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6《張曉風散文集》讀後感

2016《張曉風散文集》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曉風是一位資深教授,更是一個對萬物皆有情的女子。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一些2016《張曉風散文集》讀後感,希望大家會喜歡!

2016《張曉風散文集》讀後感

  【2016《張曉風散文集》讀後感1】

張曉風的散文集《從你美麗的流域》收了許多寫兒女情長的篇什。從寫作題材而言,張曉風跟其他女作家沒有任何不同,愛情、親情、友情幾乎就是她的全部。可是當她起筆運筆,便完全超越了普通女人的情感。《母親的羽衣》開頭描寫的是一個溫馨場面,女兒入睡前,摟着母親的脖子問:“媽媽,你是不是仙女變的?”接下來,甜蜜中有了感傷,再往下,又有了滄桑——世間每一個女子,究竟如何藏起羽衣,從仙女隱忍爲平凡的母親?張曉風寫得極美,又極沉重,彷彿知悉世間所有的祕密。張曉風似乎有一種本事,再普通的物事,她總要忍不住翻過來,看看背面,甚至要透過經脈紋路去看它們在幾千年前的模樣。所以她寫給丈夫的情書,寫給兒子的詩篇,明明是寫私人的感受,卻似乎寫盡了人類的共同情感,就連她寫睡袍、圍巾、繡品、油紙傘,也絲毫沒有怡紅快綠的嬌弱之氣。

張曉風始終是追求“大”的:大的格局,大的氣象,大的胸襟,大的情感。她甚至是有點刻意爲之了。十幾年前龍應臺出版《孩子你慢慢來》時請張曉風寫序,我還記得她說的話。她說自己年輕時聽到太多對女作家的嘲諷,人們覺得她們只會寫些柴米油鹽、丈夫孩子,所以就暗下決心,一旦自己“大筆在握”,堅決不寫那些遭人辱罵的文字。她真的做到了。事實上從張曉風的文章裏始終讀得出她的良苦用心,嘮叨瑣碎自戀自艾她是看不上的,更別說撒嬌作態,即使偶爾忍不住寫寫柴米油鹽丈夫孩子,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架勢。她寫風衣,那風,翻閱過唐宗宋祖,“而你着一襲風衣,走在千古的風裏”。她寫釀酒的理由:“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則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時間去醞釀自己的濃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剎那的傾注。”這樣的文字比比皆是。張曉風的文章字裏行間有一種江湖俠客的氣度。

我讀張曉風的感受,是彷彿放舟於歲月長河,溯回從之、溯游從之,追隨着一路看來,千迴百轉,也被那百年煙波水氣溼了一身。張曉風喜歡讀古書,將它們視爲奪地而出的思想泉脈,她這樣寫自己讀《爾雅》:世界如此簡單壯麗,如此明白曉暢,如此嬰兒似的清清楚楚一覽無遺。我讀她,亦如此。

  【2016《張曉風散文集》讀後感2】

張曉風的散文集《從你美麗的流域》收了許多寫兒女情長的篇什。從寫作題材而言,張曉風跟其他女作家沒有任何不同,愛情、親情、友情幾乎就是她的全部。可是當她起筆運筆,便完全超越了普通女人的情感。《母親的羽衣》開頭描寫的是一個溫馨場面,女兒入睡前,摟着母親的脖子問:“媽媽,你是不是仙女變的?”接下來,甜蜜中有了感傷,再往下,又有了滄桑——世間每一個女子,究竟如何藏起羽衣,從仙女隱忍爲平凡的母親?張曉風寫得極美,又極沉重,彷彿知悉世間所有的祕密。張曉風寫自己的愛情觀,一蔬一飯一鼎一鑊都是朝朝暮暮的恩情,她說:“愛一個人,原來就只是在冰箱裏爲他保留一隻蘋果,並且等他歸來……”這是作爲平凡女子張曉風的愛情,可是她不凡的時候,愛情便是“執手處張發可以爲風幟,高歌時何妨傾山雨入盞”的豪邁與“千泉引來千月,萬竅邀來萬風”的莊嚴。張曉風似乎有一種本事,再普通的物事,她總要忍不住翻過來,看看背面,甚至要透過經脈紋路去看它們在幾千年前的模樣。所以她寫給丈夫的情書,寫給兒子的詩篇,明明是寫私人的感受,卻似乎寫盡了人類的共同情感,就連她寫睡袍、圍巾、繡品、油紙傘,也絲毫沒有怡紅快綠的嬌弱之氣。

張曉風始終是追求“大”的:大的格局,大的氣象,大的胸襟,大的情感。她甚至是有點刻意爲之了。十幾年前龍應臺出版《孩子你慢慢來》時請張曉風寫序,我還記得她說的話。她說自己年輕時聽到太多對女作家的嘲諷,人們覺得她們只會寫些柴米油鹽、丈夫孩子,所以就暗下決心,一旦自己“大筆在握”,堅決不寫那些遭人辱罵的文字。她真的做到了。事實上從張曉風的文章裏始終讀得出她的良苦用心,嘮叨瑣碎自戀自艾她是看不上的,更別說撒嬌作態,即使偶爾忍不住寫寫柴米油鹽丈夫孩子,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架勢。她寫風衣,那風,翻閱過唐宗宋祖,“而你着一襲風衣,走在千古的風裏”。她寫釀酒的理由:“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則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時間去醞釀自己的濃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剎那的傾注。”這樣的文字比比皆是。張曉風的文章字裏行間有一種江湖俠客的氣度。

我讀張曉風的感受,是彷彿放舟於歲月長河,溯回從之、溯游從之,追隨着一路看來,千迴百轉,也被那百年煙波水氣溼了一身。張曉風喜歡讀古書,將它們視爲奪地而出的思想泉脈,她這樣寫自己讀《爾雅》:世界如此簡單壯麗,如此明白曉暢,如此嬰兒似的清清楚楚一覽無遺。我讀她,亦如此。

  【2016《張曉風散文集》讀後感3】

疲憊於一天的奔波,總想着,終於可以,安靜地躺在牀上,讓人歇一歇,讓心靜一靜,殊不知,所謂靜,卻是亂。總會不由自主地,感嘆感嘆,時光匆匆而過,來無聲,去無聲,只任黑白兩色,全然詮釋着。或者莫名其妙地,開始想念過去,回憶曾經,亦或者想念有關於過去的某個人,又或者某件事。

是的,只是莫名奇妙地想念而已,而往往這個時候的我們,卻常常在模模糊糊中醉得渾然不知,待清醒過來,亦或淚流滿面,亦或滿臉麻木,亦或無奈一笑,亦或孤獨纏身。大抵最終,也只剩失落與寡歡了!

是人皆有心,有心便有情。世間萬物,皆爲有情之物,而淡,則是情的本真。四季會輪轉,生死有輪迴,情也是有律可尋的。世間千般愛,沒有哪一份能熱烈到天長地久,能守到天長地久的,都是在平淡和平凡中,不忘初心,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持,一起閒散着瑣碎的光陰,無需動人的言語,只需相濡以沫地陪伴,便好。

人,生而便有七情六慾,所以要真想活到心靜意靜,實數太難了。世間芸芸衆生,能做到活得清清楚楚,心靜意靜者,畢竟只是少數人。大多人,大多時候,都是活在心靜意不靜的境地裏。既生於紅塵,難免七情難捨,六慾難割。但我們仍要懂得,不屬於自己的,強求也無用,名利如此,感情亦如此。放下,解脫了自己,也成全了別人,兩全齊美,何樂而不爲呢?

我們無需每時每刻都活的心靜意靜,活到那種淡到極致的世界裏去,心靜雖意亂,意亂終有時,而後自審。審而自知,學會放下,懂得知足,常懷一顆感恩之心,心自清淨,心間便自有青山常駐,綠水長流,芬芳馥郁。

靜好,是一種心態,一種既拿得起,也放得下的心態;靜好,是一種生活,一種終要回歸本真的生活;靜好,是一種人生,一種享受獨自的人生。細品流年,煙火歲月,一瞬即一生,無需太過在意。許多東西,有則是無,無則是有,正如詩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學會看淡,人情冷暖。愛我者,定珍惜,厭我者,亦不討好。學會看清,人世浮華,如夢一場。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必勾心鬥角。往往珍貴的東西,用再多金錢都買不到,比如時間,比如真愛,比如良知。

再多忙碌,一盞茶的時間,足夠我們,靜溫時光裏的瑣碎,將那些得失成敗,愛恨情仇,揉進淡淡的茶水,慢慢品下,苦後回甘的滋味,亦是靜好在歲月中慢慢溫存的滋味。久而久之,心靈明靜,再多苦澀,再多苦痛,我們只當是一陣雨的沉澱,或一場風的經過,記憶裏都是明媚的溫柔。

靜好的歲月,不止於品一盞茶的光陰,一眼對窗外的眺望,閉眼聽一首歌的小憩,都是修心之所。只要你願意,喧鬧中亦可尋得一寸寧靜。

一切源於心,心若向陽,便都明媚溫暖;心若潮溼,到處都是黑暗不堪。靜好歲月,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情緒積澱。修心養性,以靜好爲心約,過濾生活中所有的不好,守住了點滴靜好如初的歲月,人生的歲月,不管多漫長,或多遙遠,都將是靜好如初的歲月!

心若靜好,何懼沉浮幾度;歲月靜好,何懼明暗幾時;人生靜好,何懼生命幾虛。靜好了歲月,何愁歲月不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