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李清照《聲聲慢》獲獎教學實錄(通用13篇)

李清照《聲聲慢》獲獎教學實錄(通用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李清照《聲聲慢》獲獎教學實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清照《聲聲慢》獲獎教學實錄(通用13篇)

李清照《聲聲慢》獲獎教學實錄 篇1

【教學目標】

1.熟讀本詞,感受婉約詞風,瞭解李清照其人。

2.抓住本詞用詞的特點,體會詞人的思想情感。

3.運用上個單元詩歌鑑賞的方法來鑑賞本單元的詞章,學以致用。

【課前預習】

1.查閱相關資料,瞭解李清照其人其詞其風格 。

2.熟讀本詞到背誦,且能默寫。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知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是誰寫得嗎?生:是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師:很好。李清照是誰呢?哪個同學能給同學們講講?

生: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詞人。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是著名學者,母親也有工於文章,李清照從小就有文學藝術方面的才能。18歲和太學士趙明誠結婚。靖康之變後南下孤苦晚年。

師:在《夏日絕句》中,借古諷今,用項羽不肯過江東來諷刺當朝懦弱無能苟且偷安的君臣,全詩慷慨激憤。她的詩作一般是陽剛豪放,而她的詞作卻委婉含蓄,如今天要學習的《聲聲慢》,和《夏日絕句》一樣反映的是對南宋統治者偏安一隅的憤怒,看看在詞作中怎麼含蓄地表達的。

師:下面讓我們帶着李清照的情感集體朗誦一下。

二、放名家誦讀材料,感受在情感把握的誦讀中體會詞作者的情感。

生:(略)

師:非常好!說明同學們課前預習功課做得很足,但情感中把握不是很好,也許是齊讀的原因,情感很難凸顯。下面,我們聽聽名家的朗誦,從中體會情感,找出自己的不足。

(放錄音)

師:和我們比較,怎樣?

生:好!

師:表現在哪裏?

生1:我感覺到了濃濃的愁苦之情。

生2:老師,讀後我感覺作者描寫的景都不好,有點灰色。

生3:是的,我發現在情景的把握上還是不很好!

師:同學們覺得呢?

生:是。

師:同學們的感覺很棒。詞有上下兩闋,同學們,一般而言,上闋寫景,下闋抒情,讓我們看看本詞中有哪些景?寫了哪幾個場景?

三、將詩歌表現手法學以致用,抓方法,披愁情。

生:描寫的景有:滿地的黃花,梧桐,滴落到黃昏的細雨。①③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④⑤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師:很好

生:描寫的場景有:A.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B.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C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師:同學們回答的很漂亮!在寫景的詩詞中我們應該抓住什麼來分析?

(同學舉手回答,老師跟着一起幫助指導)

生:意象!

師:非常好。那看看這首詞抓住了哪幾個意象呢?

生:酒、秋風、徵雁、黃花、雨、梧桐”。

(繼續與生的對話)

師:這幾個意象傳達到我們眼前的時候,你的心情怎樣?作者的心情怎樣?

生:這些意象透出給我們的感覺是愁緒,全是傷感的意象。

師:哪句可以看出詞人直接表達愁緒?

生:“怎一個愁字了得?”

師:全詞只是表達一種愁緒嗎?

生:不僅僅是,還有深層的思想情感。

師:對,面對“秋風”“徵雁”“黃花”“雨打梧桐”等景象特別容易惹人愁緒,多愁善感的李清照怎能不愁呢?其實愁又怎麼能徹底表達她的情感呢?

四、練字扣情,詞融人情

師:到這裏,我們基本掌握了作者的愁緒,掌握了詞的核心。但同學們還能不感受到孤獨?哪裏可以看出作者的孤單寂寞?

生:“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詞人就是孤單寂寞的。

師:很好!那同學們看看這句詞有什麼特點呢?

生:這幾組次都是疊詞!

師:回答的非常好!那看看疊詞有什麼效果呢?

生:獨自尋覓,冷清的環境,悽慘的感傷,能更好地渲染了詞人愁苦的心境!

五、課堂總結,融會貫通

師:好,今天我們在閱讀、朗誦後,基本把握了本詞基調,抓住意象,很容易就能把握詞人當時的情感。相信同學們通過本詞的學習,能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用同樣的方法預習《念奴嬌赤壁懷古》!

李清照《聲聲慢》獲獎教學實錄 篇2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夢令》、《一剪梅》等,也接觸過其它抒寫“愁緒”的作品,可以讓學生展開聯想,進行比較,更好地體會李清照詞的妙處。

【教材分析】

本詞是李清照後期的代表作,被後人譽爲“千古絕唱”。在這首詞中,作者的情緒雖然比較低沉,但卻顯示了她過人的藝術才華。詞圍繞“愁”展開,運用各種各樣的手法來加強愁緒的渲染。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瞭解李清照後期的人生際遇對其詞作風格的影響,體會其前後期作品的不同風格。

2、技能目標

學習李清照是如何寫愁的,學會抓住詩歌意象去品味詩歌情感。

3、情感目標

體會李清照夫亡家破、飽經憂患和亂離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堅韌、孤高的靈魂。

【教學重難點】

1、深入研讀詩歌,抓住意象,體驗愁情,滲透對學生詩歌誦讀的指導。

2、讓學生由詞及人,突破文本的顯性層面,進入到詞人苦悶、複雜的精神世界,感悟詞作愁的深刻

意蘊和李清照孤高的靈魂。

【教學方法】

誦讀品悟法、情感體驗法、探究學習法、對比閱讀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前預習

熟讀《聲聲慢》這首詞,力求能背誦,回顧李清照的生平事蹟和所學的其前期的作品。

二、課前五分鐘

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滿西樓》MTV(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詞作——《一剪梅》)至上課,意在激發學生興趣,營造詩情畫意氣氛,讓生更易融入到詞的意境當中。(幻燈片1)

三、課文導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夢令》和《點絳脣》(引領學生回憶朗讀,配有短小歡快的音樂)(幻燈片2和幻燈片3)

從《如夢令》和《點絳脣》的字裏行間,我們可以見到一個什麼樣的清照呢?

明確:開朗活潑快樂

是的,因爲少女時代的清照是快樂幸福的,所以她寫出了清新明快的詞作。但隨着時間的流逝,時代的變遷,物是人非,滄海桑田,李清照在後期卻寫出了與《如夢令》和《點絳脣》風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詞——《聲聲慢》(幻燈片4)。這首詞被譽爲“千古絕唱”。下面,我們先一起來讀讀這首詞。

四、朗讀《聲聲慢》(學生集體配樂朗讀)

五、整體感知

略。

李清照《聲聲慢》獲獎教學實錄 篇3

【教學目標】

1、瞭解李清照後期的人生際遇對其詞作風格的影響,體會其前後期作品的不同風格。

2、學習李清照是如何寫“愁”的;學會抓住詩歌意象去品味詩歌情感;學習古詩鑑賞中知人論世的方法。

3、體會李清照夫亡家破、飽經憂患和亂離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堅韌、孤高的靈魂。

【教學重難點】

1、深入研讀詩歌,抓住意象,體會愁情,滲透對學生詩歌誦讀的指導。

2、讓學生由詞及人,突破文本的顯性層面,進入到詞人苦悶、複雜的精神世界,感悟詞作愁的深刻意蘊和李清照孤高的靈魂。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文導入

中國古代有一位文化名人,她是憂時傷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峯造極娥滄海愁人,她是曠古絕今的詞壇奇女,她——就是李清照。這樣一位千古才女,卻有着萬古愁心。她爲何而愁呢?今天讓我們一塊走近被譽爲“千古絕唱”的《聲聲慢》,走近李清照。

二、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傑出的女詞人。她出生於書香門第,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無不通曉。李清照十八歲時,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之子)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妻感情篤深,常常一起投詩報詞。北宋亡後,李清照夫婦被迫隨人羣逃難到江南。不久,趙明誠病逝,李清照獨身漂泊江南,隻身經歷國破家亡的痛苦,在輾轉流離中度過悽苦的晚年,卻不忘關心國家大事。

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創作以南渡爲界分爲前後兩個時期。南渡前,內容以閨怨離愁爲主,詞風清麗柔媚;南渡後,內容以懷舊悼亡爲主,詞風悽婉哀愁。

三、配樂朗讀《聲聲慢》

1、教師範讀,學生聽讀。

要求:

①聽準字音,注意節奏。

②用心聆聽,感受感情。

③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2、學生自由朗讀。

3、個別學生朗讀。

四、整體感知

1、讀罷此詞,同學們能否用一個字概括全詞的感情?

明確:愁——詞眼

2、詞中哪些句子直接寫了愁情?

明確:①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②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五、詩歌賞析——如何寫“愁”

既然如此,我們就抓住這個“愁”字,看看李清照是如何來寫“愁”的。

(一)怎樣入“愁”

詞開頭三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一直爲詞論家所盛讚,說其“創意出奇、卓絕千古”。現在我們就來品讀一番。

1、“尋尋覓覓”,詞人在尋覓什麼?尋到了嗎?

明確: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時的愛情,還可能是心愛的文物或者什麼別的;尋覓無果。

2、“冷冷清清”,是描寫什麼的?

明確:環境(處境冷清、心境清冷)

3、“悽悽慘慘慼戚”,寫出了李清照什麼樣的內心感受?

人到晚年,身體衰弱,情緒低落,苦挨着打發殘年餘歲(悽慘、悲慼)

這三句詞從精神狀態、生活處境到內心世界,層次清晰地慨括了靖康之難以後,詞人的不幸經歷和生活狀況,以及在身體上和心理上所受的摧殘。情感步步加深。

這樣一來,李清照起筆給我們定下了一個什麼樣的感情基調?(悲苦愁絕)

這十四個字構成的七組疊字在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明確:不僅統領了全詞內容,展現了淒涼、蕭條的意境,而且具有迴環跌宕的藝術效果,讀起來富有韻律感。

(二)賞意象,品愁情

同學們都知道,中國古典詩詞主要是通過意象來傳情達意。李清照在寫“愁情”的時候,同樣是藉助一些意象來抒寫。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賞意象,品愁情。

1、詞中用了哪些意象?

淡酒晚風雁黃花梧桐細雨

2、這些意象是如何表現出愁情的呢?選擇詞中你能理解的意象進行賞析。可結合一下問題展開討論:

這些意象我們曾經在哪些詩句中接觸過?

結合相關詩句說說該意象有什麼深刻的內涵。

展開聯想和想象將該意象所展現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繪。

(小組合作探究)

①小組交流探討(前後六個人爲一小組)

②集體探討(小組代表發言)

探討明確:

酒並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濃,酒力壓不住心愁。酒是愁文化的象徵。

風渲染愁情

雁象徵悼亡之悲、懷鄉之思

黃花喻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

梧桐一葉知秋,牽愁惹恨

細雨雨滴梧桐,卻敲碎人心(哀傷﹑愁絲的象徵)

3、總結本詞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淡酒秋風

過雁黃花冷清悽美的意境→傳遞出孤寂愁苦之情

梧桐細雨

(三)爲何生愁

當李清照沉浸在這種冷清悽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時,她發出了絕望地呼告:“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此時此地,此情此景,已經不單單是一個“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讓我們突破詩詞的顯性層面,走進作者苦悶,複雜的心靈,看看作者爲何而生愁?(結合李清照生平進行思考)

明確:情愁——獨居之寂寞

家愁——喪夫之哀

國愁——亡國之恨

六、全班朗讀全詞,體會愁之內涵。

七、歸納總結詩歌鑑賞的方法

1、知人論世

2、尋找直接抒情的句子

3、揣摩關鍵詞語(疊詞、形容詞)

4、通過意象來體會意境,感悟情感。

八、拓展閱讀《點絳脣》《一剪梅》

九、結束語

作爲一個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爲一個詩人,她又何其偉大。苦難不停地擦試着李清照的藝術靈魂,這些經歷像重物一樣壓在她生命的彈簧上,但它們不能壓垮李清照,相反,苦難越重,藝術的靈魂飛得越高。雖然我們不知道她死於何時,葬於何地。但我相信,她已在我們每個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座豐碑。

十、作業佈置

1、背誦李清照的《聲聲慢》。

2、查閱唐詩宋詞,試找出幾個被賦予特定含義的意象,說說它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受。

李清照《聲聲慢》獲獎教學實錄 篇4

教材分析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詞情悽清。李清照寫這首詞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嚐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作者寫下了“聲聲慢”這首詞,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

教學目標

1.積累基礎知識,引領學生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語言的鑑賞能力,培養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

2.根據課文內容設置問題,有效提問,理清思路,激發學生思考,促進思維發展,培養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

3.通過抓關鍵詞和意象來品味詞的意境意蘊,掌握鑑賞古典詩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鑑賞能力,培養審美鑑賞與創造素養。

4.瞭解李清照詞的特點,領略宋詞的藝術美,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及審美情趣,培養學生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

重難點

1.瞭解李清照南渡前後創作風格的變化。

2.體味《聲聲慢》的“愁”情。

課前準備

1.利用網絡查資料,瞭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2.利用網絡查資料,瞭解李清照詞的風格及變化。

3.自查資料,瞭解《聲聲慢》的創作背景。

4.自讀課文,讀懂大意,梳理字詞,積累基礎知識。

一、導入:

積累李清照名句,導入新課。

1、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一剪梅》

2、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一剪梅》

3、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剪梅》

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武陵春》

5、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夏日絕句》

6、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

7、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點絳脣》

8、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聲聲慢》

9、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

10、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鷓鴣天》

11、醉裏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蝶戀花》

12、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南歌子》

13、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鳳凰臺上憶吹簫》

14、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

15、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剪梅》

二、文學常識:

1.作者:

李清照(1104-1155),今山東省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派詞宗。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進士出身,藏書甚富,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與夫趙明誠(吏部侍郎趙挺之子)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編寫了《金石錄》。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早年還寫過一篇《詞論》,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爲“詞家一大宗”。

她的詞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多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韻調優美。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後期多慨嘆身世,懷鄉憶舊,情調悲傷。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在同代人中,她的詩歌、散文和詞學理論都能高標一幟、卓爾不凡。在詞壇中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易安體”。她不追求華麗的藻飾,而是提煉富有表現力的“尋常語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來表現對周圍事物的敏銳感觸,刻畫細膩、微妙的心理活動,表達豐富多樣的感情體驗。她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婉約風格發展到了頂峯,以致贏得了婉約派詞人“宗主”的地位。同時,她詞作中的筆力橫放、鋪敘渾成的豪放風格,又使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從而對辛棄疾、陸游以及後世詞人有較大影響。後人認爲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鬚眉”,她被稱爲“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環形山的女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2.李清照和“閨怨詞”:

唐宋詞的創作有一個傳統的題材,就是寫閨怨,“閨怨詞”是專門用來表現婦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們寫的詞被稱爲“代言體”,也就是代替婦女說話。李清照是詞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閨怨詞”是寫自己的真實生活和內心世界,是說自己要說的話。所以,她的出現使詞壇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

3.婉約派

婉約派爲中國宋詞流派之一。婉約,即婉轉含蓄。其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歐陽修、秦觀、周邦彥、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詞人)等。

4.易安體

李清照的詞一方面繼承了婉約派的創作風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創新和發展。她的詞於蘇豪、柳俗、周律之外別樹一幟,婉約而不流於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實感,語言清新自然,流轉如珠,音調優美,故名噪一時,號爲“易安體”。

5.疊詞:

疊詞是指詞和詞連起來用,疊詞在詩詞創作中獨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形象性;詩詞中疊詞運用得恰到好處,可使所描繪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徵更加形象;二是確切性。疊詞既可以摹聲,又可以摹色,達到摹狀的效果,使表達的意象更加確切;三是音樂性。疊詞可使詩詞的音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聲聲悅耳。

三、背景及解題

1.背景: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靖康之難以後,詞人的丈夫已故,他們精心收集的金石書畫,都已散失。飄泊江南,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爲流落無依、形影相弔的寡婦。這是女詞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裏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獨淒涼的境況。全詞所寫,不外一個“愁”字,但與她南渡以前所寫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內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2.解題:

“聲聲慢”是詞牌。

3.名家評論:

宋張端義《貴耳集》捲上:煉句精巧則易,平淡入調者難。且《秋詞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用《文選》諸賦格。後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痕。更有一奇字雲:“守定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許第二人押。婦人中有此文筆,殆間氣也。

明楊慎《詞品》卷二: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於閨閣也。其詞名《漱玉集》,尋之未得。《聲聲慢》一詞,最爲婉妙。其詞雲(略)……山谷所謂以故爲新,以俗爲雅者,易安先得之矣。

俞平伯《唐宋詞選釋》:“曉來”,各本多作“晚來”,殆因下文“黃昏”云云。其實詞寫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雲“晚來風急”,則反而重複。上文“三杯兩盞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嬌》詞所謂“扶頭酒醒”;下文“雁過也”,即彼詞“徵鴻過盡”。今從《草堂詩餘》別集、《詞綜》、張氏《詞選》等各本,作“曉來”。(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

四、內容研讀:

(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詩歌,結合註釋,翻譯全詩。

明確:

白話譯文:

苦苦地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不讓人悽慘悲慼。乍暖還寒的時節,最難保養休息。喝三杯兩杯淡酒,怎麼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風急襲?一行大雁從眼前飛過,更讓人傷心,因爲都是舊日的相識。

園中菊花堆積滿地,都已經憔悴不堪,如今還有誰來採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獨自一個人怎麼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還是點點滴滴。這般情景,怎麼能用一個“愁”字了結!

2.《聲聲慢》中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是哪一個字?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

“愁”。抒發了作者因國破、家亡、夫死而隻身流落江南時的孤苦無依的悽苦之愁。

(二)誦讀體味:

自由朗讀詩歌,把握節奏,畫出朗讀節奏,體味情感。

明確:朗讀節奏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慼。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三)分析結構:

自讀全詞,把握全詞的感情基調,請簡要概括上下片的內容。

明確:

感情基調:悲涼。

內容:開頭爲全詞奠定了悲涼的基調,接着從秋天氣候多變,酒難禦寒和北雁南飛等幾個角度,寫自己滯留南方的孤獨生活和悲苦心情。

下片寫黃花滿地枯萎,再也無人摘取。暗喻歲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再加上白日漫長,她獨自一人要怎樣熬能到天黑,正值黃昏時候,又有秋雨點滴作響,這種景象,這時的情緒,哪裏是一個簡單的“愁”字所能概括得盡的!體現作者那種失落、孤單、淒涼、悲哀的心靈世界。

(四)賞析內容:

1.思考:“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幾句包含幾層意思?在用語上有什麼特點?有什麼作用?

明確:

(1)這幾句包含三層意思:第一層,寫人的動作神態,似在尋找失去的東西,追索過往的痕跡;第二層,寫環境的淒涼、寂寞;第三層,寫內心世界的愁苦、哀傷。

(2)七組疊詞,很好地統領了全詞的內容,展示出一種淒涼、蕭條的意境;選用疊詞,造成一種迴環往復的效果,更顯示出感情之強烈。“尋尋覓覓”寫動作,寫出了尋覓無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寫環境,寫出了處境的冷清、心境的清冷;“悽悽慘慘慼戚”寫心理,寫出了心裏的沉痛淒厲。音韻上徘徊婉轉,感情上層層遞進,使全詞頓挫悽絕,如泣如咽。定下了全詞悲苦愁絕的基調。

表達效果:

①增加形象性;

②表達更確切;

③音律和諧,聲聲悅耳。

(3)這幾句直接抒情,表達的感情哀婉悽切,爲全詞奠定了悽清的基調。

2.思考:詞人爲何說是“淡酒”?爲什麼詞人看到“雁”會傷心?

明確:

(1)並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濃,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瞭作者的晚年生活是何等淒涼慘淡。

(2)①睹物思人。此時,那似曾相識的雁兒再度飛過,丈夫卻已亡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②這也表現了詞人天涯淪落之感。此時詞人避居江南,遠離故土,看到北來的大雁便認爲這是家鄉來的大雁,因而說是“舊時相識”,可見,雁兒還勾起了詞人的“懷鄉之思”。

3.思考:如何理解“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這三句詞中蘊含的情感?

明確:

“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既指菊花枯萎凋謝,又指詞人因憂傷而憔悴消瘦。正是因爲詞人無心賞景,雖是菊花堆滿地,卻不想去摘賞。然而,人不摘花,花卻自己凋謝。等到花自憔悴損,欲摘卻不堪摘了。這裏既寫自己無心摘花的鬱悶,又透露了憐惜菊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深遠,令人回味。

4.“梧桐更兼細雨”中“更兼”表明了詞人怎樣的心境?

明確:

“更兼”表明了詞人脆弱不堪的心境。梧桐葉落即已不堪忍受,又加上“細雨”伴唱,秋韻更濃,詞人的愁苦也就更深。

5.思考:“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中“次第”指哪些“次第”?詞人爲何說“怎一個愁字了得”?

明確:

(1)“次第”意爲光景、狀況,指乍暖還寒、晚來風急、舊時雁過、滿地黃花、梧桐秋雨等情景。

(2)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顛沛流離之苦、亡夫之痛、家國之恨、孤獨之情,等等,僅用一個“愁”字又如何概括得盡呢!

(五)鑑賞形象:

1意象:

思考:詞人圍繞詞眼“愁”字,都寫了哪些意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明確:

黃花:詞中的黃花取其衰敗之像,暗喻歲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之義。表現了詞人晚年孤苦飄零的處境,隱含着對生命將逝的悲哀。

酒:詞中的酒除此意外還有禦寒之意,“淡酒”,並非酒淡,而是因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淒涼慘淡。

風:詞中的風緊急,猛烈,並且是晚上的風。“風急”明寫天氣惡劣,實寫詞人愁重。詞人六神無主,茫然若失,竭力尋找卻遍找不到。亡國之愁,淪落之苦,喪夫之痛,家國之思全部壓在一個孤苦伶仃的年老婦人身上。酒入愁腸愁更愁,滿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壓不住心愁。

雁:象徵悼亡之悲、懷鄉之思。雁會聯繫到詩人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感嘆獨自身在異鄉的悲涼,作者當時身處南方,看到北雁歸來,或許她只是聽到了那呼朋引伴的聲聲雁鳴,不禁想起如今雁在人亡,曾經心意相通的夫君早已撒手人寰,無由再寄錦書去,無人再捎錦書來。

細雨:是哀傷、愁絲的象徵。

梧桐:本身就是牽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悽苦的秋雨,不僅滴在耳邊,更滴向心頭。

2.意境:

思考:這首詞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明確:

詞中的意象組成的畫面是:風急欺人,酒淡難敵寒意,仰望則天空過雁,俯視則滿地殘花,梧桐落葉,細雨霏霏,傷心人更遇淒涼景,澀景苦情交融在一起,詞中則營造的是晚風送寒,黃花零落,北雁南飛的悽慘悲涼意境。

3.詞人形象:

思考:詞中塑造了怎樣的詞人形象?

明確:

這首詞始終緊扣悲秋之意,以悲秋入筆,與丈夫在一起和丈夫去世的對比,反襯自己孤獨一人的孤寂,離別家園的離別愁苦,以及國家衰落,民不聊生的悲慘.展現了一個的對生活的絕望的落寞孤寂的女詞人形象。

(六)歸納主題:

1.聯繫詞人經歷及寫作背景思考,詞人爲何生愁?

明確:

《聲聲慢》是詞人後期的作品。李清照早期生活優裕,夫妻和諧,家庭美滿。因此詞風較明快,即使寫愁,也只是“閒愁”。而後期因靖康之變,夫妻倉皇南逃,避居江南,又因丈夫病卒,飽受國破家亡之痛,晚年生活孤獨悽苦,因此詞風哀婉,淒涼。

引入背景資料:

1127年:金滅北宋,夫婦所存的十餘屋金石書畫在戰火中焚爲灰燼。

1129年:趙明誠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張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訴訟,與張汝舟離婚。被判刑兩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沒有子嗣,悽然一身,悲苦地離開人世。無人知道死於何時,葬於何處。

情感:

《聲聲慢》是李清照後期家破夫亡受盡折磨顛沛流離生活的縮影,是一首沉重的哀傷的憂患之愁的生死戀歌,抒發的是家國悲愁,飽含着亡國之恨、喪夫之痛、孀居之哀、顛沛之苦,是絕望的、壓抑的、難以訴說的愁。

2.歸納主題:

本詞選取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義的景物,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

(七)總結藝術特色:

1.借景抒情:緣愁選景,將自己傷感,悽苦的愁緒融入到了對淡酒、飛雁、黃花、細雨等這些蕭瑟慘淡的意象的描寫之中。用哀景引發愁,在哀景中蘊蓄愁,以哀景來烘托愁。充分表現出詞人傑出的藝術才華。

2.直接抒情:“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難言之痛,欲說又休,全詞戛然而止,言有盡而意無窮。

3.疊詞運用:開頭用七組疊字構成了三句話,奠定了全詞哀婉、淒涼、愁苦的感情基調。“尋尋覓覓”寫動作,表現出詞人茫然無着的心情;“冷冷清清”既寫環境,又寫出內心的寂寞冷清;“悽悽慘慘慼戚”寫出詞人淒涼慘淡的內心感受。加強情感。

(八)課堂小結

“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平生”,作爲一個女子,李清照何其不幸;作爲一個詩人,她又何其偉大。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苦難不停的擦拭着李清照的藝術靈魂,這些經歷像重物一樣壓在他生命的彈簧上,但他們不能壓垮李清照,相反,苦難越重,藝術的靈魂飛的越高。

五、拓展探究:

1.閱讀下面一段關“百脈泉公園”的介紹,請你爲其擬一則廣告詞,不超過15字。

百脈泉公園,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明水境內,這裏是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一代詞宗李清照的故里。景區以羣泉自然噴涌成湖而著稱。景區內羣泉鼎沸,楊柳染煙,畫廊奇閣,宛如畫卷,其中百脈泉、梅花泉、墨泉、東麻灣(萬泉湖)被評爲濟南新七十二名泉。爲紀念生於百脈泉畔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而修建的清照園,以自然景觀最美、建築規模最大、文化品位最高、館藏資料最全居全國四座李清照紀念館之首。始建於明景泰元年的龍泉寺內,“品”形百脈泉涌珠浮翠,梵王宮大殿莊嚴雄偉,是泉水文化、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有機融合的名勝景點。

明確:

示例:品清照婉約詞 賞章丘百脈泉

2.根據語言環境,用口語方式轉述下面書面語材料的內容。

材料:

①李清照,祖籍山東濟南,

②她是我國文學史上在詩、詞、散文方面都很有成就(最擅長詞)的傑出女作家。

③其父李格非乃當時著名的文學家,

④其配偶趙明誠也是當時很有名氣的金石專家。

要求:

①內容完整。

②表達得體。

④符合口語特點。

作爲導遊,你在帶領遊客參觀李清照故居時,向大家介紹說:

明確:

示例:

①李清照是山東濟南人;

②她是我國文學史上傑出的女作家,在詩、詞、散文方面都很有成就。並且特別擅長寫詞;③她的父親李格非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

④她的丈夫趙明誠也是當時很有名氣的金石專家。

六、課後作業:

自讀李清照其他詞作,自選一篇寫出鑑賞體會。不少於300字。

李清照《聲聲慢》獲獎教學實錄 篇5

一、設計思想

1、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讓學生在多誦讀、多分析、多聯繫比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詞的藝術特色。

2、設計特色:聯繫作者的生平與其他作品感受本詞中沉重複雜的愁情;聯繫法國詩人克洛岱爾的譯文感受本詞的藝術特色;通過聯繫本板塊其他詞及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的練習認識婉約派詞的風格特點。

二、教材分析

1.《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對本課教學內容的要求:

(1)基本要求:結合作者的身世遭遇理解《聲聲慢》中語言和情感抒發的一致性;背誦《聲聲慢》中的名句;能運用常見的鑑賞術語對作品進行鑑賞。

(2)發展要求:體會並總結本板塊四首詞在選材和寫法上的共同點,從而認識婉約派詞的風格特點。

2.(1)本課內容的組成成分:《聲聲慢》中的“愁”的感悟和表達如此沉重複雜的愁的表現手法。

(2)本課內容在模塊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聲聲慢》又是其後期的代表作品,故通過對本詞思想內容與表現手法的分析,有助於加深對李清照其人其作品和婉約派風格特點的認識。

3.本課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繫:初中教材有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在內容情感和寫法上難度相應低一點。聯繫與比較,有助於加深對李清照其人其作品的理解。

三、學情分析

1.學生對李清照其人其詞和婉約派詞有一定的接觸,但對李清照其人其作品和婉約派風格特點沒有深入明確的感受。

2.學生在意象和表達“愁”的表現手法的理解上會有一定難度。

四、教學目標

1、瞭解李清照生平,聯繫她的其他作品理解她的“愁”。

2、分析詞中情感的表現手法: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借敘抒情)結合,感受本詞的藝術特色。

3、比較閱讀,感受婉約派的藝術風格,提高分析鑑賞能力。

五、重點難點

1、 作者沉重複雜的“愁”

2、 作者表達情感的表現手法。

六、教學方法:

1、誦讀法: 掃除文字障礙,初步品味字、詞、語的妙用;

2、研讀法、點撥法 :師生共同探究,尋求文字背後的知識,品味李清照語言的獨特魅力;

3、比較鑑賞法: 進一步感受作品,培養學生初步的鑑賞能力。

七、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

(1)誦讀課文,疏通文意,初步感受。

(2)提出預習中遇到的字詞句文意等方面的疑問。

2.教師的教學準備:與上課相應的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過程

(一)以《如夢令》導入

1、誦讀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此詞寫了詞人怎樣的感情?——(樂。寫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鄉溪亭遊玩時的情景。通過這首詞,我們看到了少女時代的李清照無憂無慮的生活和閒適的心情。)

2、誦讀《聲聲慢》。

此詞寫了詞人怎樣的感情?哪裏直接傳達出來了?(“愁”;“怎一個愁字了得”)

3、作者兩首詞表達的情感怎麼會有如此的不同?她在寫《聲聲慢》時怎會有如此濃重的愁呢?聯繫其生平運用知人論世法去理解。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南宋傑出的女詞人。父親李格非很有學問,母親王氏知書能文,文學氣氛濃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學藝術成就。公元1101年,李清照18歲時和太學生趙明誠結婚。生活優裕,與丈夫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

1125年金入侵宋朝,兩年後(1127年)北宋滅亡。宋高宗趙構南逃,重新立國,史稱南宋。從此,李清照的個人命運也隨着國家命運的改變而改變。夫妻二人被迫逃離山東青州故鄉,倉皇南渡到建康。二年後,(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趙明誠奉詔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此後,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難民一樣,漂泊在杭州、紹興、台州、溫州、金華一帶,始終無安身之所,過着動盪無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後在顛沛流離中死於杭州。

前期悠閒的少女和少婦生活使她前期的詞多寫大家閨秀的生活情趣、閨怨離愁;後期的詞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詞風而充滿了哀婉淒涼,多寫其悼亡之悲、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

《聲聲慢》屬於哪個時期的作品?(後期。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國之思、亡國之痛、理想破滅後的失望交織而成的愁苦,“怎一個愁字了得!”)

(二)朗讀,初步感受。

1、生齊讀。

2、聽錄音朗讀。

錄音朗讀有何可借鑑之處?(詞中平聲音字較多,平聲音的延長性使感情深沉蒼涼。故朗讀時用低沉的語調、緩慢的語速以傳達深沉的愁苦情感。)

(三)全詞賞析

1.作者怎樣傳達她那沉重的愁苦的?

明確:直接抒情:“悽悽慘慘慼戚”、“怎一個愁字了得”

間接抒情:

①借敘抒情:“尋尋覓覓”、“守着窗兒”;

②借景抒情:上闋有淡酒、急風、過雁,下闋有黃花、梧桐、細雨。

2、“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尋尋覓覓”反映詞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環境孤寂,心情空虛,無可排遣寄託,就像有什麼東西丟掉了一樣。這東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愛情,還可能是心愛的文物或者別的什麼。它們似乎是遺失了,又似乎本來就沒有。這就不能不使人產生一種“尋尋覓覓”的心思來。只這一句,就把她由於敵人的侵略、政權的崩漬、流離的經歷、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承擔的、感受的,經過長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顯示出來了。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點什麼,結果卻什麼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虛,這才如夢初醒,感到“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環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說,由環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內。接着“悽悽慘慘慼戚”,則純屬內心感覺的描繪。由冷清的環境過渡到慘慼的心靈。

開頭三句,由淺入深,文情並茂地描寫出女主人公寂苦無告的淒涼心境,爲全詞打下了哀婉淒涼的情感基調。

3、緊接着詞人寫悲苦心境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天氣。“乍暖還寒時侯,最難將息。”本應說由於環境不佳,心情很壞,身體也就覺得難以適應。然而這裏不說環境之冷清,心之慘慼,而獨歸之於天氣之“乍暖還寒”。

4、這愁苦如何排遣?結果如何?(喝酒、看天空,結果愁更濃重。)

明確:(1)本應說借酒澆愁,但愁仍難排遣。可此處不明說,卻言淡酒不足以敵急風。用意上含蓄,行文上騰挪。其實,這仍是開頭三句的延伸。所謂情在詞外。

風之急可見身之冷、心之悽,例“風急天高猿嘯哀”。

酒之淡更顯愁之濃重:借酒消愁儘管愁更愁,但最起碼有醉時的片刻解脫,而酒不管怎麼喝卻片刻都壓不了悲愁,是酒太淡還是愁太濃?酒力壓不住心愁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瞭作者晚年是何等淒涼慘淡。

“晚來風急”,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南宋詞鑑賞辭典》作“曉來風急”,哪個貼切?(能自圓其說即可,鍛鍊對整首詞的感受能力、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明確:

①“晚來風急”承前“乍暖還寒”,秋天的晚上與白天溫差較大,喝酒一般在晚上比較多,且夜晚更顯悽苦,襯托愁苦的濃重。

②“曉來風急”,古人有晨起喝扶頭酒的習俗。下闋的“獨自怎生得黑”、“到黃昏”與之照應,白天尚且無法排遣愁苦,更何況是悽苦的漫漫長夜?一天到晚都在受愁苦的煎熬,甚至接下來的夜晚,也許第二天又是如此,“曉”使愁苦煎熬的時間顯得很長,可見其濃重。

(2)意象“雁”如何理解?

明確:“雁”點明秋,象徵離愁。例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

“似曾相識”如何理解?

明確:① 勾起思鄉之愁、亡國之痛: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詞人亦是北人,避難南下,似乎是“舊時相識”。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卻只能客寄江南,“舊時相識”在異鄉相逢,就更增加了詞人的天涯淪落之感。

②流露悼亡之悲:過雁不正是以前經常爲詞人傳遞相思之情的那一羣過雁嗎?(《一剪梅》:“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過雁還是那隻過雁,只不過物是人非,收信的那個人已經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過雁不禁悲從中來。

5、緊承上闋仰望天空,下闋作者如何排遣愁苦?(“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作者俯視地上黃花)

“滿地黃花”:史正志《菊譜》“菊草本也,以黃爲正,所以概稱黃花。”

如何理解“如今有誰堪摘”?

明確:

(1)“有誰堪與共摘”:當年也曾與丈夫“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而今“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又勾起悼亡之悲。

(2)“有何可摘”:菊花雖然曾經開得極其茂盛,甚至在枝頭堆積起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開時摘來戴在頭上,而今,誰又有這種興致呢?你看,它們都抱枝枯萎了。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

6、“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不能看天空過雁,不想摘地上黃花,只好孤孤單單地靠着窗兒,怎樣才能捱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極點。黃昏尚且難熬,那麼漫漫長夜又將如何度過呢?一種悽清的苦況蘊含於平淡語言之中,發人深思。

7、如何理解意象“梧桐”、“細雨”?

(1)梧桐葉落,秋色愁人。例“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漏子》

(2)雨絲象徵愁絲。例:“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壯志難酬之愁)“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李煜《相見歡》

梧桐一葉知秋,本身就是牽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悽苦的秋雨,不僅滴在耳邊,更滴向心頭。

8、結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是對前文的概括,“乍暖還寒”、“晚來風急”、“舊時雁過”、“滿地黃花”等這些情景,浸滿了作者悽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這些呢?顛沛流離之苦、亡夫之痛、家國之恨、孤獨之悲等等,僅用一個愁字又如何概括得盡呢!?過雁、黃花、梧桐細雨……眼前這一切使詞人的哀愁重重疊加,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形容,於是詞人再也不用什麼鋪墊、渲染、對比,而是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連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遜色了。因爲李後主的愁還可形容,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的。

9.再次有感情的朗讀全詞。

(四)比較閱讀:

法國詩人克洛岱爾將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作了改寫,標題也換成了《絕望》。

呼喚!呼喚!

乞求!乞求!

等待!等待!

夢!夢!夢!

哭!哭!哭!

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滿痛苦!

仍然!仍然!

永遠!永遠!永遠!

心!心!

存在!存在!

死!死!死!死!

比較《聲聲慢》與《絕望》,就思想情感和表現手法談談看法。

明確:《絕望》直露,號叫,直抒胸臆,聲嘶力竭。未選取任何意象。

《聲聲慢》較爲含蓄,多避免直接抒情,借事借景抒情,講究言外之意,言外之旨,講究意象的選擇,含蓄蘊藉。

小結:改寫的詩,完全拋開了原作所有的自然意象而只剩下抽象概念的聲嘶力竭的吶喊,顯得直白淺露,並顯得情感“氾濫成災”。儘管痛苦絕望的情感(愁緒)是相同的,但已面目全非了。

九、板書設計

直接抒情 “悽悽慘慘慼戚”“怎一個愁字了得”

間接抒情 借敘抒情“尋尋覓覓”“守着窗兒”

借景抒情 淡酒、急風、過雁

黃花、梧桐、細雨。

十、作業設計

1、背誦《聲聲慢》

2、思考課後練習4(page68)

3、比較本板塊四首詞,總結其藝術上的共同特點。

比較《聲聲慢》與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認識婉約派詞和豪放詞的風格特點。

李清照《聲聲慢》獲獎教學實錄 篇6

【設計理念】

1.以新課標要求爲依託。新課標提出鑑賞古典詩詞的要從如下方面進行:在瞭解作品相關背景的基礎上分析和理解作品,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獨到的思考;瞭解詩詞的表現手法,體會其藝術表現力;培養積極的鑑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在詩歌的鑑賞中陶冶情操,提高修養。

2.以有效課堂爲原則。有效的教學設計是有效課堂的重要保障,本着有效課堂的原則,進行一切設計。

【文本與學情】

文本:此詞是清照後期詞的代表作,是詞人熔鑄亡國之恨、喪夫之痛、流離之苦、懷鄉之思、寡居之悽寫成的。因詞人生活的變化,詞的風格已由前期的清新明快發展爲哀婉淒涼、憂憤深沉。而作者這種深沉的情感一方面是藉助直接抒情的字句,另一方面通過具有特定屬性的意象營造富於深蘊的意境,加之創造性的連用疊詞等來渲染和傳達的。

學情:

1.作爲高二學生,雖瞭解一定的詩詞鑑賞技巧,但在實踐中往往不能運用這些技巧,準確把握詩歌的情感。

2.與長於用典的辛詞相比,清照詞擅用口語、鋪敘日常生活,這更容易被學生理解、接受,清詞備受學生喜愛,學生鑑賞的積極性會很高。

【教學目標】

1、通過反覆誦讀,體會並掌握疊詞的效果及作用。

2、捕捉詞中具有特定屬性的意象,並結合意象特點、聯繫作者的生平事蹟感知詞中淒涼意境,深入體味詞人“愁”的深刻內涵。

3、掌握基本的詩詞鑑賞技巧,並熟練運用這些技巧分析其他詩作,提高詩詞鑑賞水平。

設計目的:明確學習任務,做到有的放矢。

【重點難點】

1、品味意象豐富內涵、感知意境、深入體會詞人別樣“愁”情。

2、運用詩詞鑑賞基本技巧準確把握古典詩詞中作者的情感。

【教學方法】

誦讀感悟法 自主鑑賞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設計目的:誦讀是詩歌教學的重要手段,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要引導學生學會讀書,學會讀詩。自主方能突顯個性解讀,合作彌補個性之不足。

【教學流程】

一、導入設計:(多媒體出示李清照畫像及其詞園對聯,請同學猜是誰?)

詞采秀千秋,看風雅流傳,才情自古無男女;

生年交兩宋,究悲歡轉換,命運從來系國家。

沒錯,她就是易安居士李清照。在古代男權社會,她卻憑自己的才情在南宋詞壇豎起一面鮮明的旗幟,她的詞作哀婉悽美,令多少文人雅士折服。她不僅僅是我們女同胞的驕傲,更是我們山東的驕傲。因爲她是我們山東人。我們曾經學過她的什麼作品啊?(《如夢令》)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她婉約詞中的傑作《聲聲慢》。

二、知人論世——暢所欲言話清照

1、學生自由發言。(課前準備任務查閱李清照相關資料)

2、教師相機補充(幻燈片出示):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南宋婉約詞派的代表。其詞被稱爲易安體。南渡是李清照詞的分水嶺。

前期:李清照自幼受過很好的教育,多才多藝,能詩詞,善書畫。18歲嫁與宰相趙挺之子金石考據專家趙明誠,夫妻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詩詞唱和,生活美滿。前期詞以抒發對愛情的追求和對自然的熱愛爲主。詞風真摯細膩、清新明快。

後期:宋朝南遷,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趙明誠染病身亡。她變爲流落無依、形影相弔的寡婦。她四處流亡,曾被人誣陷通敵。再後來,趙明誠生前蒐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丟失,她的境況也變得越來越艱難。在孤獨困苦中走完人生的最後路程。後期詞反映戰亂痛苦生活,感時傷懷,懷舊思鄉,表現流離之苦、悼亡之悲、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哀婉淒涼。

三、美讀感知——以聲傳情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根據預習時對這首詞的理解讀出感情來)

(2)分別請一到兩名男生、女生誦讀,其他同學聆聽,點評,教師總結誦讀要領。

(3)師播放範讀錄音,配以《漢宮秋》的樂曲和“黃花滿地,雁排長空,一女子翹首凝望”的圖畫,營造氛圍,進入意境,感受音韻美。

(4)通過讀,你所感受到的詞的情感基調是怎樣的?(悲悽低沉 )

四、整體把握 ——用心體情

師多媒體引導:詩詞中有詩眼、詞眼之說,“眼”,傳神之所。“詞眼”就是最能傳達詞人內心情感的字詞。以形容詞、動詞居多,如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

1. 這首詞的詞眼是什麼?詩人又是怎樣表現的呢?

(學生結合預習情況,再讀全詞。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

2.生自由回答,師歸納明確:詞眼: “愁”,詞人藉助於一系列意象及恰當的表現手法來表現詞眼的。

【預設問題】哪些意象?(讓學生關注意象的屬性)

意象: 酒 、 風 、 雁 、 花、 梧桐、 雨

(淡)酒、 (急)風、 (過)雁、 (滿地)黃花 、 梧桐 、(點點滴滴)的細雨

表現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神奇的疊字的運用;強烈感情的反問句的運用。通過這些表達了詞人無限的孤寂悽苦之情。

3、帶着體味,學生再次有感情地齊讀全詞。

五、佳句鑑賞——個性品情。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漢姆雷特”,詩歌注重個性化閱讀,鑑賞佳句,融入意境,體味情感。

1. 學生再讀全詞,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佳句,並選擇一角度加以鑑賞。

小帖士:A選擇含意象的詩句的同學,賞析時結合意象的特點、屬性品味;

B思考後,形成書面文字。

2.學生自由選取詩句賞析。小組內自由討論交流,互相推薦、自由回答。對於名句教師可稍加點撥做重點鑑賞,其餘簡略分析。

李清照《聲聲慢》獲獎教學實錄 篇7

一、學習目標:

1、知人論世,結合詞人生平及詞作背景理解作品。

2、瞭解詞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屬性。

3、體會詞人作品中的別樣“愁”情。

二、學習重難點:

1、理解詞中表達出的“愁”。

2、背誦全詩。

三、讀書指導:

寫作背景: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寫於李清照晚年。靖康之難以後,詞人的丈夫已故,他們精心收集的金石書畫,都已散失。詞人飄泊江南,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爲流落無依、形影相弔的寡婦。國破家亡,引起的國恨家愁,像鉛一樣壓在她的心頭,在這位女詞人的心裏點燃了愛國思想的火花。這是女詞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裏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獨淒涼的境況。全詞所寫,不外一個“愁”字,但與她南渡以前所寫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內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四、自主學習任務:

1、結合課下注釋,疏通詩意。

2、背誦全詩。

3、思考:那些景物觸動了詞人的愁思?

明確:(投影)淡酒、風、雁、黃花、梧桐、細雨

孤寂落寞悲涼愁苦

五、合作探究:

(一)賞析上闋

1、”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爲全詞奠定了怎樣的感情基調?反覆品讀,體會本句的表達效果。

2、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傳達出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舊時相識”的雁觸動了詞人怎樣的情思,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思?

(二)賞析下闕

1、“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這一句描繪出詞人怎樣的生活狀態?

2、“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大膽展開聯想與想象,用詩意的語言還原此句描繪的情景。

3、有人認爲,李清照後期詞作中的愁緒,只是抒寫了她作爲一個落難貴婦人的個人哀愁,是低沉的、消極的,對此你是如何看的?

李清照《聲聲慢》獲獎教學實錄 篇8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歷來爲人們所稱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悽苦情,不知曾感動過多少人。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嚐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作者寫下了《聲聲慢》這首詞,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詞風深沉凝重、哀婉悽苦,一改前期詞作的開朗明快。

教學目標:

通過詞句品讀和場景再現,體味詩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李清照在詞中表達出的“愁”

教學內容:

一、導入

以猜字謎方式導入。“風起了,葉落了,心碎了”,(愁板書)(聰明!)秋天的時候我們特別容易發愁,敏感一點的同學難免有時候會見月傷心,聽風落淚。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一位將愁字寫絕了的女詞人李清照的《聲聲慢》。

在中國的詞壇上,有一位才情出衆的女詞人,她的詞作哀婉悽,美打動了無數後人,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婉約詞中的傑作《聲聲慢》。

二、知人論世:

李清照,字漱玉,號易安居士,出東濟南人、宋代婉約派人的代表之一

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李清照嗎?(請一個學生)初中學過她的詞嗎?能背出來給大家聽聽嗎?忘了,沒關係,我們一起回憶一起背好嗎?背得真好。背得很整齊。這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詞作,詞風還是比較婉約清麗。但是到了後期她經歷了國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後,詞風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晚年的的李清照無兒無女,一個人孤苦伶仃的守着一個孤清的寂寞小院過日子。又是一年秋風起,秋葉落,她一個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中,寫下了這首濃縮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聲聲慢》

補充介紹:李清照出身於書香門第,良好寬鬆的家庭教育環境,使她出落成爲一個外美如花,內秀如蘭的才女。十九歲嫁給宰相之子趙明誠,夫妻兩人志趣相投,琴瑟和諧,經常一起踏雪尋梅,插花折柳,共同收集金石古玩、題詩作畫,堪稱神仙眷侶。但是好景不長,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高宗皇帝趙構倉皇南逃,李清照夫婦也跟隨着南下,一路歷經戰亂。不久深愛他的丈夫趙明誠病逝離開了她,她又被誣陷通敵買國,一個失去丈夫的弱女子,在這種情況下能怎麼辦?她只能終日悽悽惶惶急急忙忙的追趕着那個南宋小朝廷。在流離失所之中在戰亂之中在匆忙之中,她與丈夫多年收集的視如生命的金石古玩也大部丟失了,多少痛,多少傷啊。在心灰意冷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她答應了當時一個財政部長求婚,帶著名節被毀的恥辱,只想晚年能過一些平靜安定的生活。誰知這個人,卻是個衣冠君子,娶李清照只是爲了得到她身邊尚存的金石古玩,一到手就撕下文人的面紗,對李清照拳打腳踢。李清照冒着牢獄之災,解除樂這段痛苦的婚姻。晚年的的李清照無兒無女,只能一個人孤苦伶仃住在杭州城裏的一個孤清的小院過日子。名滿天下的一代才女競淪落到這樣的田地。

所作詞,前期多寫閨中的生活情趣和大自然風光,風格清新明麗(板書)。後期多反映戰亂痛苦的生活,風格沉鬱悽愴(板書)。

《聲聲慢》是她在遭受國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丟失殆盡,嚐遍顛沛流離的苦痛後所作,是李清照後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三、根據自己的理解用適當的語調吟讀詞作。

1、全體男同學朗誦詞作,女同學細聽,挑他們讀得不準確的地方。

2、女同學齊讀,請輕聲而滿蓄李清照的傷痛情感(女聲在“二泉映月”背景音樂下瀰漫了整個教室)

3、師總結:我特別注意的是所有的同學讀書時的表情,知道好多同學感受到了李清照的種種苦痛!最好的是把自己換位成李清照,去用語言表達那無盡的傷痛!

四、請說出自己最有感觸地方(要落實到字詞)。要求同學用清晰的語言表達!

問:這首詞中作者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天氣、淡酒、秋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板書)

問:這些景物流露出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意象探究:

明確:淡酒“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在一個寒冷的夜晚,詞人獨自一人守着窗口,寒風不停的襲來,喝了好幾杯酒,卻仍抵擋不住寒風,身上很冷,總覺得這酒很淡,酒性不烈!實際上不是酒不烈,只是詞人的憂愁太濃,愁得用酒都無法消除,所以才感到這酒是很清淡!詞人的愁苦就是再濃的酒也不能讓她從中解脫出來啊,愁比酒濃得太多了!這裏的什麼字讓我們感受深刻?“淡” 自古以來借酒喻愁的句子就很多,大家能舉出幾句嗎?(學生舉出自己所知道的有關酒的詩句。)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看來果然是“酒”文化就是“愁”文化啊!

秋風 怎麼理解“晚來風急”?秋風渲染什麼情緒?

李清照《聲聲慢》獲獎教學實錄 篇9

教學目標:

1、瞭解李清照的生平,個人的遭遇和創作的關係。

2、理解所學詞的創作的主題內容。

3、初步感受婉約詞的特點,能讀出詞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4、學會鑑賞詞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難點:

個人的遭遇和創作的關係,感受詞的意境和主題。

教學方法:

閱讀與感悟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流程:

課前預習:

1、作者: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現在山東人。父官至禮部員外郎,京東路提點刑獄,曾受知於蘇軾,用意於經學,在齊魯一帶頗負盛名。母王氏,是狀元王拱辰孫女,也善知文書。

李清照的一生經歷可以宋室南遷爲界,分前後兩個時期。

前期:早年隨父住在汴京、洛陽,受過較好的文化修養,工書,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建中靖國元年,18歲,與禮部侍郎趙廷之子趙明誠結婚。明誠21歲,在太學當學生,喜好收畜前代的石刻。婚後不久趙廷之升任尚書右丞,極力打擊舊黨,李格非在黨籍中被罷官,他對趙廷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滿。

約在崇寧二年,趙明誠出仕。夫婦志同道合,致力搜尋亡詩逸史,古今名人書畫,器物,趙廷之死後,趙氏兄弟失官,趙明誠屏舉鄉里10多年,更加努力訪求古碑,文物。後又重新出仕,這一時期開始他們開始編寫《金石錄》並繼續蒐集古物、碑銘,一同鑑賞、考訂,在學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隨之,北宋亡。高宗即位,趙明誠起知建康府,這時北方大亂,青州故第十餘屋的書冊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攜帶小部分的文物隨人羣逃難,從此開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難生活。

後期:建炎二年,李清照懷着國破家亡之痛難逃到建康。次年趙明誠駐家池陽,隻身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當李清照趕到的時候趙明誠已經病危,不久死去。她懷着極大的痛苦斂葬丈夫,這時金兵又南侵,李清照派人將書冊,金石送往洪州,準備去哪裏投奔趙明誠的妹丈以避亂。但洪州失陷,大部分的文物在戰亂中丟失。最後,在紹興二年,從越州移居杭州,這一年冬天,金人南犯,她又自臨安避亂金華,次年返回臨安。晚年,一直從事文學創作,和關心國家大事。

2、創作:前期,多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如《一剪梅》《醉花陰》《如夢令》。後期:多描寫傷時感亂,懷鄉憶舊,如《聲聲慢》《永遇樂》《武陵春》《念奴嬌》。

3、詞風:其詞善用白描,狀物抒情,細膩精巧,曲折盡意,語言清新自然,意蘊和諧優美,在兩宋詞壇上獨樹一幟,被稱爲“易安體”。她把婉約詞推向高峯,對後世影響很大。詩有《上樞密韓公詩》《夏日絕句》,散文代表作《金石錄後序》,有文藝評論《詞論》,後人輯錄《漱玉詞》。

一、導入:同學們,唐宋詞的創作有一個傳統題材,就是寫閨怨,“閨怨詞”是專門用來表現婦女生活和情感。但其作者基本都是男性,他們寫的詞被稱爲“代言體”,也就是替婦女說話。男性代替女性來表情達意,總是隔了一層。李清照是詞史一位重要的女詞人,她的“閨怨詞”是寫自己真實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就是要說自己的話。這是一個大膽的突破。那麼,我們今天走進詞中,體會詞人經歷和內心世界的情感。

二、整體感悟

醉花陰

一、同學們多讀,具體感受詞人的情感,然後概括出來,大家一起來品味。

教師明確:感情基調是憂鬱,孤寂。這首詞是此人早期和丈夫趙明誠分別之後所寫,表達的是重陽佳節獨守閨房的,思念丈夫的寂寞和孤寂的愁緒。

二、引導:同學們從哪些句子或字詞中獲得的信息呢?

賞析:例如:

1、詞的上片,“薄霧濃雲愁永晝”這“薄霧濃雲”不僅佈滿整個天宇,更籠罩了詞人的心頭。“愁永晝”-------天爲什麼不黑呢?這都是因爲心情的煩躁和憂愁,所以纔會覺得時間過的漫長。愁什麼呢?愁親人久別,不知一切安好,愁不知何日是歸期,自己何時才能結束這孤苦伶仃、獨守空房的日子。我們不難想象詞人的形象。

2、如“佳節又重陽”的“又”字,它有“再”的意思,本來一年一度的的重陽佳節都是全家人團聚,一起登高,賞菊的好日子,但在孤獨的詞人看來,這個重陽節無疑再一次的勾起了自己對遠在他鄉丈夫的思念,一個“又”字包含了詞人無盡的傷感和惆悵之情。

3、如“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本來賞菊喝酒是極爲愉悅之事,可是在這樣的情景下,這酒就成了消愁之酒,把酒消愁愁更愁,如何能消的了呢?

4、這綿長的思念,詞人會如何呢?到底這思念有多深?“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是全詞的高潮,愁思本是看不到的,摸不着的,以簾外之花與簾內之人相比擬,境況相類,形神相似,創鏡極美。同時作者用黃花的凋落,比喻女子容顏的老去,這都要歸屬於那綿綿無期的相思。看時寫花,寫人,卻寫的是佳節勾起來的獨守閨房、思念丈夫的寂寞和愁緒。

5、如下片,不着一個“菊”字,卻整片在寫菊花。菊花的藝術形象:孤傲,高潔,品性高遠,超拔脫俗,以黃花自比。

李清照《聲聲慢》獲獎教學實錄 篇10

目的:

1、瞭解李清照的生平,並通過作品初步瞭解其創作主題及風格。

2、瞭解個人的生活遭遇和創作的密切關係。

3、初步感受婉約詞的特點。

教學重點:

分析《聲聲慢》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課型課時:

品讀-鑑賞課。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課件顯示《如夢令》插圖)首先請大家看到大屏幕。畫中的女子端坐在小

舟上,小舟停泊在一片藕花深處,不遠處有鷗鷺驚飛。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看到這幅畫,你們會想起怎樣的詩句呢?(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不錯,正是李清照的《如夢令》(課件顯示如夢令板書)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首詞的作者。

二、作者及作品風格介紹

(課件顯示)李清照其人:李清照(1084-約1151):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父親李格非爲當時著名學者。母親王氏,也擅長詩文。李清照通曉音律,長於詩詞,工散文,能書畫,是位才華出衆的女詞人。十八歲嫁給工部侍郎趙挺之之子太學士趙明誠爲妻。早期生活優裕,夫妻和諧,情趣相投,家庭美滿。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靖康之變時,夫妻倉皇南逃,避居江南,後丈夫病卒,金石文物喪失殆盡,孑然一身,飽受國破家亡之痛,在輾轉流離中度過悽苦的晚年。

李清照其詞:李清照是宋詞婉約派大家。她的詞婉約而不流於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實感,語言清新自然,流轉如珠,音調優美,故名噪一時,號爲“易安體”。

李清照的詞以南渡爲界,分爲前後兩期,詞的內容、風格迥然不同。前期多爲閨情詞,反映大家閨秀的生活情趣,清新明麗,意境優美。後期的李清照由於國破家亡後政治上的風險和飽經風霜的悽苦生活,其詞一變前期的清麗明快而充滿了淒涼、低沉之音,主要抒發悼亡之悲和懷舊之思,以寄寓家國之痛和故土之思。

剛剛我們瞭解了李清照詞作的前後期差別,那麼,《如夢令》應該屬於哪個時期的作品呢?(前期)不錯,它寫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鄉溪亭遊玩的情景。這首詞讓我們看到了少女時代的李清照無憂無慮的生活和閒適的心情。今天,讓我們再次走近李清照,走入她的作品《聲聲慢》,一起來品讀她的另一種心情。

三、研習課文內容

1、音讀。聽詩是一種高雅的活動,它能讓我們陶醉。下面請同學們聽課文朗讀,並在心中默讀,要讀準字音,把握節奏,感受詞作的音樂美。

(課件播放女聲配樂朗誦)

2、意讀。通過剛剛的聽,我們感受了詞作的音樂美。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對課文內容進行初步感知,並體會女詞人的思想感情。

3、情讀。請全班女同學齊讀課文,把你對女詞人感情的體會融入到你的朗讀中去。

4、這首詞表現了女詞人怎樣的情感?是怎樣表現的?請結合具體詩句來談談你的看法!(討論後作答)

(課件顯示問題及品讀提示)

1、品讀詞人的感情不能離開詞人當時的生活遭遇孤立地談!

2、可抓住詞中選擇的意象來品讀!

3、可抓住詞中抒情性的句子來品讀!

4、可對比前期的作品來品讀!

(學生品讀,教師引導。)

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直接抒情,表達的感情哀婉

悽切,爲全詞奠定了悽清的基調。尾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與之相呼應,使全文都籠罩在一種淒涼、低沉的氛圍中。體現了女詞人晚年寡居時悽清孤獨的生活感受。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此句中的“雁”在《一剪梅》當中也

出現過,因而說雁是“舊時相識”。不過,那時的詞人看到雁會想到“鴻雁傳書”,會有“雲中誰寄錦書來”的喜悅,會勾起對丈夫的思念之情,那是一種甜蜜的憂傷。而此時,那似曾相識的雁兒再度飛過,丈夫卻已亡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

再者,此時的詞人避居江南,遠離故土,看到北來的大雁便認爲這是家鄉來的大雁,因而說是“舊時相識”,可見,雁兒還勾起了詞人的“懷鄉之思”。

詞中處處體現了這樣的感情,如:“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獨自怎生得黑”都可以看出。

詞中所選擇的意象“秋風”“淡酒”“雁”“黃花”“梧桐”“秋雨”都是灰暗、低沉的,從中也可以詞人此時的心境。

5、教師賞析名句

(課件顯示)

名句賞析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賞析:開篇使用七組疊詞來表現心態,奇特而具有音樂美,似“大珠小珠落

玉盤”,可謂“橫絕古今”。詞作寫女詞人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卻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一起牀便百無聊賴,若有所失,於是希望找點什麼來寄託自己的空虛寂寞。“尋尋覓覓”而不得,反被一種“冷冷清清”的孤寂氣氛籠罩。往事一幕幕涌上心頭,“悽悽慘慘慼戚”之情油然而生。僅此三句,就把女詞人空虛、悽清、傷感、愁慘的心境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使讀者也不禁爲之屏息凝神。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賞析:此句用細雨敲打梧桐的響聲來渲染淒涼的氣氛。“梧桐”這一意象無數

文人曾歌過,它不再是單純的自然景物。它帶有一絲秋的涼意帶着濃濃的相思之情和失意愁緒。而黃昏冷雨綿綿不斷地敲打在梧桐上,更讓人覺得愁思難斷。詞人將滿腔愁緒融入到梧桐冷雨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讓我們無從分辨這點點滴滴的冷雨到底是敲打在梧桐上還是敲打在詞人那破碎的心上。

6、小結

(課件顯示問題答案)

詞作上片用秋風、飛雁襯托自己的孤悽,下片以秋雨、黃花渲染自己的愁苦,

情真語切,集中反映了詞人晚年寡居時的悼亡之悲、懷鄉之思和孤獨悽清的生活感受。

直抒胸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觸景生情——“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融情入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四、對比閱讀

(課件顯示《一剪梅》並伴有朗讀)

請同學們從以下角度對比兩首詞作。

(課件顯示。數字表示出現順序)

《一剪梅》

獨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紅藕、玉簟、羅裳、蘭舟、錦書、雁字、西樓、花、水

色調明麗清新

閨愁

離愁

《聲聲慢》

晚年寡居時

孤獨悽清的生活感受

雁、黃花、

梧桐、細雨

色調灰暗陰沉

悼亡之悲

懷鄉之愁

小結:通過對比,我們清晰地看到了女詞人早晚期詞作迥然不同的風格。

由此可見,個人的遭遇和創作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同時,通過這些作品,我們也看見了一個一生都被“愁”所困擾的女詞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調。早年她的愁是“春愁”、“閨愁”“相思之愁”,用她自己的話來說那是“閒愁”,是“爲賦新詞強說愁”。晚年她的愁則是在經歷了顛沛之苦、喪夫之痛、亡國之恨後“欲說還休”的愁,那種愁沉甸甸的、是一種“深沉的愁”。

五、延伸拓展

1、根據你對李清照的瞭解,試辨別下面兩首詞作屬於哪個時期的作品。

(課件顯示)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明確:《醉花陰》爲前期之作,寫重陽思夫之情。《武陵春》爲後期之作,寫

晚年時疏懶、悲傷的心境。

2、(課件顯示)

試從題材、語言、所表達的感情這三方面來總結李清照詞作的特點。

明確:題材:較狹窄(多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等);語言:清麗、含蓄;感情:婉轉、纏綿。這也是婉約詞的基本特點。

3、(課件顯示)

李清照除了創作婉約詞,還有不同於婉約詞風的文學作品嗎?如有,試舉例。

明確:有豪放詞,如《漁家傲》;有詩作,如《夏日絕句》;還有散文,如《金石錄》後序。

李清照《聲聲慢》獲獎教學實錄 篇11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體會詞人的愁情,不是閒愁,那又來自何處?(瞭解作者瞭解歷史)

能力目標:如何營造的這種愁情,也就是說我們是如何感知到詞人的憂愁的。學會如何將自己的感情傳達出去。(意象的運用,意境的表現)

情感目標:品讀作品,品味別人的情感,愁的豐富內涵(感受詞的意境)

教學重點

理解這首詞的含義,並品位它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體會李清照這首詞所表現出來的藝術風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教學方法:賞析誦讀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中國的詞壇上,有一位才情出衆的女詞人,她的詞作哀婉悽,美打動了無數後人,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婉約詞中的傑作《聲聲慢》。

二、李清照的生平簡介

李清照的生活和創作以宋室南遷爲界分爲前後兩期。

前期:出身於書香門第之家,父親李格非爲當時著名學者,母親知書達理、溫婉賢惠。18歲嫁與金石考據專家趙明誠,夫妻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詩詞唱和,生活美滿和諧。前期以抒發對愛情的追求和對自然的熱愛爲主,寫得曲折,含蓄,韻味深長,形象鮮明.如如夢令二首,活潑秀麗,語句清新別緻醉花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則通過對相思之情的描寫,表達了對丈夫的深厚感情。

後期:金兵入侵,宋朝南遷,李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趙明誠染病身亡。她四處流亡,曾被人誣陷通敵。再後來,趙明誠生前蒐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丟失,她的境況也變得越來越艱難。後期的詞和前期迥然不同,國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詞風也充滿淒涼低沉之音.主要是抒發傷感懷舊,悼亡之情.

《聲聲慢》是作者後期作品。

三、分析釋疑

1、齊讀全詩,思考,這首詞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一種深深的愁思

2、詞人通過什麼樣的手法抒發出這種感情的?

明確:採用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相結合的方式。

3、能不能從詞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

明確: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雁過也,正傷心

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4、探討研究這些句子

(1)朗讀第一句詞,回答,悽悽慘慘慼戚這種感覺是如何產生的?

——詞人早起百無聊賴,若有所失,東張西望,想要找點什麼寄託自己的空虛,找的也許是丈夫,也許是以前美好生活的點滴,可是四周卻是冷冷清清,只有她自己孤單的身影。

補充: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如今淪爲流落無依、形影相弔的寡婦,其悽慘之景象,令人目不忍睹,其悲傷之心情,在疊詞的迴環往復中傳到讀者心中。讓我們再齊讀這句來感受一下吧。(語速緩慢低沉)

(2)“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該如何理解?

——表面埋怨天氣冷暖不定,令人身體不適,實際上實在說生活的變故際遇令人沉沉浮浮,憂喜不定。想想夫唱婦隨、共賞拓片的歡樂時光猶在眼前,頃刻之間卻剩自己一個承受生活的風風雨雨。

(3)爲什麼大雁飛過會讓詞人感覺是舊時相識,又爲什麼會勾起詞人的傷心之情?

——《一剪梅》有句詞: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那雁,也許就是當年爲他們傳信的使者。甜言蜜語猶在耳邊,斯人卻已逝,千山暮雪,萬里層雲,天人相隔,睹物思人,情何以堪?

大雁冬天南飛,春暖北歸,詞人自北方逃難至南方,早已國破家亡,有家不能回,新愁又添舊恨。

舊時相識異鄉相逢,更增添詞人天涯淪落之感。

大雁是古詩中常用來表現離愁別恨的意象。(板書意象雁)

(4)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直抒愁之重之多,讓人想起李清照《武陵春》中一句詞: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5、分析意象

剛纔講到,“雁”是作者用來表情達意的一個意象,在此詞中,你還能找到類似的意象嗎?這些意象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

淡酒:

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蘇幕遮》

詞人本想借酒禦寒,殊料,非但不能抵禦刺骨寒風,卻又想起以前把酒言歡的情景,此刻只能自斟自飲,兩相對照,愁情更重了。

黃花:

指菊花,黃花堆積指菊花繁盛,千朵萬朵壓枝低,大好景象,本該夫婦攜手共賞,丈夫摘取一朵爲妻子戴上,萬般柔情,千種疼愛,此刻的作者卻已是形容枯槁,無心賞花,也無人再會憐惜她。這種感情與劉夷希《代悲白頭翁》中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中所抒發的感情是多麼地相似啊!

梧桐:

梧桐這個意象在古詩中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呢?來看這句詩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溫庭筠《更漏子》

它傳遞出的是一種離愁別緒,一種強烈的思念之情。

再看這一句: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白居易《長恨歌》

寫出了楊貴妃去世之後唐玄宗心中的悲涼以及對佳人的苦苦思念。

再看詞中,作者也正是借梧桐表達內心的哀怨和淒涼,更何況,外面淅淅瀝瀝的纏綿細雨不時敲打這她的耳膜,擾亂她的心扉,梧桐加上細雨的點染,使詞人的愁情濃得怎麼也化不開。

小結:詞人是詞壇才女,也是一位丹青妙手,你看,她選擇的是慘淡的黃昏,堆積的黃花、南飛的大雁,點滴的細雨,這樣一些飽含愁情的事物,將它們別具匠心地組合在一起,反覆地渲染,給我們營造了一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意境。

四、用詩化的語言,再現詩歌的.意境

就讓我們閉上雙眼,隨着音樂把自己化身爲李清照,走進她爲我們營造的悽美畫境,身臨其境地感受一番。然後,請你用詩化的語言把你的所見所聞所感告訴我們。

學生髮言,教師評價總結。要點:抓住詞的語言,可作適當聯想。

確實,李清照在情景交融方面取得一愁未了一愁添,一愁卻比一愁深的效果,我們通過聯想和想象也能深切感受到“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峯華嶽低”的詞人內心深處的痛。

五、分析完了這首詞,體會了詞人的情感,讓我們帶着感情再讀此詞。

生讀

範讀

六、拓展練習。

南鄉子[唐·李王旬]

煙漠漠,雨悽悽,岸花零落鷓鴣啼。遠客扁舟臨野渡,思鄉處,潮退水平春色暮。

①這首詞所要表現的主旨是__________。 (2分)②詞的前三句主要是寫景,請簡述寫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③“思鄉處,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詞中的含義和作用是什麼?請作簡要回答。(2分)

答案:①離愁別恨(或思鄉之愁,或離恨)(2分)②借景抒情,用煙、雨、落花以及鷓鴣的叫聲來渲染出思鄉之情(2分,“ 景”1分,“作用”1分)③潮退了,天晚了,思鄉而不得歸鄉,更突出強化了思鄉之情(2分,含義與作用各1分)

七、佈置作業。

完成課下練習題。

板書設計:

聲 聲 慢

國愁 家愁 情愁

亡國之恨 喪夫之哀 孀居之苦

李清照《聲聲慢》獲獎教學實錄 篇12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對疊詞的分析,體會其作用。

2.學生通過對黃花、梧桐、細雨等意象的分析,學會解讀詞的意象。

3.學生通過對詞人生平的瞭解,體會李清照後期作品中“愁”的內涵。

教學重點:

學生學會解讀詩詞的意象。

教學難點:

學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經歷,體會其“愁”之內涵。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分析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輕撫中華歷史的塵煙,蕭瑟秋風中,一位才情四溢的女詞人朝我們緩緩走來。她衣着淡雅、面容憔悴、神情悽苦。金人的鐵蹄踏進了京都,也踏碎了她原本幸福而平靜的生活。從此,她個人的命運便隨着國家的命運而改變。靖康之變,她與丈夫被迫逃離家鄉,南渡避難;不久,與他情投意合、恩愛情深的丈夫突然染病身亡,留下她孤身一人,飄零天涯。

她歷經人事滄桑,國破家亡夫死,自己顛沛流離,所有的不幸,壓在這個弱女子的肩頭。這一天,面對蕭瑟的秋風,面對庭院衰敗的菊花,面對着舊時相識的大雁,面對着梧桐細雨,她不禁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令人肝腸寸斷的《聲聲慢》。

千年之前,李清照寂寞離開人世,但她的詩詞流傳於世,希望能從茫茫人海中尋找知音。千年以後,很多人用朗讀的方式和這位女詞人進行了心與心的交流。下面,我就播放一段配樂朗誦。

二、聽讀,初步感知全詞

(一)播放學生錄音《聲聲慢》。

1.問:這是咱們班同學自己配樂朗誦的《聲聲慢》,大家認爲讀得怎麼樣?

生:好(或還行)……

2.那我們之前說過,朗讀的時候,有許多地方是需要注意的,比如字音、停頓、節奏,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感情。不可能每個同學都能成爲專業的朗誦者,但是經過每個同學感情澆築的朗誦,卻會有着別樣的光彩。當然,要讀出詩詞的感情,還是要先走進作者的內心,感受着他們的喜怒哀樂。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近這位千古奇女子李清照。讓她的詞作,帶我們進入她的世界。

對於這個朗誦錄音,我先不作具體的評價。我相信,等我們這節課結束的時候,大家對於這首詞作的的朗讀,會有更多的體會。

三、品讀,深入感受詞人的愁情。

閱讀詩詞是心與心的交流,朗讀也是如此。詞中的感情,只有我們真正的理解了李清照的心情以後,才能明白的表達出來。感情,是詩詞的靈魂。下面,我們一起來走近李清照,體會她當時的心情。

(一)大家都至少讀過一遍《聲聲慢》,我想請大家告訴我,讀完這首詞,你們有怎樣的感受?

生:悲傷、孤獨……

問:如果用詞中的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

生:愁

上節課我們說過,李清照的詞可是分爲前後兩期。靖康之變後,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於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轉爲沉鬱悽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淒涼的景況。《聲聲慢?尋尋覓覓》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二)作者在詞的最後說“怎一個愁字了得”,也就是說僅一個“愁”字還表達不了。而這首詞被稱爲“千古第一悲情之詞”,李清照又是如何表達她如此深重,濃得化不開的愁呢?你認爲哪些詞句寫的最好,最深刻,表達的淋漓盡致?

1.“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疊字鑑賞。

前人對李清照連用十四個疊字評價非常之高,說是“出奇制勝,匪夷所思矣”。

(1)我們之前見到過疊字的詩句嗎?(PPT展示)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金英雄。”——《三國演義》主題歌(楊慎《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歐陽修《蝶戀花》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問:疊字有什麼好處?

答:疊字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14個字雖是重疊使用,卻絕無重複累贅之感,朗讀起來,只覺徘徊低迷,婉轉悽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你能感覺到她心中塞滿了愁苦,她需要發泄,需要傾訴,她想一口氣把心中所有的愁苦全都吐出來。

(2)分析7個疊詞中蘊含的層次。

問:開篇十四個疊字,我們可以簡單地分析一下層次。尋尋覓覓明顯是李清照的一個動作。人在什麼情況下才尋覓?

答:有兩種情況,一是我們的東西丟了,要去尋找,一般不說“尋尋覓覓”;心中失落的時候,悵然若失就“尋尋覓覓”,彷彿一直在找在什麼。

問:那麼李清照她在尋覓什麼呢?

答:她和丈夫在一起時候的那段時光。

問:那段幸福的日子。還有嗎?

答:詩人到底在尋找什麼呢?是流亡以前安定、閒適的生活,是丈夫在世時的情意,還是心愛的古玩字畫?詞人“尋尋覓覓”地找,彷彿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麼才能得救似的。這反映詞人內心空蕩,無可排遣寄託。

問:尋找的結果如何呢?

答:尋找的結果是“冷冷清清”,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淒涼的氣氛包圍。

問:“冷冷清清”,指的是什麼呢?

答:這裏的冷清的環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周圍的環境的確是冷清,冷清還反應出內心的冷清。然後她的情感,冷冷清清,冷清的環境有一種淒冷,冷清的心情有一種寂寞。

問:最後的“悽悽慘慘慼戚”呢?

答:“悽悽慘慘慼戚”,則純屬內心感覺的描繪。由冷清的環境過渡到慘慼的心靈。

此三句,由外而內,由淺入深,文情並茂地描寫出女詞人孤苦無告的淒涼心境。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淒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

(3)PPT展示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中對此疊字的評價,與學生的解讀分層一樣,提高學生的自信。

(4)朗讀指導:“尋尋覓覓”四字,應讀得緩慢、迷茫,“冷冷清清”,用降調,輕聲讀,

“悽悽慘慘慼戚”六個字,則要一字一頓,讀出字字悲的感覺。

2.小組討論,解讀詞中意象: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當作者帶着滿眼的憂愁來觀察周圍的事物時,“物皆着我色”,請問作者在詞中選了哪些意象來表現她的愁呢?

(1)淡酒

①有關“酒”的詩句:(PPT展示)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酒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②點撥:酒總是與“愁”的聯繫在一起。如何理解“淡酒”呢?——並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瞭作者晚年是何等淒涼慘淡。

③結論:淡酒象徵濃愁。

(2)秋風

①有關“秋風”的詩句:(PPT展示)(略講)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自古逢秋悲寂寥”——劉禹錫《秋詞》

“秋風秋雨愁煞人”——秋瑾

②結論:秋風渲染愁情。

(3)過雁

①有關“雁”詩句:(PPT展示)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晏殊《浣溪沙》

②點撥:本該北歸的大雁卻向南飛來,而詞人當時也正在南方避難,真可謂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這過雁不正是以前經常爲詞人傳遞相思之情的那一羣舊時相識的雁嗎?秋雁南來,寫國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③結論:過雁象徵離愁。

(4)黃花(略講)

①列出有關“黃花”詩句:(PPT展示)

史正志《菊譜》:“菊草本也,以黃爲正,所以概稱黃花。”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李清照《醉花陰》

②點撥:李清照詞中多用“黃花”意象。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再無當年“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雅緻了。到這裏,作者的感情已漸漸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③結論:黃花凋零,容顏憔悴,心境不復當年。

(5)細雨(略析“雨”意象,詳講“梧桐”意象。)

①列出有關“細雨”詩句:(PPT展示)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柳永《雨霖鈴》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李煜《相見歡》

②結論:細雨是哀傷、愁絲的象徵。

(6)“梧桐”意象(結合細雨,詳講“梧桐細雨”意象。)

①列出有關於“梧桐細雨”的詩句:(PPT展示)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白居易《長恨歌》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漏子》

窗在梧桐葉底,更黃昏細雨,枕前前事上心來,獨自個,怎生睡。——歐陽修《一落索》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周紫芝《鷓鴣天》

②點撥:梧桐一葉知秋,本身就是牽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悽苦的秋雨,不僅滴在耳邊,更滴向心頭。

梧桐細雨是中國古典文化中一個經典的意象。我們可以藉助白居易《長恨歌》中的詩句去感受:“春風桃李花開日”是一種萬物盛開的景象。“秋雨梧桐葉落”,則是秋天的綿綿細雨打在這已經發黃梧桐葉上,梧桐葉隨風慢慢地落下來。顯得十分的淒涼,有一種深秋的孤獨與寂寞。溫庭筠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天明”一句主要寫聲,以聲襯情。尤其是“點點滴滴”一語,極富頓挫淒涼之感。它不是滂沱大雨,而是點點滴滴的細雨,那麼我們什麼時候才能聽到這種雨打梧桐的聲音呢?安靜的時候,夜深人靜卻無法如水的時候,心中有着萬千的愁情無法排遣的時候。

班裏有同學喜歡讀《紅樓夢》的,這個意象和《紅樓夢》中林黛玉最欣賞的李義山的詩句比較一下——“留得殘荷聽雨聲”。秋夜漫長,雨聲敲打在已經敗落的荷葉之上,那種聲音,只有夜深人靜,難以入眠的時候,只有心中極端苦痛的時候纔會聽得如此真切。

那一滴滴的雨聲,敲打在荷葉上,也敲打在梧桐葉上,更敲打在詞人的心裏。於是,李清最後一句詩便噴薄而出,直抒胸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就是李清照無法言說、也說不盡的愁情。

總結:詞人滿腹愁緒,本欲借酒澆愁,然急風欺人,淡酒無力,雁逢舊識,菊惹新愁,緊接着梧桐葉落,秋色愁人,細雨霏霏,更添愁緒,此人眼前的一切是處處生愁,景景牽愁,物物惹愁,詞人彷彿置身於一個愁的世界。這些愁,層層疊加,直至無以復加,難以形容,詞人乾脆就用“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煜的愁還可形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而詞人的愁則非筆墨所能形容得完的。所以,結尾一句戛然收尾,但給人感覺卻是:言已盡,但愁難了。

(三)“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在詞中多次寫到愁,但此時的“愁”,相比於之前,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內涵呢?讓我們看看命運在李清照身上烙上了怎樣的印痕?

PPT展示:李清照大事記

由亡國到喪失,由再嫁到離異,由入獄到悲死,人生的苦難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人生。我們可以想象,這個孤孓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淒涼。瞭解了這些史實後,李清照的愁應該可以理解了。它的內涵是?

答:喪夫之痛

寡居之悲

顛沛之苦

故國之思

亡國之恨。

補充:結合樑衡《亂世中的美神》,“愁”的內涵還可包括李清照作爲封建社會女人和知識分子雙重身份的孤獨、怨愁。

四、再讀,學生體會情感。

(一)學生再讀課文,體會感情。

1.請學生再次朗讀詞,大家評價。

2.教師播錄音範讀,學生感受詞中的情感。

3.學生帶着自己的體驗感受,把握作者傳達情感的意象,走進詞入的內心世界,再一次自由朗讀《聲聲慢》。

(二)背誦全詞。

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全詞。

五、結語。

一杯殘酒,一陣秋風,一聲雁叫,一地黃花,一滴細雨,一樹梧桐,一個千古斷腸人守着窗兒,李清照用她的才情,用她的生花妙筆,爲我們帶來這首傳頌千古之詞。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苦難不停地擦拭着藝術的靈魂,在生命空間受到的傷害和疼痛,在藝術的空間都會得到補償,而這,就是我們的幸運了。

李清照《聲聲慢》獲獎教學實錄 篇13

教學目標:

1、知人論世,結合背景理解詩文內容

2、反覆誦讀,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寫作特色

3、培養熱愛古典詩詞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學重點及難點:

分析《聲聲慢》抒情主人公形象和所運用的表現手法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瞭解作者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責,念國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愛情之尊。無論對待政事、學業還是愛情、婚姻,她決不隨波,決不湊合,這就難免有了超越時空的孤獨和無法解脫的悲哀。她揹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國難、家難、婚難和學業之難於一身,凡封建專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衝突、磨難都折射在她那如黃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鬆前照,清泉石上流”。

——樑衡《亂世中的美神》

這段文字寫的是宋代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本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探討她的代表作《聲聲慢》,一起走進這位“亂世中的美神”。

對於作者,樑衡用“亂世中的美神”來界定,那麼何謂“亂世”?又何謂“美神”呢?“亂世”是指金兵入侵、國土淪喪、家破夫亡、人民流離失所、朝廷腐敗無能。“美神”指李清照在詩詞、詞論、史學、金石學以及其人格方面的突出表現。郭沫若在濟南趵突泉公園中的李清照紀念堂中題有對聯,可以顯示其藝術女神的風采:“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後主”指的是南唐後主李煜,詞風婉約,有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清照的《聲聲慢》,也是寫“愁”的經典作品,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詞。

二、閱讀詩文,把握感情基調

1、學生結合註釋自讀,要求揣摩語調,讀準字音。老師最後明確本詞的感情基調是悲苦愁絕的,朗讀時應用舒緩、低沉的語調。

2、聽課文朗讀,並在心中默讀,把握節奏,感受詞作的音樂美。

3、部分學生朗讀,請全班女同學齊讀課文,把對女詞人感情的體會融入到朗讀中去。

三、研讀詩文,探究問題

首先進行學情調查:同學們對本詞有哪些閱讀期待,想要學習哪些內容,掌握哪些知識。隨後出示問題,讓學生採用研讀的方式分組合作學習,探究以下問題。

1、本詞的主旨句是什麼?在詞中是通過哪些方面表現的?

學生回答後由老師明確:本詞的主旨句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在詩中有如下表現:

①用“尋尋覓覓”這一動作行爲表現愁情。這三句共十四個疊字,無一愁字,卻寫得字字含愁。在經受了國破家亡、夫喪等打擊後,詩人內心極爲哀愁,再加一人孤處,更是百無聊賴,空虛鬱悶,只有在漫無目的的尋覓中找回一些溫馨的回憶,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的冷清而內心則充滿慘慼。開頭三句,由淺入深,文情並茂地描寫出女主人公寂苦無告的淒涼心境。

②“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天氣的忽暖忽冷,變化多端,亦暗示時局的紛亂,讓人難以適應,更讓詩人有說不出的苦悶和憂愁,進而抒發自己內心難以平靜的心情。

③用一些物象來表現“愁”之深之重:

“淡酒/急風”:並非酒淡,而是愁濃,酒力壓不住心愁;借酒澆愁,而大風砭骨,又讓詩人意緒全無。只因作者愁太重,酒入愁腸愁更愁。一個“淡”字突出作者晚年的淒涼,心境的悽苦。

“雁”:秋天大雁由北往南遷徙,李清照南下避難,故覺得大雁是舊相識,而自己卻漂流困頓,寄寓他鄉。以前尚可鴻雁傳書,現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是有千言萬語,也無人可託,無處可傳,從而抒發對家鄉的懷念。

“黃花”:詩人任憑黃花盛開,此時也無心攀摘,甚至讓菊花在枝頭堆積,直至凋落。在往年,她定能和丈夫一起來賞花,而今誰又有這興趣呢?看到花的憔悴,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顏,淒涼的心境與殘秋敗花融爲一體,更是愁上加愁。

“梧桐/細雨”:這些是惹人愁思的意象。窗前的梧桐樹又飄下了幾片枯葉,好不容易到黃昏,偏巧這時又下起了淅瀝的小雨,滴滴答答的雨聲,對於傷心的詩人來說,不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葉上,也彷彿敲在那顆破碎的心上。

2、概括本詞在表情達意時所運用的藝術手法。

學生回答後由老師明確:

①運用疊詞,開頭連用了十四個疊字,用法大膽新奇,工整得體,寫出了由於尋而未得所引起的無限的悽苦憂傷之情。

②直抒胸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③借景抒情:“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淡酒”“急風”“雁”“黃花”“梧桐”“細雨”等意像來委婉地表達詩人的愁情。

3、結合詞句內容,鑑賞詞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學生回答後由老師明確:一位孤獨、寂寞而又愁緒滿懷的漂泊者形象。

四、深化閱讀,自主發現問題

根據學生學情的不同,讓學生再回讀詩文,鼓勵他們去發現新的問題,提出後由大家分析、探究、解決。

五、強化練習

法國詩人克洛岱將李清照的《聲聲慢》作了改寫,標題也換成了《絕望》,閱讀這首詩,比較兩首詩在抒情的方式上的不同。

呼喚!呼喚!

乞求!乞求!

等待!等待!

夢!夢!夢!

哭!哭!哭!

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滿痛苦!

仍然!仍然!

永遠!永遠!永遠!

心!心!

存在!存在!

死!死!死!死!

——克洛岱《絕望》

學生回答後由老師明確:

《絕望》直抒胸臆,感情直露,也未選取任何意象。

《聲聲慢》較爲含蓄,多避免直接抒情,多借事借景抒情,講究言外之意,言外之旨,講究意象的選擇,含蓄蘊藉。

六、小結

李清照是因爲那首著名的《聲聲慢》被人們所記住的。那是一種淒冷的美,特別是那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簡直成了她個人的專有品牌,彪炳於文學史,空前絕後,沒有任何人敢於企及。於是,她便被當作了愁的化身。當我們穿過歷史的塵煙咀嚼她的愁情時,才發現在中國三千年的古代文學史中,特立獨行,登峯造極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對她的解讀又“怎一個愁字了得”。

——樑衡《亂世中的美神》)

今天我們面對的是一位偉大的卻又讓人述說不盡的藝術女神,我們在對《聲聲慢》這首詩的學習中瞭解了她的痛苦和悲傷,也懂得了她的美麗與愁情!

七、佈置作業,拓展練習

收集有關寫“愁”的詩句,並體會這些詩句的不同之處。

1、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2、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3、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醉花陰》)

5、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

6、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7、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8、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毛澤東《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