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歷屆高考滿分作文(15篇)

歷屆高考滿分作文(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歷屆高考滿分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歷屆高考滿分作文(15篇)

歷屆高考滿分作文1

窗外小雨淅淅瀝瀝地下着,遠遠望去一片灰濛濛的天空像籠上了一層淡淡的輕煙,桌上,幾本零亂的書,右手旋轉着一支圓珠筆,伴着一個孤單的身影。夜,寂寞如斯,燈,孤單如我。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這種孤燈隻影串成的生活已有許多年了,雖然,對於這種生活也感到習以爲常,但我所追逐的夢幻依然如夸父尋找的太陽一樣,還在遙遠的地平線之外。當往事慢慢被歲月的塵埃抹去時,當青春只是在無聊與空虛中消耗時,我才發現“成人教育”並不是我最終的目標。揚一葉輕舟,穿過萬重山,駕一匹神駿,縱橫馳騁,爲我的靈魂提供平靜與清涼,使它有所寄託,過去也許是太過於看重一時的成敗得失,使學業無所長進。而今,高考臨近,常在有雨無雨的夜晚,靜靜地打開心窗……

春天,萬物初露端倪,在豔陽下熠熠生光,心靈更是澄澈空明,驟然體會到生命是需經過不安,經過躁動,以至迷惑,才能走向寧靜,歸於平和。夏日,烈陽的焦灼難免傷及到春天的孩子,但仁慈的上帝似乎並沒有拋棄這些勃發生長的生靈,而是帶來陣陣細雨,告訴它們生命的價值在於奉獻。秋兮,西北風吹拂着蒼寂的大地,路人沒有回首,那收割後的稻田,默默地散發泥土的氣息。冬至,萬物都靜了下來,只有歲月收藏着來年的種子,展望。

禪悟生命,生命的意義其實只在與過程,而不是結果,因爲生命的所有結果都是一樣。

人生於世,有許多割捨不下的東西,諸如金錢、權力、地位和優厚的待遇、安逸的生活,但天道吝嗇,好事不會讓一個人佔齊全,就像維納斯留下美麗的遺憾。有無相生禍福相依,魚與熊掌難以兼得,所以生活的智者知道“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一隻倒黴的狐狸被捕獸夾套住了,它毫不猶豫的咬斷小腿而逃命。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會放棄生命的小腿,連一些附麗、慾念和虛榮都捨不得,選擇放棄需要的不僅是勇氣,更多的是對人生的透徹和一種超然的境界。我們也不要去想學業的不理想,前景的不樂觀,貪圖享受和功成名就重來都是一對冤家,必須放棄一個!

人的一生想得到的東西太多,但無法擁有時,我們必須學會放棄,這不僅是生命的抉擇,更是人生的一種成熟,一種生命的智慧。

歷屆高考滿分作文2

在人類心靈的百花園中,盛開着一簇簇美麗的花朵,這些花朵是心靈上最耀眼的閃光,它們散發出的迷人芳香指引人類從黑暗走向光明,從邪惡走向善良,從殘缺不堪中獲得心靈永恆的美麗。

菊花,教會我與世無爭,歸於平淡。菊花是一個人的化身,他厭倦了官場的黑暗虛僞,浮浮沉沉,決心不再爲五斗米而折腰,因此,他隱居田園,以一顆與世無爭、平平淡淡的心看世界,他與自然的怡然自樂化爲一體,獲得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精神盛宴享受。看看現實中的我們,急功近利,追名逐利是我們生活的本質,更成了我們人生中的唯一追求,即使這樣,我們獲得了什麼呢?我們什麼也沒獲得,我們獲得的只有一生的疲倦和一顆日益凋零枯萎的心靈。爲什麼不願做一朵菊呢?我想,擁有菊的教養:與世無爭、歸於平淡,才能享受到真實的生活,才能擁有美好的心靈之百花園。

蓮花,教會我做本色的自我,濯清漣而不妖。細細數來,純真抑或是純潔應是人的教養中最珍貴的一種。它沒有媚人的芳香,卻擁有一縷清幽的香味,它是人類教養中最迷人的芳香。嗅着這種芳香,心靈會更加純潔,靈魂會更加純淨。擁有蓮花般的教養,你不會再欺騙、隱瞞、狹隘……,因爲它會使你的物質慾望消失,增加你對純真、本色生活的追求。

梅花,教會我堅強執著,傲視風霜。嚴冬臘月,百花凋零,萬物生息,唯獨梅花,凌寒獨自開,寒氣吹不徹它,風雪壓不彎它,它的枝幹如此硬朗,盡顯生命的活力,是什麼使你——梅花擁有這樣的力量?梅花回答說,生命本是一段艱辛路,困難重重,荊棘叢生,只有擁有堅強的毅力和耐力,才能獲得開花的機會。是啊,我們的人生之路不也是這樣的嗎?我們之所以“開”不了花,是因爲我們不曾擁有梅花的教養:堅毅、執著。如果我們擁有如此這般的教養,那麼我們終有一天也會迎來屬於自己的“開花”的日子。

審視人生心靈百花園,“菊花的教養”教會我擁有一顆與世無爭,看淡名利的心;“蓮花的教養”教會我擁有一顆純真之心;“梅花的教養”教會我擁有一顆堅毅執著的心。我想,帶着這三種花香上路,我的人生定會克服一切艱難,一路順暢;嗅着這三種芳香,我的人生也將充滿芳香。

歷屆高考滿分作文3

時間如海,記憶如沙灘,海水將一枚枚貝殼送到沙灘上,又收回到她那浩渺的胸懷。

時間如風,記憶如巨巖,風將巨巖刻劃得千瘡百孔,又用多情的手把那些痕跡撫平。

然而,總有幾枚貝殼,在亙古的海灘上鳴響着歷史的悲風,總有幾筆劃痕在訴說着記憶的不朽。

惶恐灘頭,零丁洋裏,濤聲依舊,嘆息不再。然而,時間只侵蝕了一個人的物質存在,卻無法風化那煌煌詩句中的記憶,誰能忘記文天祥的辛苦遭逢,干戈寥落?誰又能忘記那個悶熱的雨夜,矮小的地牢中揮筆走龍蛇的高大身軀?“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他正是借天地正氣哺育自己,“睨柱吞嬴,回懿走旗”,用一顆丹心書寫青史,翻開那驚天地泣鬼神的一頁。每一個人都會從記憶深處被這個踏過七百六十年的生命所震撼,時間或許會淡褪了文字,磨損了書卷,卻無法抹去那一片回憶。

翻開《史記》,看秦王一統天下,項王自刎烏江,廉頗負荊請罪,屈子懷石投江……一張張鮮活的面孔從眼前浮現,那些故事也彷彿是昨天剛剛發生,正如《世說新語》所言:“廉頗、藺相如雖千載上死人,猶凜凜有生氣。”這便是一部偉大史書的不朽。時間只能銷燬一本又一本《史記》的版本,卻永遠風化不了那宏偉的氣魄,機敏的談吐,磊落的人格。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寫道,自己最大的夢想就是這本書能傳之後世,綻放其應有的光輝,而今,他的夢想已然實現。時間風化掉了那些卑俗的記憶,卻讓一位史官的不朽愈發凸顯。

時間或許會讓歷史蒙上塵埃,但卻不會風化那些鮮活的記憶。王選,一位柔弱女子,拂去那一層塵埃,只爲還原歷史真相,讓記憶甦醒。奔走二十年,耗盡全部家當,她一如既往地蒐集材料,尋訪證人,因爲她相信,時間不會使記憶風華,良知會讓記憶永存,她與身後數十位白髮蒼蒼的原告,構建出一段黑白分明的歷史記憶,而在海的對面,眉毛都已發白的日本律師尾山宏也用他的努力爲我們開啓那段記憶。在滾滾時間之河中,王選和尾山宏共同爲我們守護那段記憶,時間永不能將其風化。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沒有人能阻止時間的腳步,然而,時間不會風化一切。漫步歲月,採擷幾枚樸拙的貝殼,撫摸那巨巖上的斑斑傷痕,便是在回味那沒有被時間風化的記憶。

歷屆高考滿分作文4

古人云“言爲心聲”“文如其人”,在歷史的滾滾紅塵中,這句話是無數文人志士的寫照,他們超然於燈紅酒綠的名利場,一如出生時的勇猛和無邪,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作品即人品”,於世間之雨落風驚中靜水流深。

作品恬淡,人品泰然。

杜牧走入江南,着一襲青衣飄過江南的煙雨樓臺,享用一份心的靜謐。心無旁騖,靜如止水。其作品也因其寡慾而塑造出一個孤寂靈秀的詩魂。於是嘆道:“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納蘭性德,厭惡官場的爾虞我詐,無心功名利祿,只盼寄情於詩詞歌賦之中,於是寫出“顏昨非,才華尚淺,因何福薄”“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知道是尋常”。納蘭公子的超然成就了一位以哀婉清麗的詩詞行走於世間的男子,其作品也因其不慕媚俗的品格而愈發惹人鍾愛。

作品博大,人品寬厚。

蘇軾被貶杭州,他卻以一顆寬厚之心容忍,對此不以爲意,照樣爲百姓做實事。他疏通西湖、修築“蘇堤”,勤政愛民,體恤百姓。而他的作品“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正流露出他以淡然的態度處在被貶之地,卻激起了對西湖美景的熱愛。還有林則徐,被貶伊犁仍不改“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忠心,將他作品中的主張用實際行動展現給世人,使得伊犁從此多了一條造福世代的靈渠。

作品堅定,人品忠誠。

林清玄曾說:“人應站在傳統上,內心纔會深刻。”而他也始終堅守着一顆敬畏傳統的心進行創造。面對都市病態的浮躁,林清玄先生堅守本心,讓我們從他的作品中所闡述的佛教與禪道中,體會出無盡的哲理。巴爾扎克痛斥資本主義的醜陋,擔起了重構人們失卻的精神家園的任務。在《貝姨》中痛斥“有錢人從來不肯錯過一個表現俗氣的機會”。讓觀衆不僅從他的作品中深刻的反省社會道德的缺失,而且也更加敬佩他堅定不移、敢爲人先的人品。

世事如雪中觀鶴,有清淨,亦有混雜。這些作家,人品明亮,作品也不摻一絲雜質。如弘一大師一句“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天地間便盈滿了純淨。作品即人品,不隨波逐流,便可如一枝墨梅,靜靜地綻放於生命的絹帛之上。

歷屆高考滿分作文5

“你永遠不會忘記帶給你痛苦的那個人。”辛夷塢在《致青春》中這樣寫。其實相似的,我們也不會忘記讓你痛心的那些年的那些事。或許,當時是覺得痛的,後來纔有了咖啡淌過舌尖般的醇香——因爲痛過之後,我們總算懂得了什麼。

人常言:記吃不記打。其實不然,人都是記打不記吃的。或許你不記得幾年前吃過什麼,但你不可能忘記五年前被人打了一頓。快樂和榮譽總是在說“不淡忘”的時候被遺棄,痛苦的記憶卻在說“快忘記”的`時候被拾起,然後開花結果。因此教訓比經驗分量更重,低谷比高潮更有看頭。課堂上回答錯了問題紅着臉坐下,一下課就一定會弄清楚那個問題;朋友之間只有吵了架磨合了一段時間,彼此才知道珍惜;工作上只有出了差錯,纔會尋求進步的空間。這樣的小疼痛換來的大道理,與時下流行的百度搜搜之風相比,與書本里老師口裏呆滯了幾百年的所謂真理相比,恐怕更合乎我們需要。

痛苦是最好的心靈雞湯。痛定思痛,反思內省,在痛中掙扎着站起,才發現,早已是一個更堅強,更陽光的自己。苦是爲了不苦,痛是爲了不痛,只有被黑暗吞噬過的人,纔是陽光下笑得最燦爛的那個!約翰·克里斯朵夫逃到法國後,住在一間髒亂的小旅館。才華不被欣賞,面對社會的污濁之風既困惑又難過。他的心靈獨白漸漸增多,心智越來越睿智而深沉,也是他人格的昇華。“沒有長夜痛苦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痛了,纔會冷靜下來分析錯誤,解決問題,纔會沉下來認知自己性格的不足,知識的欠缺,纔會收穫一筆終生銘記的經驗財富,才終於明白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也沒有人可以一勞永逸永居高位。總覺得,痛過後的自己纔是最真實的自己。其實無論結果如何,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場華麗的逆襲。

現在的物質條件越來越好,“方法論”越唱越響。吃苦精神慢慢黯淡了下來。大家都想走一帆風順的柏油馬路,最好是有人捧場的甜滋滋的一路。殊不知“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碰到困難就妄自菲薄,見到成績就盲目膨脹,甚至迷失了自己。又豈知道生命本身就是由痛苦構成的,生命的價值恰在於痛而知之!

我不怕黑,不怕疼,我願燃燒我的青春去闖去拼,去嘗試去經歷——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歷屆高考滿分作文6

青春就好像一場大雨,即使感冒了,也盼再淋一次。

——題記

人生有段不一樣的成長,它叫青春。生活調味瓶,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只有一種口味的人生,太單調太無味,只有體會過青春的味道,纔會覺得人生的美好。

青春是酸澀的

青春的列車,徐徐前行,坐在車上的我們望向窗外,或是慨嘆硝煙滾滾,或是欣賞花開爛漫,這些或悲或喜的過往雲煙,終究也擋不住它前行的車輪。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爲來日方長,但是歲月流逝,太多時光在無常中就可能消逝了,青春一旦錯過就再無可能。也許有一天,當你學會珍惜的時候,青春已經不在了。青春於我們是酸澀的,短暫卻又美好。

青春是辛苦的

在經歷青春的過程中,我們逐漸成長。有時候,成長是一件無奈的事兒。它會讓你體會到堅持夢想的艱辛,經受失敗的痛苦,努力學習的不易。現世生活幾多辛酸幾多疲憊,也正是因爲這些辛酸和疲憊,使得成功或收穫時的快樂自豪感愈發甜美可貴。我們可以因爲溫暖人心的一句話語而淚流滿面,從而支撐我們咬着牙走完更曲折坎坷、更遠更長的一段路程。人生路上也曾潦倒不堪狼狽不已,但青春的心最終還是選擇重新出發,那段充滿迷茫,不安,失錯的時光,因爲我們深知,除了面對,別無選擇。青春於我們是辛苦的,卻又給予我們至高無上的動力,永遠向前不輟步履。

青春是甘甜的

也許你的青春不是一帆風順,充滿荊棘與挫折的,但不論怎樣,只要擁有熱愛生活的激情,奮鬥不息的勇氣和力量,就一定可以用一行行腳印串成一條筆直的青春路,引領你向上不已。青春就像一段歷程,只有走過,纔會留下生命的足跡,歲月的痕跡。唯哭過,方知喜;唯苦過,方知甜。流過淚的心才能真正體味成功的喜悅,沒有被挫折的人才能深刻體驗到青春甘甜的滋味。這份喜悅這種甜味會讓你充滿前進的動力。青春是美好甘甜的,不易卻又珍貴。

春是一年之始,是生機勃勃的新生季節;青春,就是一生之始,是生命的春天。青春之路,應是豐富多彩的。青春的味道給予人們不同的體驗,只有親身感受過,纔有資格說無悔青春,無憾人生。

青春,大概就是這樣吧!

歷屆高考滿分作文7

你曾極度自信,我引以爲榮的華夏文化!

你的一襲長衫,歷經千載風塵,堅守着“謙謙君子”的信念,履行着“非禮勿動”的公約,終贏得“禮儀之邦”的聲譽!然而有一天,魯迅先生以尖刻的語調,講述了一幕鬧劇:電車裏,幾個儒生謙和有禮,爲一個空位揖首相讓。

開車時,這些依舊站立的“君子”在謙讓中摔倒。魯迅的指責,刺中了千百年不曾治癒的沉痾!

你的一紙錦繡,唱出過“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纏綿,吟出過“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悲悽,終薰陶出精通音律、擅長書畫的後主,斷送了一國江山。直到有一天,蘇軾的“大江東去”撲面而來,洗滌了詞曲中酸澀的腐朽,開闢了雄渾豪邁的新天地。這纔是華夏攝人心魄的大氣。

你的精美八股,沿襲數朝,淘出精英無數,他們滿腹經綸,妙筆生花。面對前來朝拜的洋人,他們以“異類”相待;面對精良的炮艦,他們不屑一顧。終於有一天,噴火的槍炮擊落了他們的花翎,這才生出“洋務救國”的念頭。近代的恥辱,在無上的自信里拉開帷幕。

近乎固執的堅持,近乎盲目的壅塞,使你在近代落伍,所以,汲取教訓的你廣開言路,以海納百川的大度接納着各式外來文化。

你粗暴地推倒有着百年曆史的老屋,粗大的柱子裏露出鮮紅的檀木。一位老人頹然蹲下,用手撫摸着花紋精緻的磚瓦,用哽咽的語調講述着關於老屋的故事和歷史一樣綿長,和畫檐一樣精美的故事。你的勇氣,是否來自於一張有着“現代化”標題的城市規劃圖呢?

你堅決地將發黃的古籍投入烈火,似乎要焚燒掉這百年的恥辱。你取下黑山白水的丹青,換成印刷考究的廣告;你合上沉重的史書,轉而品玩通俗易懂的白話文,所以,孩子們不知“孔融讓梨”的典故,愈加驕縱,愈加頑劣。你的取捨,是否源於一張有着“現代化”標題的參考說明?

你仍然錯了。

先賢朱熹有詩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一種文化若要有長久的生命力,就必得吐故納新;一種文化若要延綿不絕,更需要堅守自己。

過分相信自我使你腐朽,盲目追隨他人使你迷失。渠清如許,我深愛的華夏文化,在與外界的交流中,你能否清澈如許,流淌依舊呢?

歷屆高考滿分作文8

智慧大約可分爲兩種,一種是心繫蒼生,積極入世;另一種則是超然物外,高蹈世界,瀟灑出世。

但此兩種,都要有“愚”。這裏的“愚”,並非愚鈍,而是老子所言的“大智”,乃是要求人們忘記一些東西,讓智慧成其爲智慧。

這幾年來,網上涌現許多“大V”,粉絲也是動輒上百萬。其中有如孔慶東,時常與人掀起罵戰,粉絲皆叫好,稱其爲“犀利”、“智慧”。要我說,這並非智慧,充其量不過是“小聰明”罷了。

智慧者,首先着眼於大事,從不拘泥小事;其次,心中須無雜念。像那些左顧右盼者,心中其實充滿了“欲”,實在難以稱之爲智慧。

不免有人要說,要人心中無“欲”,豈不是個個都去當和尚嗎?非也!我所謂的“無慾”,乃是專注心中所思,摒除雜念,篤定地行己,抑或是堅持人生的某種信念。

我們中國人歷來是講究中庸的,而當下卻戾氣不少。於是,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爭吵乃至網絡罵戰時,若能平和以待,堅守“中庸”,這便是智慧。這種智慧,本於我們對傳統道德的堅守。

智慧也是一種“慾望”,是一種把他人接納到自我中的慾望。這便是入世的智慧。孔子一生風餐露宿,周遊列國,只爲傳播“仁”,恢復禮制,乃至被農夫嘲笑“其愚不可及也”。孔子愚嗎?他確實有點愚,愚就愚在“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永遠像箭一樣,一往無前;愚就愚在明知會失敗,卻盡力一搏。“天不生孔子,萬古如長夜”,孔子以他的失敗,以他的智慧,豐富了人類精神,啓示着我們民族的心靈遠遊。

智慧又是人生境界。佛家有語:“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這智慧,是看破了俗世糾葛的一種超脫。王維正是有了這種智慧,纔會在官至右丞後突然隱去,纔有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曠達;纔有了“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的澄澈。清人張潮也是在看破物質喧囂後才寫出《幽夢錄》,纔有了“人生三境界”。這時,智慧之愚便是對於人間煩惱的忘卻,對生命大自由的執着追求。

智慧的景象,其實是我們對於人生和生命的感悟。能“愚”者,善“和”善“舍”,無“欲”有“願”,故能漸臻“三境”,智慧地生活。

歷屆高考滿分作文9

在這個世界,有許多美被我們的眼睛所發現,所看見,山美、水美。但有更多的美藏在我們心間,等待着人們去發現。

---------題記

這個世界,因爲有善良的滋潤,愛的呵護,理解的支撐,幸福的陪伴,才使我們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更加平坦,不坎坷,不陡峭。是一本書讓我明白了真善美在我們之間存在。

一些好書,成了我睡前必讀的精神食糧。這本書一共有四個單元,每個單元中都講述了不同的品質。在第一單元裏,我懂得了只有追求求真,每個人只有做真學問,做真實真誠的人,才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去回報社會。在第二個單元裏,我學會了團結友善。在生活中要熱愛生活,學會感恩。同時,在第四單元的自主學習中,我知道了許多感人的事蹟。每個單元都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讓我受益匪淺。

您是否聽到,或看到,在我們的身邊,同樣有着那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事蹟。

俗話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在第三單元裏,聯想集團的前董事局主席柳傳志非常講信譽,重承諾,對自己說出來的話非常負責。這讓我深有感觸。

從哪裏來看出柳傳志守信呢?從他在20多年來的無數次開會中就能看出。在那麼多次的開會中,他遲到的次數不超過五次,就算是在公司內部的大小活動或會議上,也是一分不差地到會議室。曾經有一次,他在一個領導層會議上遲到了7分鐘,結果自己罰自己站了半個小時。那時有人勸他:“柳總,您沒有必要來處罰自己,這不是您的錯,這只是一個意外呀!”原來,是電梯發生故障,他被困在了電梯裏才導致了他的遲到。在這裏,可以看出柳傳志是一個嚴於律已,無論什麼事都很認真負責守信。

再來看看我吧!嚴重的拖延症導致了我經常遲到。在星期天的美術課上,我並沒有向柳傳志那樣一分不差地到上課教室。每當我遲到的時候,我就會懊悔不已,但過了一天又忘了。自從讀了柳傳志叔叔的故事,我下定決心要改掉這個毛病,向柳傳志叔叔學習!

謝謝你,是你讓我領悟瞭如此多的深刻道理。致我最喜愛的書《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

歷屆高考滿分作文10

多年以前,我在上海圖書館一個書架上的畫冊裏,第一次看到梵·高的《星月夜》。畫面上方,深色天幕中閃爍着無數的星星,星星又匯聚成許許多多個漩渦,閃閃發光;畫面下方,成片的房屋寧靜、沉默,唯一的樹木向上生長得幾近瘋狂。我覺得,我看到了畫家的夢想。

世界上有比夢想更能打動人的東西嗎?

今年奧斯卡的得獎影片《雨果》講的也是夢想。一個失去親人的小男孩,努力想修好一個壞掉的機械人偶;一個失去一切的電影導演,努力想忘掉電影。全片最具隱喻意義的,大概就是小男孩居住的車站鐘樓,咬合的齒輪每發出巨響,就是一縷時光蹉跎而過。時間是天才的編劇,也是殘忍的編劇。在鐘面的縫隙裏,小男孩看到,瘸腿的警察不敢走近美麗的賣花姑娘,畫畫的胖老頭總被咖啡店老闆娘的小狗欺負,一直在書店借書的女孩是他喜歡的模樣。《雨果》是一封寫給電影的情書,飽含深情,如美夢一場。

時間總會讓夢醒來,但無法打敗夢想。

30歲的尼克·胡哲大概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演講者之一,他巡迴各地,告訴人們不管遭遇多大的挫折,都不要放棄對生活的希望。李陽如今來做這種演講,臺下肯定噓聲一片,但尼克是一個“海豹肢症”患者,一出生就沒有雙手和雙腳,用他自己的話說,“只有一條細細的小雞腿”。世界頂級時尚雜誌的總編輯尚·多明尼克·鮑比突發腦中風深度昏迷,當他20天后甦醒過來時,卻發現自己喪失了所有的運動功能,不能吃、不能說話。他與這個世界聯繫的唯一通道,就是那隻模糊的左眼——眨一下是肯定,眨兩下是否定。他用左眼皮說的第一句話是:“我想去死。”但是後來,他用眨眼的方法寫出了整整一本書。鮑比的身體遭受深重的禁錮,但精神世界卻自由飛翔。

沒有什麼比夢想更能產生支撐的力量。去年火爆熒屏的中國達人秀,上臺表演的人們不論是真有才還是人來瘋,都在苦苦尋找自己的價值,這份堅持值得尊重。在電影《雨果》的最後,小男孩修好了機械人偶,幫電影導演找回了自我,他自己也找到了新的家人。

就像櫻桃小丸子說的,只要活着,就會有好事發生。

歷屆高考滿分作文11

教養是個人素質的體現,是個人品質的載體。教養給人以和善與友好,教養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一個微笑,一聲謝謝。有時它是一張紙的厚度,是一步遠的寬度。這點點滴滴,舉手投足就是教養的最好詮釋。

教養鑄造完美的品質,當你的朋友在天明氣清時樂意地把傘借給你,而在暴雨如驟時卻消失得無影無蹤,不要怪他,不要怨恨他,因爲他只是不想兩個人合用一把傘,並不是他沒有教養地疏遠你。這件事告訴你,以後凡事要學會寬容。寬容了他人,也就寬容了自己,也就給自己一個美好的心情。教養鑄就了你完美的品質。

教養有時僅是一張紙的厚度。當你不經意地走在路上,去上學上班時,路上的一張薄薄的紙片和周圍美麗的環境極不相稱,你是否會放慢你的腳步,謙遜地彎下腰來,張開你潔白的手把那張紙片撿起來呢?此時教養真的就是一張紙張的厚度,就是幾步遠的路程。

教養是一種沉着自然的心態。我小時極喜歡釣魚,這是受到鄰居王大爺的感染。無論晴天還是雨天,只要我倆一有空,便相約於S型的河道上,我那暴露在水面的浮漂,它竟紋絲不動。於是常常換了一個又一個地方。而王大爺只是靜靜地呆坐在一個地方,不急不躁,往往滿簍而歸,而我就顯得那麼少了。我便詢問有妙招,“你坐不住嘛!”這句話使我至今受用。的確,泰然處之需要平穩的心態,教養就是身處何處都能有坦然的心態,這也是一種教養。

確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顰一笑,無不反映出個人的教養。無意傷害了別人,一句輕輕的“對不起”“請原諒”,這往往能換來善意的理解。彎腰的撿起一張紙片,攙扶一下經過路口的盲人……這舉手投足無不折射出你的光彩。

有了你的寬容,別人纔會感到自己的渺小;有了你的幫助,別人就會獲得一份力量;有了你的慷慨,別人就會得到一份溫暖。獲得收穫,而不驕傲;面臨挫折,而不灰心。貧賤不移,威武不屈。這些都是一個人應該擁有的教養。

教養使人的靈魂得到淨化,使受損的心靈能夠痊癒。擁有教養的人不僅能芬芳自己的人生之路,也能芬芳別人的失落而寂寞的心靈。

歷屆高考滿分作文12

爺爺的手,拿得起糞叉,舞得了筆桿。

爺爺是一個農人,他常常“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卻從沒有過“草盛豆苗稀”。因爲他精通耕種之道,不滑不懶;最重要的是,他施用農家肥。每天晨曦初露,爺爺便背一竹簍,操一糞叉,遊走於村頭巷尾,撿拾牲畜穢物。及至天一放亮,村郊不上不下地被飄來的炊煙裹住,爺爺就回家。奶奶擺好了早飯,小米粥、饅頭、青椒、拍黃瓜!呼嚕呼嚕喝完湯,順便踢走死纏腳下的巴兒狗……偶爾奶奶也誇一誇爺爺撿來的大糞:“這肥好,臭!”老頭老太太對視一眼,笑了。

爺爺曾是個大學生,當官的,有過出息。太爺爺共有六子,本來都該安安分分做個小農民,但爺爺不。他天分異常好,私學,中學,及至大學,都是一路直上。後來當了小官,雖不大,但在鎮上也算是有頭有臉了,在村裏更是紅極一時。眼看升官在望,爺爺卻收拾行囊,攜家帶口,回了村裏。村裏人都表示理解:“對嘍,農民好嘛,看看莊稼看看草,啥都不愁。”

村裏人稱讚爺爺的農活,還敬佩爺爺的書法。逢年過節,紅白大事兒,都找爺爺來寫字兒。不必狼毫,不必端硯,更不必宣紙——鄉下人也不懂欣賞這個,但他們都知道爺爺見多識廣,高文憑,有技藝。對於求字之人,爺爺總是來者不拒,放下糞叉,洗手執筆,揮灑而下。當淳樸的鄰人拿到字後,喜悅之情全溢於臉上,總想誇一誇這字兒——就像汪曾祺筆下的鄉親們一樣:“這字兒好,真黑!”我是爺爺的長孫,卻去之遠矣!常問爺爺:“您咋就願意做個農民呢?”他總會拿他喜歡的文人汪曾祺做例子:“你看啊,老汪這人寫文章寫得好。俗而不厭,多而不濫。爲啥?他雖是文人,卻也近於農人。勤懇、淳樸、達觀。”我點頭:“是啦,他也掏過糞,而您是叉糞。又都是執筆之人,又都上過大學。您和汪先生差不多嘛!”爺爺很得意我的說法,卻仍擺手不贊同:“有一點不一樣,他種地不如我。”奶奶看我們爺孫倆笑鬧,總是很無奈,嘆道:“這老頭子。”

我不知道我何時會有這種高度,更不知道爺爺眼裏的世界是怎樣,但我深知,爺爺表現的那些,纔是人們應該追求的糞叉和筆桿共存的境界。

平淡而知足,是爺爺的智慧。

歷屆高考滿分作文13

雨靜靜地下,彷彿是天空與大地的對話。

窗外飄散着幾絲雲煙,映襯着行人花花綠綠的雨傘。空氣中瀰漫着油煙的餘熱,我和姥爺姥姥相對而坐在飯桌邊。桌上新鮮的熱菜明顯比剩菜離我更近。

筷子叩擊着碗盤,發出令人空虛的迴響。淅淅瀝瀝的雨爲我們的對話漸漸拉開了序幕。

“多吃菜。”幾次三番欲言又止的姥姥終於打破了可怕的沉默,順手夾了些菜放在我碗裏。“謝謝。”我張了張嘴還想再說些什麼,可惜腦海裏已沒有了下文。我默默埋下頭繼續吃飯。氣氛尷尬得幾乎凝固,這與我想象中的祖孫團聚相差甚遠。千言萬語堵在我的心中,卻不知從何處開口。

空中墜落的每一滴水珠都彷彿在敲打我的心房。各房間秒針的“滴答”聲錯綜複雜,擾亂了我的思緒。所有人都吃得很慢很慢。

“不要客氣,多吃一點。”姥爺蒼白地想挽回局面。話音未落,姥姥接茬:“你最近學習怎麼樣?”姥姥似乎斟酌了很久才說。我喉嚨中灼熱灼熱的,好像有說不完的話、講不完的事。良久,才從舌尖上吐出兩個生硬的字:“還行。”久違的團聚卻換不來往日的歡笑了。吞嚥的聲音都顯得格外響亮,窗外雨聲似乎小了些。

桌上的魚瞪大了眼睛,彷彿在靜靜聆聽這場不瘟不火的對話、無言的對話。

魚的眼中反射出童年的場景,夕陽餘暉灑落在大地上,我坐在自行車後座上,與推着車的姥爺姥姥有說有笑。晚霞將我們祖孫仨的背影拖得很長很長,糅合在一起……

我時不時擡頭觀察姥爺姥姥,他們也不自禁地用餘光瞟我。我頓時寬慰了許多。“菜還合口味嗎?”姥爺見我東張西望,頗關心地問。

“還行。”雨聲淹沒了我微乎其微的回答。“難道姥爺姥姥忘記我的口味了?”望着桌上一片綠油油,我笑了一下反問道。

沒想到姥姥似乎聽見了我心底的幸福,“多吃蔬菜有益身體健康。何況現在的病肉、注水肉那麼普遍……”姥姥的聲音裏也有了笑聲。那些尷尬、陌生和一絲緊張,最終都化作空中的雨滴一顆一顆墜落隱沒。頓時,密集歡快的雨聲爲用餐伴奏起來。

所有人都快活起來了。

不知秒針又旋轉了幾十輪,姥爺再次夾起一簇菜放在我碗裏,我知道,那不是菜,是綠油油的愛。相視一笑,無需對話,我已然心扉洞開,澄澈如昨。

雨,還在下,一直在下。

歷屆高考滿分作文14

有調查者說:“探究作爲我國現行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常常出現在課堂、實驗室或課外學習過程中。”但我經歷的卻是另類的課堂探究,這是應試教育下流於形式的課堂探究,姑且套用“中國式過馬路”,稱之爲應試教育的“中國式”課堂探究,希望能引起學校領導、老師重視。

我來揭祕一堂探究性實驗課,帶你走進真實的“探究”課堂。高三學生面前,放着一道探究實驗題,你以爲老師會讓你動手做實驗、找數據、做分析、寫結論嗎?這是奢望,探究實驗與你無緣:老師讓你翻到某頁,看課本上的某一段話的提示,然後開始講解關於探究實驗的解題方法,指出易錯點。講完後,老師讓同學們“實踐”――做題目。“啊咧,老師,不做實驗嗎?”“都高三了,哪還有時間做實驗啊!你是小學生嗎?會做題就夠了。你不想考大學了?”

回想高一、高二,也就做過五次實驗,物理兩次,生物兩次,化學一次。其中探究性實驗做過兩次,都是事先老師就在黑板上“做過的”實驗,已經知道了實驗結論和操作扣分點了。做這樣的實驗能探究什麼?我無語。我只覺得這與刷題沒什麼區別,我們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小小鋼筆科學家,最大特長就是用筆做實驗。

教室裏的情況也不比實驗室好。有一次,學校聽說有外校老師來聽課,趕緊派人到班上通知大家做好準備,並安排聽課者到做了充分準備的班級聽課。結果他們發現課堂教學效果特別好:同學踊躍發言,對老師提出的探究性問題,發表了各具特色的看法,我們的老師一次又一次地帶頭鼓掌。我們只知很熱鬧,像演戲一樣,腦子裏空空的,不知道探了個什麼究。而聽課老師評價說:“這是一堂與國際接軌的課。”其實他們心裏也明白,這只是一堂精心導演的探究課,一件“皇帝的新衣”而已。

好一個“與國際接軌”的探究課。我不知道國外中小學探究課怎麼上,但我知道這樣的課是流於形式的探究課,是應試教育下“中國式”的探究課。我願做《皇帝新衣》裏的小孩,說一聲,這堂貌似穿着“探究”華服的探究課,實在是赤裸裸的僞探究課。

歷屆高考滿分作文15

當一個人讀破萬卷書,可以悠然吟出意韻深遠的佳句時,我們便說他擁有了智慧;當一個人閱盡滄桑,可以淡泊而傲然地生活時,我們也說他擁有了智慧。智慧作爲人內心的閃光,總是呈現出五光十色的繽紛光彩。

智慧可不是投機取巧的小聰明,它是因洞察世事而具有的眼力。卞和透過粗糙的石坯見到和氏璧,這就是火眼金睛的智慧。在人世間的紛繁複雜間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質,認清事理的真相,條分縷析,抽絲剝繭,讓快刀斬開虯結的亂麻,這便是“世事洞明皆學問”的智慧。

智慧也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蟄居,而是藝高人膽大的能力。在一個從眼鏡度數判斷學歷深淺的時代,智慧總被人誤解爲文憑的多寡,知識的乏與盈。智慧不是學校教育中書本的內容,它與知識或有關係,卻並不等同。王熙鳳身爲剛出閣的少女,論學識必不如林黛玉淵博,卻協理寧國府將事務治理得有條不紊。反觀如今層出不窮的“專家”,知識有餘,常識不足,實踐能力低下。智慧的能力往往存在於社會交往與自我生活中,那些在生活中游刃有餘、井井有條的人,想必都是些身懷智慧的人。

最高明的智慧,並不存在於史書中跌宕起伏的英雄人生,反而存在於藉藉無名的布衣百姓身上。智慧到了這種地步,已然接近自然和哲學。青山綠水中的簡陋居室,漁樵江渚的樸實生活,摒除了逐鹿中原的刀光劍影,餘下了清貧安逸的閒雲野鶴。古代德士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超凡脫俗、超然物外的智慧。如莊子所云:“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當一個人的心靈可以遁於世俗、融入宇宙時,這種糅合了靜與慢的心態與生活,就是智慧。智慧至此脫掉了華貴的外衣,露出了親和質樸自然的真實面貌。人人都向往這種境界,但大多數人都還未來得及撥開心頭的迷霧。

“什麼是智慧”的爭辯綿延千年,智慧的內涵無限地拓寬。今人窺古人的書卷以收穫智慧,成了一種時尚捷徑。殊不知這樣的體悟或許只是入門。智慧早已超越了文字,它事關心靈,事關生命,它瞄準的是一個圓足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