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識點整理

《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識點整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生字注音】

《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識點整理

  唐睢不辱(jū)使命 秦王怫(fú)然怒 免冠徒跣(xiǎn)以頭搶(qiāng)地 休祲(jìn)降於天天下縞(gǎo)素 秦王色撓(nóo)

 【重點字詞句義】

1、通假字:①秦王不說(說:通“悅”,高興)②故不錯意也(錯:通“措”,施行,置辦)③倉鷹擊於殿上(倉:通“蒼”,青色)

2、古今異義詞:長跪而謝之(古義:道歉 今義:感謝)

3、詞類活用:①輕寡人與(輕,形容詞用作動詞,意動用法,“認爲……輕”,小看)②請廣於君(廣,形容詞用作動詞,使動用法,“使……擴充”)

③天下縞素(名詞用作動詞,穿喪服)

4、一詞多義:①徒 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釋成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僅僅,只) ②惠 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聰明) ③若 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

5、其他重點詞語解釋:

⑴不辱使命(辱沒、辜負) ⑵易安陵(交換)⑶其許寡人(句中用來加重語氣的助詞)(答應) ⑷大王加惠(給予恩惠) ⑸故不錯意也(所以) ⑹因使唐雎使於秦(於是)(派)(出使) ⑺逆寡人者(違背) ⑻非若是也(這樣) ⑼雖千里不敢易(即使) ⑽豈直五百里哉(難道)(只,僅僅) 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樣子) ⑿布衣之怒(平民) ⒀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經) ⒁以頭搶地耳: 撞;罷了 ⒂庸夫之怒(平庸無能的人)

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膽識的人) ⒄休祲: 吉凶的徵兆 ⒅秦王色撓(屈服) ⒆寡人諭矣(明白,懂得) ⒇免冠徒跣(腳)

6、重點語句翻譯:

①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我想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可要答應我呀!

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生,願終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給予恩惠,用(貴國的)大面積的土地來換(敝國)小面積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從先王那裏接受了封地,願意始終守護它,不敢(隨便)交換。雖然:既便如此。

③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秦王怒氣衝衝地對唐雎說道:“你也曾聽說過天子發怒的情形嗎?”唐雎回答道:“我還沒有聽說過啊。”秦王說道:“天子發怒,可以使屍體倒下上百萬具,鮮血流滿上千裏的地方。”

④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 *唐雎說道:“大王曾聽說過平民百姓發怒的情形嗎?”秦王說道:“老百姓發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着腳走路,把頭拼命地往地上撞罷了。”

⑤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那韓國、魏國滅亡了,而安陵國卻憑藉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來,只是因爲有先生啊!徒:只。

⑥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安陵君於是派唐雎出使秦國。

⑦以君爲長者,故不錯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⑧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來交換安陵),擴大他的領土,然而,安陵君違揹我的意見,(這)不是小看我嗎?

⑨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即使拿一千里土地,也不敢交換,難道只(換)面積爲五百里的(土地)嗎?

⑩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

*這三個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膽識的人啊。(他們)心裏的憤怒還沒有迸發出來,上天就降下徵兆。再加上我,將成爲四個人了。

⑾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能力有膽識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怒,(那麼現在立刻)倒下兩具屍體,五步之內淌滿鮮血,天下的人將會因此而穿上喪服,今天的情況就是樣。

⑿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

 【理解性默寫】

1、課文中哪一句話表現出秦王盛氣凌人,又分明是一個騙局?

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2、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

3、課文是怎樣寫唐雎要與秦王同歸於盡的呢?

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4、文中哪一句話既是秦王無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對唐雎所作的讚揚?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課文內容理解】

1、如何理解句中加點字詞:“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爲長者,故不錯意也。”?

*秦王說這話的目的是進行恫嚇,從上文“且秦滅韓亡魏”一句來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那不是不能用武力奪取,只是暫時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現秦王的驕橫。

2、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一句中“輕寡人”?

*秦王希望你們看清形勢,不要誤以爲我們不能用武力奪取。這句關鍵是一個“輕”字,“輕”什麼呢?不是輕視秦王的建議,而是輕視他的軍事勢力。這是秦王故作反問,意思是“諒你們也不敢”,也是驕橫的表現。

3、安陵君:“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兩人所表達的意思差不多,但從語氣和態度上看,有如不同?

*唐雎比安陵君更強烈,更堅決。

4、秦王是怎樣一個人?

* 驕橫狂妄、貪得無厭、奸詐狡猾、外強中乾、色厲內荏、前倨後恭

5、唐雎是怎樣一個人?

* 從容鎮定、不畏強暴、有膽有識、有凜然正氣、熱愛祖國、不怕犧牲。

6、唐雎列舉專諸刺王僚等史實有什麼用意?

*兩方面:一是對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厲害程度加以渲染說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訓,不要輕舉妄動,自尋死路。

7、本文最後一段描寫秦王的神態的變化對刻畫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 從側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氣逼人的大無畏精神。

8、外交辭令往往委婉含蓄,隱藏着“潛臺詞”,聽話者應仔細揣摩,才能靈活應付。請揣摩下列各句,說說其“潛臺詞”是什麼。

*(1)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將你們的土地奉送給我,不然的話我將發怒,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2)與臣而將四矣。

我將效法他們三人,與你同歸於盡。

9、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唐雎是怎樣讓秦王理屈詞窮的?從中可以看出唐雎是個怎樣的人?(3分)

*首先,唐雎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用“布衣之怒”來對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舉了三個布衣之士的例子來反駁秦王,並表示要效法這些有膽識的勇士,不畏強暴,刺殺秦王。最後,唐雎“挺劍而起”,以死相拼,捨生取義,挫敗秦王。(答出要點及過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個有勇有謀、不畏強暴、敢於獻身的人。

10、唐雎出使秦國的原因是什麼?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爲什麼不答應?

*是因爲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圖吞併安陵君的土地。安陵君不答應,秦王不高興,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國。

11、秦王最後是長跪而謝之,說明了什麼?這是從什麼角度來表現唐雎的?

*說明秦王害怕了。從側面表現了唐雎不畏強暴的精神。

12、你認爲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樣的用心?

*秦王要求“易地”肯定是包藏禍心的,所以安陵君和唐雎君臣堅決不答應。具體答案依學生見解,不求統一。

13、文末說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並且請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嗎?爲什麼?

*這是秦王的權宜之計,表現出他的奸詐狡猾。他請雎“坐”,是坐下來談,不是放棄吞併。文中所說,也只是恭維唐雎的話,從當時秦在軍事的佔壓倒優勢及秦王的性格來看,秦王是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

 【開放性試題】

1、你認爲唐雎能夠永遠保住安陵嗎?爲什麼?

*不能。秦滅六國,統一全國,是當時的歷史發展趨勢。弱小的安陵,最終還是抵擋不住秦的統一戰爭的步伐。

2、古往今來,有許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樣,爲國家爲正義不惜生命。請列舉出幾例。

*屈原直言敢諫,流浪之後憤而作《離騷》,抒發志向。最終投江而死,以身殉國。聞一多在敵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敵人的卑鄙罪惡行徑,用自己的生命寫下了千古絕唱《最後一次演講》。

3、列舉我國曆史上兩個“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主要事蹟。(2分)

*示例:(1)墨子 阻止公輸盤和楚王攻打宋國。

(2)晏子 出使楚國,令楚王自取其辱。

(3)諸葛亮 舌戰羣儒,聯吳抗曹。

4、讀過本文後,相信你一定會爲唐雎的沉着、鎮定、堅強無畏、機智所折服,請你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本文給你的啓示。

作爲中學生的我們雖然不會遇到類似的事,但唐雎的獨立人格和精神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要努力學習,自力、自強,將來爲國家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