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詩集自序》閱讀訓練及譯文

《詩集自序》閱讀訓練及譯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詩集自序①

《詩集自序》閱讀訓練及譯文

李夢陽

曹縣蓋有王叔武雲,其言曰:“夫詩者,天地自然之音也。今途鼓而巷謳,勞呻而康吟,一唱而羣和者,其真也,斯之謂風也。孔子曰:‘禮失而求之野。’今真詩乃在民間。而文人學子,顧往往爲韻言,謂之詩。夫孟子謂《詩》亡然後《春秋》作者,雅也。而風者亦遂棄而不採,不列之樂官。悲夫!”李子曰:“嗟!異哉!有是乎?予嘗聆民間音矣,其曲胡,其思淫,其聲哀,其調靡靡,是金、元之樂也,奚其真?”王子曰:“真者,音之發而情之原也。古者國異風,即其俗成聲。今之俗既歷胡,乃其曲烏得而不胡也?故真者,音之發而情之原也,非雅俗之辨也。”李子聞之,矍然而興曰:“漢以來不復聞此矣!’’

王子曰:“詩有六義,比興要焉。夫文人學子,比興寡而直率多,何也?出於情寡而工於詞多也。夫途巷蠡蠡之夫固無文也乃其謳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無不有比焉興焉無非其情焉斯足以觀義矣。故曰:詩者,天地自然之音也。”李子曰:“雖然,子之論者,風耳。夫雅、頌不出文人學子手乎?”王子曰:“是音也,不見於世久矣,雖有作者,微矣!”

李子於是憮然,已灑然醒也。於是廢唐近體諸篇.而爲李、杜歌行。王子曰:“斯馳騁之技也。”李子於是爲六朝詩。王子曰:“斯綺麗之餘也。”於是爲晉、魏詩。曰:“比辭而屬義,斯謂有意。”於是爲賦、騷。曰:“異其意而襲其言,斯謂有蹊。”於是爲琴操②、古詩歌。曰:“似矣,然糟粕也。”於是爲四言,入風出雅。曰:“近之矣,然無所用之矣,子其休矣。”李子聞之,闇然無以難也。自錄其詩,藏篋笥③中,今二十年矣,乃有刻而布者。李子聞之懼且慚。曰:予以詩,非真也,王子所謂文人學子韻言耳,出之情寡而工之詞多者也。然又弘治、正德④間詩耳,故自題目《弘德集》。每自欲改之以求其真,然今老矣!

(選自《空同先生集》,有刪改)

【注】①這是李夢陽晚年爲自己的詩集寫的序,文中的“李子”是作者自稱。②琴操:琴曲名。③篋笥:竹箱之類。④弘治:明孝宗年號。正德:明武宗年號。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夫孟子謂《詩》亡然後《春秋》作者,雅也

作:創作,寫作。

B.真者,音之發而情之原也

原:起源,根本。

C.非雅俗之辨也

辨:分辨,區別。

D.異其意而襲其言

襲:因循,沿襲。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埋然而興曰

②拔劍切而啖之

B.①不見於世久矣

②不拘於時,學於餘

C.①子其休矣

②吾其還也

D.①乃有刻而布者

②餘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夫途巷蠢蠢之夫/固無文也/乃其謳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無不有/比焉興焉/無非其情焉/斯足以觀義矣

B.夫途巷蠢蠢之/夫固無文也/乃其謳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無不有/比焉興焉/無非其情/焉斯足以觀義矣

C.夫途巷蠢蠢之夫/固無文也/乃其謳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無不有比焉興焉/無非其情焉/斯足以觀義矣

D.夫途巷蠢蠢之/夫固無文也/乃其謳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無不有比焉興焉/無非其情/焉斯足以觀義矣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叔武在與作者的對話中,提出了“真詩乃在民間”的觀點,並用孔子“禮失而求之野”的言論來加以佐證。

B.作者認爲一些具有金、元時代特點的民間歌謠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詩歌,王叔武表示贊同,並對此作了進一步的闡釋。

C.王叔武強調“比興”的重要性,認爲文人學子創作的詩大多過於直白,主要是過多考慮用詞而忽略情感造成的。

D.在這篇自序中,作者回顧了自己的創作歷程,認爲自己的詩只是“韻言”而非“真詩”,這種自我反省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今途鼓而巷謳,勞呻而康吟,一唱而羣和者,其真也,斯之謂風也。

(5分)

(2)古者國異風,即其俗成聲。今之俗既歷胡,乃其曲烏得而不胡也?

(5分)

參考答案

9.A(作:出現,興起。)

10.C(句中語氣詞,表商量或希望,還是。A①連詞,表修飾;②連詞,表順承。B①介詞,在;②介詞,表被動。D①副詞,卻,竟然;②副詞,於是。)

11.C

12.B(“王叔武表示贊同,並對此作了進一步闡釋”與文意不符。)

13.(10分)

⑴(5分)如今在道路上擊鼓在巷子裏唱歌(或:在道路上、巷子裏擊鼓唱歌),勞累時吟誦安樂時吟唱(或:勞累和安樂時吟唱),一人唱歌衆人應和的,這(或:它)是真正的詩,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風”。(重點注意“鼓”“謳”“康”“和”“斯之謂”的翻譯。)

⑵(5分)古時候各地有不同的歌謠,根據(或:就着)當地的風俗而形成曲調。如今的風俗已經受胡人(的影響),這樣他們的曲調怎麼能沒有胡地的風格呢?(重點注意“風”“即”“歷”“烏得”的翻譯和句子的通順。)

參考譯文

李夢陽說:“曹縣有個叫王叔武的,他說:‘詩,是天地自然的聲音。當今路途上唱的街巷裏的歌的,勞作時哼的,快樂時傳誦的。一人唱而大家都應和的,這是真正的詩,這就是所說的風。孔子說:‘失禮而求之野。’當今真正的詩就在民間。但是文人學子,卻常常寫韻文,稱之爲詩。孟子所說的《詩經》消亡了後,孔子(借用詩經創作的精髓)編纂了《春秋》,是正確的。而風也就放棄不採集了,不將它收列在樂官。可悲啊!’”李夢陽說:“唉,不是這樣呀!有這種情況嗎?我曾經聽到民間的聲音,它的曲子是少數民族的,它的情思很多,它的聲音哀怨,他的調子遲緩,這是金、元的音樂,爲什麼這是真正的詩?”王叔武說:“真正的詩,發出的聲音它的本源是情感。古代各國的風不一樣,就是各國的風俗(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聲音。現在的民風已經經歷過少數民族,可是它的曲子怎麼能沒有少數民族的呢?所以,真正的詩,發出的聲音它的本源是情感,沒有雅和俗的區分。”李夢陽聽到這句話,驚慌而起說:“差別大啊!漢代以來不在聽到這樣的話啊!”

王叔武說:“詩有六義,比興最重要。文人學子,比興少但直率多,爲什麼呢?從真情實感出發的少而擅長言詞的多。那些路途街巷的愚拙之人,本來沒有文華詞采,竟然他們歌唱的,哼唱的,吟誦的'”,行走的時候小聲低語,坐下來就唱歌,吃飯的時候喝斥,睡醒就說話,這裏唱起來那裏就應和着,沒有哪個時候沒有比呀興呀,無處不是他們的真情(在表露),這足以觀察到(詩中的)義。所以說:詩,是天地自然之音。”李夢陽說:“即使這樣,孔子所論說的,是風呀。雅和頌不是出自於文人之手嗎?”王叔武說:“這個聲音,不在世間出現已經很久了。”

李夢陽在這個時候顯得悵然自失,過了一會兒瀟灑脫俗(個人感覺,灑然在此處應該作“忽然,驚異狀”解更合適)變得清醒了。於是廢除許多篇唐代近體詩,而寫李白、杜甫的歌行。王叔武說:“這是騎馬飛奔的技巧。”李夢陽說於是寫六朝的詩。王叔武說:“這是華美豔麗的餘音。”(李夢陽)於是寫魏、晉時候的詩。(王叔武)說:“挨近言辭而連綴大義,這稱之爲有意。”(李夢陽)於是寫賦、騷。(王叔武)說:“與它的意思不同卻仿照它的言辭,這被稱爲有方法。”(李夢陽)於是寫琴操曲、古詩歌。(王叔武)說:“有點相像,但是是廢棄無用的東西。”(李夢陽)於是寫四言詩。入於風而出於雅。(王叔武)說:“接近它了,但是沒有地方用它了,你還是停下吧。”

李夢陽聽了這句話,(顯出)糊塗的樣子沒有什麼話來責問他了。(李夢陽)自己收錄自己詩,收藏於竹箱之中,(距)今已有二十年了,(今天)竟然又刻板發佈(他的詩)的人。李夢陽聽到這件事害怕並且慚愧。(他)說:“我的詩,不是真正的詩。(是)王叔武所說的文人學子的韻言,從真情實感出發的少,而擅長言辭的多。然而又是弘治、正德年間的詩,所以自己題名爲《弘德集》。(我)每次自己想要修改它來尋求真正的詩,但是現在年齡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