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江城子·密州出獵》教案設計「優秀篇」

《江城子·密州出獵》教案設計「優秀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江城子·密州出獵》教案設計【1】

  一、教學目標

《江城子·密州出獵》教案設計「優秀篇」

1.理解詞人的思想感情,陶冶愛國情操。

2.品味粗獷、豪放的語言風格。

3.掌握吟誦欣賞詞的技巧方法。

 二、教學重點

掌握古詩詞的學習方法

 三、教學設想

朗讀――譯讀――背讀――寫讀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搶答導入

他是誰?

他和他的父親、弟弟都是著名的散文家,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豪放派詞風的創始人。我們已經學過他的一首詞,在這首詞中,我們常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來勸慰受挫折、有痛苦的人;常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來話別遠方的同學朋友。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他的另一首充滿豪情壯志的詞――《江城子?密州出獵》。

  (二)朗讀全詞(體驗詞人的情感)

1.朗讀的核心是理解作者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源於文本的字裏行間。爲此,分組討論完成下列問題。

①請劃分詞的朗讀節奏。

②詞的上闋、下闋各寫什麼?

③“狂”字表現在哪些方面?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

④“鬢微霜,又何妨”表達了作者什麼情懷?

⑤文中運用三個典故,表現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⑥你還有什麼問題?請提出來,讓小組成員議一議 。

預設結果:

①節奏劃分示例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②上闋寫狩獵情況,抒發少年人的豪情狂態,下闋抒發自己的雄心壯志。

③一狂:出獵而須“報”知人民跟隨去看。二狂:看而須“傾城”。三狂:獵必射虎。四狂:自比孫郎。表達了詞人瀟灑豪邁感情。

④表達了詞人豪放開朗的心胸。

⑤“親射虎”展現了詞人雖然年紀已經不小,但仍有美少年的狂氣和豪情;“遣馮唐” 以魏尚自喻,“射天狼”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抵禦入侵者,建功立業的決心。

2.交流討論結果(預設結果)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詞

①學生甲朗讀,乙評價。

②學生乙朗讀,甲評價。

③全班齊聲朗讀。

 (三)譯讀全詞(領悟詞人情感)

1.把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第一、三小組翻譯上闋,第二、四小組翻譯下闋。

譯文預設:

我雖年老卻興起少年打獵的熱狂,左手牽着犬黃,右手舉起鷹蒼。戴上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領隨從千騎席捲平展的山岡。爲了報答全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昔日的孫郎。

我雖沉醉但胸懷開闊膽略興張,鬢邊白髮有如微霜,這又有何妨!什麼時候派遣人拿着符節去邊地雲中,像漢文帝派遣馮唐。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奮勇射殺敵人天狼。

2.有感情地朗讀譯文和原詞。

A.第二小組學生朗讀上闋原詞,第一小組學生朗讀上闋譯文(要求:①朗讀時,一句原詞一句譯文。②兩小組朗讀情感要保持一致。)

B.第三小組朗讀下闋原詞,第四小組朗讀下闋譯文(要求同上)。

C.第四小組學生朗讀上闋原文,第三小組朗讀上闋譯文(要求同上)。

D.第一小組學生朗讀下闋原文,第二小組學生朗讀下闋譯文(要求同上)。

  (四)背讀全詞(積澱詞人情感)

理解是背誦的基礎,規律是背誦的效率。

1.尋找背誦規律

提示:詞的押韻情況

2.根據押韻情況,試着背誦。

3.有感情地背讀全詞

A.個別背讀全詞。

B.齊聲背讀全詞

  (五)寫讀全詞(昇華詞人情感)

1.詞的內容,依靠豐富的想象,在原詞句的基礎上增加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尤其是充實細節描寫;保持原詞的情感;計時寫作,提高寫作效率。

寫作示例1:

老夫我今天姑且要又像少年一樣的瘋狂,頑皮了。我於是決定去打獵,我騎在馬上。讓左邊的侍衛牽着一條兇猛的黃犬,右邊的侍衛用手向上託着一隻蒼鷹,看那蒼鷹健壯的身體就可知它捕獵的厲害了。在我身後跟着一羣穿着漢羽林軍的服裝的將士,大家一塊兒騎着馬飛奔,走過的地方因爲人太多所以把地上的灰塵都卷得滿天飛舞,誰也看不見誰。

爲了報答全城人出動的情義,所以我決定要像孫權射虎一樣射一個。我喝了一些酒,膽子也突然變大了,心裏想雖然說我鬢邊添了一些白髮,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不知道朝廷什麼時候派人來讓我回去再做貢獻。我拿着弓,把它拉得滿圓向着敵人的方向射去。

寫作示例2:

雪停了,太陽的光芒終於穿透厚密的雲層,灑在了白雪的土地上,金色的.光芒射入了密林之中……

忽而,強勁有力的馬蹄之聲劃破了林子的寂靜。漸漸地,聲音越來越清晰,越來越響亮,以至於驚飛了樹上的鳥兒。極目遠望,一羣騎兵正在山岡上策馬狂奔。洋洋灑灑,氣勢非凡,如閃電般迅速,如霹靂般驚人。細看,領頭人正是太守!他劍眉入鬢,目入朗星,雖已兩鬢斑白,但依舊英武豪邁,意氣風發。頭戴錦帽,穿着貂皮裘,蒼鷹停在他的右肩上,黃犬跟在他的左邊,與馬並排飛跑。他握緊繮繩,注視着密林,活像一位將軍,神采奕奕。隊伍後面不遠處,全城人都出來了。他們有說有笑,都來觀看太守狩獵這一盛事。   寂靜的密林頓時活躍起來。太守回頭望了望百姓,心中不免感動萬分,他嘴角露出一絲笑意,心中堅定了信念,決不能辜負他們的盛情。一定要拿出當年孫權馬前射虎的膽識和氣魄。想到這裏,他拿出彎弓,向獵物射去。“嗖”的一聲,獵物應聲而倒,緊接着連射三箭,箭無虛發。士兵、百姓無不拍手稱好。他乘興又同士兵一起射了許多獵物,將這些犒賞了三軍。

暮色將至,天空泛着一抹橘黃。士兵們觥籌交錯,好不熱鬧。可他卻端着酒杯,望着國都,感嘆到:什麼時候朝廷會像馮唐赦免魏尚一樣,將我重用,讓我建功立業呢?正在這時,偶見天空中飛來了一羣大雁,他突然釋懷舒暢,一飲兒盡,笑道:“大雁飛來,定會有飛回日。”

夕陽下,馬蹄印彷彿被拉長,一直向國都延伸……

2.評改:讓完成寫作的學生相互交流評改。

3.推薦並展示優秀作品。

4.有感情地朗讀自己的作品。

5.詩詞學法小結:朗讀(體驗情感) →譯讀(領悟情感) →背讀(積澱情感) →寫讀(昇華情感)

(六)課外作業:賞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兒狼”一句,寫成短文。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雖然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距甚遠,但只要理念先進,方法新穎,也能讓學生受益匪淺。本節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1.精心導入,誘發學生興趣。

通過設置搶答題形式導入新課,新穎別緻,既溫故,又引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小組合作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習慣和方法。本節課,在朗讀、譯讀和寫讀等環節上都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精神。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時時關注學習進程,並給予適時的指導,甚至作爲一位參與者直接介入其間,啓發學生的思維,矯正合作中的偏差,幫助合作者獲得學習收穫,展示合作成果。這樣,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和習慣就會不斷成長成熟。

3.注重學習方式的引領與學習技能的訓練。“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詞四讀”這種學習詩詞的方法,是本節課教給學生的核心東西。一節課僅學一首詞,其目的就在於此。其次,聽、說、讀、寫等語文基本技能均得到了訓練。

4.十分巧妙地引導“背讀”,極爲創新地設計“寫讀”,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對詞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同時,拓展延伸了學生的視野,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創新空間,並試圖讓學生在精品咀嚼中陶冶情操,思索人生,構建完美人格,接受文化滋養,培養全面素質。

  《江城子·密州出獵》教案設計【2】

 學習目標:

1、感知蘇東坡豪放的詞風,複雜的性格。學生有欣賞詞的能力。

2、初步瞭解典故及其作用。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珈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猜猜他是誰?蘇軾

課前演講:蘇東坡奇聞異事(蘇軾與佛印的故事)

作者簡介: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歌與黃庭堅並稱“蘇黃”?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四大家”詞風豪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初讀感知

預習檢測:解釋詞語 聊 酒酣 開張 會

齊讀,判定詞的風格 豪放

這首《江城子》是蘇軾最早的一首豪放詞(注意讀出高亢激昂,豪邁奔放)

  四、合作探究

詞中那個字最能體現豪放風格?結合整首詞說說你的理解。(先獨立思考一分鐘,再小組合作,推選代表回答)

(1) 左牽黃,右擎蒼 其狂一;出城看而“傾城”,其狂二 ;獵必射虎,其狂三;自比孫郎,其狂四

(2)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寫太守率領衆多的隨從,縱馬狂奔,像狂風一樣飛快地越過小山岡。也說明這是一次裝備齊全,人數衆多的熱熱鬧鬧的狩獵。

“卷” 字 極言行走之快,可見出獵者情緒高昂,精神抖擻。

(3)爲報傾城隨太守 表明觀看太守狩獵的百姓很多。

(4)親射虎,看孫郎 爲了報答滿城的人跟隨太守觀的盛情,作者要親手射殺猛虎。自比孫權,可見其豪放,更見其“狂”。

(5)鬢微霜,又何妨 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爲豪壯.鬢間雖已染白霜,又有何妨! 也可看出作者的豪放之情。

(6)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手持符節前往雲中,何時朝廷才能再譴馮唐?(召我奔赴戰場)

(7)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到那時)我定將手中的雕弓拉成圓月一樣去參加戰鬥,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江城子 密州出獵》是第一首豪放詞,是蘇軾自成一家,突破了豔科的一首詞,是飽含愛國情懷的一首詞,是體現蘇軾樂觀豪邁,個性風采的詞。

全詞以“狂”字統攝全詞,豪放在其出獵場景的壯闊,在其報國之心的濃烈。

蘇軾的狂是一種霸氣,是一種追求,是一種狂熱的期待,更是一種永不放棄的報國豪情。

學生領讀,最後一句和誦

詞中隻字未提報國,詞人是藉助什麼來表達這種感情的呢?

微型講座: 微型講座——用典,傳情達意的生花妙筆

典故:文獻典籍中的詞語或故事

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語委婉曲折地表達“今”義。

用典的效果:使表達委婉含蓄,生動典雅。

1“親射虎,看孫郎”:自喻孫權,要像孫權那樣挽弓馬前射虎,表現了作者雖年近四十,仍有少年狂氣,意氣奮發。2.“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3.“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達了自己要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決心。

 五、蘇軾被貶官及背景

蘇軾一生多次遭貶,但是每一次被貶他都表現得很是從容於樂觀。被貶杭州時他寫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被貶惠州他寫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被貶黃州他又寫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他的《自題金山畫像》中寫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面對困難與挫折,我們更欣賞也更原意接受蘇軾的瀟灑飄逸,超霸灑脫,樂觀開朗,豪情滿懷。

周國平說過:在人生中還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凌駕於一切禍福之上的豁達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