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夜遊孤山記》閱讀訓練及譯文

《夜遊孤山記》閱讀訓練及譯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清)邵長蘅

《夜遊孤山記》閱讀訓練及譯文

餘至湖上①,寓輞川四可樓已十月。輞川者,家學士兄戒庵別業也。樓面孤山,暑甚,未能往。七夕後五日,雨過微涼,環湖峯巒,皆空翠如新沐。望明月上東南最高峯,與波溶漾,湖碧天青,萬象澄澈。餘遊興躍然,偕學士,呼小艇,渡孤山麓。從一奚童,登放鶴亭,徘徊林處士墓下②。已,舍艇,取徑沮洳間③,至望湖亭。憑檻四眺,則湖圓如鏡,兩高④、南屏諸峯,回合如大環。蓋亭適踞湖山之中,於月夜尤勝。西行過陸宣公祠[10],左右有居人數十家,燈火隱見林薄。

並湖行二里許,足小疲,坐泠橋石闌。學士指點語餘曰:“宋賈似道⑤後樂園廢址,在今葛嶺;又記稱水竹院在西泠橋南,左挾孤山,右帶蘇堤,當即此地。”嗟乎!嵐影湖光,今不異昔,而當時勢焰之赫奕,妖冶歌舞亭榭之侈麗,今皆亡有,既已蕩爲寒煙矣!而舉其姓名,三尺童子猶欲唾之。而林逋一布衣,垂六百餘生,遺蹟顧今尚存,何耶?相與慨嘆久之。孤山來,經僧舍六七,梵唄寂然,惟風林寺聞鐘聲寥寥也。作記以遊之明日。

[注]①湖;指—閃湖。②林處士:指林逋,杭州錢塘人,歸隱西湖孤山。不娶,種梅養鶴以白娛,因有“梅妻鶴子”之稱。③沮洳(jǜ rù):低溼的地帶。④兩高:指武林山上的南高峯和北高峯。南屏:西湖南邊的南屏山。⑤賈似道:南宋奸相。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寓輞川四可樓已十月寓:客居

B.燈火隱見林薄薄:草木叢生的地方

C.今皆亡有,既己蕩爲寒煙矣亡:通“無”

D.而舉其姓名舉:推薦

【2】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通過對月亮、西湖、峯巒等景物的描繪,展現了一幅清朝的湖山月夜圖。

B.作者遊興盎然,先乘船,後步行,在遊蹤的'敘述中透露出歸隱山林的心願。

C.作者通過賈似道宅第廢址與林逋放鶴亨遺蹟的對比,表明對二者的褒貶態度。

D.文章運用移步換景的手法寫景,又借景來抒發感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題。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蓋亭適踞湖山之中,於月夜尤勝。(4分)

(2)、遺蹟顧至今尚存。(5分)

參考答案

【1】(3分)D(“舉”應爲“提起”、“說起”之意

【2】(3分)B(“歸隱山林的心願”有誤)

【3】(9分)

(1)這大概是因爲望江亭正好處在西湖和山的中間,在有月亮的夜晚特別好看(意思對、語句通順1分,“蓋”“適”“尤”譯對各得1分)

(2)林逋只是一個平民,名聲卻流傳了六百多年,遺址反而到今天還存在。(意思對、語句通順2分,“垂”“顧”“尚”譯對各得1分)

解析:

【1】(3分)D(“舉”應爲“提起”、“說起”之意

【2】(3分)B(“歸隱山林的心願”有誤)

參考譯文

我到西湖上,寄居在輞川四可樓已經半個月了。輞川,是我族兄戒庵的別墅。別墅四可樓正對着孤山,夏天很熱,我們沒能夠前去遊覽。農曆七月十二日,剛下過雨,感到輕微的清涼,環繞着西湖的山巒,都顯得空寂青翠,像剛洗過一樣。夜裏,看見明亮的月漸漸升到東南的最高峯,月光與水交融,輕波盪漾,湖水碧綠天空青藍,各種景象都顯得澄 淨明澈。我遊覽孤山的興致正高,與學士一道,叫來一條小船,乘船來到孤山腳下。讓一個童僕跟着,登上放鶴亭,在林逋墳墓的下面徘徊。不久,我們丟下小船,取低溼地帶的小路,到達望湖亭。倚靠亭樓欄杆四處眺望,就看見西湖圓得像銅鏡,武林山上的南高峯、北高峯和西湖南邊的南屏山,四面合攏得像個大環。這大概是因爲望湖亭正好處在西湖和山的中間,在有月亮的夜晚特別好看。往西走經過陸宣公祠,祠的左右住有幾十戶人家,燈火在叢生的草木間忽隱忽現。

沿着西湖走二里左右,雙腳有點疲勞,坐在西泠橋石頭欄杆上休息。族兄戒庵指點着 告訴我說:“宋朝賈似道後樂園廢址,在現在的葛嶺(西湖北邊):又聽人們說起被稱作水竹 院的樓現在西泠橋南面,左邊倚靠着孤山,右邊與蘇堤連接,應當就在這個地方。”唉呀! 湖光山色,現在與過去沒有什麼不同,而當時,權勢非常顯赫,妖冶的樂伎絃歌豔舞,亭臺樓閣豪華豔麗,現在都不復存在了,已經蕩化爲淒冷的煙霧了!並且每說起他們的姓名,連小孩子都想要唾罵他。林逋只是一個平民,名聲卻流傳了六百多年,遺址反而到今天還存在,爲什麼呢?我和戒庵相互感慨了頗久。從孤山一路過來,經過六七個和尚寺廟,沒有和尚唱經禮讚的聲音,只有在風林寺聽到幾聲冷落的鐘聲。在遊覽孤山的第二天寫下這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