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識字》的語文教學反思

《識字》的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9W 次

師:海邊快到了,小朋友,你們聽,是什麼聲音呀?

《識字》的語文教學反思

生:(興高采烈地)是海浪!

生:是濤聲!

師:真棒,那麼現在你又看到了什麼呀?

生:(迫不及待地)我看到了沙灘。

生:我看到了貝殼,還有漁船。

生:我還看到了海鷗。

生:還有晚霞。

師:小朋友,咱們光着腳丫在沙灘上漫步是什麼感覺呀?

生:很舒服(一副愜意的樣子)。

生:軟軟的。

生:有點燙。

師:誰能帶着這種感受讀一讀第一行?

生:我來讀。(感覺真的像在沙灘上漫步)

師:咱們走在柔軟的沙灘上,還能感受到海面上吹來陣陣涼涼的海風。

師:你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

生:(一副爭先恐後狀,聲音極響)我能。

師:第三行詞語請小朋友們先自己讀一讀,看看你能不能發現些什麼?

生:他們都是海產品。

師:你瞭解它們嗎?它們都有什麼用呀?

生:吃海帶能使人聰明。

生:珍珠可以做首飾。

師:你的知識真豐富,那麼你還知道哪些海產品呢?

生:珊瑚。

生:還有紫菜。

1、活動化

在這一片段中,我注重創設吻於課文內容的活動情境。課始,一輛小巴士伴隨着“笛笛”的鳴笛聲將孩子們帶到了蔚藍的大海邊,接着充分給予學生活動的機會,讓孩子們在邊欣賞風景邊遊玩的情境中認識新詞、誦讀韻文,從而幫助學生建立了客觀事物與詞語內涵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拉近了文本與學生主體、客觀事物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更讓學生在韻文誦讀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到了大海的美麗富饒,體驗了在海邊玩耍的樂趣。課堂上,孩子們在老師創設的特定活動情境中學得愉快,文本內容較好地轉化爲了學生個性化的理解,使孩子們在充分的玩味中鞏固了新知,激發了學生喜歡識字、主動識字的願望。

2、綜合化

在本片段中,我注重以教材爲載體,藉助文本拓展其與社會、科學、自然、音樂、生活等的聯繫,如讓學生介紹一些海產品,其中有學生說到珍珠的形成、海帶中的碘對人類的`益處,還有學生描述生活中見到的晚霞,以及讓學生在歡暢的大海音樂背景襯托下誦讀課文等環節的設計,都軟化了學科的邊緣,打破了學科的框框,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識了字,理解了詞語,而且認識了事物,豐富了知識。

3、生活化

我們常說語文的外延等同於生活的外延,那麼語文教學就必須走向生活。在這一片段中,爲了拉近語文學習與生活間的距離,我創設了一系列的生活場景:如和孩子們一起坐着汽車來到海邊,看看沙灘、吹吹海風、撿撿貝殼、談談感受,調動了學生已有的感性知識與生活經驗,使孩子們在玩耍中識記了生字新詞、誦讀了韻文,同時在廣闊的生活背景中得到了個性的體驗、情感的薰陶。課堂上孩子們那聲情並茂的配樂朗讀讓我們也受到了美的感染。

這樣的識字教學摒棄了單一識記、機械訓練的教學方法,採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利用孩子們已有的經驗,在情境中識字、生活中識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起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