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四年級語文下冊《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精選6篇)

四年級語文下冊《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語文下冊《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精選6篇)

四年級語文下冊《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篇1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科普課文,課文層次清楚,大致可以分爲三部分:提出飛機爲何在夜間飛行這一問題;三次特殊的實驗;受蝙蝠的啓示製造出了雷達。

在設計教學時,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突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這一訓練重點。其次,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與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再次,適度進行拓展,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本組課文的教學要求是閱讀課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啓示。如果把概括本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有效方法,運用到其他課內閱讀或課外閱讀,就是很好的方法指導。我讓學生仔細閱讀完課文後,找出課文中既寫了蝙蝠又寫了雷達的句子,因爲這些句子合起來正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當學生找到後,就讓他們連起來說一說,並且告訴他們有時候,利用文章中的主要句子就能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在以後的自己閱讀中也可以試試。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方面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還值得改進。如在學習科學家三次實驗的經過,填寫表格這一學習環節沒有處理好。學生在複述這部分內容時,沒有很好地運用到課文中的語言,只是用自己的話來組織語言,沒有達到複述課文的真正目的。

複述完後,如能帶領學生再回到課文中讀一讀,回味課文語言,感悟課文語言,體會作者寫作思路的縝密,我相信效果會更好。讀的訓練還顯得較爲薄弱。

四年級語文下冊《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篇2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可以分爲三部分。主要講科學家爲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經過反覆實驗和研究,證明蝙蝠夜間是靠嘴和耳朵探路飛行的。飛機靠雷達夜間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啓示。

反思我的教學過程,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 從質疑中引發探究心理

學習貴在生疑,有疑纔能有問,有問才能激發更深地探究。在課堂開始,我首先問學生有沒有見過蝙蝠,知不知道什麼是雷達,然後介紹什麼是蝙蝠什麼是雷達,並問學生蝙蝠是一種哺乳動物,而雷達是人類發明的探測儀器,那課題用“和”字連接是爲什麼呢?繼而引導學生在文中尋找關於描寫蝙蝠和雷達的句子,爲概括全文內容做鋪墊。

二、 開展活動,迴歸文本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活動的主要陣地,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好實踐活動,對於密切書本知識與社會知識的聯繫,引導學生認識世界、發展他們的個性,培養他們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着積極的意義。小學生接受新鮮事物快,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容易遺忘又是孩子的缺點。讓小學生牢固地記住學過的知識,就必須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進入自我探索的角色。

在課堂中我設計同桌合作探究,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麼,並完成表格。在閱讀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達探路方法後,我又讓學生用卡片在黑板上擺一擺整個過程。激發了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同時讓他們在衆人面前勇於展現自我。通過活動,通過玩中學,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識,瞭解了蝙蝠和雷達探路方法,而且使學生得到了主動和諧全面的發展。

四年級語文下冊《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篇3

《蝙蝠和雷達》這一課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瞭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係。這既是這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爲了突破難點,使學生便於領會掌握文中所要說明的道理,我通盤考慮,精心設計如下:

一、 自主學習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常識性的文章,課文用“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啓示”這個設問句開頭,引出一百年前科學家所作的試驗,從而揭示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根據文章的內容及寫作特點,我通過如下“三步”進行教學。

課文的四、五小節介紹了科學家做的試驗,是文章的重點部分,我在第一課時設計了下邊的表格,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填寫:

試驗次數

試驗方法

試驗結果

試驗結論

通過填表,學生們一下子理解了蝙蝠飛行靠的是嘴和耳朵,而且印象深刻。

學生自學後大多數學生得出結論:蝙蝠飛行探路不是靠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這一部分的學習,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性高,學生自主探究,得出結論,有一種成就感。

二、突破重點

這一課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瞭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係。這既是這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我緊緊圍繞科學家的三次試驗和由蝙蝠受到的啓發,發明雷達入手,反覆請同學們採用不同的讀書方式讀課文,再結合文中的相關語句說說自己的理解和收穫。並激勵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繪製簡筆畫。

三、注重課外延伸

本課第一次讓學生接觸到仿生學的知識,該科學領域是極其寬廣的,因此在教學本文內容後,我讓學生交流所收集的有關仿生學的資料。例如,人們根據烏賊噴水的原理,發明了噴水船;根據海蜇的遊動,發明了風暴預測儀;根據蝴蝶的外表特徵,發明了迷彩僞裝……使學生對人類模仿動物進行創造發明有了更深的瞭解。這一教學設計注重培養學生了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並練習小練筆:從動物獲得啓示,有所發明。

所以說課堂的有效教學不光需要教師的精心備課,更需要老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應機智地進行教學,這樣的課堂教學纔是有效的教學,一切教學只有圍繞着學生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纔是真正體現課堂教學的價值。

四年級語文下冊《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篇4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科普短文。這節課的重點是弄清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瞭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針對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本課我採用複習導入——精讀提出問題——師生圖畫講解解決問題——課下作業圖畫記憶的教學過程落實教學任務,並達到高效的教學效果。

畫示意圖是我本節課的教學亮點。課前,我認真備課,對於蝙蝠的畫法進行了反覆練習,所以課上畫示意圖相對輕鬆。形象的圖畫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理解課文的興趣,積極舉手講解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很好的掌握了課文內容,對重點詞語超聲波、障礙物,重點句子,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加強了理解和記憶。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就是爲了讓學生在閱讀中抓住要點,準確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圖畫式閱讀教學很好的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作業,圖畫展示重點問題“蝙蝠在夜間飛行的祕密。”學生對於障礙物的畫法各式各樣有房子有大樹,可見學生思維活躍,對詞語理解較好。達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不足:圖畫作業是本課設計的亮點,也是突顯學生主動學習的地方,但是時間關係,當堂不能完成,只能下節課再點評。閱讀教學方法多種多樣,針對不同的課文,找到合適的方法,纔是有效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獲,學生和教師都得到發展,學習是愉悅的,在快樂的環境中輕鬆的理解課文內容,並學會運用,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我認爲這是語文教學達到的最好境界。

四年級語文下冊《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篇5

《蝙蝠與雷達》,是一篇精讀課文,篇幅不長,教參安排講課時間是兩個課時。課前小孫一直擔心兩課時是不是用不完,時間有剩餘怎麼辦?我說,篇幅雖短,涵蓋的信息量是很大的,課堂交流起來你就不覺得時間多了。小孫放心地去備課了。這是一篇老課文,我小學時就學過。課前,我也仔細的研究了一下課文,對於這節課,需要對蝙蝠和雷達的信息瞭解一下,文章涉及仿生學的一些知識。課前給學生布置預習時,也讓學生們自己去查詢一些關於仿生學的知識。這樣在上課之前讓學生對於課文內容詳細瞭解一下,利於課堂教學的進行。

講課時,小孫以蝙蝠和雷達的照片開頭,導入課題,同學們對於蝙蝠和雷達的興趣還是很高的。初讀課文,小孫採取了齊讀的方式。這種朗讀方式,不適合思考,也不適合表達感情,大段課文不宜齊讀,適合齊讀的多是對話或語氣情感強烈的。這也是前幾位實習生出現的問題。課後我及時點給了他們。

由於開始的氣氛沒有烘托起來,接下來的學習不是很順利。講到學生感興趣的仿生學他們就隨意的發表意見,到思考問題時有沒了積極性。看得出來,小孫的情緒也很失落。課後,我仍然鼓勵他說,這很正常,每個老師都會遇到,別說你初次講課了。

教師怎樣才能自如地調控課堂呢?首先,學生在課堂上的興趣,取決於教師教學時的態度與積極性高低。有些時候雖然教師心裏想着要高興的講課,但是外在表現與具體的語言表達,則體現出一種截然相反的狀態。也就是說,教師的教學態度與教學用語主導着課堂氛圍。

教師在講課中,首先要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興奮或者說是精力很集中的狀態,教師在講課時不能態度消極;其次,教師用語一定要積極、有力、正向。如一些激勵性語言、鼓勵性語言,這是帶動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導火索。語言是一種藝術,教師語言更加偏向於技術性。通過一些聽課,我發現我們很多實習的同學,在實習中都犯有類似的錯誤:教師用語不準確、不恰當。不正確的教學語言,作用往往是消極的。

四年級語文下冊《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篇6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和研究,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從中受到啓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弄清楚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瞭解蝙蝠探路的方法。教學難點是明確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係,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與探索的興趣。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爲能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比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我認爲比較成功的地方有如下幾點:

一、教師充當了與學生平等中首席的角色,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本着這樣一條原則:深奧難懂的課文,我通過點撥、啓發等多種方法,理解透徹,汲取營養。比較簡單的課文我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課文,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培養自學的興趣。本課屬於比較簡單扼課文,我的設計意圖就是引導學生自學。我認爲本節課的課堂上,教師、學生與文本三者之間產生了共鳴。我參與學生的討論,檢查他們的正誤,與學生共同思考,參與他們的活動,創造了一個師生共同學習的課堂氣氛,所以師生關係特別融洽。課堂上有笑聲,有掌聲,有爭論聲,書聲朗朗議論紛紛。課堂上學生自己解決第一節課自己提出的尚未解決的問題,通過自讀、自想、討論交流、填寫教師設計的表格,自己找重點詞句,自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己去板書等等,這一系列的活動,教師只做問題的引領者,只起穿針引線,搭橋鋪路的作用。所以我認爲教師充當了“與學生平等的首席”角色。

二、進行了紮實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

學習第三段時學生讀懂了蝙蝠夜間飛行的本領很高這個內容後,啓發學生找出表現蝙蝠飛行本領高的詞語“夜裏”“還能捕捉”“無論怎麼……都”“即使……也”。學習第五自然段試驗準備的句子中,從重點詞語“橫七豎八”“許多繩子”“許多鈴鐺”,體會出科學家工作的細膩。在第六自然段中理解“配合”體會嘴和耳朵的缺一不可。在第七自然段中理解“反覆”“終於”,體會科學家工作的艱辛,體會科學家鍥而不捨、堅忍不拔的精神。學生理解後通過有感情朗讀的方式表達出來,體會到作者語言的準確性,爲習作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另外我通過指名讀、引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深化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是對學生進行紮實有效的語言訓練的表現。

三、利用電教手段突破了本課教學的難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之一是:理解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這是一個很抽象的問題,因爲超聲波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我利用播放視頻的方法恰到好處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爲視頻中設置上了超聲波向前推進和返回的線條是抽象的原理講述變成的了直觀形象的畫面,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課內課外相結合,爲本單元的習作埋下伏筆。

學生理解課文後,讓學生交流彙報課前蒐集的仿生學資料,既培養了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有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在交流完仿生學資料後,我讓學生說說你發現了那些動物的特殊本領,受到什麼啓發,想發明什麼?激發了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爲本單元的習作埋下伏筆。

生活中我們總喜歡把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但是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總喜歡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在教學中教材、學生被老師折騰得夠嗆。一篇課文,幾百字而已,卻要解析出不知多少高深的東西,一會兒是思想含義了,一會兒是語言因素了,分析來分析去,一篇幾百字的文章被肢解地七零八落,一句句並不難於理解的句子總要讓學生說個體會到了什麼,讀懂了什麼?學生在課文課學得苦,教師也教得累,教學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語文教學要生動,要精彩,教材理解與創新這是必不可少的,有時內容挖掘深一點,教學設計新一點,有利於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但是如果超出這個度就會使語文學習的難度拔高,就會讓人望而生危!古人云:大道至簡。面對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語文課,我們應刪繁就簡,在課堂教學設計中體現“簡約之美”。藝術的極致是簡單,語文教學要給孩子波紋一樣、絲絹一般的美感,就需要在“尋尋覓覓”之後的“簡簡單單”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