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鄉親的禮數敘事散文

鄉親的禮數敘事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從前山村人赴宴趕圩,總是集鎮人家嘲笑的對象。很小的時候,我就聽到這樣的順口溜:“山底鬼,山林庚;殺只小雛雞,叫盡大大聲。”後來,我發現有時候被嘲笑的未必有什麼錯,嘲笑別人的也不見的更高明,那些嘲笑山底鬼的集鎮人家一到縣城就被譏爲“土包子”,縣城的人到省會同樣被譏爲“鄉下佬”。那麼,省城的人怎樣呢?“天不怕,地不怕,最怕福州人講官話。”一句話,道盡“體面的”福州人進首都講話交流的尷尬。

鄉親的禮數敘事散文

村裏人出門常常被譏笑,不是他們自身的過錯,也不是他們禮數不周,他們同樣也有自己的山村禮節文化。生老病死,感恩戴德,賠禮道歉等,都有一定的表達方式。在尤溪,平常紅白喜事“不請不送”“不送不請”的'規則各地大致相同,所謂“不請不送”即沒有受邀請就不必給操辦喜事的主人送禮,當然也不必赴宴。這裏的請還有一層講究,就是在辦喜事的前一天,主家就要去邀請鄰居朋友,但沒有直接說喝酒,而只說到他家吃個白粿,請帶上家中大小一起來。被邀的人要再三推辭,以表客氣。辦喜事的人當天早上要再次早早登門邀請,這時,被邀的人不再推辭,按鄉村規定帶上一份“薄禮”(通常爲雞蛋十個,粉幹兩把,冰糖一斤)。比較親近的人要主動問詢需要幫助做些什麼,譬如帶張八仙桌、長板凳、杯盤碗筷等。至親好友還帶上菜乾、新鮮蔬菜等,女眷在前一天就要前往幫忙。“不送不請”就是隻請送過喪禮的人赴宴,而不請沒有送禮的人。這裏的送禮也有講究,禮金禮物若干,一時一地都有規定,但無論多少,香燭紙錢一份少不了。如果一時遠路趕到,可以另備一份小錢代替,否則便是失禮。

媳婦娶進門,第三天邀請女方父母來做客,俗謂“做三旦”。這個邀請要專人專程送大帖,即送“親家帖”。普通請帖用紅紙(相當今天大32開)對摺即可,而大帖要連折單面十二頁,除了普通請帖內容外,前後還要援引一些賀婚招喜用的詩詞警句,並加封面、致謝語等。這是姻親雙方之禮,屬於平輩之間的禮節。近年有些地方女兒三天回孃家,鄉人稱之“請女婿”。

長幼之間更有許多禮節上的講究。已經出嫁的女兒家裏蓋房喬遷,公婆生日等,要專程邀請父母赴宴,去時至少要帶上兩斤冰糖。女兒家喬遷,父母要送楹聯,會寫的自己寫好,不會寫的赴宴時帶足能貼滿正棟楹柱的紅紙,由女兒家請專門的先生代筆。先生若是寫錯了稱呼,或是把重要客人的聯句掛錯了位置,客人往往當場跑回家,責怪先生有意欺負他,這時要先生去賠禮道歉,把客人請回來。女兒家喬遷新居,父母還要送一對大角燈,並配上懸掛用的紅帶子。“燈”與“丁”諧音,寓意入住新居後人丁興旺。女兒家要請赴宴的父親或兄長親手把燈掛上去。女兒生兒育女,母親要送嬰兒衣褲鞋帽、背篼,送蛋、雞、酒等,俗謂“吃雞酒”。“長者賜,不能辭。” 這些禮物都要暗中折價回禮,包括掛燈也要單獨送個小紅包,以示感謝,並說“真是讓岳父岳母費心費力”之類的好話。外孫體弱多病,外婆要在自己家裏做好“百家飯”(向村鄰每家每戶要一把米加上芋子淮山枸杞等煮成,常往來的村鄰還會送兩個雞蛋,幾顆紅棗等),送到外孫家一兩百米外的路上,然後叫女兒攜帶外孫來野外食用。這是長輩做給晚輩吃的“平安飯”。晚輩對長輩的禮節講究更多,出嫁的女兒,接待祖父母父母兄長等,要專門殺雞置酒做白粿,每位長輩碗裏要有兩個雞蛋五塊雞肉(胸脯、大腿、小腿、雞頭和雞尾),吃飯時要叫親近的長輩陪伴。即使自家平日三餐也要把第一碗飯先盛給長輩,逢年過節更要優先給長輩斟酒,按長輩序次,把雞胸脯、大腿等夾到長輩碗裏,以示敬重和孝順。

女性長輩去世了,要派專人專程通知她的孃家人。孃家人赴喪,逝者子孫要跪在大門外叩頭迎接。孃家人直接扶起外甥外孫,說明沒有不滿,認可了屬於正常死亡。如果冷冷說聲“怎麼好好的就死了”?那就表明孃家人的深責,對老人沒有照顧好,晚輩不孝,外甥外孫還要繼續叩頭謝罪,直至被扶起爲止。喪事如何操辦包括死者穿戴,都要徵得孃家人的同意。整個喪事程序中,晚輩都要跪哭,以示失去長輩之痛,平日孝順不夠之歉。

世世代代的長時間相處,有時也免不了會發生鄰里風波。講話不慎,可能影響他人名節的,如針對某女子說:“奇怪,有人怎麼那麼熱心幫她”“那人一到,她的眼睛都亮起來”等,那就必須真誠向對方賠禮道歉。賠禮的儀式也簡單,說錯話的背禮者買上一丈紅布,一條毛巾,瓜果點心若干,叫上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輩,到受禮者家中獻上紅布毛巾,俗稱“掛紅”。表示受禮者的羞辱由此洗劫清楚。同時由長輩主持當場喝茶吃點心,從此和好如初。

鄉親的謝禮有多種,大致可分爲四個層次。俗話說:“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可以欠別人的錢米,不能欠別人的情禮。禮輕情重,知恩必報,是鄉村人禮尚往來的潛規則。最輕微的謝禮就是叫人吃一餐便飯,如孩子生病,請先生掐指算算中了什麼邪,惹了哪位神靈,包括家神。如果請吃一餐便飯猶嫌不足以表示謝意,那就抓只大公雞、帶上白粿、粉幹、雞蛋、瓜果點心送到家裏。再重一點的禮就是“送四層”,即用兩個提籮,兩邊各加一個層籮,內裝雞、豬肉、目魚、冰糖、粉幹、瓜果等物。最隆重的謝禮是“送大擔”,用兩個提籮,兩邊各加兩個層籮,內裝雙雞、雙鴨、豬腿、目魚、蟶乾、白粿、餈粑、米花糖等瓜果雜食等,此後逢年過節、家中紅白大事都要光臨。娶親謝岳父母,女兒給年長的父母賀壽,被救死裏回生的等都得用這種大禮。

徒弟拜師傅,在師傅正式答應接收之前要行跪拜禮。師傅答應之後,要像尊重父母一樣尊重師傅,早上比師傅早起,燒水掃地,晚上比師傅晚睡,關門熄燈。出師謝禮送大擔,並終生敬如父母,逢師傅家中紅白喜事都要備辦賀議前往祝賀或弔唁。

鄉親的禮數很多,時移禮異,不可盡說。每每回想昔日鄉村之禮,就會深感鄉人踐禮之恭之敬之慎,同時也覺得鄉村禮節過於客套的苦楚和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