題性、過程性、實踐性、合作性原則,學生能夠完成確定研究主題、實施研究、成果評價等研究型學習的基本過程,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轉變。本課的研究性學習由以下幾個主要環節組成:

1.生成問題,確定研究主題——進入問題情境階段

當學生完成《麋鹿》兩課時學習後,我發現學生在留言薄上提出了一些頗有研究價值的創造性的問題。爲此,我就通過網絡,師生共同討論,挑選出兩個學生最關心的問題(研究恐龍的滅絕;研究姜子牙和《封神演義》),向學生推薦研究,也就是確定了本堂課的研究性主題。

2、網上學習,自主研究——實踐體驗階段

這個自主,我是定位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性地圍繞一個主題作爲研究性學習的中心內容,“同學們,請大家選擇一個最感興趣的問題展開研究,這些問題可以是這上面的,也可以不是這上面的,但只要是自己想解決的都可以去研究。”同時,教師幫助學生制定研究計劃。(研究什麼,怎麼研究,和誰一起研究,研究的步驟,研究結果怎樣反映)也可提供研究記錄表。

問題的扼殺,實際是對學生髮展的扼殺。這樣設計,既尊重了學生個性,又使學生各取所需,一切在濃濃的興趣中完成,去發展,去追求各自所得。

如在研究二時,有學生對姜子牙的坐騎很是喜歡,學生完全可以通過網絡很快找到“四不像”坐騎的圖片以及關於它介紹的文字信息(演示),“喲賽”“好神奇喲”一種神奇感在此頓生;“姜子牙是個怎樣的人?”強烈的好奇心驅使學生在許多曲折的故事中展開研究,剖析人物鮮明個性,學生定會感悟出這是個機智、有謀的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封神演義》是一部世人皆喜的鉅著,扣人心絃的視頻,曲折感人的故事,將刺激學生的多種感知元,濃郁的興趣以及對知識的渴求,將促使學生去研究該作品的傳奇以及該文學的深遠的藝術價值,這樣由姜子牙的坐騎、姜子牙的爲人引入到《封神演義》的研究,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地喚起學生對我國古典文學的熱愛,對古老文化的熱愛。這不是我們編者的良苦用心嗎?

當然,也有可能,學生在該研究中,會形成新的問題,我覺得這卻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因爲大家都會知道,只有這樣,纔會讓學生在問題中發展,在矛盾中增長,從而形成研究不止,發展不止的好勢頭。

在研究的方式上我想讓學生或個人、或小組協作,也可以突破時空隧道,與校外專家、研究者建立有效、快速的聯繫,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網絡環境下得以實現。

3.彙報交流,深化提高——表達和交流階段

學生將各類信息加工形成記錄研究過程的小型報告、小論文,以及指導學生製作各種PPT作品、電子作文,將研究結果以各種形式展示出來,形式可以是小組合作彙報,展開答辯會等,通過交流研討,分享成果,進行思維碰撞,使認識和情感得到提升。

如在研究一時,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PPT的展示,研究小論文、電子作文來展示成果,諸類“恐龍的滅絕的原因”“恐龍的生存環境”問題將都奶奶感解決,通過與麋鹿比較,學生得出一個共性:一個良好的環境是動物生存的重要條件。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更涉及到了好多關於遠古時期的知識。。

當然在研究時,不能排除學生對其他問題的研究,如“貝福特是怎樣飼養這些動物的?他爲什麼會把這些動物養得這麼好?”,對於這些新生成的問題,我們將給予肯定,並給予大力鼓勵,讓不同的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有不同的收穫。因爲,這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組學習中,個體成員要互相配合,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共享信息與資源,共同承擔學習責任,榮辱與共,呈現出白花竟豔的勢頭。這樣爲學生個性發展提供廣闊而豐富的空間。

4.評價總結,再次展開深入研究,持續發展。

學生在在研究過程中定會產生許多新問題“我國有哪些文學鉅著?研究價值怎樣?”“我想去參觀恐龍園”等諸多問題我們可以和學生一起展開持續研究,讓我們的研究再次深入拓展。從而培養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學生髮展的可持續。

設計特色:

通過思考,我覺得我的設計體現了以下特色:

1、我們很多教師可能在開頭時會覺得本課研究主題散而亂,聰明的老師,相信此時也已經意識到我這堂課“形雖散但神卻很聚”的特點了吧!我們不妨把這幾個問題拎起來,不都是麋鹿課文的拓展深化嗎?感悟麋鹿之神奇,動物保護之急切,生態平衡之重要。再說研究二,不是遵循着“麋鹿神奇——姜子牙神奇——封神演義神奇——我們中國人智慧神奇”我想這也是我們語文拓展閱讀的起點與歸宿吧。

2、遵循了新課程標準,體現了較新的教育理念,堅持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思想,拓展了語文教學的領域,嘗試探索了在網絡環境下研究性學習的語文綜合實踐課的思路,學語文不是僅語文,跳出語文學語文,真正體現出大語文的教學觀的教學思想。

3、創設了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有足夠研究性學習支持的專題學習網站。在網站建設上首先考慮了減肥的思想,架設了可供學生自主發展,自由展技的舞臺,構建了一個平等會話,協作交流的平臺。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積極爲學生享受成功喜悅而服務。

4、研究的主題來源於學生,貼近學生生活,迎合學生個性,遵循了問題從學生中來,又到學生中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