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絕句語文教學反思

絕句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杜甫這首膾炙人口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全詩所包涵的內容遠遠超出這二十八個字的含義。它看起來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而總攬全境,卻構成了一個令人胸懷天下的意境。

絕句語文教學反思

一開始,我讓學生整體感受這四句詩構成的一幅畫面上有哪些景物。學生或從圖或從詩中找到:黃鸝、白鷺、西嶺的雪、門泊船。整首詩四句話的理解,我都是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去感悟和體會。如在教學前面兩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讀着這首詩,我們一起跟着大詩人杜甫去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時正是陽春三月,天氣晴好,微風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讀詩文,忽然聽見窗外鳥叫的聲音,這兩隻久別的小鳥見面會說些什麼?

在教學第二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我們再隨着杜甫的眼睛往高遠的藍天望去,看到一隻只白鷺,讓學生想象白鷺上青天時的姿勢並指導學生朗讀……通過這兩句的學習讓學生由近及遠,由低及高,去理會草堂周圍一派愉悅的美景,有聲有色,構成了新穎而優美的意境。

在教學第三句時,我讓學生看着視頻創設情境:讀了這兩行詩,我們彷彿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處生機勃勃,春意融融。這時詩人杜甫往遠處一看,卻被西嶺的雪深深吸引住了。看完以後,一學生舉手問爲什麼杜甫不寫南嶺或北嶺或東嶺,而偏偏提到西嶺呢?於是,我讓學生展開討論。最後,我小結道:杜甫寫西嶺絕不是偶然!他只是想表達自己身後百年的歸宿,也感覺到了一生夙願難酬的結局。所以,詩人用“千秋”來表達了自己百年後所希望達到的“雪”的'潔白境界。

在整首古詩的教學中,我着重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在想象中去滲透杜甫當時心境意境的美妙之處。如在教最後一句“門泊東吳萬里船”時,我先讓學生看圖想象乘坐船的會是哪些人,他們和船家之間會說些什麼,緊接着我問學生去東吳要多長時間。有的學生說:“三天!”有的學生說:“五天!”還有的學生說:“最多一個星期!”到底是多長時間呢?我出示地圖告訴學生東吳離四川相去甚遠,杜甫爲何要搬遷?我就着資料給學生講解起杜甫生不逢時的那段歷史,學生走近了杜甫,走進了他那段“何日是歸年”的歲月,走進了“萬里船”在和平年代沿岷江穿三峽暢通無阻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