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大美湘西等你來散文

大美湘西等你來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題記】

大美湘西等你來散文

湘西,一方神奇秀麗的山水,一片奇風異俗的土地。從數年前第一次邂逅張家界的峯林,到去年走進乾州古城,走進德夯大峽谷,到今年,我已是第三次走進湘西了。這一次,兩天時間內,我們跟隨冷水江秋天戶外團隊穿越坐龍峽,欣賞芙蓉鎮,把玩紅石林,是三次旅行中感受最深刻的一次。我很想一回來就把所見所聞和朋友們分享,但心裏有一個聲音在告訴我,不要急,慢慢兒來。我想這個聲音是對的。因爲只有靜心,才能讓筆下的風景變得更加澄澈鮮明有個性。

【一】穿越坐龍峽

乘大巴由湘中向雪峯山脈深處行駛。一路往西,車子如不倦的鑽洞俠,在忽明忽暗裏奔馳不息。山色越發蒼翠,山勢越來越陡險,藍天白雲之下,我們的心情有如放飛的鴿羣興奮歡愉。

抵達坐龍峽,已是午後時分。景區離吉首不遠,位於湘西自治洲下轄的古丈縣河西鎮境內,據說是經由300萬年大自然的風吹、水蝕而形成。景區廣場地勢開闊,花草飄香,我們戴好防水帽,買了紗手套後魚貫而入。戶外領隊交待,坐龍峽地勢險要,路陡溼滑,須得一步一步踏實,一個接一個走,拍照不可攀爬,攀爬則不要拍照。

我原本想百度景區簡介,但最終放棄,原因只有一個,不希望受到任何資料的引導或暗示,以免有先入爲主的印象。出來旅遊,就是爲了放鬆身心的,我儘管調動全身的細胞去感受它的魅力和風姿就好。

陽光先前還曬人,到了峽谷裏,卻周身涼爽起來。小道兩旁的樹木撐開一把把遮陽傘,樹幹上爬滿厚綠的青苔,各種說不出名目的奇花異草帶露含笑。顯然,這是一個常年溼潤之地。沒走多遠,一條架空在河道之上的板栗木遊道出現在眼前,它順着山勢伸向叢林深處。友人們興奮之極,迫不及待地朝着領隊的相機綻開如花的笑顏,彷彿要把滿腔的等待盡情燃放。順着這條特種遊道繼續前行,“險”的感覺漸漸上來。有好些地,沒有棧道,前進的路,僅爲深深嵌入崖壁的、大約幾寸長半掌寬的鐵板,我們的身子得像壁虎一般貼着崖壁往前,在這裏,你稍不留神,掉到河道里是完全有可能的,雖說不是豐水期,聽不到腳下流水怒吼,濤聲轟鳴,但一想想摔下去的恐怖狀,心裏的小鼓打得相當急促。走出一段險路,身上竟是冒了汗,峽內涼風裹面,依然壓止不住額上的絲絲熱氣。

繼續向上,一道又一道瀑布閃現了,它們是山的姊妹,形影不分離,山越峭,谷愈深,水越急。先前還算溫文爾雅,越往上脾氣就越暴躁起來,有的不由分說,撲面而來,驚得你小心臟撲撲直跳。瞅瞅那黑幽溼滑的絕壁和那感覺有水怪出沒的深潭,想要跳進去一享清涼的念頭是肯定不敢生的,那就來個短兵相接的擁抱吧,張開臂膀深深呼吸,把肺洗乾淨,再與瀑布同個框!

一路攀爬,我們不知道前路到底還有多遠,險處幾時又會出現,只好在谷間稍事休息。有人直接捧了水往肚裏灌,“清甜的,真正的礦泉水啊!”那一嘴的清洌,也是這自然的饋贈。湘西之奇險,如若不是身臨其境,總有隔靴撓癢之感,而這回,真的走進來了,沒有比“刺激”更爲直接的詞彙來形容內心的感受。朝上望,對峙高峯摩肩而立,上面藤蘿異樹,綠蓋蔭蔭,陽光也要霸蠻才能擠進來,絕壁之間,有時飛瀑四濺,有時又變成了極爲溫順的白綢緞,人行其間,仿如匐地之蟲,順着那鐵梯棧道,步步驚心地前行,要是那高崖之上落個啥飛石之類的下來,還真是怕會出人命。平時人們道羞愧之情,說是想“找條地縫鑽進去”,這次,我們算是真正感受到了地縫的滋味。

我非常擔心不到十歲的外甥克服不了這驚險挑戰的困難,沒想到小傢伙身手靈捷,鑽到隊伍前面去了,讓我們好生擔心,焦急的呼喊蕩在深谷裏。待到迴應聲傳來,彷彿是繞了好多個彎方纔抵達耳朵來的。孩子到這地方來體驗一遭,可真是磨練了膽量和勇氣。

賞山最愛跌宕起伏,有曲線方有美感;穿谷最愛狹徑險峻,有落差方有登攀野趣。所以穿越坐龍峽,宜呼朋喚友,宜三五成羣,結伴可消解孤寂,互助能保障安全,快樂時勾肩攀背一塊呼呀叫呀的,那也自有一番別處不敢如此張揚的渲瀉之痛快感。這不,我們這行人的呼呼喊喊,驚動了一山平靜,攪亂了一谷幽深,連“土著民”都被喊出來亮相來了——婁底一位友友正在小心攀爬前行,忽然一條大黑蛇“啪”地從巖壁上滾落下來,據她和另一位友人介紹,有小手臂那麼粗,長達一米多,我的個天哪,黑死個人!所幸黑蛇溫順,並不攻擊人,只是徑直滑溜到水底去了。我曾思忖“坐龍”名字之由來,一路上,也看到不少帶“龍”的瀑布名,莫非,這蛇,便是那“小龍”的化身?這個意外的相遇,讓我們的穿越之旅更增添了幾分詭祕的色彩。

我最佩服的還是同行的那些四五十歲甚至年紀更大的同志們,他們一個個身着鮮豔的戶外服裝,勁頭比年輕人更足,擺出各種POSE,像怒放的山花一樣;遇到僅能容一人過身的逼仄處,一個拉一個,相當團結;長達數公里的穿越,對體力是一種挑戰,但他們一直走在隊伍前頭,有說有笑,有的還高聲唱起歌曲,與嘩嘩的瀑布聲、不時傳出的鳥叫聲合奏出一曲豪邁而又歡快的攀登之歌。在朋友中,我算是一個有激情的人,但和他們相比,真遜色多了。人生原本就是一趟沒有回程的旅行,青年成家,壯年立業,上有老下有小,日日奔忙,年年勞碌,歲月染白了雙鬢,什麼時候才能爲自己活,爲心中的夢想而活呢?也許,像他們這個年紀,着實就進入了戶外的黃金期,看着他們一個個笑靨如花的模樣,我在想,這種重返青春的感覺一定是倍兒棒!真希望到了那年紀時,也能像他們一樣保有這份高漲的激情!

數公里的挑戰,不知覺間劃上了句號。當我們登上一個高達七十多度的大坡後,聚集於林下歇憩,大家不約而同擊掌歡呼。回頭望,山林蒼蒼,暮色四合,所有的驚險深深地掩藏在茂密的林蔭之下了。這世上,最讓人賞玩不盡的,一個是人世的萬千風情,一面便這是鬼斧神工、千姿百態、吟誦不盡的自然界。坐龍峽,是那精彩湘西的奇章,它引人入勝,卓爾不凡,你若到踏上那片土地,可要去好好體驗一番!

【二】走進芙蓉鎮

沒想到湘西永順縣的芙蓉鎮會這麼美。

回來有些日子了,當我跟人提起這個名字的時候,腦海會咔嚓咔嚓閃現出一個個鏡頭來。就像讀了一篇好文章,腦海裏留存了一些難忘的畫面,不僅讀之時能引起深深共鳴,更在以後憶起時,仍然印象清晰。芙蓉鎮就是那精彩湘西的旅遊畫卷上,特別漂亮的一個章節。

踏上這片土地,我們身子是疲累的。剛剛歷經了坐龍峽攀巖的挑戰,耗費了不少體力,但走進芙蓉鎮,美景卻激發起雙腳無窮的動力來。

(一)五里青石街

華燈初上,來不及品嚐那有名的“米豆腐”,一行人直奔五里青石板路而去。商家指了那挨挨擠擠的屋子方向,呶,從那石板路進去,到河邊有好看的瀑布。沿一條小巷摸進去,兩邊木樓接踵摩肩依次排開,中間緊夾着的就是那五里青石板路。說來也怪,要是現在的鋼筋水泥房如此密集地堆疊在一塊,不壓抑至極纔怪,但這木樓就不同了,這種積搭堆砌自有一種美感的節奏在裏頭,錯落有致,雕樑畫棟,翹角飛檐,有着現代建築無法比擬的精緻韻味之美。而腳下的街巷,是由方正青石鋪就而成,比起城裏隨處可見的寬闊大道,氣派規整的各色鋪磚,我更喜歡這被打磨得溜光水滑的青石,厚重,接地氣,彷彿少了它,古鎮便會失卻重要的顏色。古時的人們真有智慧,就連那下水道孔,都被設計成各種圖案造型,精緻裏透出一種獨特的美感。恰是這點點滴滴的細節之美,讓人們擁有了一種時空穿越的夢幻之感,走在古巷裏,仿似走在唐宋的街市,明清的集鎮。這種錯亂迷離,是自然風光所不能觸摸到的質感。

夜色下的芙蓉鎮真熱鬧。古街兩旁人來人往,各色店鋪燈火輝煌,房檐下清一色挑着燈籠,籠着街市與人羣,發出黃暈的暖光,燈籠的形狀也自是小巧別緻,南瓜造型,一種親近鄉土的感覺油然而升。魚蝦臘肉、織綿繡花、竹藝編織、民族服飾、酒水吃食,琳琅滿目,透過這夜色一角,讓人不禁想象,這古鎮過去該是多繁華熱鬧的處所。據史書記載:這古鎮“位酉水北面,是酉水的重要碼頭,通川黔、達鄂瀘,舟楫之便,得天獨厚”。古往今來,交通要道,無不是興盛之地,過去是,現在仍然是,只是,從前以水路爲重要集散地,而現在,水陸空立體式交通大格局正在不斷膨脹。

有溫柔的風撫過,像美女在身旁吐氣如蘭,心情分外怡爽。索性脫了鞋,打個赤腳走在青石板上,一種爽滑涼沁的感覺,從趾尖漫滲上來,很舒服。在這陌生的街巷,你不必擔心旁人異樣的眼光,最好做一尾好奇的游魚,自在,悠閒,覽獲想看的一切,這樣放鬆的愜意,是平日勞碌的城市生活所不能給予的快慰。

(二)壯觀大瀑布

就在我們感慨夜色芙蓉流光溢彩之時,有人在前頭尖叫,瀑布!確乎是瀑布的聲音,我們不禁加快步伐,拐過一處高壁,一道震憾的景觀出現了:久聞大名的芙蓉鎮大瀑布原來並不遠,它掛在陡崖之上,氣勢宏偉,飛身而下,落差高達五六十米,在燈光的映襯下,飛瀑被塗抹上一層夢幻的色彩,變成紫的了。瀑布兩邊之上,是高低錯落的.木樓,每一棟木樓都被五彩的燈光所裝點,像是美人兒穿上了華服霓裳,但她們的腳,一律看不到,就像舞在半空上一樣了。在這半圓型的陡崖之上,在那河道的兩邊,亭臺樓榭無不眨着魅惑的眼,站於遙遠的夢境裏,飄飄渺渺。黑色的夜幕越發烏黑,而燈光的華彩則越發地璀璨,如天上降臨人間的仙者,齊刷刷在這裏集聚一場。這聲、光、色、景交織而成的錦繡之圖,比任何一場“某某印象”的精彩大戲還要讓人驚歎,不說別的,光是那滔滔的飛瀑與那流光溢彩的村寨,任是你砸再多的金錢也難以擺設出來。天上人間,美侖美奐,遊人們一個個看癡了,相機裏,一張張美景被定格,我不禁就想起了“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的詩句來。

如果說湘西坐龍峽谷、紅石林是讓人體驗天地之神奇造化的地方,那這芙蓉鎮便是一方自然傑作與人文歷史機巧融合的秀山美水。古人是多麼聰明智慧,在這瀑布之上,在那河道兩旁,依山倚勢,因地制宜,精心修築出那層層疊疊、蔚爲壯觀的樓宇,過去很繁華,現在依然熱鬧,古鎮的人們,從前靠水運、靠集貿討吃,現在呢,仍就可以憑藉這難以複製的山水奇觀走旅遊發展之路,文化、經濟在這邊陲之地碰撞、交融,顯得興奮而活躍。有人羨慕,“這環境幾多好哇,要是能在這裏住上一段時日就好了”,這心願,實際正好道出了旅遊者內心深處最真實的心聲,紅塵多疲累,自然最解憂,這樣的美山美水,怎叫人不向往呢?

第二天清早,迎接我們的是一場清新的細雨。古鎮的熱鬧已和夜色一道在沉沉休憩,整個青石街格外寧靜,悠長的雨巷裏,沒有看到撐着油紙傘,有着丁香一般顏色的姑娘,但有早起的商家,正在一塊一塊取着店鋪的木板門,有的屋頂升起了嫋嫋的炊煙,在雨霧中氤氳。清亮的雨點親吻着石板,將它們滋潤得亮閃閃的,有如一塊塊鏡子。夜晚酒吧傳來的歌聲此時也打烊了,有多少美好的夢,在古鎮的清晨裏不願醒來?

早上的瀑布,是另一番景緻,夜晚的樓,像是聽到號令齊身後退了一樣,瀑布處顯得更爲開闊起來,大瀑布水花四濺,氣勢的雄壯攝人心魄,若是到了那漲水時節,那怒吼的聲音,怕是會震動四方吧。河道里,有碩大的白鳥在飛翔,看樣子像鷺,它們生活在這美好的家園裏,幸福指數可比我們要高得多。有攝影愛好者長槍短炮瞄準着眼前的壯景,邊拍邊琢磨。

我們來到了瀑布的上方,那裏水流竟像家鄉的小河一般變平緩了,如透亮的綢緞一股股向前,鴨子嬉戲,水草悠悠,一排結實的石蹬子灑在河道內,排向對岸,站於石蹬向前眺,酉水的身姿在薄霧裏若隱若現。營盤溪兩邊,吊腳樓密密匝匝,向河道內伸着挺直而堅實的腳乾兒,讓人以爲來到了鳳凰。“掛在懸崖瀑布上的古鎮”果真名不虛傳,雨中的芙蓉鎮,就像一朵出水的芙蓉,綻放着清秀的笑臉,在陌生人的打量下,不勝嬌羞。

(三)美味米豆腐

芙蓉鎮原名不是這樣的,之所以改名,全因一部名揚天下的同名電影。

電影《芙蓉鎮》是根據作家古華的小說而改編。這部由謝晉導演、由劉曉慶和姜文主演的作品,時隔多年重來,仍是國產電影中的經典之作。

電影講述的是1963—1979年間我國南方農村的社會風情,揭露了左傾思潮的危害,肯定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帶來的新希望。身姿貌美的胡玉音(劉曉慶飾)勤勞致富,與丈夫在鎮上擺米豆腐攤子,共同建起了一棟客客氣氣的屋樓,原本以爲小日子會越過越紅火,結果,卻是悽風苦雨劈面而來。在那各種政治運動高潮不斷的時代洪流裏,她是一葉被風波裹挾的扁舟,隨時都有船毀人亡的危險,先是丈夫被迫害而死,後來在倍受屈辱中,與“右派”秦書田(姜文飾)結爲夫妻,產子時差點喪命,吃盡苦頭獨自撫養孩子,直到秦書田歷盡劫難,平反歸來。我依然記得兩人被罰着常年打掃青石板街的鏡頭,那一臉的惶恐驚慌,簡直就是那個特殊年代的時代神色。此劇的一炮打響,紅遍全國,也直接造就了這個古鎮的聲名鵲起。這個原本叫“王村”的地方,乾脆改名爲“芙蓉鎮”,大街小巷特別是五里青石街,貼滿了電影劇照,掛滿了“劉曉慶米豆腐”的招牌,彷彿劉曉慶就是芙蓉鎮的代言人,如若不嘗一碗米豆腐,就枉來芙蓉鎮。

?通過百度引薦,我們最終還是尋到了那最正宗的一家,位於古街“貞潔”牌坊之下,正是劇中劉曉慶熱氣騰騰熱情招待顧客的那一家。長而矮的木條桌、結實的長木凳,跟老闆說一句“來碗米豆腐”,不消五分鐘,那傳說中的美味豆腐便端到了眼前。只見粗瓷碗裏浮着一些兩頭尖,中間橢圓的物什,形狀有點像中藥材裏的寸冬、麥冬,只是兩頭更加尖細。和我們吃過的方方正正的米豆腐有所區別,裏頭放了油鹽蔥花和剁辣椒、酸蘿蔔,用調羹舀一勺放嘴裏,只覺那米豆腐細膩爽口,入口即融,帶了一點點米的清香和甜味,再加上脆脆的酸蘿蔔丁,還真是有滋有味。不過,據說從前是豆腐一大碗,湯頭爲陪襯,而如今,倒過來了,食量者幾口便見了底,五塊錢感覺還沒有填飽肚子的一個角落。時代在變,米豆腐的滋味了變了不?

天下的事呀,名氣就是品牌,就是名片,就是財富。比如,有的城因爲一部作品聞名天下,鳳凰就典型,因爲沈從文先生的《邊城》而響譽華夏;有的吃食因爲一部作品而長銷不衰,如江浙一帶茴香豆四處開花,那與魯迅筆下的名篇《孔乙己》莫不相關。這芙蓉鎮更是膽大徹底,因爲一部電影的走紅,索性拋卻了從前的名號。

只是歷史從來不會因此而被忘記。你只須打開網頁查查,就知道,這王村的積澱,比芙蓉鎮來得更悠久,來得更輝煌。“此地原是秦漢時土王的王都,古稱酉陽,五代十國時稱溪州,公元910年,彭士愁建立土司王朝,定都王村,修建“酋陽宮”,管轄湘、鄂、渝、黔20餘州。公元1135年,土司王彭福石遷都老司城,“酋陽宮”成爲歷代土司王避暑休閒的行宮。中國歷史上最長的少數民族王朝,土司王朝818年,共有28代35位土司王繼位。”

從這片言隻語的介紹裏,我們能否嗅到濃郁的古味?這味兒,絕非效人之顰或是矯揉作態,是時間一點一滴的沉澱與累積。從那古色古香的土王行宮,以及古老的“溪洲銅柱”上,我們能讀到最好的詮釋。勿須多言,你只消望望它們滄桑的面孔,便知道,歷史的厚重,從來不會是虛無的存在。

豆腐香還在,瀑布的身影還在,天上宮闕的幻影還在,但我們腳步已經離開。每一次提腳,都是開始,每一次落地,便是結束,但有的東西,是不會結束的,比如,那長流之水,比如這美好的像一曲繞樑三日的古樂餘音不絕的古鎮之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