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史記 > 《東觀漢記》東觀漢記卷九

《東觀漢記》東觀漢記卷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傳四

《東觀漢記》東觀漢記卷九

  李通〔一〕

齊武王常殺通同母弟申屠臣,〔二〕上不得已過通,乃買半臿佩刀裹之。至通舍,時病臥,因持上手得刀。通異之,乃謂上曰:“一何武也!”上曰:“以備不虞耳。”〔三〕書鈔卷一二三

王莽前隊大夫誅謀反者,〔四〕李次元聞事發覺,被馬欲出。〔五〕馬駕在轅中,惶遽着鞍上馬,出門顧見車方自覺,乃止。御覽卷四六九

李通娶寧平公主。〔六〕爲大司空。〔七〕通性謙恭,常避權勢,謝病不視事。御覽卷四二三

李通上疏曰:“臣經術短淺,智能空薄。”〔八〕文選卷三八任昉爲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李善注

李通上大司空印綬,以特進奉朝請。及有司奏請封諸皇子,帝感通首創大謀,即日封通少子雄爲邵陵侯。每幸南陽,常遣使者以太牢祀通父冢。〔九〕御覽卷五二六

子音嗣。音卒,子定嗣。定卒,子箕嗣。〔一0〕范曄後漢書卷一五李通傳李賢注

註釋

〔一〕 “李通”,字次元,南陽宛人,范曄後漢書卷一五有傳。又見汪文臺輯司馬彪續漢書卷二、華嶠後漢書卷一。

〔二〕 “申屠臣”,本書光武帝紀作“公孫臣”。

〔三〕 “以備不虞耳”,此條陳禹謨刻本書鈔卷一二三引作“齊武王嘗殺通同母弟申徒臣,上恐其怨,不欲與軼相見。軼數請,上乃強見之。軼深達通意,上乃許往,意不安,買半臿佩刀懷之。至通舍,通甚悅,握上手,得半臿刀,謂上曰:‘一何武也!’上曰:‘倉卒時以備不虞耳。’”除首句外,文字與范曄後漢書李通傳李賢注所引續漢書全同,疑陳本書鈔此段文字系抄自續漢書。姚本、聚珍本所輯皆本陳本書鈔,僅一二字歧異。

〔四〕 “前隊大夫”,范曄後漢書李通傳雲:光武與李通“欲劫前隊大夫及屬正”,李賢注云:“前隊大夫謂南陽太守甄阜也。”

〔五〕 “出”,御覽卷三五八引作 “亡”。

〔六〕 “寧平公主”,即光武女弟伯姬。

〔七〕 “爲大司空”,據范曄後漢書光武帝紀,建武七年五月,前將軍李通爲大司空,十二年九月免。

〔八〕 “智能空薄”,此條姚本、聚珍本皆未輯錄。

〔九〕 “常遣使者以太牢祀通父冢 ”,“太”字原脫,聚珍本有,御覽卷五五七引亦有,今據增補。此條御覽卷二00亦引,字句稍略。

〔一0〕“子箕嗣”,范曄後漢書李通傳雲:通卒,“子音嗣。音卒,子定嗣。定卒,子黃嗣”。李賢注云:“東觀記‘黃’字作‘箕’也。”此條即據李賢注,又酌取範書文句輯錄。

  鄧晨

晨曾祖父隆,揚州刺史,祖父勳,交址刺史。范曄後漢書卷一五鄧晨傳李賢注

晨與上共載出,逢使者不下車,使者怒,頗加恥辱。上稱江夏卒史,晨更名侯家丞。使者以其詐,將至亭,欲罪之,新野宰潘叔爲請,得免。范曄後漢書卷一五鄧晨傳李賢注

鄧晨,〔一〕南陽人,與上起兵,新野吏乃燒晨先祖祠堂,污池室宅,焚其冢墓。宗族皆怒,曰:“家自富足,何故隨婦家入湯鑊中?”〔二〕晨終無恨色。 御覽卷四八三

光武微時與鄧晨觀讖,雲“劉秀當爲天子”。或言“國師公劉秀當之”。〔三〕光武曰:“安知非僕乎?”建武三年,上徵鄧晨還京師,數宴見,說故舊平生爲忻樂。晨從容謂帝曰:“僕竟辨之。”帝大笑。御覽卷三九一

鄧晨爲陳留郡,〔四〕興鴻郤陂,〔五〕益地數千頃,溉郡稻,常以豐熟,兼流給他郡。書鈔卷三九

註釋

〔一〕 “鄧晨”,字偉卿,范曄後漢書卷一五有傳。又見汪文臺輯謝承後漢書卷一、司馬彪續漢書卷二。

〔二〕 “何故隨婦家入湯鑊中”,鄧晨娶光武姊元,故晨宗族有此語。

〔三〕 “國師公劉秀”,漢書劉歆傳雲:“歆以建平元年改名秀,字穎叔雲。及王莽篡位,歆爲國師。”顏師古注引應劭雲:“河圖赤伏符雲: ‘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爲主。’故改名,幾以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