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上冊語文《青山不老》優秀教案

六年級上冊語文《青山不老》優秀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W 次

  【設計理念】

六年級上冊語文《青山不老》優秀教案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樑衡用清新的筆觸爲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於後代。

課文語言簡練、生動,藉助比喻、擬人等表現方式,將山溝裏綠樹成蔭、枝繁葉茂、錯落有致的形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展示的還有老農爲創造這片綠洲所付出的千辛萬苦,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了老農的勇敢和所創造的巨大生態價值。

《新課程標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目標,強調教育要體現人文性、實踐性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我將此作爲自己教學的指導思想,將此理念貫穿滲透在自己本節課的教學中,來制定教學方法。

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通過自讀來學習課文,從而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

 【預設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1)識“炕、虐、踞、淤”,理解“肆虐、風雨同舟、三番五次、歸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輝”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能通過閱讀引發思考,敢於質疑。

(2)能夠利用導讀解決疑難,培養略讀課文的閱讀方法。

(3)能夠運用寫作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穫,並從中獲得感悟。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預設重難點】

1.能通過閱讀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解決疑難。

2.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預設流程】

 一、播放課件,暢談感受,深情導入課文

1.播放我國晉西北地區土地沙化的課件資料,引導學生暢談感受: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導入:滋養我們黃種人的土地是肥沃的,這片土地孕育了一代代勤勞樸素的中國農民。今天我們將跟隨記者樑衡走訪一位晉西北的農民,在課文《青山不老》中瞭解他的故事,感受故事中的酸甜苦辣。(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提出質疑,初談老人印象

1.自由品讀,提出質疑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試着畫出你認爲比較難理解詞句。

(2)反饋交流

預設1:不理解的詞語

肆虐——任意殘殺和破壞。

盤踞——非法佔據。

歸宿——人或事物的最終着落。文中指老人生命的終結地。

奇蹟——想像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預設2:不理解的意思

爲什麼作者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2.再讀課文,初談印象

質疑過渡:作者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那什麼是會老的呢?(人)文中作者所要拜訪的就是一位老人,這是一個怎樣的老人呢?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找出答案。

1、速讀課文,畫出描寫老人的詞句

2、初談印象(指名回答,隨機板書。)

預設:瘦小、讓人同情、敬佩、偉大

 三、深入課文,重識老人,感受老人壯舉

過渡:老人果真如同學們剛剛所說的那樣嗎?讓我們走近老人,拜訪這位護林使者。

(一)感受老人人生的酸楚

過渡:誰來說數這個老人給你留下的第一印象?

1.外表:旱菸 瘦小

2.年齡:65——81

3.居住環境:孤獨

方式:找——體會——歸納(側重酸楚情感的渲染)

(二)感受老人的壯舉

過渡:這樣的老人在中國的晉西北還有很多,可僅憑這一點,不會讓作家寫成這篇文章。那麼這位老人身上到底有怎樣與衆不同的故事呢?

1.邊找邊讀

2.感受品讀

預設一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1)“十五年如一日”的執着

①十五年,他失去五位與他共同堅守崗位的護林夥伴,多少淚水——讀

②十五年,他失去了與他朝夕相處的老伴,卻來不及說一聲再見——讀

③十五年,多少次夢中驚醒,多少次淚如雨下,卻無助孤獨——讀

(2)“8條溝、七條帶、3700畝”的頑強

①多少崎嶇坎坷,多少次跌倒又爬起,他綠化了——

②3700畝,那是一條一條的,像互相挽住的臂膀,綿延多少坡,懷抱多少坎啊!讀——

(3)昇華:這就是一個用瘦小的身軀扛起來的一個奇蹟,讀——

預設2

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着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

(1)指名讀,從樹的角度談談體會。

預設:樹的茁壯、頑強、勇敢

(2)讀着讀着,你彷彿見到了怎樣的情形?動筆寫下讀後的感受

(3)反饋交流

預設感受——

我彷彿看到了:一層層的樹經歷了一次次的泥沙的侵襲,一層層的梯就是他們與泥沙抗爭的有力證明。老人鐵鍬下的孩子,就像這老人一樣頑強而永不言棄。

(4)指導朗讀:

保住了這些黃土,我們纔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5)小結:是啊!保住了這片黃土,我們纔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老人創造的是一個——學生接“了不起的奇蹟”。

(三)感受老人的悲情

1.迴歸生命的悲情:這個老人和他的孩子們生活在怎樣的境遇裏?

(1)找讀第二自然段

我知道這條山溝以外的大環境。這是中國的晉西北,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是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過去,這裏風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頭。縣誌載:“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我對面的這個手端一杆旱菸的瘦小老頭,竟創造了這塊綠洲。

(2)感受惡劣:肆虐、盤踞、險惡

2.提升:人類與險惡環境抗爭,書寫下的是一段輝煌!而輝煌背後又有誰知?看着老人離去的背影,我的腦海中一直沒有忘記老人說過的一句話——

這樹下的淤泥有兩米厚,都是好土啊!

(1)齊讀

(2)老人想告訴我些什麼呢?

引導:土從何處來?將到哪裏去?——無奈

(3)從中你體會到了老人此時說話時的心情了嗎?

3.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還隱隱地道出了自己對老人即將離去時的無限傷感,你能找到嗎?

看完樹,我們在村口道別,老人拄着拐,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蕩蕩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就再出不來。

指名朗讀,說說內心的感受

  四、照應前面,總結課堂,領悟“青山不老”

  過渡:人死了就化成一抔黃土,今天的老人已是81歲高齡,我們不知道他還能栽植多少樹木?播下多少希望?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青山將永遠銘記老人的豐功偉績,萬里綠樹長城已經鐫刻下他的名字。學到這兒,你知道作者爲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嗎?你能把體會寫下來嗎?

1.學生動筆練習,寫下自己對“青山不老”的理解。

2.交流學生的感悟,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用之前學生提到的不理解的句子進行小結,(出示句子讓學生朗讀)從而解決問題。

預設——

(1)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後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老人願意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這山溝,將自己的生命都奉獻給這青山,這是一種爲了造福人類無私奉獻的精神。

(2)作爲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爲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是老農創造的這片青山,可以與山水共存;

——是老農創造奇蹟的這個精神更值得永遠流傳;

——是老農面對困難能夠迎難而上,堅持不懈地努力改造,這種精神會永遠閃光;

——是老農這樣含辛茹苦地做,不是簡單地爲了自己,而是爲了這個山溝裏的人們,甚至可以說是爲了人類,作出自己的貢獻,這種舍小家爲大家的氣概永遠流傳。

3.小結並指導朗讀: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更爲寶貴的東西──與環境作鬥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這就是“另一種東西”,這一切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帶着這份感動,讓我們一起再讀一讀這句話。

4.總結課堂:你們說得都很好,這就是我們對課文中“青山不老”又一個新的認識。同學們,只要有千千萬萬的人具有老人這樣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這青山會老嗎?讀最後一句話。

 【板書】

青山不老

大環境—險惡

老 創造奇蹟

人 山川共存 日月同輝

小環境—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