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5篇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5篇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抓住重點語句,理解爲人民服務的道理。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語句,理解爲人民服務的道理教學難點:抓住重點語句,理解爲人民服務的道理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揭題

1.介紹什麼事演講詞的特點。

2.課件出示毛澤東題詞:爲人民服務3.介紹毛澤東和張思德。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讀課文思考:演講的聽衆是誰?毛澤東同志的這個講話圍繞什麼中心講?分幾層意思講?每層意思是什麼?

分五層講;意思分別是:

指出我們的隊伍是“徹底地爲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隊伍中的一員。指出張思德是“爲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還要重。指出我們要爲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

指出爲人民的利益而犧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儘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號召大家追悼爲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同志,寄託哀思,團結起來。

2.第一段有幾句話?每句寫什麼?句與句之間有什麼關係?有三句。分別說隊伍的性質、任務、這次追悼的人物。並列關係。

三、學習第二段。

1、中心句: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

2、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句進行論述的?先引用司馬遷的話做論據,再具體講什麼樣人的死毫無意義,什麼樣的人死得有價值。最後肯定張思德的死比泰山還要重。

3、你怎樣理解司馬遷的話?“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比鴻毛還輕。

小結:這一段是講革命者對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義、有價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觀。

四、學習第三段。

1、這段是圍繞哪句話論述的?我們爲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爲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2、是怎樣圍繞這句話論述的?

通過舉例(李鼎銘提出”精兵簡政“的例子)加以論述。

3、每句說的是什麼?第一句講有了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第二句講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第三句講凡是符合“說得對”、“對人民有好處”這個條件,不管是誰的批評和意見,我們都要改正,都要照辦。

五、學習第四段。

1、“共同的革命目標”是什麼?解放全民族,完全、徹底爲人民服務

2、爲實現這一革命目標應該怎樣做?“不怕困難”,“不怕犧牲”,“互相愛護”

3、各層層意

第一層: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爲了一個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還要團結更多的人。

第二層:講怎樣對待困難,要看到成績、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不要灰心。

第三層:講正確對待犧牲。一是爲人民利益而犧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犧牲。

第四層:革命隊伍的人要互相關心、愛護、幫助。

我們“爲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這個目標是什麼?爲什麼說我們爲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目標是徹底地、完全地爲人民的利益工作;因爲我們的目標是爲人民服務

六、學習第六段。

1、我們要爲什麼人開追悼會?(開追悼會的制度是什麼?)

不管是誰死了,只要他是做過一些的益的工作,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

2、開追悼會的意義是什麼?寄託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3、爲人民服務(毛澤東)

演講人:毛澤東

聽衆:根據地軍民

背景:張思德爲革命犧牲,送葬的追悼會。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 識

1、瞭解“墓碑石鎮”的風貌與特點。

2、認識課文樸實的敘述風格。

能 力

1、學習以歷史傳說體現地方風情的寫作手法。

2、對“墓碑石鎮”刻意保留“原始風貌”發表自己的看法。

情 感:懂得古蹟保護中維持原貌的意義。

教學重點 :

1、瞭解“墓碑石鎮”的風貌與特點。

2、認識課文樸實的敘述風格。

3、學習以歷史傳說體現地方風情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學習以歷史傳說體現地方風情的寫作手法。

教學準備:作者相關資料

教後感:

培養學生文化意識

新的課程目標明確提出“有一定的文化積澱”,這也是前所未有的。那麼,何謂“文化”?如何來增加學生“文化積澱”?真是對老師出了道難題。我認爲教師首先要有這種理念,然後在教學中能留意,善於挖掘教材,能以教材爲例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例如本文美國西部的牛仔小鎮就是一種文化。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不僅有旖旎的'自然景觀,也有衆多令世人嚮往的都市。而在西南邊陲竟然還伴留着這樣一個原始而蒼涼的墓碑小鎮,這樣的建設是令人回味的。毫不誇張地說,墓碑石鎮的原始和蒼涼本身就是文化。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雪松在逆境中得以生存的原因。

3、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鼓勵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

4、通過雪松這一形象感悟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多媒體課件

[課前活動]

1、猜謎。

2、過渡:猜謎語還是比較簡單的,同學們經過思考,大都能揭開謎底。但世界上也有許多謎卻並不那麼容易解開。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個山谷中就有一個謎,(板書:山谷中的`謎)這山谷中的謎是什麼?謎底又是什麼呢?(板書:底)

2、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山谷中的謎底》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快速地閱讀課文,說說這山谷中的謎是什麼?謎底又是什麼?

2、學生讀。

3、交流。

⑴山谷中的謎是什麼呢?

指名說(出示圖)

⑵認識鬆、柏、柘、女貞以及山谷

(3)謎底又是什麼呢?

指名說(出示謎底)

三、自主探究、精讀感悟

1、山谷中的謎我們知道了,謎底也揭開了,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

2、認識雪松的本領。

3、探討彎曲是不是懦弱的表現,正確認識彎曲。

(1)仔細讀課文第三小節,找出能說明雪松彎曲不是懦弱表現的詞句,並標註閱讀體會。

(2)全班交流

(3)從雪松身上你能得出什麼啓示?

四、聯繫生活,學會“彎曲”

1、出示啓示之一“面對外界的壓力,我們可以通過正面抗爭去戰勝它,但有時也要向雪松一樣學會彎曲,以求的反彈的機會。” 其實對於像雪松這樣的彎曲,在很多的故事中,很多的人身上都發生過,誰能舉些例子說明?

2、學生交流

3、教師補充文本資料《臥薪嚐膽》

4、出示啓示之二:“彎曲不是屈服與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教師補充資料《馬嘉魚的悲哀》學生閱讀並完成對資料空白的補充。

5、再讀啓示,情感深化。

6、對於這種充滿智慧的彎曲,我們的古人早已心神領悟,在很多的成語中都濃縮着這種思想與精神,多媒體課件展示:

7、師:古往今來,從自然界到人類,像雪松這樣彎曲的例子還真不少!通過剛纔的討論,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了(齊讀最後一句話)。

五、教師小結:

同學們,堅持固然可敬,退讓亦是良策。彎曲不是低頭,是爲了重新開始;彎曲不是懦弱,是爲了生存和發展;忍辱才能負重,委屈才能求全,過硬的挺進有時會造成無限的失敗,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在人生的道路上,讓我們永遠記住這樣的人生哲言:(齊:有時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面對外界的壓力,我們可以通過正面抗爭去戰勝它,但有時也要向雪松一樣學會彎曲,以求的反彈的機會。)記住,我們要做生活的強者,更要做生活的智者。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對“零點降生”這一問題的態度上的變化線索。

2、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要樹立自信心,把握自己的命運。

3、通過本單元課文異同點的對比,滲透寫法。

4、背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

理解作者對“零點降生”這個問題的看法的前後變化及原因。

瞭解課文內容,懂得要樹立自信心,把握自己的命運。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談話導入)有人說,凡是子夜零點降生的女孩都是十分幸運的,將來一定會出人頭地,業有所成。可是,零點降生,真的那麼重要嗎?我們所要經歷的漫漫人生之路真的是憑藉何時降生來決定的嗎?今天,我們就和作者一起去經歷一段耐人尋味的心路歷程。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自由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解決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看看課題,再想想內容,你覺得文章是圍繞什麼寫的,主人公是誰?

3、請同學們瀏覽課文,試着概括作者的態度轉變過程。在學生讀完書後出示短語:看能否從中選擇幾個對作者態度的變化過程進行簡要概括。(隨波逐流,無所事事,自暴自棄;不吝心血,發誓努力;淚如泉涌,愧疚不安,徹底覺悟)

師:從大家概括出的主要內容中我們就能看出,“我”對“零點降生”這一問題的態度經歷了怎樣的變化?(板書:在乎不在乎)

【設計意圖】:從整體入手,瞭解文章的寫作思路。

三、精讀細品,深入探究

過渡:看着黑板上這幾個詞語,不禁會讓人產生這樣的困惑:“我”對待“零點降生”的態度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從在乎到不在乎,“我”究竟有什麼具體表現?

出示閱讀提示

默讀課文2——9自然段,思考:“我”對待“零點降生”的態度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從在乎到不在乎,“我”究竟有哪些具體表現?在文中劃出相關的句子加以體會。

【設計意圖:深入品位文本的語言文字,理解我的變化原因。】

(一)在乎時

表現一“自暴自棄”

1.“我從懂事起對自己就沒有信心”(非常不自信)

“生死由命,成敗在天。上天既然已經安排好了你的命運,你再努力也沒有用。”(在我看來,任何事都是成敗在天,與個人努力無關。)

(板書:成敗在天)

“我”變得對一切都無所謂,整日無所事事,隨波逐流。甚至有一次還蠻不講理的頂撞了母親。”

2.投影出示:“你怎麼不把我生到零點?那樣我就有福氣了,還用你操這麼多心!”

過渡:當我得知自己是零點降生的時候,我又有什麼具體表現?

表現二“發誓努力”

1.根據學生髮言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自由讀,指名讀。

2.聽了母親的話,我一夜無眠,並在心裏暗暗發誓(引讀)——今後絕不吝惜自己的心血與汗水,決不辜負自己零點降生的這份幸運。

3.母親究竟是以怎樣一番話語打動了我?投影出示母親的話。

默讀母親的話,想一想,母親想告訴我什麼?指名讀並回答

帶着你的理解與感悟,再有感情地讀一讀母親的這段話。

4.小結

我是那麼強烈地在乎“零點降生”的問題,因爲自己不是誕生在那個幸運的時刻,我自暴自棄,隨波逐流。把自己一切行爲都歸咎於媽媽:投影出示:“你怎麼不把我生到零點?那樣我就有福氣了,還用你操這麼多心!”當得知自己是零點降生時,我發誓努力,甚至不吝惜自己的心血與汗水只爲了:“決不辜負自己零點降生的這份幸運。”可見是否零點降生對她來說有多重要。

【設計意圖:通過品讀文中語言,理解女孩最初對“零點降生”的態度。】

(二)不在乎

表現———“淚如泉涌”

1.過渡:8年後,我成爲村裏第一個正式的大學生,臨行前,我得知了自己不是零點降生的。當媽媽還在爲自己當初對女兒的欺騙而感到愧疚不安的時候,她不知道,其實,我早已不在乎了。此時我的表現又是怎樣呢?

2.指名讀句子,根據學生髮言投影出示:“我的眼前忽然浮現出8年前的那個夜晚,耳邊也一字字地想起了母親當初的話語。我忍不住淚如泉涌。其實愧疚不安的應當是我,不是嗎?”自己小聲地讀一讀這幾句話,感受“我”此時的心情。

【設計意圖:給學生思考的空間,通過反覆讀感受坐着當時的心情,進而領悟媽媽的良苦用心。】

★改變“我”對零點降生看法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是母親的“謊言”和她自己的努力。

★你們認爲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呀? (善良慈愛)

有感情朗讀7、8段。

【設計意圖】抓住母親的語言、神態描寫,引導學生品味母親的用心良苦,爲下面談感受打基礎,同時滲透寫法。

★所以,從那一刻起,作者“我”徹底省悟了,接讀。(出示)

1、是啊,作者曾經因爲自己不是零點降生而自暴自棄,但在母親善意的謊言下,她樹立了自信,並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取得了成功。現在咱們靜下心來想一想,你對作者、對母親、對母親的這種做法有什麼看法?前後桌同學相互討論討論。

小結:這篇課文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輝煌的未來要靠自己去創造。也就是成敗在人,想想在於人的什麼?(勤奮、努力、奮鬥……)

(板書:成敗在人)

2、練習背誦:讓我們把這個給了我們這麼多啓示的結尾背下來。

【設計意圖】:落實教學目標,關注不同羣體。

四、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總結:這節課,我們隨着作者一起經歷了一段令人難忘的心路歷程。作者對零點降生態度的變化,乃至於最後的徹底覺悟,都發人深思,耐人尋味,此時此刻,你又有些什麼感受要與大家交流呢? (用一兩句話說出你此時的感受。)

【設計意圖】:學生自由談感受,把自己的.理解和體會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出來,使學生學習表達。

五、橫向比較,學習寫法。

回憶一下我們本單元學過的幾篇課文:《母親的純淨水》、《我看見了大海》、《零點降生的女孩》。現在我們來思考、對比一下這幾篇課文有什麼異同。(出示課題)

A相同點

a)內容:都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

b)情感:父母對子女的愛

B不同點

a)前兩篇結尾表達含蓄。

b)本篇課文的結尾從正反兩方面直接抒情,表達出這篇文章要告訴我們的道理,點明瞭中心。

c)請大家再讀一讀這三篇課文的結尾,體會體會幾個結尾不同的表達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對比異同點,體會不同結尾的表達方法,進而學以致用。同時有助於學生形成“比較”的意識,提高欣賞評價能力。

六、拓展延伸,積累語言

有點迷信的女孩在母親一個善意謊言的激勵下,從自暴自棄到樹立信心,最終取得了成功。關於信念的格言警句還有很多,我們課下可以去搜集積累下來。希望同學們心中始終持有信念,相信只要你堅定信念,付出努力,就一定會獲得成功!

【設計意圖】:藉助課外閱讀,鞏固本課所學,促使學生積累語言。

七、作業

1、學了這篇課文之後,你一定有許多的感受,請以讀後感的形式寫在積累本上。

2、熟背最後一個自然段。

學習效果評價

1.按原文填空

如果一個人只聽從( )而忽略了( ),是多麼( )啊!無論什麼時候,一個人都沒有理由( )。其實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潛藏着許多( ),但你只能靠自己的雙手去( )。天會颳風,天會下雨,但是永遠也不會掉下白麪饃。你只能用( ),爲自己開掘出一眼( )的幸運之泉。

2.寫讀後感:我們隨着作者一起經歷一段令人難忘的心路歷程,讓人深思,耐人尋味.此時此刻,你又有些什麼感受呢?動筆寫一寫。

板書設計:

15 零點降生的女孩

在乎謊言不在乎

成敗在天成敗在人

事實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讀2個字。

2.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

能結合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思品目標

瞭解課文內容,知道艱難困苦如同一個篩子,篩掉弱者,留下了強者。

教學重點:

想象女友不畏艱難在狂風暴雨中前行。

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理解看門老人的話。

教具準備:

投影片 文字

一、導入,質疑。

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疑惑?

(篩是什麼意思?什麼是暴雨篩?)

二、讀課文,理請文章脈絡。

1.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隨文糾正讀音)

教師重點指導如下字詞的讀音

牛仔 鼓脹如帆 裹挾 渺無人跡 沮喪 撐開

2.同桌互讀

3.自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4.給課文分部分?說一說,每部分都寫了什麼?

三、抓住主旨,自學課文。

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我的女友是怎樣做的?讀了課文你從中受到哪些啓迪?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邊動筆畫一畫、做批註。

(2)生獨立讀—畫—批

(3)集體交流。

A.教師點撥的重點:環境描寫的襯托作用

(1) 課文中多處描寫了暴雨肆虐的情景,請你畫出來,結合我的“女友”的做法談一談你的`理解?

(2)展開豐富的想象,那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在頭腦中形成畫面?

(3)再讀一讀這些句子,你有怎樣的感受?(更加體會到女友的堅忍不拔的精神)

當我知道除了我,沒有一個來時,我有些失魂落魄,而看門老人的話卻使我一步步有了今天的成功。老人到底說了什麼呢?

B.理解老人說的話

(1) 出示投影

暴雨是一個篩子。膽小的、思前想後,都被它篩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膽量和最不怕吃苦的人。

(2) 讀一讀這句話,想一想是什麼意思?

(3) 聯繫上下文內容談一談你的理解。

(4) 再讀一讀這句話,結合自己的經歷或生活中的實際談。

(5) 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句話。

(6) 將文章中的環境描寫和我的做法結合起來讀,感受理解。

(7) 此時你們明白了題目“暴雨篩”的意思了嗎?

四、總結全文,談感受。

1.讀了課文,你受到了哪些啓迪?(可以對題目、環境描寫、女友在暴風雨中的情景、老人的話)

2.將自己最深的感受寫下來。

板書設計:

6 暴雨篩

篩掉:膽小的、思前想後的人

留下:最有膽量、最不怕吃苦的人。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簡明扼要地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注意說清楚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正確聽寫“螳螂捕蟬”故事中的關鍵詞語,能借助這些關鍵詞語複述寓言的主要內容,感悟句子的特點;理解寓言藉助故事來說明事理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3、聯繫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知道吳王爲什麼取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4、閱讀課文第二部分,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體會少年巧勸吳王的決心、勇氣和智謀。

5、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體會古代人民的智慧,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同時也進一步滲透“處處留心皆學問”的大語文學習觀。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中的第1、2、3點。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中的第4點。

【教學準備】

第一課時指導學生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正確朗讀課文,理清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教學過程】

一、回憶課文內容

1、上課鈴響之前播放動畫片《螳螂捕蟬》。

2、導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10、螳螂捕蟬》,誰能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注意要說清楚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3、指名回答,教師相機板書。

[設計意圖:在學生進入多媒體教室後,播放中國水墨畫動畫片《螳螂捕蟬》,優美的音樂、意境深遠的水墨畫、想象豐富的故事情節……很自然地將學生帶入學習的情境。複習時要求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說清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但是要語言連貫,這樣既爲後面的學習做了鋪墊,又訓練了“說”的能力。]

 二、複述“螳螂捕蟬”

1、過渡:《螳螂捕蟬》是一則寓言故事。寓言就是講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大道理,這則寓言又講了什麼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大道理呢?先聽寫四組詞語。

2、一組一組地聽寫:

蟬 悠閒 自由自在

螳螂 拱着身子 舉起前爪

黃雀 伸長脖子 正要啄食

少年 拿着彈弓 瞄準

眼前的利益 隱伏着禍患

3、課件出示以上詞語

⑴覈對聽寫情況

⑵朗讀這些詞語

⑶教師說故事的主要內容,學生聽

⑷學生藉助詞語和插圖,複述“螳螂捕蟬”這個小故事。(一遍)

⑸學生複述,交流評價。

4、總結:小故事——大道理

[設計意圖:《螳螂捕蟬》這則是課文的重點,我就把它調整到第一步來完成。爲了完成複述的學習目標,我設計了先聽寫關鍵詞,在聽老師複述,最後學生複述的方法,這樣做學生能經歷聽、說、讀、寫、看圖、思的學習活動,我希望能起到一箭多雕的效果——檢查字詞、瞭解寓言內容、體會寓意、複述、感知寓言特點和閱讀寓言的方法。]

 三、理解“恍然大悟”

1、過渡:吳王聽了這個故事後,又是怎樣呢?(恍然大悟)

2、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

⑴理解 “恍然大悟”。

“悟”是什麼意思?“大悟”呢?吳王明白了什麼?

“恍然”什麼意思?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吳王的話?試試看。

⑵這一段與前面的那些語句相照應,找出來讀一讀。

相機理解“處死”、“死命令”、“固執”……體會的吳王的固執,大臣的着急,吳國危險的處境。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恍然大悟”組織教學,聯繫上下文理解這個詞語的具體所指,並聯繫有感情地朗讀吳王的話。然後,聯繫全篇,很自然地過渡到課文第一部分的學習。]

 四、品味少年之“智”

1、過渡:大臣勸阻無用,吳國正處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站了出來,成功地勸阻了,挽救了吳國。同學們,你們想過沒有,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吳王改變了主意呢?

2、自由讀課文第二部分(2--11自然段),找一找描寫少年的語句,說一說你的體會。

3、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

⑴“拿着彈弓、轉來轉去” “三個早晨” 說明了什麼?“毫不介意”什麼呢?少年在意的是什麼呢?

⑵“終於”能表現少年怎樣的心情?

⑶朗讀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心理,練習感情朗讀。尤其是吳王的心理變化。(關心——好奇——大悟)

⑷探究小結:“螳螂捕蟬”的確是少年三天中看見的趣事嗎?(聯繫時間、地點、彈弓等體會少年的智慧)

[設計意圖:理解少年的智慧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後在來品悟,自然會輕鬆一些。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三個詞來交流,並用分角色有感情朗讀的'方法體會,深入吳王和少年的內心,感悟少年規勸的巧妙。]

 五、積累中華成語

1、總結寓言“螳螂捕蟬”。

2、聯繫“圍魏救趙”從反面理解“螳螂捕蟬”。( 魏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爲將,孫臏爲軍師,採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術,直接攻打魏國的國都大梁,魏軍只好回軍救援,解了邯鄲之圍。)

3、激發談話:泱泱大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們的祖國曆史悠久,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成語就是其中最耀眼的精華!成語大多隻有四個字,或記載着一段歷史,或蘊含着深刻道理……你知道那些成語呢?說說看。

學生交流後出示成語先說說你聽說過那些,是通過什麼途徑知道的?再齊聲朗讀。

4、結課,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成語“螳螂捕蟬”,也認識了這麼多的中華成語。然而,這些只是冰山一角,只是滄海一粟。同學們,你想學習更多的成語嗎?建議大家閱讀課外書籍——(出示書籍封面)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屬於總結和拓展部分。我有“螳螂捕蟬”講到“圍魏救趙”,再到更多的成語,學生對成語這樣的傳統文化會越來越嚮往。此時,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的作業,自然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7

學生分析:

本班六年級有學生19人,學習基礎較好,思維敏捷,自讀自悟的能力強。在六年級開學伊始就讓學生接觸這兩篇文言文,一是因爲它的思想內容好,強調學生在學習時要專心致志,善於觀察事物,實事求是。可以讓剛進入六年級的學生消除浮躁心理,踏踏實實的學習。二是可以讓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特點,瞭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併爲初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

教材分析:

《文言文兩則》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組課文中的第一篇課文,是學生步入六年級的第一課。課文共包括《學弈》和《兩小兒辯日》兩則故事。學弈》選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寫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圍棋的人,接着寫弈秋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棋,學習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後寫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並不是因爲智力上有多大差別。通過這件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認爲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爲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爲此,雙方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被兩個小孩笑話。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一、教學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後註釋聯繫上下文,瞭解故事內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讓學生參考註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是本課的重點。

四、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五、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討論

六、教學時間: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於一體的文言文。“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1)介紹孟子: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後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爲“亞聖”,後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爲“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衰,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2)釋題:“弈”指什麼?“學弈”又是什麼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於下圍棋。)

(3)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並板書:

a誰學下棋?

b怎麼學下棋?

c學得結果怎麼樣?

d《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4)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範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後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爲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覆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爲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後註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裏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弗若,不如;爲是其智弗若與,在這句話裏,“爲”應讀第四聲;然,這樣。

3.學生對照註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學弈》參考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着,可是他心裏總以爲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4.同桌互相講說故事內容。

四、自讀思考,體會文中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

1.誰學下棋?誰是老師?——有兩個人學下棋,老師是全國最善於下棋的弈秋。

2.(這兩個人)怎麼學下棋?——“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爲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爲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着,可是他心裏總以爲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學得結果怎麼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後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解答這個問題後,教師可以追問:是什麼原因使“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引導學生理解: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並不是因爲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而是他們的學習態度不同——前一個專心致志,後一個三心二意。)

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聯繫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做什麼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聯繫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聯繫生活、學習中的經歷充分發言,認識到不專心產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複述故事,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故事

2.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導入新課

1.請生背誦《學弈》。

2.板書課題:文言文兩則兩小兒辯日

3.介紹資料:《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列子》相傳爲列禦寇的論集。列禦寇,戰國時鄭國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憂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4.理解課題,質疑問難:(1)看了課題,你知道了些什麼?(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兩個小孩;知道了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兩個小孩辯日這件事)(2)看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些什麼?(①他們爲什麼爭辯?②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麼?依據是什麼?③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麼?教師及時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

二、總結學法,明確目標

1.回顧學習《學弈》一文的過程,總結學習方法。

(1)理解課題,提出問題。(2)讀準字詞,讀通課文。(3)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4)解疑釋惑,體會道理。(5)複述故事,熟讀成誦。

2.明確方法,自主學習

⑴讀準字詞,讀通課文,注意語速要慢,適當停頓,到讀通順爲止,。

(2)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師生及時評價。

(3)結合註釋,疏通文意,對照註釋,弄懂詞句,理解故事的內容。

(4)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

(5)用現代口語複述故事,並根據學生複述的狀況進行即時疏通點撥。

3.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⑴兩小兒爲什麼爭辯?(太陽是遠是近)

⑵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麼?依據是什麼?(①一小兒的觀點是:“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依據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爲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個小孩認爲太陽早上離人近,中午離人遠,他是根據形狀大小來判斷的。②另一小兒的觀點是: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依據是:“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爲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另一個小孩認爲太陽早上離人遠,中午離人近,他是根據溫度來判斷的。)

⑶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麼?(孔子不能決也――孔子也不能判斷誰對誰錯。)

⑷對兩小兒所持觀點,你同意哪一種?爲什麼?(引導學生積極發表看法,保護他們大膽發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

(教師適時補充資料供學生閱讀:其實太陽早上和中午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①遠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時候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由於視覺的誤差。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羣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羣中則顯得大。同樣的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就顯得小了。B、同一物體白色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的時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顯得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②日初涼、日中熱的原因:A、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待的面積裏,直射比斜射熱量高。B、在夜裏,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

4.學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爲什麼?

⑴兩小兒聰明可愛,善於動腦,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大膽質疑,勇於爭辯。

⑵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儘管學識淵博,可是仍然“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引導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5.複述故事,熟讀成誦。

⑴分角色朗讀課文。

⑵學生分組表演故事。(學生自由選擇使用現代話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⑶學生背誦課文。

八、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用現代與說出兩則寓言的意思。

3,說出這兩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

九、附板書:

文言文兩則

學奕

1、二人學奕師從奕秋

2、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爲聽,然後成功

3、另一人三心二意、思援弓繳而射之,然後失敗

總結,條件相同,但結果不同,得到道理:學習之理貴在專心。

兩小兒辯日

1、起因:兩小兒辯鬥

2、觀點相反:一兒日始出近日中遠

另一兒日初出遠日中近

3、理由:一兒近大遠小

另一兒遠涼近熱

4、結果:孔子不能決

總結:善於觀察,有理有據

十、教後記:

文言文和白話文相比,在遣詞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確的短句,流利地朗讀,使學生首先遇到的問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我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課文學習,學生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讓學生體會到學無止境的道理。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8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寓”等7個生字,能根據課後註釋理解每句話的意思,瞭解兩則寓言各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弄懂兩則寓言的寓意。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使學生初步感悟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說話做事前後要一致,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對短文的品讀,體味文章機智幽默的語言之美。

二、學法引導

學生藉助文後註釋自讀自悟,教師點撥,學生討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理解短文中詞意、句意,領悟寓意。

(二)解決辦法

1、學生依據註釋自讀短文,理解詞句,瞭解全文內容,理解寓意。

2、教師講解有關古漢語知識,幫助理解句意。

3、學生列舉生活中實例,加深對寓意的理解。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引導學生結合註釋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2、講解學生自己不能理解的詞的意思,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讀短文,結合註釋瞭解字義,理解句子意思。

2、對難理解的詞句,讓學生相互討論交流。

3、正確朗讀短文,弄清寓意。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第25課《古代寓言兩則》。齊讀課題。

2、解題:我們過去學過寓言故事,那麼什麼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寓言兩則”又是什麼意思?

(課文一共有兩個小故事,所以就是寓言兩則。)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則寓言《矛與盾》。

(板書:矛與盾)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解題:通過預習,誰能說一說“矛”和“盾”各指什麼?(矛,古代一種兵器,在長柄的一端裝有槍頭。盾,盾牌,古代作戰時遮擋刀箭用。)

2、自由讀短文,藉助註釋理解詞句,然後思考,本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大概說出即可。)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l、先自己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然後同座討論:每句話意思是什麼?

2、交流。(學生說,師生評議)

教師應講解以下有關知識,幫助理解:

(①“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者”用在句尾,意思是“楚國有一個賣盾和矛的人”。

②“譽之曰”中“之”指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中的“之”字均可理解爲“的”。

③‘物莫能陷也”“莫”是“沒有什麼……”意思。意思是:“沒有哪一種東西能夠穿透它。”“也”語氣詞,表示句子說完。

④“其人弗能應也”。“其人”,那個人。“也”,語氣詞,表示句子終結。)

3、把每句話意思連起來說一說。譯成現代白話文,要把上下文說通順。(學生練說)

4、交流。(能說出大體意思即可。)

(楚國有一個賣矛和盾的人,誇耀他的'盾說:“我的盾非常堅固,沒有哪一種東西可以穿透它。”他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非常銳利,沒有什麼東西不能穿透的。”有人說:“用您的矛穿您的盾,會怎麼樣?那個人回答不上來了。”)

5、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自己的言行前後要一致,以免鬧出笑話。)

6、指導朗讀。(讀出買盾人的自誇炫耀語氣,人們的質問語氣。)

(四)總結、擴展

那個楚國人說話前後不一致,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呢?你從中應吸取什麼教訓?

(五)佈置作業

1、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熟讀課文,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背誦《矛與盾》全文。

2、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二)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則寓言《鄭人置履》。(板書課題)誰能解釋一下題目的意思?(有一個鄭國人買鞋)他是怎樣買鞋的呢?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結合註釋,瞭解每句話的意思,想一想,短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哪些詞句不理解?提出來討論。

2、檢查自學情況。

①指讀短文。(要讀通句子)

②本文講什麼事?(有個鄭國人去買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腳而相信尺碼,最終沒有買到鞋的事。)

③質疑。(師生歸納問題。)

(四)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結合註釋,理解詞句和短文內容。

2、交流:教師應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導理解:“鄭人有且置履者”,意思是:“有一個鄭國人打算買一雙鞋”或“有一個打算買鞋的鄭國人”均可。“已得履”,“已經拿到了鞋”。“乃曰”是“於是說”的意思。“及反”是“等到返回來”,“人曰”即“有人說”。“何”是“爲什麼”。

譯成白話文。(有一個鄭國人打算買鞋,先自己量了腳的尺碼,把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才發現忘了拿尺碼。他拿到了鞋說:“我忘了拿尺碼了”,於是,返回家裏取尺碼。等到返回時,集市已經散了,因此他沒有買到鞋。有人問:“爲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那個人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3、那個買鞋的人可笑在什麼地方?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具體情況下應採取具體的辦法。)

4、指導朗讀。背誦短文。(讀出買鞋人的可笑。)

(五)總結、擴展

1、鄭國那個買鞋人和楚國賣矛和盾的人同樣可笑。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舉例說一說。

2、總結學習方法。

①我們已經學過兩篇古文。回想總結一下,我們是怎麼學的?(討論)

②交流,師生總結:

“釋句意——通全篇——感情讀。”

以後,我們學習古文要按着這個學習思路進行。

(六)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提示“寓”、“譽”、“遂”字字形,“寓”字第10筆是“豎”。“譽”上半部不能少一點,“遂”裏面“點、撇”不要丟掉。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讀3個字;默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背誦最後一個自然段;能說出自己讀文後的看法;

3.懂得要樹立自信心,把握自己的命運

 教學重點:瞭解課文內容,懂得要樹立信心,把握自己的命運。

教學難點:瞭解課文內容,懂得要樹立信心,把握自己的命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3’)

1.出示詞語:業有所成家境優越工作順利婚戀幸福

這些是什麼詞?褒義詞。如果這些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你會怎樣?

2.板書課題,齊讀。你讀懂了什麼?

二、讀文知內容(20’)

1.我們要了解這篇課文的內容,先把課文讀正確。自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畫在書上,查字典解決。

(1)優裕掖着怔住辜負潛藏

(2)無所事事隨波逐流自暴自棄

2.請大家再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

3.指生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

三、瞭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10’)

1.默讀課文,說說讀後你有什麼感受?

2.學生自讀自悟。

3、分段

課文共9自然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待事情起因。

“我”的家鄉有個說法——零點降生的女孩幸運,並有一個女孩爲例證。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講事情發展。“我”因主客觀條件不好,而自暴自棄,受到母親的責罵。而“我”卻責怪母親沒有使自己降生到零點。當“我”從母親的口中知道自己也是零點降生後,立下誓言。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講事情結局。“我”考上了大學,臨走時母親愧疚地告訴“我”,爲給“我”鼓勁兒,才說“我”是零點降生的。聯想到8年前的情景,“我”愧疚不安。

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講“我”徹底覺悟。此部分是重點。要看到自己的.力量不能聽天由命;潛在的機會要靠自己去把握,幸運之泉要靠自己去開掘。

4.交流彙報。

(1)理解最後一段話的意思。

自由讀說說自己的理解:人的命運不是上天或別人安排的,自己立下的誓言就應該努力做到,要相信自己能行。

(2)理解母親說的話的意思。

第四段:母親告訴我人的命運要靠自己的努力,你要是不努力,將來也會沒出息。

第六段:母親說的這句話在告訴我人的命運

不是上天或別人安排的,人的命運要靠自己的努力。

4.齊讀最後一段話。

四、小結: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2’)

懂得要樹立自信心,把握自己的命運。

五、作業:(5’)

1.抄寫最後一個自然段。

2.積累詞語,相互交流。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新詞。會用“無……不……”“無不”等詞語造句。

2、認識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課文重點句的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4、5自然段。

4、欣賞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動人花影,體味作者的喜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文章的中心句,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的原因。。

2、通過朗讀、重點體會第四節描寫夾竹桃可貴韌性的句子。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認識兩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初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3、理清課文層次,初步感知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動人花影,體味作者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出示夾竹桃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這種植物嗎?在生活中見過嗎?你對它瞭解多少呢?出示介紹夾竹桃的文字,強調夾竹桃的花期有4-12個月。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筆下的《夾竹桃》。板題及作者名。齊讀題目。

3、認識作者季羨林先生:北大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

二、 自讀課文:

1、請同學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詞句可以做下記號。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兩行詞語:融洽 花團錦簇 榆葉梅 雞冠花 江西臘 玉簪花

葉影參差 花影迷離 荇藻 微風乍起 葉影吹動

先指名讀好第一行,再指名讀好第二行,並齊讀。

2)檢查課文:

師過渡: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的花,那季羨林先生爲什麼要寫它呢?

A指名讀第一段

說說這段話主要講了什麼?板:值得留戀和回憶 齊讀第一段

B那夾竹桃究竟有何值得留戀回憶呢?指名讀第二段。理解“融洽”一詞。

這段話主要講了什麼?夾竹桃開花的景象十分奇妙有趣。板:開花景象奇妙有趣

齊讀第二段。

C過渡:作者說“我們家裏一向是喜歡花的,雖然沒有什麼非常名貴的花,但是常見的花卻是應有盡有。”指名讀第三段。分季節看圖,春天: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榆葉梅、丁香等等(花團錦簇)夏天:鳳仙花、石竹花、雞冠花、五色梅、江西臘、夜來香等等(滿院生輝、五彩繽紛、美不勝收)秋天:玉簪花、菊花。出示“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開出黃色的小花,報告春的消息。以後接着來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葉梅、丁香等等,院子裏開得花團錦簇。到了夏天,更是滿院生輝。鳳仙花、石竹花、雞冠花、五色梅、江西臘等等,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夜來香的香氣薰透了整個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麼時候也不會忘記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帶來悽清的寒意,菊花則在秋風中怒放。一年三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指名讀,再齊讀。

D看來作者家種常見的花真是應有盡有啊!那麼在萬花叢中夾竹桃又是怎樣的呢?指名讀第四段。出示“在和煦的春風裏,在盛夏的暴雨裏,在深秋的清冷裏,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豔。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這一點韌性,同院子裏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指名讀,讀了這段話你知道了夾竹桃開花是怎樣的?板:韌性可貴

E師:但是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這些。指名讀第五段。

出示:“但是,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於此。我特別喜歡月光下的夾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團模糊;但是香氣卻毫不含糊,濃濃烈烈地從花枝上襲了下來。它把影子投到牆上,葉影參差,花影迷離,可以引起我許多幻想。”指名讀。查字典理解“葉影參差”。齊讀。

出示:“我幻想它是地圖,它居然就是地圖了。這一堆影子是亞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間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幾隻小蟲子爬過,這就是遠渡重洋的海輪。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現出一個小池塘。夜蛾飛過,映在牆上的影子就是游魚。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畫。微風乍起,葉影吹動,這一幅畫竟變成活畫了。”

指名讀讀,說說作者把月光下的夾竹桃花影幻想成了什麼?再分“地圖”、“荇藻”、“一幅墨竹畫”來讀句子。理解“荇藻、微風乍起”最後說說這段話主要講了什麼?板:引發幻想

是啊,這麼神祕又美麗的夾竹桃能不讓人喜愛嗎?齊讀這一段。

F齊讀第六段。板:愛上夾竹桃

三、理清課文層次。

按板書分段。一、(1)二、(2)三、(3-5)四、(6)

四、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隨季羨林先生觀賞了他家裏具有可貴的韌性,又能引發人無窮幻想的夾竹桃,相信同學們獲益不少。

五、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課後尋找夾竹桃,觀察一下。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

理清條理,寫出課文提綱。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課文結尾的含義。

教學重點:

能體會課文3、5段中一些句子的含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最後一句話的意思。

一、導入,板書課題。

1、引導學生分析課題。

2、介紹查閱的相關資料。

二、讀課文,學會生字詞。

投影出示

安瀾(lán)橋

縫隙(xì)

大堤(dī)

相關資料展示:安瀾橋介紹 魚嘴剖面圖。

三、正確朗讀,瞭解內容。

1、指名,自定朗讀段,要求把字讀正確。

2、自由讀,弄清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學生交流。

3、再讀課文,想想文章按什麼順序來寫的,寫出每自然段內容。

4、全班交流,理清表達順序。

(1) 介紹索橋的樣子。

(2) 在索橋上,想到兩千年前的李冰父子所留下的工程。

(3) 介紹魚嘴及它的`作用。

(4)走下索橋,想起索橋的另一個名字。

(5)從故事中感受到“燃燒的心”,引發思緒。

(6)由索橋的故事想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東西。

5、聯繫全文,想想課文最後一句話的意思。

6、分別朗讀理解。

四、總結學習收穫。

五、作業。

進一步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17*索橋的故事

介紹索橋

按參觀遊覽順序站在橋上 想到千年前

走下索橋,引發思緒

點明中心,深化含義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通過品讀重點詞句,理解作者筆下上海弄堂生活的特點及上海人的特點。

2.瞭解上海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觀念以及弄堂生活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藉助文中描寫弄堂的詞句品讀,理解弄堂生活的特點,歸納上海人特點。

2.難點:理解弄堂生活的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創設情境。

1、闡述本課的教學內容是瞭解上海的一個途徑。

2、通過欣賞一組圖片直觀瞭解上海的弄堂。

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1、分組合作:圈劃文中描寫弄堂生活的`句子,概括弄堂生活的特點。

2、深入探究: 總結歸納弄堂裏的上海人的特點。

總結全文,歸納主題。

弄堂文化就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一種象徵、一個縮影。

課外延伸,拓展主題:

1、說說你眼中的上海有什麼樣的特點,你對上海人的想法。(針對外地學生)

2、談談你認爲現今上海人的生活是否還是和作者筆下以前那些生活在弄堂中的上海人區別。(針對上海本地學生)

歸納: 一樣的土地,不一樣的人。時代在變,人也在變,如今的上海人早已不再只是生活在 弄堂裏的那羣人了。新上海人正在以一種全新的面貌迎接四方來客。他們銳意進取、開 拓創新、海納百川、兼容幷蓄。在他們的努力下,相信上海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佈置作業:

1、談一談你心目中的上海人的形象,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探訪或查閱資料,寫一篇關於上海的弄堂的說明性文字,3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弄堂生活的特點;

安詳實用 弄堂人的特點;

既注重面子、又講究實惠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瑰麗、嘗試、捆綁、慘重、協作、積勞成疾”等詞語。

2、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千年夢圓的經過,激發民族自豪感。

3、學習在具體的事實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法,體會中國航天人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於探索、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千年夢圓的經過,體會中國航天人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於探索、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

2、難點:學習在具體的事實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法。

教學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蒐集中國以及世界載人航天飛行的有關資料。

2、製作多媒體課件:“神五”“神六”載人飛船發射的有關情景。

3、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

二、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1、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激情導入神五飛上太空的偉大意義

2、師:同學們,看了這壯觀的一幕,你最想說什麼?

3、小結並板書課題:現在就讓我們跨越歷史的長河,沿着時間的隧道,搭上時空飛船,一起去尋覓我們中華民族數千年的飛天夢。

三、初讀課文,自定目標: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結合本單元學習重點和課文前的提示,自己來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

2、全班交流,共同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

3、課件出示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載人航天夢想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

(3)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四、自讀自悟,合作交流:

1、自讀課文,思考學習目標中提出的.問題

2、小組合作,互檢互評自學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組選代表輪讀課文,師生共同糾錯正音,疏通難讀的句子

(2)、交流載人航天夢想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順勢指導學生理清課文的行文思路,相機板書: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夢想

萬戶的火箭飛行——大膽的嘗試

人造衛星的發射——突破性進展

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艱苦的努力

“神五”載人飛船發射——巨大的成功

(3)、結合課文具體語句交流本文在表達方法上有哪些特點

五、拓展交流,昇華認識

1、“神五”載人飛船的發射成功具有怎樣的歷史意義?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最後兩個自然段,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談談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3、說說:現代科技成就的取得,除了個人努力,還需要什麼?

4、全班齊讀“閱讀鏈接”詩歌,結束學習

佈置作業:

想象“神六”發射太空的情景,寫一個片段

板書設計:

千年夢圓在今朝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夢想 團結合作

萬戶的火箭飛行——大膽的嘗試 默默奉獻

人造衛星的發射——突破性進展 勇於探索

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艱苦的努力 鍥而不捨

“神五”載人飛船發射——巨大的成功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和爺爺嚮往、熱愛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知道一年有多少個節氣嗎?會背二十四節氣歌嗎?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和其中的一個節氣有關,哪個節氣?(冬至)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2、通過預習課文,你對冬至這個節氣有哪些瞭解嗎?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次走進課文,去細細品味,去感受冬至的夢的美好。

二、品讀感悟

1、請同學們打開書第29課,快速默讀課文,冬至的夢是怎樣的夢?勾劃出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在書中的空白處寫上你的體會。

2、全班交流

預設一:第二自然段

(1)冬至的天氣是怎樣的?(圖片)冬天還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最冷的節氣是哪個節氣?(大寒)冬至離一年中最冷的大寒還有一個月的時間,那離溫暖的春天就更遠了,但是就在冬至和春天漫長而寒冷的時間裏,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做着自己溫暖的夢、希望的夢。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一句話——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再看這段話,你有什麼新的體會嗎?

(2)都有哪些事物在做着溫暖的夢、希望的夢?

同學們想象一下,還有哪些事物也做着溫暖的夢、希望的夢?一個省略號讓我們產生了無盡的遐想。這些事物在寒冷的冬天,看上去是那麼冷清,但他們背後隱藏着的是什麼呢?是生命的涌動,是迎春的力量,我們不禁爲這種強大的生命力而震撼,下面就讓我們通過朗讀,感受生命的血液在涌動。(感受到作者對生命力的謳歌。)

(3)在這樣寒冷的冬天,如果讓你去尋找春天的足跡,你覺得容易嗎?那要怎樣找啊?作者是怎樣找的?(動作:撥開、扒開,仔細)

作者多善於觀察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所以同學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觀察、善於發現,這樣對你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經過作者一番仔細尋找,他找到春天的足跡了嗎?他的心情怎麼樣?你能帶着欣喜的感受讀一讀這段話嗎?

他們已經等不及了,誰等不及了?他們會說話嗎?到底是誰等不及了?你覺得這段文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板書:嚮往春天、熱愛生活)

冬至過後,人們就開始期盼天氣轉暖、大地解凍、小河流水、枝條吐綠,一切事物在呼喚春天中煥發出勃勃生機。所以說,冬至的夢裏充滿了——溫暖、蘊藏着——希望,下面就讓我們在讀中品味這份溫暖,在讀中感悟這份希望。(配樂讀)

(讀得真好,老師相信你的心中也一定涌動這對春的嚮往與熱愛)

這樣優美的文字,讓我們能把它記在心裏,經常重溫這份溫暖與感動,誰能試着背誦幾句。

還有哪些段落或句子你感受特別深,我們接着交流。

預設二:第三自然段

(1)爲什麼要經過難熬的八十一天?從冬至開始數九,看大屏幕,《數九歌》。冬至的夢要歷經九九八十一天才會迎來明朗溫暖的春天。

(2)你從哪些詞體會到了我和“爺爺”對春天的期盼?

我們在讀的時候就要突出這些詞,誰想帶着你的感受讀一讀這個自然段,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我”和爺爺對春天的期盼。

第五自然段

(1)文中除了第三自然段提到了梅花圖,還有一個自然段也提到了梅花圖,哪個自然段?從這個自然段你體會到了什麼?

(2)齊讀對聯。你覺得爺爺是怎樣的人?

文中兩次提到梅花圖,飽含了“我”和爺爺嚮往春天、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感。讓我們再讀對聯,體會“我”和爺爺對春天的嚮往、熱愛之情。

生活是多麼美好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作者和爺爺那樣心懷希望,熱愛生活。文中還有那些文字寫得特別美,讓你感受最深?

第四自然段

“哦,……!”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在冬夜裏等待春天的過程是美好的,因爲它讓我們始終心懷希望,心懷嚮往,下面就讓我們沉浸在這個夢裏,去感受它的溫暖、漫長,而又充滿希望。(配樂朗讀)

冬至的夢是多麼美好,你能不能模仿文中的寫法,用詩意的語言描繪你心中冬至的夢。

那是的夢,是的夢,是……

三、課外拓展

課下請同學們蒐集有關冬至的詩歌、諺語,摘抄在採蜜集上,並背誦文中的第二自然段。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5

設計理念

從詩歌的特點出發,通過梳言、造境、顯象和抒情引領學生步步深入詩的意境與詩人的情感,並讓吟誦之聲縈繞始終,使學生不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而且體悟到詩歌的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

設計目標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點,體會詩人的崇高品質。

3.瞭解詩人的生平與作品,感受詩人的偉大情懷。

3.有氣勢、有節奏地誦讀,背誦並默寫這首古詩。

設計流程

一、梳言:理解詩歌的意思

1.導入解題

(1)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古詩《墨梅》,體會到了墨梅的純潔、高尚。記得畫家王冕這樣讚頌道(學生接背):“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墨梅把迷人的清香與純潔的品質留給了人間。

這節課,我們還要去認識一位著名的詩人――于謙,他同樣吟誦出這樣的詩句……(屏幕出示全詩,師範讀)

(2)詩的題目讀作……(生讀詩題)“吟”在這裏指的是古代詩的一種體裁,如《暮江吟》、《遊子吟》、《女兒吟》等。

2.讀通詩句

(1)通過自由讀、抽讀、齊讀,讓學生能讀準每一個字的音。

(2)師生相機正音,重點提示平舌音和翹舌音。

3.理解詩意

(1)討論:學生同桌討論,用自己的話說說每一句詩的意思,不明白的畫出來。

(2)解疑:請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詞,師生解答。(重點講解“若等閒”的含義:“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閒”是平常的,整句詩的意思是烈火焚燒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講述:讓學生完整地說說全詩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師生補充。(全詩意思:石灰經受了千錘萬鑿才從深山裏出來,烈火焚燒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

(4)吟誦: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轟轟烈烈,難怪于謙如此敬佩地讚頌道……(誦讀全詩)

二、造境:走進石灰的世界

1.信息共享:石灰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間。只要我們細心留意周圍的牆壁,到處可見潔白的石灰身影。石灰怎麼會如此潔白呢?它究竟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呢?(讓學生交流有關石灰的知識)

2.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樣,將我放入石灰窯中與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燒,就變成了生石灰。經過烈火的焚燒,我的主要成分發生了變化,這時的外形仍像一塊塊石頭,但渾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進水中,水立即沸騰起來,像燒開的水一樣。經過這次沸騰後,我又變成了熟石灰,模樣也由石頭外形變成了粉末狀的白灰。這時,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們看,我們教室的白牆就是石灰水粉刷出來的。

3.體會誦讀:聽了石灰的自述,你有什麼感受?(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正是因爲石灰經過了如此複雜而艱難的演變過程,所以詩人于謙才這麼動情地寫道……(誦讀全詩)

三、顯象:再現物我的形象

1.歷盡磨難:對比感受石灰和于謙的形象

(1)在詩人的眼裏,石灰力盡了千辛萬苦,可謂“千錘萬鑿出深山”;面對磨難與危險,石灰又是那麼的從容自若,真是“烈火焚燒若等閒”。讀一讀第一句詩,想一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你有什麼感受?(比如:石灰被鐵錘擊破了頭,砸斷了腿;被鑿子挖開的心,掏出了肚;被熊熊烈火焚燒着,折磨着;然而,頑強的石灰面對這一切磨難,無所畏懼。真是太了不起了!……)

(2)這就是堅忍不拔的石灰,這就是寧死不屈的石灰。難怪詩人如此敬佩地吟誦道……(誦讀全詩)

(3)讀到這,不由得讓我們想起詩人于謙,想起他的偉大一生。(學生交流收集到的.于謙資料,老師補充:于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錢塘人――今杭州。中進士,任地方官十幾年。在任期間,于謙嚴格執法,廉潔奉公,救濟災荒,關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公元1449年,明英宗貿然率大軍出征與北方的瓦剌軍作戰。土木堡一戰明軍大敗,50萬人馬全軍覆沒,明帝英宗被俘。于謙臨危受命任兵部尚書,扶英宗之弟爲景帝,並親自督戰五晝夜打敗了瓦剌軍,贏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英宗也得以歸國。可是回朝後,于謙不僅沒有受到嘉獎,反而遭到朝中惡勢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殺害。《石灰吟》是于謙十六歲時寫下的一首詩,正值熱血青年的于謙慷慨激昂地吟誦道……(誦讀全詩)真是詩如其人啊!石灰吟就是于謙一生的寫照。

2.永留清白:對比體會石灰和于謙的品格

(1)對比討論:石灰留給了人間什麼東西?于謙又把什麼留給了後人?(同桌討論)

(2)交流體會:(學生交流看法,老師引導昇華)石灰被用在建築物上,它留給人間的是潔白的牆;石灰哪怕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它更給了人們精神的啓示――要做一個堅強不屈、純潔高尚的人。而於謙就是像石灰一樣的人,他的人生就是石灰的人生,他的精神就是石灰的精神。

(3)拓展聯繫:你還知道哪些像石灰一樣、像于謙一樣的英雄人物?(如:岳飛、文天祥等)這就是于謙。在他的詩作中,我們還發現了一首《詠煤炭》,同樣表現出了于謙的高尚品格。(引着學生誦讀,難讀的字加上拼音)

詠煤炭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四、抒情:抒發詩人的情志

1.一誦――少年抒懷

十六歲的于謙就寫下了《石灰吟》這樣慷慨激揚的詩。想想當時的少年于謙爲什麼要寫下這首詩?(學生交流,如:于謙是個很有志氣的人,從小就懷有精忠報國的理想,就想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假如你就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于謙,你會怎麼高聲誦讀這首詩?(學生誦讀)

2.二誦――爲官感悟

爲官後的于謙依然不忘自己年輕時寫下的《石灰吟》。當他回首自己十幾年的爲官生涯時,一定會感慨萬千。他會有什麼深刻的體會呢?(學生交流,如:嗨,我于謙一生清清白白,爲國爲民,總算無愧於自己年少時的誓言。)假如你是爲官後的于謙,你會以什麼樣的心情再次吟誦這首詩?(學生誦讀)

3.三誦――臨刑陳詞

本該受到重獎的于謙,卻慘遭陷害。試想臨刑前的于謙一定有無數的話想向世人訴說。他最想說什麼?(學生交流)千言萬語道不盡于謙的心懷,不如化作聲淚俱下的吟誦……(音樂起,誦讀全詩)

4.四誦――後世評價

于謙的一生如石灰一樣,後人評價他:“有巍巍定難之功,有侃侃立朝之節,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貪之潔。”今天我們學習他的《石灰吟》,就是學習他的崇高精神。人已遠去,精神長存,無限的感動,化作深情的誦讀。(學生深情背誦全詩)記住于謙,記住《石灰吟》,用你手中的筆寫下於謙的這首詩。(指導難點字“錘”、“鑿”、“燒”的書寫,後抄寫全詩)