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哈姆萊特》教案大綱

《哈姆萊特》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哈姆雷特》是由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下面小編爲大家介紹《哈姆萊特》教案範文,僅供參考!

《哈姆萊特》教案

[教學目標]

一、閱讀整個劇本,在瞭解全劇內容基礎上、品味本文詩化的語言、理解人物語言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二、揣摩人物語言個性化特徵,體會人物內心情感。

三、通過配音和排課本劇,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藝術審美能力。

[教學設想]

一、安排課前預習,閱讀全劇劇本,以瞭解本課在全劇中的作用。

二、課前反覆閱讀,體會作品詩化的語言和人物內心情感,爲課上配音和排課本劇做準備。

三、安排兩課時(最好連堂課)。

一課

一、導入。

人人都希望生活中處處是喜劇,但古往今來,悲劇的陰影又總是徘徊在人世間,文學史上更是留下許多讓人扼腕長嘆的悲劇故事。誰來爲大家舉例?

教師歸納:梁山伯與祝英臺、劉蘭英與焦仲卿、賈寶玉與林黛玉……

同學多舉的是愛情悲劇,除此以外還有哪些?大家可知道莎士比亞著名的四大悲劇是哪四部?

教師歸納:《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羅密歐與朱麗葉》。其中又以《哈姆萊特》最爲著名。這是一部五幕劇,請同學簡要了解劇情。

二、明確:第一幕:老王鬼魂顯現,告知哈姆萊特自己是被克羅迪斯害死的,這是復仇的緣起。第二幕,國王克羅迪斯心懷鬼胎,派原爲哈姆萊特之友的羅森格蘭茲等人對他展開試探。第三幕:克羅迪斯進一步利用哈姆萊特的戀人奧菲利婭對哈姆萊特試探的同時,哈姆萊特佯裝瘋癲,通過俳優所演的戲證實了克羅迪斯的惡行,併爲復仇誤殺了正在偷聽的弄臣波格涅斯。第四幕:克羅迪斯爲除後患,迫哈姆萊特去英國,欲借英王之手將他殺死,反被哈姆萊特抓住機會,假英王之手殺死了派去監視他的朝臣,返回丹麥。第五幕:奧菲利婭憂傷而死,其兄雷歐提斯與哈姆萊特比劍。哈姆萊特在王后誤服毒酒而死、雷歐提斯當衆揭露國王害人陰謀後,將國王殺死,自己也中劍而亡。

三、戲劇是一種在舞臺上表演且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形式,它主要通過劇中人物臺詞來體現和推動情節發展,而情節又是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是由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和作用而產生的人物的行動和事件。藉助於臺詞來把握戲劇情節是我們學習戲劇的主要方式。但由於人物對話多,有時讀完後情節不能清晰地呈現在讀者腦中,而分析人物間關係可幫助我們熟悉劇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運走向。請同學們根據劇本出場人物提示和課前自讀,說說本劇中的人物關係。

明確:哈姆萊特和克羅迪斯名爲叔侄,實爲仇人;哈姆萊特和葛忒露德雖是母子,但又有母嫁仇敵的隔閡。

克里迪斯和葛忒露德原爲叔嫂後爲夫婦,二人間又有毒殺親夫和企圖謀害其子的矛盾。

另一個家庭波洛涅斯一家同樣既有自身的矛盾又與哈姆萊特一家關係錯綜複雜。

波洛涅斯既是國王幫兇又是哈姆萊特摯愛的女友的父親。

奧菲利婭摯愛哈姆萊特又與父親有骨肉親情。

雷歐提斯本是哈姆萊特朋友,後又因與其有殺父害妹之仇而成仇人。

由此可見,主人公哈姆萊特的復仇事件是被放置在一個錯綜複雜的極爲矛盾的環境中,他既擔負着復仇的使命,又承受着親情、愛情、友情等復雜感情的折磨。同學們在朗讀他的臺詞時要深深體味他矛盾的感情,體會他的複雜情緒。

四、利用多媒體,觀看話劇片段(節選相關內容,放時隱去聲音,爲學生配音留有餘地),請兩名同學爲哈姆萊特和奧菲利婭配音。

請同學們爲二位配音者點評,教師相機進行朗誦指導。然後放原劇作配音(最好是孫道臨的)從語氣語感、節奏的把握等方面找差距,爲進一步品味作品詩化的語言,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礎。分析後,可抓住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選幾組同學即興配音,互相點評。

五、佈置作業:從課後的“理解鑑賞”四道題中任選二題,爲下節課討論作發言準備。

第二課時

一、導入:同學們給話劇配音很出色,大家應注意到,分角色配音的內容並不完全是對話,還有獨白和旁白,括號裏的則是舞臺說明。它們一起構成戲劇語言,那麼什麼是獨白和旁白呢?請以本課爲例說明。

明確:獨白是戲劇中角色表白個人的情感和願望的話。旁白是戲劇中角色假定在場的其他角色聽不見而面對觀衆說的話。

本課中最經典的獨白是哈姆萊特關於“生存還是毀滅”一段話,此外還有奧菲利婭與哈姆萊特對話後的一段話“啊,一顆多麼高貴的心是這樣隕落了……”。

旁白除了書上標註的國王的話外,還有奧菲利婭在與哈姆萊特對話過程中的插話:“哎喲,天哪!救救他!”和“天上的神明啊,讓他清醒過來吧!”表現出奧菲利婭相信哈姆萊特真的瘋了,和她由此產生的極爲擔憂痛苦的心情。

二、再說“生存還是毀滅”一段,請選作“理解鑑賞”第一、第三題的同學談談自己的理解。

明確:這是莎翁戲劇中最經典的哲理性獨白,既能表現人物激烈的內心矛盾衝突、展示人物性格,又能推動情節的發展。

這段獨白可分爲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哈姆萊特對生死問題的思考,第二層次是他對思想和行動之間關係的思索。這之前,他已決定復仇,但他畢竟置身於種種矛盾旋渦中,難以立即付諸行動,這段獨白正是他思想轉變期激烈的矛盾鬥爭的產物。面對邪惡,是堅強還是軟弱,是拼死作戰還是消極忍受,在哈姆萊特看來,這是生死選擇,或挺身反抗或自殺了之。而即使選擇拿起武器挺身反抗,也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是哈姆萊特歷數資產階級社會種種不平等和非正義現象,表現“活”也並不容易,但由於懼怕不可知的死後世界,人們並不情願結束自己的生命,顧慮使人們變成懦夫。這是哈姆萊特在經歷了一場靈魂的對決後轉而思索決心和行動的關係,告誡自己過於“審慎”就會使“赤熱”的決心蒙上“灰色”,復仇的大業也會“逆流而退”。

三、討論第三題時,請同學們談自己對哈姆萊特性格的分析,可自行做出對人物的評價,教師再介紹不同時期人們對哈姆萊特的不同評價。讓學生認識每個個人,每個時代的個人都會因不同的境遇和個性、思想文化構成而在不同意義上與哈姆萊特發生共鳴。由此出現了“一千個人眼中的一千個哈姆萊特”,這也正是這個藝術形象塑造成功之處。

四、請選作第二、第四題同學說學習體會。

參考答案見“課文說明”。

五、“說不盡的哈姆萊特”留給後人無限的話題,課文雖爲節選,我們仍有許多討論中未涉及的地方。課下請同學們從下面題中選一個或自行設題寫一篇讀後感

參考題:

哈姆萊特——超越時代的藝術典型

我看奧菲利婭

是社會悲劇還是性格悲劇

六、請同學們自行選擇角色,自願結合組成演出小組,課下排練本課的課本劇,一週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