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角形的特性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內容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第一課時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三角形的定義,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理解三角形穩定性的特徵,並學會給三角形畫高。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對數學知識應用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三角形的定義,三角形穩定性的特徵。

教學難點:掌握三角形高的畫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課件出示一組情境圖: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三角形,仔細觀察一下你能在圖上找到三角形嗎?

2、三角形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一下三角形的特性。(板書課題: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發現三角形的特徵。

(1)師生每人畫出一個三角形。

小組內展示畫的三角形,你發現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2)讓學生在自己畫的三角形上嘗試標出邊、角、頂點。(指生上臺板演。)

2、概括三角形的定義。

(1)學生動手擺三角形。思考:什麼樣的圖形叫三角形?(可結合課本理解)

(2)學生回答。

(3)你認爲定義中哪些詞最重要?(理解“三條線段”“圍成”。)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爲了表達方便,我們通常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分別用字母A、B、C表示,這個三角形可以稱作三角形ABC。

4、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1)複習過直線外一點做已知直線的垂線段。

(2)小組合作學習三角形高的畫法。

自學提示:什麼是三角形的高?

作三角形的高用什麼學具?

怎樣作三角形的高?

(3)小組代表展示問題並演示三角形高的作法。

(4)思考:三角形有幾條高?應怎樣畫它們?

(三)實驗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圖)同學們,在生活中三角形有着廣泛的應用,仔細觀察爲什麼把物體的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麼特性?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來做個實驗吧。

2、實驗解疑。

下面,請大家都來做一個實驗。

學生拿出三角形、四邊形學具,分小組實驗:拉一拉學具,有什麼發現?

實驗結果: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請學生舉出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定性的例子。

(四)鞏固運用,提高認識。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五1、2、3題。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有三個頂點,三個角,三條邊;

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三角形P80、81頁例1、例2,練習十四1、2、3題。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數學下冊第80——81頁的內容。學生通過第一學段以及四年級上冊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節內容的設計是在上述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的編寫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創設豐富多彩的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密的情境和動手實驗活動,以幫助學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構建數學知識。

學生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三角形,對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徵還是圖形的特徵、特性,對於小學生來說,都比較抽象。要解決數學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特點之間的矛盾,就要充分運用其直觀性進行教學。

設計理念:

學生對幾何圖形的認識是通過操作、實踐而獲得的。因此本節課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三角形概念以及特性。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徵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三角形的含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徵、特性。

難點:三角形高的確定及畫法。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硬紙條製作的長方形和三角形,三角板,作業紙等。

學生準備:學具小棒、彩色筆、三角板,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情境導入

1、播放視頻短片。

師:爲了上好今天這節課,老師特意拍了一小段視頻,考考你們,看你們能否發現短片中你比較熟悉的圖形?(課件播放視頻:三角形的木梯、空調外機的支架和電視塔)

學生自由彙報。

師:老師很高興你們都有一雙智慧的眼睛。

2、學生舉例說生活中的三角形。

師:你還能說出生活中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嗎?

生:紅領巾、房樑、自行車、 交通標誌牌、電視接收塔、高壓線塔……

從你們的回答中老師感受到你們都是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的好孩子!看來生活當中的三角形還真不少啊!這節課你想研究三角形的什麼知識?

1、根據學生的彙報,相機揭示課題並板書:

三角形的特性、定義、特點等。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發現三角形的特點。

師:用你喜歡的顏色在作業紙上畫一個三角形。邊畫邊想:三角形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展示學生畫的三角形,組織小組交流: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一下,你們畫的三角形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反饋,根據學生的彙報出示課件標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板書: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2、概括三角形的定義。

師:看來大家對三角形的特點達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什麼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幾種情況:

(1)有三條邊的圖形叫三角形或有三個角的圖形叫三角形;

(2)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叫三角形;

(3)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的圖形叫三角形;

(4)由三條邊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5)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師:請你們對照上面的說法,判斷下面的哪個圖形是三角形?

課件出示一組圖形:

討論:哪種說法更準確?

閱讀課本:課本是怎樣概括三角形的定義的?(根據學生彙報板書: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你認爲三角形的定義中哪些詞最重要?

組織學生在討論中理解“三條線段”“圍成”(邊畫三角形邊強調“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接”。)

學生看着書齊讀三角形的定義。

師小結: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我們在用數學語言表達的時候也要講求其嚴謹性。

3、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1)聯繫生活,瞭解三角形的特性。

師:細心觀察,我們就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會用到三角形的知識。

課件出示練習十四第2題“圍籬笆”圖。

師:瞧!小兔和小猴分別在各自的菜地邊圍上籬笆,小兔圍成的是長方形,小猴圍成了三角形。

請同學們想想哪種圍法更牢固?爲什麼?下面我們來做個實驗。

(2)動手操作,發現三角形的特性。

師拿出長方形框架。

師:誰想來拉一拉這個長方形的框架,你有什麼發現?(容易變形,不穩定。)

課件演示:如果我們在小兔的籬笆上輕輕一推,會出現什麼情況?(籬笆會倒下去。)

指導學生操作:去掉一條邊,再扣上拼組成三角形框架。

師:再拉一拉有什麼感覺?

請一名學生上前演示。

師:其他同學也想體驗一下嗎?(學生興趣高漲,想要動手試試。)拿出你們的學具小棒和小組內的同學一起動手感受一下。

師小結:通過實驗發現三角形不易變形,可見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板書:穩定性。)

點擊課件,小猴的籬笆上有個紅色的三角形在閃爍。

師:現在你能說說爲什麼小猴的籬笆更牢固了嗎?

生:因爲小猴的籬笆是三角形的,所以更牢固。

師: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穩定性的特徵嗎?

生:自行車、籃球架、電線杆……

小結:(點擊課件,物體中紅色的三角形在閃爍)生活中常見的自行車、籃球架、電線杆等物體之所以製成三角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使其結實耐用。

(3)運用三角形的特性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課件出示練習十四第3題圖片。

師:瞭解了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一特性,我們可以用這個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難題。看,這是一把舊椅子,搖晃得很厲害。扔掉可惜,該怎樣加固它呢?

指名學生上臺演示具體怎樣做。

追問:爲什麼要在椅子的兩條腿上斜斜地釘上一根木條?這樣做運用了什麼知識?

生彙報後師小結:這樣做是應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同學們能夠學以致用,真了不起!

4、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1)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高。

課件出示松鼠和斑馬的“別墅”。

師:聰明的松鼠和斑馬也利用了三角形的這一特性各給自己做了套漂亮的別墅。你知道哪個是松鼠的家?哪個是斑馬的家嗎?你是怎麼想的?

生:高的別墅是斑馬的,矮的別墅是松鼠的。

師:你說的房子的“高”指的是哪部分?請上來指一指。(學生上臺比劃三角形的高。)

師:(出示課件)老師這裏有三幅圖,那幅圖把你心目中的高畫下來了?

生:第(1)幅。

師:第二幅爲什麼不是?(第二幅是斜的,高應該是垂直線段。)

師:那第三幅是垂直的呀?爲什麼也不是呢?(沒有經過頂點)

(2)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師:那你能說說什麼是三角形的高嗎?

結合學生的描述板書揭示三角形高的定義。

邊揭示三角形高的定義邊出示課件演示三角形高的畫法。

板書:頂點、(畫高,標直角符號)高、底。

(3)動手畫三角形的高。

在你畫的三角形上確定一個頂點,再畫出它的對邊上的高。(學生動手畫高。)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麼畫的?(指名學生上臺演示,結合學生的彙報出示課件演示)

強調:其實畫三角形的高就是我們上學期學過的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要注意的是代表高的這條線段要畫成虛線段,別忘了標上直角符號。

師:爲了方便表達,我們習慣用連續的三個字母A、B、C分別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板書:給三角形標三個頂點標上A、B、C)上面的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那麼和A點相對應的底是哪條邊?(BC)(課件同步演示)你們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字母來表示你畫的三角形,在你的三角形中,你將哪個點定爲頂點的?和它相對應的底是哪條邊?(學生彙報)

師:想一想,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可以畫一條高,三角形有幾個頂點?(3個)那也就是說一個三角形有幾條高?(板書:三條高)

剛纔我們是從頂點A到和它相對應的底BC畫出了三角形的一條高,現在我們將AC作爲三角形的底來畫一條高,你能找到AC這條底所對應的頂點嗎?(B點)對,找到底邊所對應的頂點,我們就可以用同樣的方法畫出已知底邊上的高了。

請你們在作業紙上畫出每個三角形指定底邊上的高。(練習十四第1題)

學生畫完後彙報的同時,師點擊課件演示。強調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中當其中一條作爲底邊時,另一條就是高。

(4)拓展畫鈍角三角形外的兩條高。

學生試着畫高,彙報的同時課件輔助演示畫高的過程。

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你還想了解三角形的哪些知識?

設計反思:

閱讀教材發現,教材在《三角形》這一單元第一課時的安排是從對身邊的實物的觀察中提煉出三角形,通過學生的觀察,總結出三角形的基本特點及定義,然後介紹了三角形的高和底,再通過觀察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及自身的體驗感受到三角形的穩定性。本節課中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有理解三角形的定義,掌握三角形的特點和特性,會畫三角形的高。其中理解三角形的定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徵、特性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三角形高的確定及畫法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角形的“高”歷來是教師們公認的教學難點,在教學中如何有效破解這個難點成了我思考的.主要方向。從以往的教學情況來分析,對於三角形的“高”,學生的困難主要是:一、什麼是“高”;二、如何畫“高”。其實,關於“高”學生是具有一定的知識和經驗基礎的。這種基礎主要體現爲“平行四邊形的高”的學習經驗和“生活中的高”的生活經驗兩個方面。而這些經驗基礎對於三角形的“高”的概念的形成並沒有呈現出多少同化效應,而是存在許多有待調適順應的問題。因爲平行四邊形的“高”是從平行四邊形的一邊任意一點到對邊引出的垂直線段,而三角形的“高”是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引出的垂直線段。從“任意點”到“指定點”,學生的心理需要有一個調適的過程。生活中的“高”往往是以水平面爲基準進行觀察的,一旦“高”發生了變化,學生就會陷入“斜面上的垂直線段是不是高”的迷惘狀態。基於以上思考,我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重組。

在導入新課環節,通過播放視頻短片,既勾起學生大腦中對三角形的記憶,又讓學生感受到三角形大量地存在於生活當中,體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教學的重難點都在第二個環節“操作感知,理解概念”,首先通過組織學生動手畫三角形,小組交流所畫三角形有什麼共同特點來引導學生髮現三角形具有“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的特點。在學生交流彙報的基礎上讓學生試着說說什麼樣的圖形是三角形,此時,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的直觀認識上。因此,我設計了一組圖形,讓學生對照自己的說法,判斷其中的哪個圖形是三角形。用“哪種說法更準確?”引出三角形的科學定義。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一特性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在“探究三角形的特性”這個環節,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內容來突出這個教學重點:(1)聯繫生活,瞭解三角形的特性。(2)動手操作,發現三角形的特性。(3)運用三角形的特性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個環節的設計從發現生活中的問題開始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結束,密切了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髮現問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的第(2)個環節組織學生動手操作,親身體驗三角形的特性。第四個環節“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是本課的重點,更是難點。設計“哪個是斑馬的別墅?哪個是松鼠的別墅?”激起了學生“生活中高”的經驗,一句“老師這裏有三幅圖,哪幅圖把你心目中的高畫下來了?”再通過追問“第二幅爲什麼不是?”“那第三幅是垂直的呀?爲什麼也不是呢?”使學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高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是垂直線段”和“從頂點開始畫起”。在引導學生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時,我從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本上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結合學生對課本的閱讀輔以課件進行直觀的演示,最後畫高及板書三個方面來加強學生對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的理解。在學生初步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後,組織學生動手畫三角形的高,引導學生畫高前先確定一個頂點,是爲了幫助學生建立“一個頂點對應一條底邊”印象,爲後面得出“三角形有三條高”這個結論以及畫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高鋪路搭橋。課件演示從三角形ABC的頂點A到它的對邊BC作一條高後,我沒有急於讓學生練習“練習十四第1題:畫出下面三角形指定邊上的高。”而是緩了一步,設計了“現在我們將AC作爲三角形的底來畫一條高,你能找到AC這條底所對應的頂點嗎?”這個問題,再次加強學生對“一條底邊同樣對應一個頂點”這個難點的理解,使學生明白,畫三角形指定邊上的高時要先找到和這條底邊相對應的頂點。有了這些鋪墊,三角形的“高”怎麼去畫,我想對於學生而言,已不再是多麼困難的事情了。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操作活動中感受並發現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2、認識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知道什麼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3、在觀察、實驗中發現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在實踐中有廣泛的應用。

4、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2、在觀察、實驗中發現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教學難點:

會畫三角形指定底邊上的高。

教學關鍵:

要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定義,從而認識三角形的特性。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學具準備:

每個學生都準備好用塑料小棒圍成的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四邊形。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情境導入

小朋友們,老師今天有點與衆不同你發現了嗎?(帶着紅領巾),這讓我感覺自己又回到了幸福的童年時代,你們願意和我這個大姐姐做朋友嗎?(拿下紅領巾),紅領巾是什麼形狀的?(板題:三角形)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概括三角形的定義。

以前我們就認識過三角形,你能畫出一個三角形嗎?展示學生畫的三角形,集體評價。

你覺得什麼樣的圖形叫三角形?學生自由發表看法。你能用一句最簡潔的話來概括三角形嗎?(課件出示定義)

你覺得在這句話中,哪些詞語最重要?(指名說)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樣的圖形叫三角形,請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三角形?

2、學習三角形的特徵。

在這個三角形中,你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稱嗎?(課件出示邊,頂點,角)數一數,三角形有幾條邊?有幾個頂點?有幾個角?(板書: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

小結:每個三角形都有三條邊、三個角和三個頂點,這是三角形的特徵。

你能從生活中,我們熟悉的事物中找到三角形嗎?學生自由說(課件出示圖片)

3、學習三角形的特性。

看,三角形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的廣泛,想一想:爲什麼設計師在設計這些事物的時候都要用上三角形呢?三角形在這裏起到了什麼作用?(穩定)

拿出學具袋,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實驗:拉動四邊形和三角形,你有什麼發現?這說明了什麼?(板書:具有穩定性)

現在你知道爲什麼許多建築框架上要用到三角形的原因了吧。現在我想請大家幫老師一個忙,昨天我發現我的辦公椅有點毛病了,老是晃動,誰能幫我修修?指名說。瞧,學好數學知識,對我們的生活也很有幫助呢!

4、學習三角形的高。

老師從網上找到了一幅圖片,這是一座吊索橋。裏面有三角形嗎?(課件出示)繩子和橋面組成了三角形,塔與橋面也構成了三角形。如果想知道塔頂與橋面之間有多高?該怎麼辦呢?學生說。(課件演示從塔頂到橋面之間的垂線。)

那你能畫出像這樣一個三角形的高嗎?同學們邊畫邊思考:什麼是三角形的高?什麼是三角形的底?三角形有幾條高?小組內學生畫高,討論,展示彙報,集體評價。(課件出示: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有三條高。)

爲了表達方便,我給這個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分別標上字母ABC,這個三角形可以表示爲三角形ABC。現在老師給這三條垂線的垂足標上字母DEF,請同學們找一找,在三角形ABC中,以AB爲底邊的高是(),我還能找到以()邊爲底邊的高是()。

三、總結

看來,我們班同學學習都很認真,回想一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三角形又有了哪些認識?學生自由說。

四、作業

練習十四1、3題。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0、81頁,練習十四第l、2、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

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難點:

會在三角形內三條邊上畫高。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木條(或硬紙條)釘成的三角形和四邊形。學生準備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情境導人

1、展示課本第80頁情境圖: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三角形,仔細觀察一下圖上什麼圖形最多?

2、課件出示生活中哪些物體上也有三角形?

3、導入課題:其實三角形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着廣泛的運用,究竟它有什麼特點?這節課我們將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

板書課題: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發現三角形的特徵。

請你畫出一個自己喜愛的三角形。並小組說一說三角形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幾個角?

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出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課件展示)

2、概括三角形的定義。

引導:大家對三角形有了一定的瞭解,能不能用自己

的話概括一下,什麼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三條線段圍成的封閉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叫三角形。

3、練習請學生對照上面的說法,議一議:下面的圖形是不是三角形?(課件出示)並且你認爲三角形的定義中哪些詞最重要?

組織學生在討論中理解“三條線段”“圍成”。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爲了表達方便,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5、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1)應用課件聯繫生活實際進行展示得出以下結論

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2)明確:三角形有幾個底,每個底邊對應的頂點在哪裏(學生依次指出來),從哪裏向哪裏作高,這條高是誰的高?並提問:三角形共有幾條高?

(3)課件展示如何畫高。

(4)學生練習畫高。

三、實驗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問題。

同學們,在生活中三角形有着廣泛的運用,仔細觀察你能發現什麼?生產、生活中爲什麼要把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麼特性?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來做個實驗吧。

2、實驗解疑。

拿出預先做好的三角形和四邊形,讓學生拉一拉,有什麼發現?

實驗結果: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3、請學生舉出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定性的例子。

四、鞏固運用,提高認識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

五、總結評價,質疑問難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5

一、複習導入

1、複習銳角、直角、鈍角的有關知識。(課件出示)

2、如果把角的兩邊截成線段,再把這兩條線段連接起來,變成了什麼圖形?(三角形)

3、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是三角形的?

4、欣賞有關三角形的圖片。(課件演示)

5、看來在我們生活中三角形無處不在,三角形還有些什麼奧祕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新授

1、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呢?

2、這節課我們打算研究三角形的概念、特徵、性質以及它的分類。

3、三角形的概念

(1)每個小組的同學都有一組小棒,你能用三根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嗎?(逐組彙報)看來怎樣的小棒纔可以圍成三角形,這裏面也有奧祕,這個問題我想請同學們課後再去研究,好嗎?

(2)(課件演示)剛纔你們圍成三角形的同學,你們的小棒是不是這樣一根接着一根圍起來?如果把小棒看成是三條線段,誰能用一句話說出怎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板書)

(3)(課件出示)剛纔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小組,你們的圖形是不是這樣?所以說是不是隻要三條線段就一定能圍成三角形呢?(不一定,要圍起來)(突出“圍成”)

4、三角形的特徵。

(1)請同學們自學資料中的內容,找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2)提問

(3)數一數,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板書)

5、三角形的特性

(1)我們再來看一組圖片,爲什麼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不要着急,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

A、拿出四邊形紙框拉一拉。再拿出三角形紙框拉一拉。

B、你拉四邊形紙框和三角形紙框的時候,覺得它們有什麼不同。那你現在知道爲什麼這些部位用三角形了嗎?

(2)我們三角形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具有穩定性(板書),這些部位就是應用了這個特性。

(3)(課件出示)這張椅子搖搖晃晃,你能用剛纔所學的知識,想出一個辦法使它穩定下來嗎?

6、三角形的分類

(1)出示一組三角形

A、學習直角三角形

B、學習鈍角三角形

C、指出銳角三角形,並討論:什麼樣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2)如果我們把三角形看成是一個大家族,我們可以把它分成3個家庭。分別是: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注意:我們這種分類是按角分

(3)(課件出示)老師給大家帶來三隻調皮的小動物,它們把三角形的一些地方藏起來了,你們能猜出這些是哪種類型的三角形嗎?

(4)用一張白紙剪出一些三角形帖在紙板上,要求每人最起碼剪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一個。

(5)討論(思考題)(機動)

7、小組總結,自我評價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些什麼?把你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告訴你們組的同學,然後通過這個評價表進行自我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