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上冊《青山不老》原文

六年級上冊《青山不老》原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青山不老

六年級上冊《青山不老》原文

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裏,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kàng)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境。這是中國的晉西北,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nüè)的地方,是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jù)之地。過去,這裏風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頭。縣誌載:“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1]而墜。”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我對面這個手端一杆旱菸袋的瘦小老頭,竟創造了這塊綠洲。

我還知道這個院子裏的小環境。一排三間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飯,帶上乾糧扛上鐵鍬進溝上山;晚上回來,吃過飯,抽袋煙睡覺。65歲那年,他組織了七位老漢開始治理這條溝,現在已有五人離世。他可敬的老伴,與他風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樹回來時,發現她已靜靜地躺在炕上過世了。他已經81歲,知道終有一天自已也會爬不起來。他唯一的女兒三番五次地從城裏回來,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後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他敲着旱菸鍋不緊不慢地說着,村幹部在旁邊恭敬地補充着……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去年冬天,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他還有宏偉設想,還要栽樹,直到自己爬不起來爲止。

在屋裏說完話,老人陪我們到溝裏去看樹。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着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老人說:“這樹下的淤(yū)泥有兩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這黃土,我們纔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看完樹,我們在村口道別。老人拄着柺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盪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後就再也出不來了。作爲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已的生命轉化爲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治理、歸宿、三番五次、領悟、風雨同舟”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教學重難點

瞭解課文的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領悟老人植樹造林、綠化家園、造福後代的精神。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鏈接專題,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這片土地是神聖的》一文中印第安人對他們那片土地深深的眷戀之情,令我們感動。在祖國的晉西北,有這樣一位老人,他也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愛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現在我們學習《 青山不老》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請同學們去讀一讀自學提示,拿起筆標上序號,說說學習這篇課文要我們解決什麼問題。

2.出示學習目標。

3.自由讀課文,要求:

⑴ 認真快速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劃出你認爲比較難理解的詞和句子。

4.反饋交流:

⑴ 交流比較難理解的詞和句子。

⑵ 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課文講述了一位老人將畢生的`精力用於植樹造林工作,以此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造福子孫後代。)

三、再讀課文,感悟“奇蹟”

過渡:正是這樣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邁之時卻創造了一個奇蹟,大家再讀課文,找找老人創造了什麼奇蹟。

學生交流: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板書:創造奇蹟)

學生回答,教師出示句子:

①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看到這樣的一組數據,你心裏有什麼想法嗎?這一連串的數字背後是老人15年、5000多個日日夜夜的枯燥歲月;這一連串的數字面前卻是滿山遍野的綠。這就是——生:“奇蹟”,一個了不起的奇蹟!

過渡: 課文的哪些部分還具體寫到了這一奇蹟?請找出來。(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②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裏,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

這兩個“全”讓你感受到了什麼?讀着這些句子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你可以用一個詞、一句話來說說。

多美的景色啊,誰能用聲音來展現這樣的畫面——指名讀

小結:一個81歲的老人竟然能夠用自己的雙手把一片荒蕪之地變成這樣一片綠色的林海,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③楊柳、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着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老人說:“這樹下的淤泥有兩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這黃土,我們纔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如臂如股”什麼意思?“勁挺”呢?

點撥: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樹?它們的作用是什麼?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說嗎?

要是沒有這些樹,沒有這樹林,會怎樣?

小結:是呀!保住了這片黃土,我們纔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那守住了這土,我們就守住了什麼?(莊稼、家園、希望……)這難道不是一個奇蹟嗎?

四、奇蹟背後

過渡:那麼老人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奇蹟的?

(一)體驗綠洲所處大環境的險惡。(學習第二自然段)

⑴ 輕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你從哪兒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

點撥 A 什麼叫“肆虐”?——任意地殘殺或迫害。課文中指什麼東西在哪裏肆虐?B 除了狂風肆虐,還有什麼肆虐?(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

(2)那麼你們知道晉西北的環境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惡劣嗎?老師這兒有一則資料,我們一起來看:

(出示資料)師讀(晉西北氣候惡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趨嚴重,屬於沙塵暴高發區,素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滿天”的說法。右玉縣老城12米高的城牆如今已被黃沙埋沒,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牆;五寨縣許多村莊,由於風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遷一次。

(3)結合註釋理解“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的意思。

在這樣險惡的大環境下,這個手端一杆旱菸袋的瘦小的老頭堅持15年植樹造林,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怪不得作者這樣讚歎: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二)體驗老人生活條件的艱苦(學習第三自然段):

我們一起讀讀,體會老人生活的小環境條件怎樣?

(81歲、就剩一人、五人離世、老伴去世)

五、深究課文,領悟“青山不老”

1.學生交流對這句話的理解

面臨享福與吃苦的抉擇 ,老農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吃苦,選擇了開闢山溝、改造山林的艱苦之路,因爲他知道自己還有許多事沒有完成,這條山溝還需要他,需要他不斷種樹綠化,因此他願意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這山溝,將自己的生命都奉獻給這青山。

2.那作者對老人又是怎麼評價的呢?

作爲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爲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另一種東西”是什麼呢?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是什麼意思?可是老人能和山水永遠存在嗎?老人能像日月一樣發出光輝嗎?請大家聯繫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麼能與山水共存、與日月同輝?

指導朗讀: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更爲寶貴的東西──與環境作鬥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這就是“另一種東西”,這一切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帶着這份感動,讓我們一起再讀一讀這句話。

3.老人的這些精神不會隨着歲月的流逝,老人的離開而消失,它將永遠根植於我們心中。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這青山會老嗎?你是如何理解“青山不老”的?

六、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如今這位老人已離開了我們,面對這一片青山,你想對老人說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