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知識歸納及練習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知識歸納及練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一.通假字: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知識歸納及練習

1.故不錯意也(“錯”通“措”放置)

2.倉鷹擊於殿上(“倉”通“蒼”,青灰色)

3.輕寡人與 (“與”通“歟”,疑問語氣助詞)

4.豈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僅僅)

5.寡人諭矣(“諭”通“喻”,明白)

  二.一字多義:

以:

1.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憑藉)

3.徒以有先生也(因爲)

4.以君爲長者(把)

5.以頭搶地耳(用)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動詞)

2.徒以有先生也(只,僅僅,副詞)

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句首發語詞,無意義)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發怒,動詞)

2.懷怒未發(憤怒,名詞)

使:

1.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派遣,動詞)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兩者皆爲動詞,前“使”:派遣;後“使”:出使)

而:

1.挺劍而起(表修飾,不翻譯)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錶轉折,但是)

3.受地於先王而守之(表順承,不譯)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結構助詞,的)

2.願終守之(代詞,指代安陵國土)

3.夫專諸之刺王僚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4.長跪而謝之曰(代詞,指唐雎)

者:

1.以君爲長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雖然 (這樣)

2.秦王怫然怒(...的樣子)

雖:

1.雖千里不敢易也(轉折連詞,即使)

2.雖然,受地於先王(假設連詞,即使)

於:

1.受地於先王(從)

2.倉鷹擊於殿上(到)

3.請廣於君(給)

與 1.輕寡人與(通"歟",疑問語氣助詞)

2.與臣而將四矣(加上)

古今異義:

1.非若是也(古:這樣,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斷詞)

2.豈直五百里哉(古:只,僅僅。今:不彎曲)

3.休祲降於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換。今:容易,簡單)

5.雖然,受地於先王(古:即使這樣。今:連詞,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表示承認前邊的事,但後邊的並不因此而不成立)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撓(古:屈服。今:輕輕地抓)

8長跪而謝之(古:一種坐姿。今:雙膝着地。 古:道歉。今:感謝或凋落)

9.以頭搶地耳(古:撞。今:搶奪)

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古:於是。今:因爲)

 詞類活用:

且秦滅韓亡魏——————滅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動用法,使韓國和魏國滅亡,滅稍微牽強點,但亡是可以的。判斷使動主要是看這個詞是後面的賓語還是前面的主語的性質,這裏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爲使動。

請廣於君——————廣,可以看作形容詞活用爲動詞,解釋爲擴充

輕寡人與?——————輕,形容詞用作動詞,此處的意思是輕視。

雖千里不敢易也——————千里可以理解爲數量詞活用爲名詞,千里的土地,但現在我們不這樣翻譯,其實也理解得通順

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因爲主語是天子,所以伏屍和流都可以理解爲使動,使百萬人屍體倒下,使血流千里。

伏屍二人,流血五步——————伏,使動用法,使……伏流,使動用法,使……流

天下縞素——————縞素,名詞作動詞,穿戴喪服

亦免冠徒跣——————免,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免,脫去。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徒,光着

與臣而將四矣------數詞活用做動詞,成爲四人

 特殊句式:

非若是也—— 判斷句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判斷句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斷句

受地於先王——狀語後置

請廣於君——狀語後置

倉鷹擊於殿上--狀語後置

  題目:

1:在文章中找出秦王玩弄詐騙伎倆,裝出施恩嘉惠的句子和他驕橫無禮,盛氣凌人的句子。

答: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與君”

“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

“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2:簡析“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在文中的作用。

答:用反問激怒秦王,揭穿秦王的騙局,維護了本國國土的利益。

3:分析:“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這句話的潛臺詞

答:你最好將你們的國土奉送給我,不然的話,我將發怒,後果將不堪設想。

4:簡析作者主要通過什麼手法刻畫人物的,這種手法有什麼好處。

答:語言描寫,突出人物思想,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5: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樣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有很多,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事例。

答:

① 藺相如完璧歸趙

② 晏子使楚,楚王自取其辱

③ 諸葛亮舌戰羣儒,連吳抗曹

6:唐雎以“士之怒”回擊“天子之怒”,表現怎樣的精神?

答:忠貞愛國,不畏強暴,敢於鬥爭的布衣精神。

7:唐雎反擊秦王時,爲什麼要引出專諸,聶政,要離的行刺故事?

答:表明要效仿他們,刺殺秦王,同時表明和秦王鬥爭到底的決心。

8:唐雎反擊秦王並效仿三士欲刺秦王,產生怎麼樣的效果?

答:

① 迫使秦王屈服

② 不辱使命,保全安陵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