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0篇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狹義上的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行的一種文學體裁。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0篇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0篇1

生活就像一幅充滿詩意的畫,只有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才能體會到生活中的美。

老師讓我們讀張曉風的散文,她的文章敘述她的酸甜苦辣,其中,令我記憶深刻的一篇是——《我喜歡》。

作者從身邊的小事述說她喜歡的事物。如:喜歡冬天的陽光,喜歡在春風中踏過窄窄的山徑,喜歡夏日的永晝……身邊的一切對她來說都是美好的。張曉風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她對生活充滿樂趣。

于丹老師曾說過:“在三鍋開水裏,扔一個生雞蛋,一根生胡蘿蔔和一把幹茶葉,你會發現生雞蛋被煮熟,變得硬梆梆的,我們生活裏有些只固守着自己的內心,不肯融合的人,他們最後會變得裏裏外外鐵石心腸,這就是被生活煮硬的人。第二鍋裏的胡蘿蔔呢,經過煎熬煮的軟塌塌的,成一團胡蘿蔔泥,這就是被生活煮軟的人,可是第三鍋裏的茶葉呢,他在沸騰中自己舒展,豐美,滋潤,他把無色無味的水,改變成一鍋香茶,它在煎熬裏,放全自己,它也把它的美,愛和力量,傳遞出去,改變社會和別人。”

生活就似一根苦瓜,只要懂得品味生活的人,就品嚐得出苦瓜中的“甜”。但一些覺得苦,而不敢於嘗試的人,他們就品嚐不到苦瓜中的“甜”。我們滿懷熱血面對生活,生活也同樣會給予你其中的樂趣。所以,我們要熱愛生活,懂得發現生活中的美,美就在我們生邊!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0篇2

我喜歡多雨的日子。我喜歡對着一盞昏燈聽檐雨的奏鳴。細雨如絲,如一天輕柔的叮嚀。這時候我喜歡和他共撐一柄舊傘去散步。傘際垂下晶瑩成串的水珠――一幅美麗的珍珠簾子。於是傘下開始有我們寧靜隔絕的世界,傘下繚繞着我們成串的往事。 我也喜歡獨自想象老去的日子,那時候必是很美的。就好像夕暉滿天的景象一樣。那時再沒有什麼可爭奪的,可留連的。一切都淡了,都遠了,都漠然無介於心了。那時候智慧深邃明徹,愛情漸漸醇化,生命也開始慢慢蛻變,好進入另一個安靜美麗的世界。啊,那時候,那時候,當我擡頭看到精金的大道,碧玉的城門,以及千萬只迎我的號角,我必定是很激勵而又很滿足的。 賞析:《我喜歡》,讀張曉風的文字的確是一種享受,感受着文章那頭的筆尖之舞動,細膩的描寫着雨聲之靈韻。當漫天的雨絲飄起時,獨自駐足聆聽雨的纏綿繾綣,或是悠悠然與愛慕的他在雨中共舞,共同享受雨帶給我們的浪漫。當愛慕的他已不再時,獨自老去的日子也別有一番靜美,那時的愛情,那是的生命狀態,都已開始沉澱,就像珍藏久遠的醇酒之香,會永遠瀰漫於整個人生。而張曉風的喜歡不再是她一個人獨特視角的喜歡,人們也會跟隨她淡然閒適的步履喜歡生活,享受生活。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0篇3

“我不知道,天爲什麼無端落起雨來了。薄薄的水霧把山和樹隔到更遠的地方去,我的窗外遂只剩下一片遼闊的空茫了。”

《張曉風散文》這細膩文雅且充滿朦朧意境的文筆給了我多少愉悅與感動,從那溫柔的字裏行間貫徹着作者的喜怒哀樂,看似平淡的句子中蘊藏着作者的博大胸懷,使我喜歡上了這本美麗的書。正如《雨天的書》這篇散文一樣。

《雨天的書》講述的是作者寄出的兩封信,一封是給已逝的友人另芳,而第二封是給曾經的自己。全文籠罩着一層悲傷的意境,將對友人的懷念隨着凋零的雨珠一起沉浸在這雨中,閱完之後能深深的感受到作者沒能及時回信的自責與後悔,將記憶中另芳纖柔多愁的形象勾勒得淋漓盡致,使人不禁就陷入身臨其境般的傷感,並感受到作者對生命,對時光的尊重與讚美。在感悟上,它教會我的比起它出神入化的描寫出來,顯得更加濃郁,更加醇厚。《雨天的書》教會我要珍惜當下,珍惜現在你所擁有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感到追悔莫及。如作者寫給自己的信,她對曾經幼稚輕狂,爲自己偶然而發的奇思妙想而無限激動,卻遺忘了自己最應該珍惜事物的她:“你真是傻的可笑,你。”與其相比,稚嫩的我們是否也曾失去過什麼?兒時學校散落的童真和友誼,對待父母的親熱與依偎,甚至失去過親人的哀傷與痛苦,在我們擁有時,並沒有認爲那實際如珍珠般易碎的東西有什麼值得珍惜的,直到那珍珠斷了線,墜到地上,才發現那是多麼美好。正如作者沒有發現友人在病榻上寫出給自己的信時的那種後悔。也正是這種悔才教會了閱讀它的人珍惜自己還能擁有並珍惜的。

另芳,雨仍在下着,淡淡的哀愁在雨裏飄零。想象中有一朵白色的小花開在你的墳頭。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0篇4

張曉風的散文也許算不上是最好的,但是卻帶給了我許多與衆不同的感悟,令我至今記憶猶新。現在,就讓我帶着你,一起走進張曉風的散文世界吧。

讀張曉風的書,讓我感到十分愜意、輕鬆。她的景物描寫雖然精緻,卻並不繁雜,只是幾筆簡單的描寫,便能勾勒出一幅幅溫馨的畫面。我想她一定是位田園詩人吧,即使全篇都在寫景,也能讓讀者明白她的心思,帶給我們發人深省的思考。

你能想象嗎?當流蘇那纖細的香氣伴隨着纖細的風拂過臉頰,當梔子花香的河川從身邊流過,此刻的心境,無可比擬。但,花落瞬間雖然美麗,過後便不見蹤跡。這告訴我,美,就像一則愛情故事,也許結局並不是最好的,但只要過程是美的,就已足夠。人生也是如此,它不能用長短來衡量價值,重要的是內容。我們不求它像愛情故事那樣幽美、惆悵,但是過程的精彩是一樣的。或許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那就試着去拓寬生命的寬度。只要我們奮鬥過、拼搏過,向着夢想努力過,等到年老時再回憶曾經走過的路,就會覺得這是人生中一大珍寶。

《畫晴》告訴我,人生的意義並不在於達成某個目的,沿途的風景其實更加美好。我們可以在閒暇的時刻駐足凝思,體味人生的另一重意義。

《念你的名字》告訴我,唯有不竭的愛能照亮一個受苦的靈魂。我們要有奉獻精神,對別人懷有絕對的誠意和愛心,才能修煉成一個真真正正的“人”。

走進張曉風的散文世界,總能帶給我許多非凡的感受。你是否願意獨自走進她所創造的唯美世界呢?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0篇5

我不禁被這深厚的書香味吸引了。

沒錯,這就是《張曉風散文精選》。這本書以一篇篇有意義的散文的形式使人懂得一個個人生哲理,並令人從她細膩的文章中備受感動、啓發以及深思,還從她不華麗而樸實真誠的話語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貴。

在這本書中讓我最記憶猶新的還要屬《人生的什麼和什麼》了。這篇文章是以第二人稱的形式爲大家敘述的,寫了一個人正在開車,收音機轉到一個不知什麼臺的臺上,正播着安靜討好的小提琴。在她馬上要進入隧道時,廣播裏說人生最重要的事只有兩件。話還沒說完,聲音就斷了,她很想知道答案,可過完了四十秒,車出隧道時,這已經講完了。她想去追問那一段來,可以覺得並沒有必要,自己都四十歲了,還不知道“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嗎?這篇文章最後並沒有告訴讀者們答案,給人留下了無限遐想,十分耐人尋味,覺得僅在我的思考能力範圍內,人生裏最重要的兩件事是坎坷和經歷了無數次坎坷後的成功。

在每個人哇哇落地時,就註定了坎坷的來臨。坎坷雖然十分令人畏懼,它可能使你失去信心,可能使你自甘墮落,可能使你悲痛欲絕……但是,你千萬不能就這樣倒下,倒在成功的面前。你一定不甘心走入失敗的大門,所以,你務必要勇敢地去戰勝它,因爲坎坷是避免不了的,可如果它把你打倒,你也不能氣餒,應更加勇敢地去打倒它。坎坷必定會成爲我們走目人生之路的“絆腳石”,但我們不能退縮,只能前進,走向成功。然而一個美好的人生大概就是克服坎坷與困難並走向成功大門的過程吧,所以我是這麼認爲的。

在我細細的品味中,我不禁再次被這書香吸引。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0篇6

作爲一個散文家,張曉風的作品與其他人的作品有着與衆不同的味道。她把自己的感情全部傾入在每一篇文章裏。看她的作品更像是去了解一個人的心靈和她的喜怒哀樂。

在她的散文《第一幅畫》中,她對自己的家鄉進行了描寫。從寫作題材而言,這篇文章沒有什麼不同,可是當她運筆時卻超越了普通人的情感,將這個南部的小城描繪的有聲有色。之後,她逐漸深入主題寫道盡管兒時家境貧寒,她依然苦中作樂,將上鋪空間取名爲“桃源居”,並在牆上掛上畫。通過這篇文章,我深刻體會到不管你所處的環境多麼的惡劣,內心都應充滿陽光,因爲精神食糧是不可缺少的。

其中,我最喜歡的《母親的羽衣》開頭描寫了女兒入睡前,摟着母親的脖子問:“媽媽你是不是仙女變的?”長場面十分溫馨感人,接下來甜蜜中有了傷感。最後就變成了滄桑。“世間每一個女子,究竟如何藏羽衣,從仙女隱忍爲平凡的母親?”張曉風將這種複雜的情感描寫的活靈活現,彷彿知曉世間所有的祕密。

張曉風聽着她的名字總讓我覺得她是一個碧玉的弱女子,但是讀了她的文章卻發現不是這樣的。比如在《釀酒的理由》中“以一生的時間去醞釀自己的濃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剎那的傾注。”字裏行間留露出一種江湖俠客的氣度。這一篇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生命它每一秒的味道都是不同的。要向生命變得精彩無比,我們只有靠自己,遇到困難時是灰色的,但當你打敗困難時,就會變得五彩繽紛了。

張曉風獨到的眼光令人欽佩,令人信服。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中領悟到很多的人生哲理。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0篇7

張曉風這個名字從來就沒有聽過,於是忍不住的想去看看他寫的文章,沒有想到,會給我這麼大的感觸,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這《我在》了。

這是一篇散文,講述了作者的一些想法。“我在。”本來就是一個簡單但蘊含了深層含義的話語,能夠讀到的有萬萬千千,而作者表達的就是“我在”那堅定的靈魂。有一些事、一些人、一些物,被作者透過簡潔有力的語言直達我們內心。比如點名,一個小小的、我幾乎每一天都在做的事就能夠有震撼人心的哲理。僅僅是回答一句“我在”也能爲內心增添一陣狂風暴雨。不得不感嘆着作者的思緒了。而在羣山環繞間,山水交錯處,如果你有滿腔的熱情想傾訴,那何不大喊一聲“我在”呢?“‘我在’和‘某某到此一遊’不一樣,後者張狂,而說‘我在’的仍是個清晨去上學的孩子,高高興興的回答長者的問題。”作者想說的就是這樣一種感情吧,清清脆脆的聲音就如明明朗朗的心,爲我在那裏開心,如果要問爲什麼開心的話,也許作者也答不出來吧。還有哪怕是犯了什麼滔天的大錯,在人們尋找你時,還是要說聲“我在”。如當上帝尋找墮落的亞當時,作者仍會堅定的站出來。“上帝啊,俯察我,我在那裏。”更是透露出無比的真誠。“我在”,如果在對手面前說出這句話,想必也是無比自信而堅強的。我在就是表示我,就在那裏,不論你看得到或看不到,我就在那裏。和那裏的人、情感在一齊,我也許很渺小、也許很強大、也許很重要、也許

我只是萬千沙粒中的最小的一粒,但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在,就在那裏。

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也在。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0篇8

我喜歡張曉風,喜歡她的散文—把我帶進一個美麗的`世界,讓我有無窮的幻想。

張曉風的大多數散文是先講一個故事,有的甚至是幾個故事,都是那麼生動有趣——先是引人發笑,然後又讓人深思。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詠物篇》裏的《木棉花》。文章開頭先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木棉花的美,還運用外貌描寫,把木棉花的樣子寫的生動有趣,讓讀者腦海裏想象出畫面。接着又寫木棉樹的樹枝,運用比喻的手法,把樹枝比作手,把木棉花比作火焰,生動形象的寫出樹枝的枝幹。最後又寫作者小時候的觀點——是世界上最高的樹,儘管只有幾丈高,寫出木棉樹在作者眼中高大的形象,也體現作者小時候的天真可愛。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木棉花比作天空上折翼的雲朵,展現木棉花的純潔,潔白。張曉風的散文總是娓娓道來,深意令人不可捉摸,最後才隱約而神祕的把道理敘述出來。另一個另我印象很深的是《木林篇》裏的《白千層》。開頭先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白千層的成熟穩重,又通過外貌的細緻描寫,寫出他對白千層的看法。

讀她的散文,總是把我帶進各種各樣的意境,我的心彷彿也融化在其中。此刻,那一篇篇引人入勝的故事,總是牽動着我的心,留給我無盡的思考與遐想,無盡地想去續寫這個故事。

合上《張曉風散文》,慢慢閉上眼睛,回想着每一篇優美的散文,每一個生動的故事,用心靈感受着。喜歡,我喜歡張曉風和她的散文。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0篇9

讀了一個月的《張曉風散文》我發現她的文章很有韻味,可以讓人思考許久。她寫的散文還讓人讀了後會感到十分的溫柔,讓人明白的事很多,它不會有驚心動魄的描述,卻在娓娓到來中讓人感到溫暖,還在溫暖中有一種韻味。

有一篇作文《高山何所有》也是張曉文寫的散文,這篇文章她沒有用太多的語言來表示這一片孩子們可憐,而是用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來表示出對山區孩子們的同情心。

這個故事沒有什麼離奇的故事,而寫的故事有一種勾人魂的魅力。這是一個真實而又悲劇的故事,她寫了幾個山區的孩子長大了做了很多的努力,也做了很多的好事,可是他們還是被人瞧不起,人家都討厭他們這些‘鄉巴佬’。後來他們到了他們發過誓的高山上面,他們本想把錢賺夠了來報答他們的家園,可他們做了那麼多的努力,工作還是沒有找到,他們到了大山上感覺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和無助呀!可他們又有什麼辦法呢?這個故事不像大多數的故事一樣有一個圓滿而又美好的結局。

啊!爲什麼山區的孩子就不能有好的環境嗎?每一個讀過這篇文章的人都會這麼想,而這篇文章的‘嚼勁’也十分的足,總讓人對這個文章愛不釋手,這就是張曉風寫的文章的特點,總是可以讓作者回味無窮。

張曉風這個作家寫的作品中還絕對隱藏了一個對人生的哲理。可是總是藏的很深,找出來不容易,耐人尋味,這也是她的作品的一個特點。

張曉風的散文就像勾人魂魄的人一樣勾着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去不斷思考,去發掘!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10篇10

我曾經認爲只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才能寫出感人肺腑的文章。讀了張曉風散文集後,我發現我錯了。因爲,我發現,張曉風對於生活的獨到見解,同樣也是能感人肺腑的真切言語。

生活就像一條魚,是經不起挑剔的。真正會品的人,會生活的人,才能從魚那嫩白的肉質中品出香甜,品到幸福。但一些在魚身上挑刺的人,因爲怕魚刺咔住喉嚨,就不願意去品嚐魚肉的人,也是不幸的!因爲,他們無法品到生活的甜美與多姿。

我永遠相信上帝是公平的。只有對生活心存熱愛,用自己澎湃的熱血去澆灌生活的人,生活纔會給予他們幸福與快樂!

生活,總是需要多種多樣的喜歡,若你的心中永遠對生活充滿了怨恨與不滿,那豈不無趣?它就像是一個杯子,若你用中藥將它盛滿,那它必定是苦澀的。真正甜的水,是需要你在淡而無味的白開水中,品到自己的喜歡與快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加熱愛生活!

春天的山徑,夏日的永晝,秋風的芒草,冬天的陽光。生活,總能在細小之中,得到幸福與快樂。生活的完美是需要你的充實想象,纔會更加充滿韻味!

於無聲中聽大音!

於無形中見功底!

點滴中現情趣!

於細微處見真情!

有對生活充滿了熱愛,生活纔會更有韻味。山不在呆板,水不再空洞,張曉風對於生活的獨到見解,使《張曉風散文集》這篇文章體現出了其中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