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讀《蘇東坡傳》讀後感

讀《蘇東坡傳》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讀《蘇東坡傳》可見整個中國北宋時期的興衰史,也可以領略林語堂先生行文功夫之大家風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蘇東坡傳》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讀《蘇東坡傳》讀後感

  【讀《蘇東坡傳》讀後感1】

我對蘇軾的記憶,是從開始接觸他的詩詞開始的,說起來人人會背誦的《水調歌頭》……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代的着名書法家、畫家。

在這個美麗的四月在敘事者裏和大家一起捧讀國學大師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對蘇東坡有了更多的敬佩。劉欣老師非常喜歡蘇軾,和敘事者們在線上聚焦了蘇東坡,給我很深的印象。

林語堂先生形容東坡爲:“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祕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以爲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的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蘇東坡爲文人留下了千古標杆,他爲世人留下了至情至性的靈魂。

今年的四月六日到十一日,我有幸去杭州學習在杭州西湖見到我仰慕許久的蘇東坡,內心無比激動。蘇東坡昂然挺立,捋須而笑,我彷彿看見他的心靈完全向自然敞開,以心靈的真實來體驗生命。一有着現在精神的古人,一代大文豪!

蘇東坡有如此成就除了他自身的聰明才智與他的家庭環境是分不開的。

母親程氏出生於四川眉山一個官宦之家。到蘇家後,侍候公婆、照料家務,樣樣事她都拿得起,放得下。東坡母親認爲,人性應以善爲本。要善,須得有一份慈愛之心,孩子的愛心,從啓蒙時就要培養。只有從小愛長輩、愛兄弟、愛家庭,愛夥伴,長大才會愛民族、愛國家。她訂下嚴格的規矩,不許傷害有益的花草與蟲鳥。違者,數日不許入園遊玩。這一規定,使得蘇家的庭園,成爲這一帶小鳥、蝴蝶們最安全、最熱鬧的棲息嬉戲場所。每天花園裏彩蠂飛舞,鶯囀燕唱,分外迷人。

美的心靈,從人之初始,程氏自孩子們稍識人事起,即把愛的種子播入孩子們的心田。這種愛,逐漸成爲支撐事業與人生的精神支柱。

孩子們要成材,光有愛心還不夠,高尚的氣節與遠大的志向,是推進孩子成長不可缺少的動力。程氏深深懂得這一點,並把它貫注於每日時對孩子的養育之中。

一次,她給孩子們講《後漢書·範滂傳》。範滂自幼剛直,在汝南爲官期間,除強抑霸,爲民伸冤,深得百姓愛戴。爲反對奸佞專權,他上書彈劾奸黨卻卻反遭誣陷,被處死刑。臨刑前,他勸母親不要悲傷,範母說:“人以氣節爲本,氣節在,壽命長短又何足惜?性命與氣節不可兼得,二者取一,理應捨命取義。你今天爲義而死,母親爲你高興!”講到這裏,程氏熱淚盈眶,概嘆不止。小蘇軾望着母親,認真地說:“娘,我長大以後,也做範滂這樣的人。”程氏抱着兒子,親一親那因激動脹紅的臉蛋,說:“好!真是好孩子!”

蘇軾兄親兩人,處處以“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的範滂爲榜樣,把節操作爲處世立身之本,更加奮發學習,以求長大成爲一個爲大家所尊重、敬仰的人。

王弗是東坡的結髮妻子。王弗頗有才華姿容,且知書達理,明曉事體。所以,在曠達豪放的東坡和生人晤談時,總有王弗在“垂簾聽政”,因爲事後她能告訴東坡要不要和他見面的這個人深交。林語堂曾經這樣評價王弗:“才華過人的詩人和一個平實精明的女人一起生活之時,往往是顯得富有智慧的不是那個詩人丈夫,而是那個平實精明的妻子。”可惜紅顏易老,王弗在26歲時歸西,東坡寫下了那首悱惻的《江城子》。

王弗死後三年,東坡和王潤之結婚。王潤之溫柔賢惠,不比王弗善於識人,她事事遷就東坡,默默地支持蘇軾度過了他一生中坎坷不已的二十多年。其間,東坡遭遇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檻:烏臺詩案。王潤之對東坡的重要性還表現在,她在杭州時爲東坡納了一個聰明伶俐的小妾。

這個小妾就是東坡的第三任妻子王朝雲。她12歲時即被王弗收納。在王弗死後,東坡將之扶正。朝雲比東坡小了近三十歲,但還是比東坡早亡,在四十歲左右死於疫病。有一個著名的故事可以說明王朝雲對東坡的理解程度:東坡一日退朝,食罷。捫腹徐行,顧謂侍兒曰:“汝輩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爲然。又一人曰:“滿腹都是見識”。坡亦未以爲當。至朝雲,乃曰:“學士一肚皮不入時宜。”坡捧腹大笑。之後,東坡爲紀念朝雲在西湖邊建“六雲亭”,並寫楹聯曰: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東坡晚年對佛法情有獨鍾,朝雲亦是,且被東坡稱爲“天女維摩”。

但如果,我們假設王弗能伴東坡終老。或許,在這位精明的夫人的匡助下,東坡的人生路途就不會那麼崎嶇了。而路途一旦平坦,也許就沒了那隱藏在詩文中的極致之美。

蘇東坡至情至性,一生交友無數,知己遍天下,兄弟對他情深厚重,於是纔有了千古絕唱《水調歌頭》。他熱愛生活,僅在美食方面,就有軼事、傳說數樁。他自己研究烹飪之法,更是留下了“東坡肉”以傳後世。

林語堂先生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纔是萬古不朽的。”

  【讀《蘇東坡傳》讀後感2】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一首膾炙人口的《念奴嬌》讓我認識了蘇東坡,但確切的說,是在看完林語堂老師的《蘇東坡傳》之後,纔對這位不朽的傳奇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但連林老先生都說自己無論如何都無法用詳盡的語言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說他是自己“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但有一點可以確認:蘇東破是一位人格完整,可以駕馭自己心靈的高士。再加上他曠古無今的文學造詣,敢做敢爲的正直作風,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造就了一個浩然不朽的偉大生命。

從出生到架鶴西去,他的足跡遍佈中國的大江南北。他每到一處,都會給當地人帶去他所獨有的深遠影響。他憂天下之憂,嘗黎民百姓之苦,在艱苦的環境依然生活愜意;他在官場沉浮,受盡小人排誹,依然潔漱一生;他敢於嘗試,勇於實踐,做工程,學瑜伽,煉仙丹。“伸手摘星,未能如願,但它不會弄髒你的手。”同樣,他嗜酒成癮,還喜歡月下漫步。他一生都在實踐他的理想,他是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的結合體。

受其樂觀的性格影響,蘇東破的文學作品可以在精神上取悅於人,他最在意自己文章的“自然與真醇”,他說做文章“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他說他最快樂就是寫作之時,“我一生之至樂在執筆爲文之時,心中錯綜複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我自謂人生之樂,未有過於此者也。”

蘇東破的一生飽經憂患,但他的人性更趨溫和厚道,並沒有變得尖酸刻薄。我們之所以喜愛蘇東坡,也是因爲他飽受了人生之苦的緣故。中國有一句諺語,就是說一個人如何,要“蓋棺定論”。人生如夢,一齣戲演得如何,只有在落幕之時纔可以下斷語。

蘇東坡的一生充滿希望和浩然之氣。人的生活就是心靈的生活,這種力量形成人的事業人品,與生俱來,由生活中之遭遇而顯示其形態,正像他在一處碑文中所說:“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爲星辰,在地爲河獄,幽則爲鬼神,而明則復爲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這本書,我前後共讀了六個月,每每沉浸其中,好像我有一雙翅膀,就飛翔在蘇東坡的上空,注視着他,與他同樂同悲。但在我心中,卻始終無法呈現出他清晰的容貌,只有一個高大概直的影像,在我視線的下方遊走。正如作者所言,在讀《蘇東破傳》時,我們一直在追隨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偉大心靈的偉人生活,這種思想和心靈,不過在這個人間世上偶然呈現,曇花一現而已。蘇東坡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纔是萬古不朽的。

“一顆沙裏一個世界,

一朵野花裏一座天堂,

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恆在一剎那間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