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哈姆萊特》教學簡案

《哈姆萊特》教學簡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86K 次

教材分析】

《哈姆萊特》教學簡案

1、單元分析:

本劇居於本單元的最後一課,教材中將其定爲自讀課,應當是在學生學習了中國戲劇的前提下,瞭解一下西方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名篇,以開闊眼界,親近經典,故本劇的學習應主要立足在瞭解之上而非深入研討。

2、教材分析:

課文節選的是《哈》劇的第五幕第二場,是全局的高潮部分。鑑於《哈》劇較複雜的劇情和人物關係,須在進入文本學習前先向學生簡介劇情,此其一;又因節選部分不能很好的表現哈姆萊特的主要性格,所以學生要想真正走進這一人物的內心尚有困難,無法自主研討課後的思考題,故教師須向學生課前下發資料(或要求學生查閱資料),但即便如此,本節課的定位應仍是瞭解名著而非欣賞名著,教師的作用更多的是介紹或講解而非只是引導。

3、教法分析:

有兩種課型可供選擇:一是在程度較好的班級下發一定量的資料,讓學生自主瞭解劇情和探討人物性格,課上重點研討人物和提出質疑,教師主要答疑。但在程度較弱的班級想要學有所得,教師仍要起主導作用,組織有效的教學環節和活動。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下發歌德對哈姆萊特性格的細緻分析的評價文章。

【教學過程】

注:第二種教法。

1、由學生簡介莎士比亞導入

2、教師(學生)簡介前四幕劇情

3、瞭解本場情節的發展及戲劇衝突

師生共同畫出衝突示意圖,明確本場情節是如何走向高潮的,主要的矛盾衝突是什麼?

4、體會人物的性格和命運:

問:哈姆萊特最終沒有擺脫死亡,你認爲這樣的結局符合人物性格嗎?(引導學生再讀劇本,分析本場中哈姆萊特的性格)

本場中的哈姆萊特:雖然機智,但爲人坦蕩,具有英國紳士的風度,更主要的是他悲觀,相信宿命,缺少行動的主動性。

他的對手國王:奸詐陰險,善用詭計,制定了周密的計劃。

結論:以君子來對小人,君子總是要失敗的。哈的悲劇命運是不可避免的。

注:教師一定要在以上分析中及時補充出哈姆萊特憂鬱、延宕的性格內核,幫助學生明白其悲劇命運的必然性。

5、體會莎士比亞戲劇的詩化語言及其內涵,進而粗略感知中西方話劇的差異。

⑴ 讓學生選讀自己喜歡的劇中的詩化語言,談談感受。

⑵ 教師補充本劇中的經典臺詞,加深學生感受。

6、作業:

閱讀《哈姆萊特》全劇,寫一篇讀後感

  【教後記】

教這一篇很累,臺詞不能激發學生興趣,更談不上主動探究和研討,好在經過我“奮力”的講解和引導後,部分學生對《哈》劇有了較好的理解,開闊眼界的目的基本達到。

  《哈姆萊特》藝術特色:

這部作品不僅在思想內容上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在藝術上也取得了較高的成就。

首先,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在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一點在上文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得很清楚。這裏着重提一下莎士比亞借哈姆萊特之口闡述的藝術見解。他說:“自有戲劇以來,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自然,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給它的時代看一看它自己演變發展的模型”;他還強調藝術表現“不能越過自然的常道”,既不能過分,也不能懈怠。這些先進的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觀點,不僅爲莎士比亞本人所竭力遵循,就是在今天也仍有着很強的借鑑價值

其次,作品結構的複雜和情節的生動也充分顯示了莎士比亞卓越的藝術才能。劇本的結構可以分爲幾個層次:丹麥朝廷內部的權力之爭;丹麥與挪威、英國的外交往來,丹麥朝廷對德國威登堡(人文主義中心)的態度;哈姆萊特的家庭關係,波洛涅斯的家庭關係,以及這兩家之間的衝突;對劇情的轉折起重大作用的戲中戲和比劍的安排;哈姆萊特與不同人物的交往(父親的亡魂、作爲對手的叔父、波洛涅斯、他的兩個同學、王后、奧菲莉婭、霍拉旭、雷歐提斯、劇團伶人、兩個掘墓人以及作爲舊式官僚的代表的奧斯里克)。所有這一切的劇情結構和人物關係都被莎士比亞巧妙地安排在這一悲劇裏,不僅增強了劇本的現實性,更爲劇中衆多人物展示其複雜多樣的內心世界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空間環境。

第三,爲了更加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莎士比亞爲他們設計了大量的獨白。尤其是在刻畫哈姆萊特這一中心形象時,爲了把他塑造成一個人文主義思想家,爲了更好展現他的內心矛盾和性格發展過程,莎士比亞大大發揮了獨白的作用。哈姆萊特的重要獨白有六處之多(前文多有引述),是莎士比亞所有劇本中獨白最多的一個。這些獨白都安排在人物思想轉變的重要時刻。通過這些獨白,我們不僅把握了人物思想發展的脈絡,也把握了劇情展開的線索。這些獨白本身也是優秀的詩篇。如果刪除了這些獨白,劇本無疑將大爲遜色。

最後,劇中不同人物語言風格的多樣性也是莎士比亞該劇的重要成就之一。在這裏不同身份,不同處境的人物使用着不同的語言:哈姆萊特的直截了當,波洛涅斯的咬文嚼字,兩位同學的躲躲閃閃,奧斯里克的矯情迂腐,掘墓人的俗俚簡潔均恰到好處地體現了人物所特有的社會地位和文化教養。而同一個哈姆萊特針對不同的對象說話時也在不斷變化着語言,有時是一針見血的褒貶,有時是晦澀難懂的瘋話,有時是溫情脈脈的表白,有時又是粗俗不堪的市井俚語。哈姆萊特的獨白也同樣具有多樣性,時而詩體,時而散文,詩體意味着莊重與典雅,散文意味着詼諧與粗俗。這種不同文體的使用在其他角色身上也有體現,比如掘墓人使用的民謠。運用這種個性化的語言和多樣化的文體不僅豐富了人物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作者爲我們精心描繪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風俗畫。

莎士比亞是偉大的,他在創造“奇蹟”的同時也展現了一段歷史,一段精神與思想的歷史,同時也是一段文學與藝術的歷史。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學者被一種激情和悲壯感召着,激勵着,去咀嚼已逝的過去,去思考未至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